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校簡介
廣州華美英語實驗學校,于1993年6月成立,是改革開放后全國最早的一所由歸國留學生群體創辦,集幼兒園、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國際高中、留學生部于一體的全日制寄宿制國際化學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民辦學校中的首家廣東省一級學校、首批“廣東省特色教育品牌學?!?、廣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廣州市華文教育基地、廣州市特色學校(首批中的唯一民辦學校)、國內首批獲劍橋官方授權的四所學校之一、廣州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綠色學校、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廣州市健康學校。2021年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排名中榮膺全國第九、華南第一;2023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年度評選中,榮膺全國第八。
學校秉承“兼融東西方教育文明培育全球型未來精英”的辦學宗旨,以“適應變化的未來 創造美好的世界”為學校精神,定位于建設優質、高端、特色、國際的有中國根基的國際化精品名校。
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廣東省區域賽、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廣東賽區、2023灣區科創教育研討會……今年以來,記者注意到,廣州華美英語實驗學校(簡稱“華美學?!保┑拿诸l繁出現在一些科創教育類的會議中,是許多科創類比賽的承辦方,同時華美學校的學生也紛紛在各大科創賽事活動中摘金奪銀,成為耀眼的“科創新星”。由此,華美學校對科創教育的重視和其科創教育碩果可見一斑。
近日,本報記者再次深入華美學校,進一步探尋其科創教育特色發展之路。
三十而立從新出發,科創教育領銜“3.0時代”
2023年是華美學校創辦30周年之年。“三十年時光荏苒,當年種下的小樹苗如今已是碩果累累。”華美學校總校長陳峰表示,作為中國民辦教育的先行者,這30年來華美學校始終堅持“兼融東西方教育文明,培育全球型未來精英”的辦學宗旨,堅定不移地在“建精品名校、走國際化道路、創百年教育品牌”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尤其是近年來,學校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六字方針,本著“優質、高端、特色、國際”的辦學定位,以“一流的學生出路”為辦學核心目標,加大學校各項投入,大力優化育人環境,不斷改善各項辦學條件,深化育人方式變革。其中,科創教育便是華美學校近幾年的重點發展方向,是“華美教育3.0時代”的重大戰略。
“參加各類科創類的高端會議和比賽,承辦科創類比賽,是學校發展戰略選擇的外在表現?!标惙逑蛴浾弑硎?,在科技自立自強已經成為現代化強國戰略支撐的背景下,學校要主動擔當作為。科創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與前沿科技結合最為緊密的部分,不僅是華美學校國際化的主動延伸,是新時代國際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華美科創總經理黨一鳴介紹,華美學校投入了許多資源、配套,做了很多改革創新,把科創教育做實做強。學校希望在尊重學生自主意愿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朝著科創方向去發展自己,致力于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對科創教育的重視,在帶動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同時,也培養出了更多優秀的華美學生,他們在參加這些比賽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長處,給自己和學校爭得榮譽,他們以自己的科創才能,在中國乃至世界舞臺上發出華美聲音,使得華美被看見、被聽見。
系統變革走深走實,科創教育大有可為
據了解,華美學校對科創教育的戰略布局體現在方方面面。組織架構方面,學校新成立了一個少年科學院,負責華美科創特色發展的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向內直達項目組,向外輻射各大高校,類似于華美科創教育的“中樞機構”。
最直觀的變化在于空間環境。2022年6月,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投入2億元興建的智慧大樓已正式投入使用。該樓地上6層,地下1層,是一個集多功能演藝廳、多媒體教研中心、電子圖書館、現代化實驗室及全數字智慧室于一體的科創空間。該樓主打一個“數字化”,樓內所有課室均配有納米黑板、電子班牌、無線網絡覆蓋、云平臺教學等智能設施。經過一年多的使用,智慧大樓已經成為華美學子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在這里,記者看到,有的學生正戴著AR、VR設備在上課,有的學生在掛有“少年科學院”牌子的教室搗鼓自己的發明,有的學生在實驗室埋頭做實驗……
華美育人體系也做了相應的變革,在科創教育全員普及的基礎上,分段、分層、分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從學段來看,小學和初中階段側重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普通高中部和國際高中部則設有對應的培養計劃,國內主要承接“強基計劃”,國外主要面向牛津、劍橋、藤校等科創類名校。從學生分層分類來看,華美學校本著“科創導向,強基目標,因材施教”的原則,啟動了拔尖創新人才育人體系“4+4”改革:從小學四年級選拔一些在科創領域有天賦的學生,加強數學思維、科學素養的訓練,培養周期為4年。
在科創教育師資建設方面,華美學校也是不遺余力。對華美學子來說,他們的科創教師可是多元化的,不僅有專職教師的常態化課堂,還有科創競賽集訓班課程,特長生還能參與由本校名師、國內競賽教練和清北學霸助教強強聯合打造的“三師課堂”。當然,最讓大家驕傲的,還是“華美院士講壇”。自2021年4月以來,已邀請6位專家入校講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卡德維爾教授、廣州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樊軍輝、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義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專家院士入校與華美學子交流產生思想碰撞,是華美學子科創教育的一個部分,學校會繼續把“華美院士講壇”辦下去。
