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湘平
摘要:高速公路項目施工中,路基質量控制是重要組成部分,對整體質量控制成效具有直接影響。路基項目施工中,整體均勻壓實度是較難以測定且較為重要的控制指標之一,因此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提升均勻性控制技術應用成效,是施工管理應當關注的重點。以某高速公路互通樞紐項目施工為例,分析路基壓實不均勻的具體影響,闡述均勻性評價方法、控制指標及檢測流程,結合實際提出路基均勻性控制優化方式,以此為相關技術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均勻性;控制技術
0? ?引言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需要保證結構穩定性,確保路基強度滿足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碾壓作業是將原有材料顆粒重新組合排列,形成具有較小空隙率的路基。應用沖擊碾壓工藝和分層壓實技術時,由于施工作業中采用的材料性能、施工參數等方面差異,在提升路基密實度的同時,通常會造成壓實均勻性不足問題,導致路基結構在外部載荷作用下出現疲勞損壞,影響公路運行性能。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互通樞紐項目施工為例,分析路基壓實不均勻的具體影響,闡述均勻性評價方法、控制指標及檢測流程,結合實際提出路基均勻性控制優化方式,以此為相關技術應用提供參考。
1? ?工程概況
芷銅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艾頭坪互通與懷芷高速公路交叉工程,起點設互通樞紐與懷芷高速公路相接,互通主線樁號K0+000。艾頭坪互通為樞紐型工程,該主線下穿懷芷高速,主要包括懷芷高速開口、懷芷高速拼寬施工、芷銅高速下穿懷芷高速橋梁工程等施工內容。
艾頭坪互通與懷芷高速相接的A、B、D三個匝道,設計上采用加寬懷芷線路基后銜接,C匝道與懷芷線采用橋梁拼寬的方式。懷芷高速通車已經半年多,路基沉降基本穩定,而防止新老路基搭接和拼寬橋梁的產生的不均勻沉降,是本項工程的質量控制難點和重點。
2? ?高速公路路基壓實不均勻的影響因素
2.1? ?路基壓實不均勻引發病害機理
高速公路承載著大流量、重載車輛長距離行駛等交通功能,為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壓實不均勻現象機理較為復雜,所帶來的影響也較為顯著。松鋪厚度設計不當、填料含水量偏差過大、壓路機型號配置不當,都會導致外部水份滲入對路基產生侵蝕作用,在長期軟化作用下便會產生不均勻沉降現象。
在改擴建過程中,原有路基填土和天然地面固結沉降已經基本完成,而新修路段仍會產生固結沉降,由此導致路基銜接部位不均勻沉降發生[1]。
各種原因綜合作用下引發的壓實均勻性不足問題,會導致路面會出現明顯裂縫,或在橋頭部位出現跳車。裂縫現象主要有橫向裂縫和縱向裂縫2種,在處理不到位情形下,會在行車載荷重復作用下引起網狀裂縫。橋頭位置橋臺與路基沉降量不一致導致的沉降差,會產生較為顯著的裂縫,導致橋頭跳車問題,對車輛行駛安全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
2.2? ?路基壓實不均勻對路基路面結構的影響
在路基施工環節,壓路度不足,會直接導致路面穩定性不足,平整度受到明顯影響。尤其是在分層填筑作業中,為了確保整體結構力學強度和穩定性,有效避免不均勻沉降對路面結構產生的影響,每層填鋪厚度都達到試驗要求,才能夠進行上一層鋪筑。
在高速公路運營中,自重載荷和行車載荷的共同作用,會導致路基整體或部分位置下沉,產生不同程度的滑動現象。在路面平整度不足時,會對行車速度和舒適度產生影響,尤其是在低洼處產生沖擊力,進一步加劇路面不平整,導致行車安全隱患增加。
3? ?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均勻性評價與控制指標
3.1? ?壓實均勻性主要評價方法
當前理論研究和施工實踐中,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均勻性評價方法已經較為成熟,多數是基于壓實質量檢測指標進行異常值分析,全面、準確的評估路基整體壓實質量。檢測指標通常包括填料類型、含水率、壓實速度、碾壓遍數等。通過設計正交試驗構建多元非線性分析模型,結合仿真試驗,可準確分析不同指標具體參數與壓實度的函數關系,為具體施工提供指導。在部分項目施工中,也可采用連續壓實現場試驗方法。
壓實均勻性分為區域均勻性、條帶均勻性。分析壓實計值與壓實度的相關性,利用計算機軟件構建路基路面模型,將不同壓實度對應的模量輸入至模型中,即可精準分析不同壓實度下路基路面結構力學指標變化特征,確定最為合適的施工參數值[2]。
