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潤虎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興峪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陽煤集團興峪煤礦現階段主采15#煤層,該煤層為簡單結構煤層,傾角0°~15°,平均3°,煤層平均厚6.0 m。15502 工作面埋深334~438 m,東部為五采區大巷,西部礦界與坤寧煤礦相鄰(實體),北部為15503 工作面(已采),南部為15501 工作面(實體)。15#煤基本頂為K2石灰巖,直接底為黑色砂質泥巖,基本底為K2灰色石灰巖。頂底板巖層具體情況詳見表1。15502 工作面回風順槽緊鄰15503 采空區掘進,區段煤柱寬度7.0 m,掘進初期巷道圍巖出現明顯的變形破壞現象,為有效控制圍巖的變形展開相關研究。

表1 15#煤頂底板巖性特征
15502 回風順槽掘巷初期設計采用錨索+錨桿+梯子梁+拱形托板+金屬經緯網聯合支護。巷道沿15#煤底板布置,頂錨索選用Ф17.8 mm×6200 mm 鋼絞線,錨桿選用Ф22 mm×2500 mm 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幫錨桿選用Ф20 mm×2000 mm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頂部及幫部鋼筋梯子梁均由直徑8 mm 的圓鋼焊制。頂錨索托板選用高強可調心拱形錨索托板,鋼號不小于Q235,形狀為拱形,托板尺寸300 mm×270 mm×12 mm,配用Ф68 mm×23 mm 調心球墊。錨具規格為KM18(1860),錨固劑為MS 雙速Ф23 mm×1200 mm。
15502 回風順槽屬于典型的大斷面煤巷,由于礦井采掘接續緊張,在鄰近的15503 工作面未采掘完成前即開始了掘進施工作業。因此,沿空巷道不僅經受自身掘進擾動,而且受到鄰近工作面采動影響,引發掘巷期間巷道表面局部出現較為劇烈的礦壓顯現,主要表現為頂板網兜、局部下沉,煤柱幫開裂嚴重、明顯內移,10%~15%的錨桿、錨索失效,嚴重影響巷道的掘進。
沿空巷道緊鄰采空區邊緣掘進,一側為大面積的實體煤,一側為小煤柱和大面積的采空區,巷道圍巖應力狀態并非對稱分布,支護設計時應當考慮圍巖變形的不對稱性。15502 回風順槽掘進初期,巷道表面變形即表現為不對稱性,靠近采空區側頂板下沉更為嚴重,煤柱幫內移也更為明顯。由此,提出采用高預應力錨索桁架非對稱支護技術進行治理,其作用原理如圖1。通過高強度桁架對頂板淺部巖層施加垂直向上和水平方向的約束力,減小巷道表面的變形,并將淺部巖層自重及載荷轉移至深部巖層;通過長錨索的作用向兩側煤壁轉移,提高頂板巖層的整體穩定性;通過調節桁架中心與巷道中線間偏移距離,達到不對稱支護的效果[1-2]。

圖1 錨索桁架系統的支護原理
為考察錨索桁架支護技術的控制效果,確定15502 回風順槽錨索桁架布置參數,采用FLAC3D軟件模擬巷道的開挖及支護[3-4]。巷道斷面寬、高為5.6 m、3.6 m,巷道一側為實體煤,一側為7 m 小煤柱及采空區。采用摩爾-庫倫模型,模型邊界尺寸為400 m×180 m×65 m。模擬時首先進行鄰近采空區的開挖,之后進行巷道的開挖。為確定最優的支護參數,在原支護設計的錨網支護基礎上,分別設計4 種錨索長度、4 種桁架跨度、4 種桁架偏心距條件下的錨索桁架支護方案,根據模擬結果對比分析進而確定最優參數。首先進行錨索長度的優化研究,設計錨索長度分別為6 m、7 m、8 m、9 m,各錨索長度條件下巷道圍巖塑性區分布及表面變形量如圖2。
根據巷道圍巖塑性區分布可以看出,隨著錨索長度的增大,巷道頂板及兩幫圍巖塑性破壞區分布范圍逐漸減小。錨索長度為6 m 時,巷道圍巖塑性破壞范圍很大,頂板最深處為3.4 m,實體煤幫最深處為2.0 m;錨索長度為7 m 時,巷道圍巖塑性區分布范圍顯著減小,尤其是巷道實體煤側肩角處,但頂板最大破壞高度仍達到3.8 m;錨索長度為8 m時,圍巖塑性破壞區相對于錨索長度7 m 條件下顯著減小,頂板最大破壞深度為2.4 m,實體幫部最大破壞深度2.0 m;錨索長度為9 m 時,巷道圍巖塑性破壞區分布與8 m 時基本無明顯差異,說明錨索長度為8 m 較合理。根據巷道表面變形量變化規律可知,隨著錨索長度增大巷道表面變形量減小,當錨索長度由7 m 增大為8 m 時,巷道表面變形量減小非常明顯,錨索長度增大為9 m,表面變形量減小不明顯,由此說明錨索長度8 m 最為合理。
同理進行桁架錨索跨度1.2 m、1.4 m、1.6 m、1.8 m 條件下及桁架偏心距200 mm、300 mm、400 mm、500 mm 條件下的模擬分析,根據模擬結果整理得到圍巖變形隨參數變化規律如圖3??梢钥闯?,隨著桁架錨索跨度、偏心距的增大,圍巖變形呈現出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桁架跨度1.6 m、偏心距為400 mm 為圍巖變形量曲線的拐點,此時巷道圍巖整體變形最小,支護效果最佳,因此建議桁架錨索跨度1.6 m、偏心距400 mm。

圖3 桁架跨度、偏心距對圍巖變形影響模擬結果
基于對15502 回風順槽支護方案優化研究結果,設計錨索桁架布置參數:錨索規格Ф17.8 mm×8250 mm,每排3 根,間排距1600 mm×1800 mm,錨索間采用16#槽鋼制作的桁架,長3700 mm。具體支護形式如圖4。

圖4 15502 回風順槽支護方案(mm)
15502 回風順槽在距開口300 m 處開始采用錨索桁架非對稱支護技術。為掌握該支護方案現場工況,設置綜合礦壓監測站,整理監測數據得到巷道表面變形曲線及錨桿、錨索載荷變化曲線如圖5。分析可知,巷道支護完成后,表面變形量隨著距迎頭距離增大而快速增加,距迎頭40 m 時增速開始放緩,距迎頭55 m 以后,表面變形量基本平穩不再變化,兩幫最大移近量128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74 mm,控制效果良好;錨桿、錨索載荷在支護完成后先迅速增大而后輕微減小并穩定,錨索載荷峰值小于150 kN,錨桿載荷峰值小于90 kN,均在其設計承載能力范圍內,工作性能良好。綜上可得,錨索桁架非對稱支護方案對15502 回風順槽圍巖控制效果良好。

圖5 掘巷階段礦壓監測結果
以興峪煤礦15502 回風順槽窄煤柱沿空掘巷為工程背景,通過現場調研,現有支護條件下圍巖表現為顯著的不對稱變形特征,無法有效控制圍巖變形破壞。提出采用高強預應力錨索桁架進行支護,通過數值軟件模擬巷道的開挖支護,確定錨索最佳長度8 m,桁架錨索最佳跨度1.6 m、最佳偏心距400 mm。應用實踐期間進行礦壓監測,巷道表面收斂變形很小,錨桿、錨索載荷穩定,工作性能較好,取得良好支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