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主治醫師

貧血是一種很常見的臨床綜合征,根據病因可以分為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其中缺鐵性貧血的患病比例較高。缺鐵性貧血由體內的鐵缺乏引起。鐵參與血紅蛋白的生成,血紅蛋白負責給身體的各個器官輸送氧氣。如果缺鐵,人體的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數量會隨之下降。因此,缺鐵性貧血患者易疲倦,有心慌氣短、面色蒼白、頭發干枯等癥狀。嚴重時,該病會對心肺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需要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相信讀者朋友們聽說過很多“補血美食”。食補的確對緩解缺鐵性貧血有一定作用,但吃得正確、吃得適量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我們所說的“補血”,也就是通過飲食給機體補鐵,以實現增加血紅蛋白的效果。仔細分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可以發現,該病的確可以通過美食來改善。而再生障礙性貧血、各類溶血性貧血,病因是患者的機體發生了器質性病變。這類疾病必須采取醫學治療手段,才能幫患者挽回生命。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包括:鐵需求較高,鐵攝入量過少和鐵丟失過多,歸根結底都是體內的鐵含量不足。孕婦、兒童等機體對鐵的需求量比普通人高的群體;素食人群等飲食攝入不足者;月經量很大、月經間隔過短的女性,反復獻血者,痔瘡便血患者等失血人群,補充富含鐵質、維生素C、優質蛋白質的美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療效果。充足的礦物質鐵可以幫助機體充分合成血紅蛋白;維生素C 則有助于促進鐵質的吸收和轉化;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助緩解疲勞等癥狀。
補血美食中的“李鬼”指的是那些徒有其名,實際上對于補血沒有太大幫助的食物。靠這類食材緩解缺鐵性貧血不僅“無用”,還有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危害。
很多人認為紅棗有補血的功效,事實果真如此嗎?18~50 歲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攝入12 毫克鐵,女性則需要攝入20 毫克鐵。有缺鐵問題的孕婦,每天約需攝入30 毫克鐵。那傳說中能夠補血的紅棗,含有多少鐵呢?每100 克紅棗中的鐵含量僅為2~4 毫克左右。
而且,人體對不同形式的鐵元素的吸收率不同。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為血紅素鐵,進入人體后的吸收率約為15%~35%。而植物中所含的鐵為非血紅素鐵,以Fe(OH)3絡合物的形式存在,需要在小腸內還原成二價鐵離子后才能被吸收,吸收率只有3%~5%。
如此看來,大棗不僅鐵含量低,吸收率也低,如果您想單純靠吃大棗來補鐵,是不可能的。大棗可算是名副其實的補血“李鬼”。
過去人們選擇用紅糖給體質虛弱的人進行食補,是有一定道理的。和白糖相比,紅糖所含的“雜質”更多——比白糖含有更多的礦物質,有益于機體健康。作為糖分,它能快速給身體提供熱量,能讓人在食用后短時間內感覺精力、體力變好了。而且,和肉類相比,紅糖的售價比較低。在經濟困難時期,普通人家可以讓產婦每天喝紅糖水或吃用紅糖煮熟的雞蛋。和紅糖一起進入人體的水分,也可以為產后失去大量血液的產婦、手術患者補充血容量,大幅度緩解其疲憊感。這樣看起來,在當時的生活水平之下,用紅糖滋補倒是有一定道理。
但和大棗一樣,紅糖中所含的鐵質并不多,每100 克紅糖的鐵含量僅為2 毫克左右。而且,紅糖中的鐵質也屬于非血紅素鐵。如果想用紅糖補血,每天最少要吃10 公斤以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此外,大量食用紅糖會影響食用者的血糖水平,有可能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齲齒等問題。所以,用紅糖補血,并不靠譜。
也有很多人認為阿膠有補血的功效。需要提醒您的是,阿膠由驢皮制作而成,主要成分雖然是膠原蛋白,但其分子量很大,不僅很難被人體吸收,而且對血紅蛋白的增長也沒有任何幫助。
介紹完不靠譜的補血食物,我們再來看看用哪些食物能夠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
動物內臟和動物血中的血紅素鐵含量較高,可以說是理想的補血美食。豬肝的鐵含量高達每100 克23.2 毫克。每100 克鴨血的鐵含量高達30毫克,蛋白質含量為13.6 克,而且其中的脂肪含量很低——每百克只有0.4 克。將其做成鴨血粉絲湯是缺鐵性貧血患者不錯的膳食選擇。此外,豬血也是很好的補血食材,每100 克豬血中的鐵含量為8.7毫克。將豬血焯燙之后和豆角、土豆制成燉菜,準保讓人食欲大開。需要注意的是,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和嘌呤含量比較高,“三高”人群不建議食用。
雖然豬里脊肉、牛腿肉等瘦肉中的鐵含量并不十分突出,但富含優質蛋白質,有益于機體合成血紅蛋白。此外,肉類中含有的一些營養因子,能促進鐵的吸收。但食用瘦肉應避免煎、炸、紅油火鍋等吃法,以免攝入大量油脂,增加機體負擔。苦瓜玉米燉排骨、番茄牛腩、清蒸羊排等菜肴,適合有需要的貧血患者食用。
在補血這件事上,有“主力”就得有“助攻”。青椒、西藍花、草莓、橙子、獼猴桃等植物性食物雖然含鐵質不多,但含有大量維生素C。而維生素C 能與鐵螯合,形成可溶性小分子絡合物,促進鐵的吸收。所以,如果能將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與含鐵美食搭配食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素食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患者,如果不能改變飲食習慣,應在醫生建議下,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也可根據個人情況搭配食用豆漿、牛奶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需要提醒您的是,飲食干預僅是一種輔助手段,可以幫助預防缺鐵性貧血,緩解不適癥狀。如果您或家人出現了明顯的貧血癥狀,應及時就診,明確病因,進行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