在當前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也可采用智能采集壓實信號,利用智能化分析方法,準確判定高填路基邊緣均勻性。利用網格化的智能壓實數據處理技術,可實現對作業不合格區域的準確判斷,優化現場作業方案,提升高填路基邊緣均勻性水平,為施工質量控制提供可靠保障。
3.2? ?均勻性檢測異常值處理
上述幾種路基壓實均勻性評價方法,都是以檢測指標數據分析為基礎的,但是在具體實施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所檢測到的數據會出現異常值,導致分析結果不夠精準。因此還需要分析異常值產生的主要原因,采用合適的處理方式進行優化,為均勻性控制技術應用提供精準參考。
以本項目工程為例,采用便攜式落錘彎沉儀和土壤模量剛度儀進行檢測。采集彎沉值、回彈模量、剛度及楊氏模量等數據,利用數據搭建均勻性評價體系,以實現對均勻性狀態的準確評估,為施工技術應用提供參考[3]。
在具體測定時,數據結果受施工質量、現場環境、現場操作員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路基填料粒徑或級配分布不均、試驗坡度較大、現場測量方法不當、試驗設備調試不精準等,都會導致檢測結果與實際值之間存在差異。
如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則可以直接進行利用。如誤差超出要求范圍內,則需要采用合理方式篩選并剔除異常值。異常值處理通常是采用肖維納特準則、格拉布斯準則、狄克遜準則或單樣本檢驗等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處理,剔除超出區域內波動差異較大的離群值,從而確保所有數據符合正態分布。
3.3? ?均勻性評價與控制指標設定
在進行評價時,以便攜式落錘彎沉儀和土壤模量剛度儀測量數據為基礎,結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神經網絡智能化分析,構建路基壓實均勻性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均勻性評價只需考慮檢測指標的離散程度、集中趨勢及變異程度,它能夠較為精準的體現出單點檢測部位均勻性,評估局部路基橫斷面結構性變異強度對路基壓實均勻性的影響,分析均勻性偏差較大的具體部位,并為施工工藝優化和質量控制提供精準參考。
4? ?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均勻性控制優化
4.1? ?明確壓實度控制規范要求
在當前高速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背景下,路基壓實度質量控制已經成為施工管理和工程驗收關注的重點問題。高速公路作為承載繁重、大容量行車荷載的高等級公路,綜合強度不足將會直接導致使用壽命降低。
相關研究顯示,路表彎沉值主要是由路基方面因素導致的,為此施工管理中必須要明確壓實度控制規范要求。以本工程項目為例,所依據國家及行業標準包括《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T3610-2019)、《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GTF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GT3450-2019)等。所依據的施工文件主要包括施工招標文件、施工圖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等。所依據現場條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候及材料供應等。在施工中應當通過有效的均勻性檢測和評估,以確保壓實均勻性能夠達到所有規范要求。
4.2? ?合理控制路基壓實含水量
結合相關檢測和評估模型分析,路基壓實均勻度受含水量影響較為顯著。由于天然含水量難以保持定值,使得施工過程中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有所偏差,無法達到實驗中所確定的最佳干密度。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先要選用合適的均勻性評價方法,確定最佳含水量具體數值和誤差范圍,根據路基土質特征合理確定含水量檢測點,及時監測含水量差異情況[4]。
在含水量不足或過高時,可結合灑水和晾曬措施,或者采用機械處理方式,將含水量控制在誤差范圍內,盡量避免路基壓實含水量與實驗結果偏差對路基均勻性產生影響。
4.3? ?做好材料配比均勻性分析
材料配比優化是確保路基均勻性的關鍵控制技術,也是當前路基施工質量管理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在當前施工技術不斷優化背景下,外摻料應用更加廣泛,對地基物理力學性能產生影響更加復雜,尤其是土與外摻料拌和所得混合料,在容重上具有較大差異。隨著土量增加,混合料干容重也會隨之上升,使得施工中壓實度會產生虛漲現象。
