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23
目前,成都正在大力推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健全現代治理體系、增強公園城市治理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1]。按照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理念,要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為人設計街道,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2]。市政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城市生命線”。市政管線綜合規劃是統籌安排城市道路各類市政管線的空間位置,綜合協調市政管線之間以及與城市其它各項工程之間的矛盾而進行的設計,那么如何優化市政管線綜合布置,有力地支撐公園城市建設,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實踐。
各專業市政管線均依托于道路進行建設,因此要充分道路建設的管線需求。首先,要查閱各專業管線專項規劃(如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再生水等),明確本道路是否涉及重大市政主干管(如輸水干管、污水干管、雨水干管、110kV及以上的高壓電力通道、次高壓及以上燃氣干管等),若涉及,則在管線綜合布置時應予以高度重視。其次,要通過規劃管理部門來征求各管線產權單位的意見,明確本道路配網管線(10kV電力管、通信管、燃氣管、給水配水管等)的規模需求,若無特殊需求,可按照《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22)市政分冊》的相關規定來執行,該“技術規定”充分結合了成都實際和未來發展需求,對各類市政管線均提出了相關要求。最后,形成了市政道路管線建設需求統籌方案。
各類市政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以及工程管線之間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的規定。當受道路寬度、斷面以及現狀工程管線位置等因素限制難以滿足要求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安全措施后減少其最小水平凈距[3]。各類管線的特性不同、輸送介質不同,為避免各類管線之間的影響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對相鄰敷設的管線類型提出一定要求。若電力管線與燃氣管線距離較近,電力管線易產生電火花,造成燃氣管線爆炸等安全事故;若污水管線與燃氣管線距離較近,由于污水管線中微生物易產生較多可燃性氣體,也會導致燃氣管線爆炸等;若污水或雨水管線與給水管線距離較近,容易造成給水管線的水質污染。因此,一般情況下,管線相鄰布置順序為電力管、給水管、燃氣管、通信管、再生水管、雨水管、污水管,按此順序能夠大大提高管線的安全性。此外,管線平面布置時應考慮附屬檢查井等構筑物的尺寸,避免管道穿越檢查井或在檢查井處繞行。
考慮管線交叉時的安全垂直凈間距及管線實際維護檢修頻次,管線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順序宜為:電力管、通信管、燃氣管、給水管、再生水管、雨水管、污水管。一般情況下,燃氣管埋深為1.0m左右,電力管埋深為1.2m左右,給水管埋深為1.3m左右,再生水管埋深為1.5m左右,通信管埋深為1.8m左右,雨水管埋深為2.5m左右,污水管埋深為3.5m左右,這樣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線基本相互錯開,但對于那些管徑較大的管線來說,還是有可能互相影響的。若管線在高程上相碰,應遵守“壓力管讓重力管、小管徑讓大管徑、支管讓干管”的原則。
常規的管線綜合規劃設計都是采用地下管線直埋的形式,而采用集約管線布置的方式(如綜合管廊)能夠大大減少道路有限空間的占用,節約用地。一般情況下,綜合管廊分為干線管廊、支線管廊、纜線(或微型)管廊,采取何種類型管廊,要以管廊專項規劃為依據。同時,應充分論證入廊管線類型,確定管廊斷面型式,明確管廊斷面尺寸。若部分道路沒有規劃干線或支線綜合管廊,也可采取建設纜線(或微型)管廊的方式。目前,成都市也建設了大量的纜線(或微型)管廊,其中纜線管廊容納了10kV電力線纜、通信線纜共兩種管線,微型管廊容納了10kV電力線纜、通信線纜、配水管或再生水管等三種管線。微型管廊、纜線管廊宜優先設置在綠化帶、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設有微型管廊的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寬度不宜小于3.0m,設有纜線管廊的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寬度不宜小于2.5m。據統計,與直埋管線相比,纜線管廊平均每公里節約占地約600m2,微型管廊平均每公里節約占地約1000m2。
道路是市政管線的載體,管線綜合應與道路橫斷面布置相協調。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理念強調應實現“道路”到“街道”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實現管控范圍的轉變——從“道路紅線管控”到“三線統籌管控”;實現服務對象的轉變——從“為機動車設計”到“為人設計”;實現設計內容的轉變——從“道路工程設計”到“公園城市街道空間環境設計”[2]。因此,在保證管線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也應按照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的理念,遵循“功能化、集約化、景觀化”的原則。通常情況下,沿道路敷設的市政管線應與道路中心線平行,避免管線從道路一側轉向另一側[4]。考慮設置在機動車道下的管線及檢查井易損壞且檢修維護條件較差,對于新區建設來說,機動車道下一般不布置管線,應利用建筑退距在道路紅線外設置管線控制帶,但前提條件是管線控制帶寬度應寫入地塊出讓條件或規劃條件中,那么管線布置的優先順序為:道路紅線內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道路紅線外的規劃綠化帶,道路紅線外的管線控制帶。對于老城區來說,一般情況下,若道路兩側用地已出讓或無建筑退距可利用,管線布置的優先順序: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道路紅線外的規劃綠化帶、機動車道。當市政管線布置在規劃道路機動車道下時,管線應結合道路交通標線的劃分,使檢查井井蓋避開行車輪跡線。
常規道路建設中除市政管線外,還有照明、交安、天網等線纜也隨道路敷設,但現行規范中未對此有相關規定。為適應成都市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要求,建設安全、綠色、活力、智慧、友好的城市街道,統籌協調街道相關設施集約化建設,成都市提出建設智慧綜合桿,主要是以照明桿件作為載體,將照明、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牌、交通檢測設施、治安監控設施、移動通信設施等多個設施的桿件集合集約,而智慧綜合排管則是敷設照明、交通信號燈、交通檢測、治安監控、移動通信等設施配套線纜的集成管道[5]。綜合排管容納管線主要為:220V路燈照明線纜、智能交通線纜、交安線纜、天網線纜等,可以視作通信線纜的綜合,與其他市政管線的間距控制可參考通信線纜執行。為便于使用,綜合排管一般位于智慧綜合桿的側邊或正下方,可以單獨敷設,可以進入纜線管廊或微型管廊中進行敷設,也可與通信通道合并進行統籌敷設。
以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保障工程——大運會專用通道(含白鶴西路西延線、新雙龍路建設工程)為例,項目起于靈德南路的大運村,沿白鶴西路(改建)、西河大道(改建)、新雙龍路(新建)、體育場西路(新建),止于東安大道的大運會開幕式主場館,全長11.5km,紅線寬度30-40m,成洛大道以北為雙向四車道,成洛大道以南為雙向六車道。
首先梳理項目沿線各類管線專項規劃,片區有給水專項規劃、排水專項規劃,電力、通信、燃氣等管線無相關規劃,分別征求電力公司、通信運營商、燃氣公司的意見,各單位出具了管線規模的意見函。然后形成項目管線需求統籌表。

