


楹聯作為中華民族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名勝古跡里是一種最直觀的文化現象。明清時期是我國楹聯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高峰,產生了大量的楹聯作品。北京作為明清兩朝都城,文化繁榮,文人云集,君臣都熱衷于撰聯,尤其是故宮中的楹聯,體現得最為明顯。
帝命式于九圍,茲惟艱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寧。
——乾隆題(故宮太和殿聯)
賞析
命,命令。式,榜樣。九圍,九州。永言保之:永久保持。言是語氣詞,沒有實際意思。遹,語氣助詞。
此聯寫統(tǒng)治之艱難,帶有訓誡、警示的意味。上聯寫上天命大清天子做九州的楷模,這是非常艱難的,怎么能夠不恭敬嚴謹地對待呢?下聯寫天命佑護大清,因為統(tǒng)治者有帝王之仁德,要永久保持這種仁德才能不負天命,以求永葆統(tǒng)治安定。
時乘六龍以御天,所其無逸;
用敷五福而錫極,彰厥有常。
——乾隆題(故宮中和殿聯)
賞析
中和殿為故宮三大殿之一,是皇帝前往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時休息、接受執(zhí)事官朝拜的地方。
傳說當年玉皇大帝出巡時,有六條神龍?zhí)嫠燔嚒N甯#褐笁邸⒏弧⒖祵帯⒇玫隆⒖冀K命五種福。所其無逸:出自《尚書·無逸》。不要貪圖安逸的意思。敷,普遍。錫,賜予,施予。彰,彰明,明顯。常,祥,善。
上聯寫君王要經常出巡,體察民情,勵精圖治,不要貪圖安逸。下聯寫君王將五福普遍施予臣民,上天就會賜給君王統(tǒng)治的法則,這是非常顯明而吉祥的。對聯寓勸勉之意,說帝王勤勉從政,就會得到上天的護持保佑,體現了封建帝王的統(tǒng)治思想。
祖訓昭垂,我后嗣子孫,尚克欽承有永;
天心降鑒,惟萬方臣庶,當思容保無疆。
——乾隆題(故宮保和殿聯)
賞析
保和殿是皇帝在除夕、正月十五舉行宴會,宴請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以及文武大臣的地方。昭:明。后嗣子孫:后代子孫。克:能夠。欽:敬。鑒:指教訓、訓誡。萬方臣庶:普天之下的臣子庶民。
這是一副含有訓誡警示意味的對聯。上聯說祖宗傳留的訓誡昭著,告誡后世子孫應該恭敬嚴謹地遵循,這樣才能永久繼承皇位。下聯說上天顯示的意旨顯明,天下的臣子庶民,一定要體會遵從天意,保全大清的基業(yè)萬世無疆。對聯借祖訓與天意來強化統(tǒng)治權力的合理性,渲染了一種皇室的威嚴。
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
關雎麟趾,主王化之始基。
——乾隆題(故宮交泰殿聯)
賞析
交泰殿,冊封皇后及舉行誕辰禮的地方。
《說文解字》:“咸,和也。”迓:迎接。天休:上天的美德。關雎麟趾:《關雎》《麟之趾》都是《詩經》篇名,按照傳統(tǒng)的解釋,《關雎》主旨是歌頌帝后的賢良美德,《麟之趾》主旨是贊子孫之美盛。王化:圣王的統(tǒng)治教化。
上聯寫王道的恒久,萬民的和諧,是接受上天賜予的美德而達成的。下聯寫帝后的賢良美德和子孫的美盛,是圣王統(tǒng)治教化的基礎和根本。此聯宣揚和美化的是王權政治的神圣性,所以詞句多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摘取,顯得典雅純正。
汲古得修綆;
守道無異營。
——康熙題(故宮養(yǎng)心殿東暖閣聯)
賞析
修綆:修,長。綆,汲水桶上的繩索。
此聯是一副集句聯。上聯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秋懷詩十一首·其五》:“歸愚識夷涂,汲古得修綆。”這一聯是說鉆研古人學問,必須有恒心,下功夫找出線索,才能學到知識,就像從深井汲水必須用長繩一樣。
下聯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答郭郎中》:“志士貧更堅,守道無異營。”是說潔身自好,弘揚道義,堅持一種高尚的人格操守。
如何欣賞故宮楹聯呢?
首先要掌握名勝古跡楹聯的基礎知識,了解楹聯在藝術上的一些基本特點;其次要注意其恢宏的氣勢與用詞用典的考究;最后,熟悉背后的故事。這樣在欣賞楹聯時才能讀懂作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