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日新,徐家旋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臨床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發生率呈逐漸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有研究指出,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主要特點如下:發生突然、傷情較重、病情進展速度快[1]。大量研究顯示,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患者在具有腹部損傷的同時,多伴有顱腦外傷、胸部外傷、胸腹聯合傷、全身多處骨折、全身多處開放性傷口等多項外源性損傷,該類損傷會直接影響到診斷體征的判斷,影響后續治療,故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意義重大,與患者的存活率、預后直接相關[2-3]。CT 檢查、常規腹部超聲是上述合并性損傷最基礎的兩種影像學診斷方法,雖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前者診斷時間較長、后者在診斷期間可能會受到腸腔氣體的干擾,在實際應用中均存在明顯的缺陷。隨著相關診療器械的發展與更新,床旁腹部創傷重點超聲評估(FAST)開始廣泛應用于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早期診療中,用其聯合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對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進行診斷可取得較為理想的診斷效果[4]。本次研究篩選出60 例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聯合FAST 法的實際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將廣西國際壯醫醫院2022 年4 月- 2023 年8 月收治的60 例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本次研究納入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其中年齡最小的20 歲,最大的70 歲,均值(39.24±4.28)歲。納入標準:(1)就診時有明確的腹部閉合性損傷相關臨床癥狀;(2)合并多發傷,同一致傷因素導致的2 處/ >2 處解剖部位同期或繼發出現的損傷,其中至少有1 處損傷經簡明創傷嚴重程度分級法(AIS)評估,≥3 分;(3)NISS 評分≥10 分;(4)可完整提供本次研究所需相關資料數據者;(5)患者遭受損傷至到達醫院接受治療的時間不超過24 h。排除標準:(1)依從性差,拒絕配合治療者;(2)在發生創傷前已存在癌癥、臟器衰竭者。
60 例患者均接受超聲FAST 檢查、全面腹部超聲檢查、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與腹腔穿刺檢查。(1)床旁超聲FAST 檢查:就診后30 min ~24 h 內進行FAST 檢查,患者仰臥,采用床旁邁瑞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檢查時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對患者主要的腹腔區域實施探查掃描,范圍大致如下:恥骨聯合上方、脾腎間隙、左右肋間、左右肋下等,同時依據患者主訴對其主要疼痛部位開展探查掃描。(2)全面腹部超聲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始終處于仰臥位,利用常規腹部超聲對患者的胃、肝、膽、腎等主要臟器實施掃描檢查,若掃描過程中明確發現該部位存在病變或損傷,再利用腹部超聲仔細掃描局部病灶區域,觀察其所處位置、面積、性質,同時評估其與周圍器官的關系,最后準確記錄并上報。(3)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依據初診醫師經診斷后申請的檢查部位實施腹部超聲檢查,即臨床接診醫師在超聲檢查申請單上開具什么部位的檢查就針對此區域進行檢查,申請范圍外的腹腔區域不開展超聲檢查。與全面超聲檢查相同,仔細觀察病灶區域的所處位置、面積、性質等超聲檢查信息。檢查中如仍然無法判定則依據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深入檢查(包括CT 檢查、X 線檢查等)。(4)腹腔穿刺檢查(金標準):對腹腔穿刺所抽取的腹腔液進行檢測,詳細記錄腹腔液的性質,并觀察其經放置后的變化情況。經相關分析一般可將損傷分為以下幾種:①腹腔內部出現實質性臟器損傷、腸系膜血管破裂,此時穿刺液一般表現為非凝固樣血性腹水;②腸道破裂:此時穿刺液一般呈淡黃色且同時存在微量的渾濁液體;③肝臟損傷:此時穿刺液中膽紅素的水平明顯升高;④胰腺損傷:此時穿刺液的淀粉酶檢測值較高。
(1)對比單用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單一診斷)、用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聯合FAST 法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聯合診斷)的效能(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準確度=(A 例數+D 例數)/總例數×100%,靈敏度=A例數/(A 例數+C 例數)×100%,特異度=D 例數/(D例數+B 例數)×100%。其中A 表示真陽性,B 表示假陽性,C 表示假陰性,D 表示真陰性[5]。(2)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及檢查費用。(3)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患者滿意度,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問卷,共10 個題,每題均按照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 個等級實施評估,評估時間為患者出院前,總滿意率= 非常滿意率+ 滿意率+ 基本滿意率。(4)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延遲診斷率;延遲診斷率= 延遲診斷病例(超聲檢查次數≥2 次才做出診斷者)/ 總例數×100%。
選擇SPSS 22.0 軟件對研究中全部數據實施計算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腹腔穿刺檢查發現陽性45 例,陰性15 例;單一診斷陽性40 例,陰性20 例;聯合診斷陽性53 例,陰性7 例;聯合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86.67%、100.00%)與單一診斷(58.33%、66.67%)相比差異顯著(P<0.05);特異度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診斷效能[例(%)]
聯合診斷的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均短于單一診斷,檢查費用低于單一診斷(P<0.05),見表2。
表2 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及檢查費用(± s)

