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做了一輩子的語文教師,案頭總有書的身影。
做了教師之后,于漪深感自己讀書太少,知識不夠用,于是千方百計擠時間讀書,力求做到“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書中的瓊漿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再轉而將所感所悟傳遞給學生。
于漪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要迎接各種挑戰、克服諸多困難,而讀書恰恰是從多種多樣的人生經驗中獲得啟迪、獲得智慧,提高自己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信息過載的今天,于漪還認為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無論發達到什么程度,人的心靈發育、精神成長都離不開經典讀物、優秀讀物的滋養。這些讀物是千百年來人類文明積累與提煉出來的智慧結晶,或者說是認識人生、認識社會的常識。閱讀經典,能讓人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和一顆富有感受力的心,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覺。
而今,雖然已過鮐背之年的“人民教育家”,但讀書依然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是她的精神成長之源。
素材解讀
于漪用自己一生的經歷告訴大家,讀書可以于無聲處滋養人生。
在我們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我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從網上找到解決方法,但是鑒別信息的能力,處理事情的思維是無法從網上復制的,更不要提那些“高精尖”領域的相關內容。
唯有讀書,尤其是閱讀那些經典讀物和優秀讀物,我們才能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成長,從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