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橋,李 霞
(山西省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頜面部位鄰近顱腔,結構較為復雜,且神經分布較多,術后疼痛嚴重,易導致患者抗拒飲食、言語等動作,極易造成營養不良,不利于術后傷口恢復,且會對面部美觀度及言語功能產生影響[1]。頜面外科手術需要在頜面及狹小的口腔內完成手術操作,由于受到手術部位特殊性及術后進食、說話等的影響,會增加患者術后疼痛的程度。術后安全有效的鎮痛對頜面外科手術患者來說極為重要[2]。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及外科麻醉技術的發展,在口腔頜面外科麻醉中對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控靜脈鎮痛(PCIA)是頜面外科手術后常用的一種鎮痛手段[3]。舒芬太尼是一種具有強效鎮痛作用的μ 阿片受體激動劑,具有起效快、持續時間長、體內代謝快及可控性好等優點,且藥物半衰期較短,患者使用后體內無藥物蓄積,可維持血流動力學和心血管系統功能的穩定,不會損害呼吸、循環系統,在頜面外科術后鎮痛中較傳統鎮痛藥物芬太尼更具優勢[4]。本研究選取80 例頜面外科手術患者,基于藥理學分析舒芬太尼的特點,并評價其在頜面外科術后鎮痛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80 例頜面外科手術患者,病例自2021 年1 月開始抽取,終止于2022 年12 月。納入標準:(1)具有頜面外科手術指征及麻醉指征;(2)年齡20 ~64 歲;(3)知悉研究過程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指標:(1)合并顱腦損傷、凝血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2)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3)依從性不佳。按數字抽簽法分組,將其中40 例術后行舒芬太尼自控靜脈鎮痛(PCIA)的患者納入觀察組,40 例術后行芬太尼PCIA 的患者納入對照組。觀察組:男、女分別有23 例、17 例;年齡20 ~62 歲,平均(43.48±3.22)歲;體重40 ~72 kg,平均(58.12±10.03)kg;手術時間85 ~120 min,平均(95.12±10.08)min;手術原因:頜面部骨折、腫瘤、畸形分別有21 例、12 例、7 例。對照組:男、女分別有24 例、16 例;年齡23 ~64 歲,平均(44.02±3.28)歲;體重41 ~73 kg,平均(58.48±10.12)kg ;手術 時 間84 ~118 min,平 均(95.03±10.12)min ;手術原因:頜面部骨折、腫瘤、畸形分別有20 例、14 例、6 例。兩組的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手術原因等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行頜面外科手術,且在術后均予以PCIA。觀察組:予50 μg 舒芬太尼+8 mg 恩丹西酮+100 mL生理鹽水;對照組:予0.5 mg 芬太尼+8 mg 恩丹西酮+100 mg 生理鹽水。兩組背景劑量均設置為2 mL/h,PCIA 劑量均設置為0.5 mL/ 次,鎖定時間均設置為10 min/ 次,兩組均未設置負荷劑量。
(1)分別于術后2 h、4 h、8 h、12 h、24 h、48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的疼痛程度,分值0 ~10 分,0 ~2 分:無疼痛;3 ~4 分:疼痛較輕,且偶爾發生;5 ~6 分:疼痛劇烈,需鎮痛干預后得以緩解;7 分及以上:鎮痛無效。(2)分別于術后2 h、4 h、8 h、12 h、24 h、48 h 采用Ramsay鎮靜(RSS)評分法評估兩組的鎮痛效果,分值1 ~6分,1 分:患者煩躁不安;2 分:患者能夠安靜合作;3 分:患者嗜睡,對指令可良好聽從,對外界呼喚反應敏捷;4 分:患者處于淺睡眠狀態,可快速喚醒;5 分:患者進入睡眠狀態,對呼喚反應較遲鈍;6 分:患者處于深睡眠狀態,對呼喚無反應。其中1 分表示鎮靜不足,2 ~4 分表示鎮靜效果滿意,5 ~6 分表示鎮靜過度。(3)比較兩組術后PCIA 的有效按壓次數及總按壓次數。(4)比較兩組手術前后的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水平,檢測方法: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 并置于促凝管中,在3500 r/min 的轉速下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分別采用免疫層析法、免疫比濁法檢測PCT、CRP 水平。(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呼吸抑制、躁動、皮膚瘙癢等)的發生率。
術后2 h,兩組的VAS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4 h、8 h、12 h、24 h 及48 h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術后2 h 術后4 h 術后8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觀察組(n=40) 0.78±0.21 1.75±0.52 2.72±0.91 3.27±1.02 3.84±1.06 2.25±0.73對照組(n=40) 0.79±0.24 2.28±0.38 3.92±0.86 6.72±1.24 6.82±1.41 5.28±1.02 t 值 0.198 5.204 6.061 13.589 10.684 15.278 P 值 0.843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術后2 h,兩組的RSS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4 h、8 h、12 h、24 h 及48 h的RS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RSS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RSS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術后2 h 術后4 