在施工作業中,如只是簡單的測定干容重,沒有根據混合料配比對壓實度進行優化,也會導致壓實均勻性受到明顯影響。因此在施工管理中,通常是采用留存標準擊實時混合料土樣,并根據不同材料配比方式做出樣本,分析具體配比差異導致的均勻性不足現象,對現場作業方式進行優化。
4.4? ?做好材料拌和均勻性分析
在材料配比確定情形下,拌和作業也會對路基壓實均勻性產生影響。通常情形下,技術人員是以單位面積定量方式,確保拌和作業均勻性,能夠在大面積作業中保持較好的均勻性。
但由于施工作業環節復雜性,在具體施工中還需要結合強制破碎、拌和、翻拌等方式做好處理,為壓實均勻性控制奠定良好基礎[5]。
在施工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控制單位面積或體積內外摻劑數量,優化布料數量的方式,結合拌和作業優化,有效提升拌和均勻性,使其滿足壓實度控制的基本要求。在拌和作業中,還應當考慮施工機械性能對拌和均勻性的影響,在確保均勻性控制要求基礎上,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滿足施工進度管理要求。
4.5? ?做好結構層厚度與寬度均勻性分析
壓實度均勻性正交試驗及智能化分析顯示,路基橫斷面結構性變異強度,對壓實均勻性也有較為顯著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還應當做好結構厚度和寬度的均勻性控制,準確控制板體結構作用對道路整體形變和穩定性影響,確保均勻性控制能夠滿足項目驗收和運維管理要求。
以本工程項目為例,路基施工采用“化格上土”方式進行作業,依據壓實厚度、運載量及土質填料差異,分層進行填筑。每種填料總厚度不得低于5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時,最小壓實厚度不得低于10cm。填料鋪設寬度應在每側位置超出設計寬度50cm,以確保整平與碾壓作業中結構層保持良好穩定狀態。
4.6? ?優化路基填筑質量檢測
在路基施工碾壓作業中,應當依照“從兩邊向中間”方式作業,在小半徑曲線段,采用“由內側向外側”方式作業。振動碾壓應當采用“先靜后振”方式作業,根據不同壓實度控制區間進行優化處理。
在分層填筑壓實后,選取合適的檢測點,利用模型分析對壓實度均勻性進行準確評估,確保每個區域的填筑壓實彎沉檢測都能夠達標。對于檢測中出現的異常值現象,應當采用合適的處理方法,分析異常值出現原因及壓實度不均勻現象,及時做好后續處理,確保所有部位壓實度保持均勻狀態[6]。
4.7? ?作好整修工作
在填筑施工完成后,還應當根據坡比變化特征,做好每一級填筑后的整修工作,確保施工層表面不得有積水現象。將表面做成2%~4%的橫坡,并利用縱向臨時排水溝做好排水處理,避免出現邊坡沖刷現象。在路基施工接近設計標高位置時,要做好高程和密實度檢測,以確保施工完成后路基面寬度、高程、平整度、橫坡度、縱坡、密實度等都能夠達到設計要求。
5? ?結束語
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均勻性控制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必須要結合新型檢測和分析技術,準確評估壓實度不均勻現象,并根據問題產生原因,及時對施工材料、材料配比、拌和作業、結構層厚度及寬度等進行優化,深入做好質量檢測及整修處理工作,以便在有效提升壓實均勻性控制水平基礎上,有效提升路基施工質量,為整體質量控制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雪利.分層壓實填筑技術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22(35):97-99.
[2] 鄧勝標.基于多元非線性回歸的高速公路路基連續壓實關鍵參數優化[J].建筑機械,2022(10):111-116.
[3] 許忠印.高速公路路基壓實質量PFWD檢測指標統計學分析[J].交通世界,2022(28):61-63+69.
[4] 崔曉倩.公路路基壓實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質量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20(15):122-123.
[5] 劉鵬飛.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及質量控制技術[J].四川建材,2018,44(3):169-170.
[6] 陳勝.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沖擊碾壓工藝研究[J].價值工程,2016,35(1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