表2 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及檢查費用(± s)
診斷方法 例數 檢查時間(min) 診斷時間(min) 檢查費用(元)單一診斷 60 10.28±1.23 74.28±7.69 350.47±37.55聯合診斷 60 5.36±0.67 50.47±5.36 217.69±23.69 t 值 27.209 19.675 23.165 P 值 0.001 0.001 0.001
聯合診斷、單一診斷的患者總滿意率分別為96.67%、78.33%。聯合診斷的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單一診斷(P<0.05)。見表3。

表3 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患者滿意度
聯合診斷、單一診斷的診斷延遲率分別為3.33%、16.67%。聯合診斷的診斷延遲率低于單一診斷(P<0.05)。見表4。

表4 對比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診斷延遲率[例(%)]
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并不是一種常見的創傷疾病,對其進行診斷和治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休克是本病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急救時需要重視和注意,救治的同時不僅要保證患者呼吸道的通暢,保證患者意識的清醒,還需要及時對患者的腹部損傷進行診斷,若診斷和救治不及時可能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7]。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金標準”診斷為腹腔穿刺,其結果明確且檢查時間短,但其是一種侵入性檢查,不宜重復實施。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及對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研究的深入,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FAST 法、腹部CT、腹部增強CT 等影像學檢查開始廣泛應用于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診斷中[8-9]。其中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腹部CT 是較基礎的兩項影像學檢查,由于腹腔內臟器損傷的原因和機制復雜,采用上述兩項檢查進行診斷的難度相對較大[10]。有研究指出,相較于單用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單一診斷)、腹部CT、腹部增強CT 相比,用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聯合FAST 法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效能較高,能顯著提升診斷效率、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11]。同時,此檢查能動態觀察患者的病情,及時發現及處理患者病情的變化,從而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腹腔穿刺檢查發現陽性45 例,陰性15 例;單一診斷陽性40 例,陰性20 例;聯合診斷陽性53 例,陰性7 例;聯合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86.67%、100.00%)與單一診斷(58.33%、66.67%)相比差異顯著(P<0.05);特異度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聯合FAST 法是指復雜的多發傷創傷患者抵達醫院后,立即接受超聲檢查,目的是在更短的時間內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胸腹腔積液與心包游離積液,若該例患者檢出中等以上積液,則提示其存在內臟損傷大出血的風險,這有助于接診醫師快速作出是否需要進行急診手術的判斷,從而可最大程度地縮短急診手術等候時間,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2];此外,床旁超聲FAST 法主要是通過檢查患者腹腔內的游離液體進行診斷,通過無回聲區的大小來判斷患者腹腔內臟及其附近的出血情況,故用其聯合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進行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更高[13-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診斷的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均短于單一診斷,檢查費用低于單一診斷(P<0.05);聯合診斷的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單一診斷(P<0.05)。提示聯合診斷可顯著提升診療效率,降低診療費用,從而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如下: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聯合FAST 法檢查在床旁進行,主要監測胸腹腔內是否存在游離液體,根據損傷程度不同可顯示不同的聲像圖,對于出血量較少的患者,可在胸膜腔、肝腎間隙、脾腎間隙、膽囊區、網膜囊、盆腔及受損的肝、脾、腎周圍發現小片狀無回聲區[3];對于出血量多的患者,除上述部位外,可在肝前間隙、雙側膈下、雙側結腸旁溝、腸間、盆腔發現大片狀無回聲區,故整個檢查過程比較簡單,目標明確,用時較短,可避免多次重復檢查造成的資源浪費,同時可縮短患者的診斷時間[5]。
綜上所述,全面與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聯合FAST 法在腹部閉合性損傷伴嚴重多發傷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該聯合診斷方案可明顯縮短診斷時間,且診斷效能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