全面發展張揚個性,科創教育碩果累累
在學生采訪環節,國際部初一學生謝睿翔給記者的印象最為深刻——他不僅個子比一般同學高出許多,思想也頗為成熟,有禮有節。他是個“老華美人”,自小學開始便就讀于華美,二年級開始學編程(Scratch、Python),目前已通過Python五級考試(最高級為八級),這在同齡人中屬于鳳毛麟角。早在小學三年級便立志成為一名“游戲工程師”的他會時不時研究知名企業的招聘要求,以此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他說,華美的科創教育讓他“極其受益”,“最喜歡這里敢于發言的自由”。在2022年的IRO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中(世界機器人大賽中規模最大的機器人聯賽),他和另兩名學生研發的“我的航天夢——沖出地球”榮獲省賽金獎、國賽銀獎。他們設計了一個火箭發射基地,模擬了火箭發射的全過程,有可以操控的火箭固定架以及能夠向上發射的飛翔號,還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創意,能夠更好地助力火箭發射。
今年7月在華美舉辦的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簡稱“ICC 賽事”)廣東賽區中,華美學校初中部的張君昊、胡壁鏜、鐘侃言憑借一組服務老年人的發明《老年福祉》獲得省賽金獎,并在國賽中拿下銅獎。他們從4月份開始準備比賽,最終完成了3項小發明:第一個是定時提醒老年人吃藥的智能抽屜,提前設定的時間一到就會發出聲響、提醒吃藥;第二個是智能浴室,可實現語音控制溫度調適、開關燈、出水關水、消毒等功能;第三個是智能娛樂設施,通過語音識別傳感,老人可在零接觸的情況下玩太極、對打等。
在今年的ICC賽事中,還有一支來自華美的四人隊伍頗為搶眼,他們的作品《太陽能水車和自動追光燈》榮獲省賽金獎、國賽銅獎。隊長陳健昌介紹說,他們發現生活中能源污染嚴重,經過調研發現,燈是每家每戶每天都要用的,而且大部分是火力發電,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他們想到做一個帶燈的作品,使用太陽能板對燈進行供電。他們的研發歷經五輪迭代,從一開始的單面太陽能板,到不同方向裝上太陽能板,再到可旋轉式自動追光器,后來又想到搭建儲電房來儲存轉化的電能,還設計了一個顯示電量的LED屏。到了第五版,他們在儲電房接入可供新能源車充電的充電房,這個充電房的充電速度較快,而且空間大,能同時容納較多臺車輛進行充電,可以對不同類型的新能源車進行充電,在外面還設置了充電樁,也能夠進行充電?!霸诎堰@個作品對外展示的時候,其他選手都稱贊我們的想法很不錯,能夠有效降低生活中所產生的能源污染,我們的作品能夠為社會提供價值!”陳健昌自豪地說。
科創教育不僅和數理化等理科聯系緊密,其實還可以和藝術碰撞出火花。在2022年的OM頭腦奧林匹克創新思維大賽中,華美學校張藝凌、馮國洲、張寧丹等7名學生憑借音樂劇《古典:特洛伊木馬》榮獲全省一等獎。在改編劇本、DIY道具、排練演繹等環節中,他們將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創造思維完美融合,大放光彩。
采訪中,華美科創總經理黨一鳴表示,學科創的中小學生普遍綜合素質較高,而且思維敏捷,表達能力好,團隊意識也很強,他們將來就算不從事科創類的工作,至少對現階段的學習和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此,記者頗有同感。比如,在陳健昌、朱睿霖、丁佳冉、羅鈺嵐的四人小組采訪中,陳同學就表現出出色的組織領導能力,對幾位團隊成員的特點可謂了如指掌,因此在團隊合作中能夠做好分工,發揮各自的特長,他還善于發現同伴的優點和進步之處,比如他發現羅鈺嵐參加比賽后“腦子里知識更多了,作業也完成得更好”。再比如,五年級的王逸凡、胡錦皓同學都視景海鵬為偶像,立志將來也能飛上太空,為此他們正攜手并肩努力著。在今年的IRO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中,他們研發了一個《失重訓練營》,獲得省賽銀獎、國賽銀獎的佳績。
“科創教育讓自己改變很大”,這是許多華美學子的共同心聲。張君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編程,曾獲得過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NOC)金獎。他直言過去曾一度因沉迷于游戲影響了學習,但接觸科創之后愛上了數學,成績也提高了,積極參加比賽,鍛煉邏輯推理能力?!拔以瓉硪灿螒虺砂a,學習科創之后不再沉迷于游戲?!焙阽M對此頗有共鳴,此外他還學會了控制脾氣,不再發牢騷,整個人變得開心了,也愛上了看書,明白要不斷提高自己。鐘侃言則表示科創讓他對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產生了興趣,對學習不會感到辛苦和有負擔……
以科教育人才,以創新筑未來。對華美學校來說,科創教育的方向很明確、未來很光明,他們將堅定不移沿著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努力結出更多“碩果”。
(記者? 翁利丹)
榮譽榜
華美學校中學部近三年科創類獲獎情況
2021年世界機器人總決賽:參加人數11人,兩人獲得一等獎(季軍),3人獲得三等獎。
2022VEX機器人華南選拔賽:參加人數11人,4人獲得一等獎,7人獲得二等獎,兩人獲得Tournament Second Place Award,兩人獲得Robot Skills Third Place Award及Design Award。
2022年VEX世錦賽亞太分區賽:參加隊伍兩支,1支獲得一等獎,1支獲得三等獎。
2022年1月,亞洲機器人聯盟錦標賽線上選拔賽:參加人數14人,兩人獲得季軍,6人獲得二等獎,6人獲得三等獎。
2022年5月,天河區中小學科技勞動教育暨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參加人數8人,8人獲得一等獎。
2022年7月,廣州市中小學科技勞動教育暨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參加人數8人,4人獲得二等獎,4人獲得三等獎。
2023年1月,OM頭腦奧林匹克創新思維大賽國賽:二等獎。
2023年2月,IRO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廣東省賽:3金8銀2銅。
2023年3月,IRO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全國大賽:4銀3銅。
2023年6月,ICC全球發明大會廣東省賽:8金3銀2銅。
2023年7月,ICC全球發明大會國賽:1銀7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