表1 管線需求統籌表
(1)友誼東路、白鶴西路、西河大道均為現狀道路改造,部分現狀管線要予以保留,在管線布置時應充分考慮現狀管線及附屬檢查井的位置,新建管線的實施盡量避免遷改現狀管線,因此,管線布置不僅考慮安全間距,還要考慮新建管線的施工空間。
(2)新雙龍路穿越城市綠芯,道路兩側為基本農田或一般耕地,基本無配網管線建設需求,但需考慮管線過境通道。
(3)體育館西路沿線為城市新區,有適宜條件進行微型管廊建設。
根據管線需求及道路橫斷面,確定不同段落的管線綜合方案。
(1)友誼東路、白鶴西路、西河大道段
道路紅線寬度為30m,兩側各有10m規劃綠帶。該段位于老城區,現狀雨污水管道建設年代較久,原設計標準較低,管道破損情況嚴重,不能滿足現行規范新標準的要求,同時檢查井井蓋位于改造后的路緣石上,因此廢除現狀雨污水管道,全部新建排水管道。南側現狀燃氣管保留,綜合排管隨智慧綜合桿同步建設,其余管道按需求進行新建。具體布置詳見圖1。

圖1 管線綜合橫斷面方案一
(2)新雙龍路段
道路紅線寬度為40m,兩側各有10m規劃綠帶。該段位于城市中央綠芯,無污水管建設需求,分別在道路兩側設1根d600~d1000雨水管來收集路面雨水,規劃有1根DN1200輸水管,考慮城市組團直接的聯系,按產權單位意見分別增設2根10kV電力通道、1根通信通道和1根DN300配水管,綜合排管隨智慧綜合桿同步建設。
(3)體育館西路段
道路紅線寬度為40m,兩側各有10m規劃綠帶。該段位于城市新區,分別在道路兩側設置1條微型管廊,入廊管線為16孔電力線纜、9孔通信線纜(預留9孔)、DN300配水管,微型管廊位于非機動車道下,綜合排管線纜也就近敷設在微型管廊內;雨水管道設置在道路兩側綠化帶內,輸水管和污水管分別位于道路中分帶內,燃氣管道分別位于道路規劃綠帶內。具體布置詳見圖2。

圖2 管線綜合橫斷面方案三
綜上所述,在進行市政管線綜合設計時,應更加注重管線需求、管線安全間距,可結合綜合管廊來集約管線布置,同時與道路橫斷面相協調,形成公園城市道路管線綜合設計標準,促進城市的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