h 術后8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觀察組(n=40) 5.54±0.81 4.81±0.39 4.39±0.31 3.96±0.15 3.54±0.12 2.04±0.18對照組(n=40) 5.53±0.72 5.28±0.62 5.11±0.32 4.81±0.46 4.68±0.42 3.96±0.24 t 值 0.058 4.058 10.220 11.110 16.506 40.477 P 值 0.953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觀察組術后PCIA 的有效按壓次數及總按壓次數分別為(6.81±0.88)次、(17.15±1.76)次,均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3.48±1.69)次、(23.54±3.15)次(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PCIA 有效按壓次數及總按壓次數的比較(次,± s)

表3 兩組術后PCIA 有效按壓次數及總按壓次數的比較(次,± s)
組別 PCIA 有效按壓 PCIA 總按壓觀察組(n=40) 6.81±0.88 17.15±1.76對照組(n=40) 13.48±1.69 23.54±3.15 t 值 22.139 11.200 P 值 <0.001 <0.001
術前,兩組的PCT、CRP 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觀察組的PCT、CRP 水平分別為(1.38±0.29)μg/L、(2.26±0.54)mg/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1±0.48)μg/L、(4.75±1.18)mg/L(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PCT、CRP 水平的比較(± s)

表4 兩組手術前后PCT、CRP 水平的比較(± s)
組別 PCT(μg/L) CRP(mg/L)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n=40) 0.27±0.03 1.38±0.29 10.62±3.18 2.26±0.54對照組(n=40) 0.28±0.04 2.81±0.48 10.65±3.23 4.75±1.18 t 值 1.264 16.127 0.041 12.136 P 值 0.209 <0.001 0.966 <0.001
用藥后,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0%(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例(%)]
舒芬太尼可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研究發現,即使多次追加劑量或總劑量偏高,舒芬太尼仍可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這一藥理學特征使其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中成為首選的阿片類鎮痛藥物[5]。舒芬太尼可作用于血管運動中樞,增加外周靜脈的血容量,標準劑量下對動脈可起到輕度擴張作用?,F階段,沒有直接證據證實舒芬太尼對心肌收縮力有負性作用,同時也不會造成明顯的心動過緩[6]。舒芬太尼的脂溶性較高,可高效結合血漿蛋白,作用時間及蘇醒時間均較短,且多次給藥后不易造成藥物蓄積[7-8]。舒芬太尼可降低心率、心肌耗氧量及循環壓力。此外,該藥還可降低患者術中麻醉維持期的全身應激反應及交感神經興奮性,減少血漿中神經遞質的分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9]。舒芬太尼僅在較短時間內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術后不易引起呼吸抑制,有利于呼吸道的管理[10-12]。頜面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嚴重,極易出現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會影響睡眠質量,引發神經衰弱,對術后恢復極為不利,因此需要給予有效的術后鎮痛[13]。將舒芬太尼應用于頜面外科手術患者的麻醉誘導和維持以及術后鎮痛中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具體表現為術后蘇醒快、不易造成呼吸抑制、鎮痛效果理想等[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4 h、8 h、12 h、24 h 及48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在于,舒芬太尼的鎮痛持續時間相較于芬太尼長3 ~6 倍,鎮痛強度高4 ~12 倍,故而鎮痛效果顯著。本研究中,觀察組的PCIA 按壓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術后鎮痛中應用舒芬太尼可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的PCT、CRP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頜面外科術后鎮痛中應用舒芬太尼能減輕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促進術后恢復。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頜面外科術后鎮痛中應用舒芬太尼的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在頜面外科術后鎮痛中應用舒芬太尼效果理想,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提高鎮靜效果,減少PCIA 的按壓次數,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中抽取的病例數有限,后續可開展大樣本研究,以對舒芬太尼的藥理特點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進一步證實該藥在頜面外科術后鎮痛中的應用價值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