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則樸
中秋佳節,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萬家團聚。沐如水月色,品美味月餅,讀詠月詩詞,徜徉于古人清新雋永的詩句中,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別有一番情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稱得上是中秋詠月詩詞的開山之作。張九齡是唐朝一代名相,遭受奸臣的誹謗排擠,貶謫荊州,中秋之夜,輾轉難眠,遙望家鄉,蒼茫的大海上一輪明月升起,想到與親人此刻天涯共相望,他寫下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骨力剛健,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卻不見感傷,可謂最雄渾的中秋詩詞。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要說最豪邁的詠月詩詞,當數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中秋前夕,詞人泛舟洞庭湖,月照湖面,寰宇澄澈,以長江之水為酒,把北斗星當酒杯,請天上的星辰萬象作為賓客,和他一起細斟慢酌。整首詞意象鮮明,意境深邃,結構嚴謹,想象瑰麗,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加,浩然正氣,一覽無余。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說到中秋詩詞,自然離不開杜甫,《月夜》是他被叛軍所俘、囚禁長安而作。中秋時節,夫妻父子天各一方,對月惆悵,憂嘆愁思,思念之情,不言而喻。詩人不寫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卻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構思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動人。離別之痛、思念之苦、家國之憂溢于言表,無愧于最溫情的中秋詩詞。
然而中秋詠月詩詞的“天花板”,還數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因罪外放,輾轉各地,這一年中秋,想到與弟弟蘇轍分別已七年有余,未得團聚,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乘著酒興,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全詞構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推己及人,將對弟弟的思念,轉化為對天下離人的美好祝愿,絕對是詠月詩詞中的絕唱,永恒的經典。
跨越歷史的長河,見證歲月的痕跡,在詩詞中過中秋,觸摸古人的靈魂,那一刻,自己也仿佛化身為千百年前的一位詩人,或柔情似水,或豪情萬丈,對酒當歌,望月抒懷。
(指導老師:王?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