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梓桐
“錚錚——”什么聲音在我耳畔響起,委婉的曲調讓我情不自禁地循著它走進了一家琴行,終于見到了那張放在木質箏架上的古箏,它像一位古典女子端莊地坐在屋子中間,點亮了我的眼睛。
細觀,箏首和箏尾均雕刻著精致的花紋,細細的箏弦上泛著柔和的光。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輕輕撫摸著光滑的面板,伴隨著悅耳的曲調,我的心像大海一般洶涌澎湃。那首曲子成了我的最愛,而我與古箏也就此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從初見古箏寫起,對古箏的狀貌做了具體細致的描繪,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半段“悅耳的曲調”“我的心像大海一般”,看似閑筆,實則與下文呼應。)
初見的美好持續了幾個月,閑暇時,我總喜歡撥弄幾下箏弦,聽著那靈動的旋律,我的眼角眉梢便滿是笑意。(略寫自己一開始對古箏的喜愛,與下文面對困難、心生倦意形成鮮明的對比。)
隨著古箏老師嚴格的授課形式和所彈曲目的難度的不斷加深,讓我時時感到狼狽。“坐姿要端正,不能弓腰。”“指法不對,不要怕疼,手指流血是正常的。”“音沒彈準,不要著急,一個音之后再撥另一個”……老師的指點讓我手足無措,有時急得暗自淚垂,有時又心生倦意,對古箏的熱愛也消減了幾許。(與上文進行對比,寫出了“我”面對困難時內心的焦慮和逃避,心理描寫非常到位。)
“愛一行,學一行,最重要的是堅持。”
母親見狀,連忙給我打氣。漸漸地,我知道每首經典曲目的彈奏中都飽含著彈奏者長久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為了更好地彈奏出曲目,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一遍又一遍地尋找彈奏的最佳感覺。每天,我都堅持練習一個小時。我坐在古箏前,雙手撫過箏弦,那婉轉的曲調,撩撥起我的遐思。我恍若身處世外桃源,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又仿佛登上了碣石山,看海面浩渺、水波蕩漾。原來,堅持竟有如此神力,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箏的美,對它的熱愛自然也增加了幾分。(“我”態度的轉變源于母親對“我”的鼓勵。這里對“我”堅持練習后的感受描寫得非常細致,語言優美生動,令人回味。)
那天,我坐在考級場上,鎂光燈照射下的古箏更顯純樸古雅,遠處數十名評委和觀看者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射過來。我頷首低眉,剛撥動幾根箏弦,心就不由自主地走進曲調創設的情境中,時而幽婉恬淡,像《梁祝》的十八相送;時而激越急促,像《春江花月夜》的夕陽蕭鼓;時而蒼涼寂寞,像《二泉映月》的黯然惆悵……纖指輕撥,心靈與古箏融為一體。曲畢,評委和觀眾們對我投以熱烈的掌聲。后來,每每拿起十級證書,我都會回想起這段學古箏的日子,不覺雙眸濡濕。(小作者選取十級考場的場景進行簡單的描繪,并把古曲串聯在一起,增強了習作的文學韻味。)
古箏,已經沉淀在了我的生命中,成為我成長路上一抹最溫馨、最具有詩意的底色,也是我心中渴望的那片海。
哦,忘了說,最初在琴行聽到并在后來成為我的“心頭好”的那首曲子,就叫《海之波瀾》……(首尾呼應,給人余音繞梁之感。)
【陜西西安市濱河學校】
總評
小作者以優美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示出成長過程中一段學習古箏的經歷,有初見時的美好,有受挫后的心灰意冷,也有聽到鼓勵后的堅持不懈,最后取得榮譽,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少年熱愛、堅持、進取等優良品質。習作有以下亮點值得同學們借鑒:
1.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全文圍繞小作者學習古箏的經歷展開,寫出了學習過程中的喜樂哀愁,層次鮮明。小作者在詳略處理上,詳寫初見古箏、遇到困難、堅持之后的心態轉變和考級時的場景,略寫了最初的學習過程,這樣更能體現“我”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內容張弛有度。
2.創設情境,語言唯美。無論是開篇吸引眼眸的琴行陳設、古箏的樣子、讓人內心涌起波瀾的曲子,還是堅持之后的心態轉變和考級時走入曲調所創設的情境中,小作者都用唯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古箏本來就是一門追求美的藝術,現在又被小作者用唯美的語言加以修飾,讓這兩種美合二為一,增強了習作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3.首尾呼應,隱晦點題。讀完全文,我們才察覺開頭和結尾的巧妙設計。開篇聽到曲子時,內心產生的情愫如大海一般洶涌澎湃;結尾才揭開謎底,說開頭聽到的曲子名叫《海之波瀾》,這正是首尾呼應的表現。此外,題目是《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僅指小作者聽到的有關海的曲子,也指小作者在古箏學習過程中的追求和想要達到的境界,是一種深層次的“海”。如此設計,習作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呂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