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彬
(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5)
華電煤業是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從事煤炭及相關產業開發、運營的專業公司,有煤炭資源213億t,投產煤炭運營企業7 家,產能5200 萬t/a,電力裝機規模192 萬kW,參股鐵路運營里程2800 km,投運港口吞吐能力6800 萬t,自有船隊運力34.7 萬載重噸,總體建成5000 萬t 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為增強煤炭保供能力和高質量發展,積極開展了煤炭供應鏈和發展產業鏈“雙鏈”融合發展探索和實踐。
華電煤業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以建設最具競爭力的煤電路港航一體化企業集團為目標,建設晉、陜、蒙、新四大優質煤炭基地,拓展燃用矸石、煤泥等煤炭產業鏈,建設煤礦坑口電廠及礦區新能源項目,科學規劃煤電和新能源協同發展,持續打造多能互補的低碳能源基地[1]。圍繞電煤供應鏈,適度發展物流、港口、航運項目,有效增強能源保障供給能力,實現雙鏈融合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如圖1)。
以優化山西、陜西存量資源,優先發展內蒙古地區煤炭項目,逐步推進新疆區域煤電資源區域整合為發展主線,持續建設晉、陜、蒙、新煤炭基地。
山西煤炭基地以肖家洼煤礦、石泉煤礦為主體,產能突破1320 萬t/a。陜西煤炭基地以小紀汗煤礦和隆德煤礦為主體,產能突破2000 萬t/a。內蒙古煤炭基地擁有不連溝煤礦、興旺露天煤礦及正在開展項目核準的高家梁煤礦,產能突破2100 萬t/a。新疆煤炭基地以開發淖毛湖煤礦、建設西黑山煤礦為主體,拓展煤炭后備項目,規劃產能1500 萬t/a。
積極落實國家煤電聯營有關政策,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優化煤、電產業規模,適度建設煤礦配套電廠,推行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促進新能源與煤炭主業的互補耦合協同,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強化煤電協同效應,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探索低碳零碳發展方向[2](如圖2)。
不連溝煤矸石電廠為循環流化床鍋爐、煤電一體、熱電聯產、低熱值煤坑口電廠,機組容量為2×300 MW,年耗煤量240 萬t,可實現自產煤16%就地轉化和礦產煤矸石16%資源化利用。
榆林發電廠機組為2×660 MW 超臨界空冷燃煤機組,未來還要規劃建設2×1000 MW 超臨界空冷燃煤機組,年耗煤量可達1000 萬t,可實現自產煤100%就地轉化。
興縣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安裝60 個3300 kWp的發電單元,規劃裝機容量200 MW,有效為周邊電網供電能力進行低碳能源補充。不連溝6 MW 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年均發電量855 萬kW,為煤炭礦區生產生活提供清潔能源。
持續推進物流體系和港口儲運能力建設,加快大型煤礦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煤炭港口儲運能力建設,形成了高效的“采洗銷互動、路港航協同、產運需銜接”煤炭供應鏈運營體系[3](如圖3)。

圖3 電煤流通供應鏈運行流程圖
3.3.1 鐵路專用線
華電煤業將籌劃建設鐵路專用線、發運站臺,作為落實電煤供應鏈的重要環節。自主建設煤礦配套鐵路專用線,按照同等條件優先的原則,發展鐵路、路港聯運銷售渠道。結合煤炭基地布局,充分發掘呼唐(不連溝煤礦、曹妃甸碼頭)、瓦日(肖家洼礦煤)、烏準(西黑山煤礦)、石太客運專線等四條鐵路資源潛力,滿足自產煤運輸通道建設需要,沖破電煤供應鏈的關鍵瓶頸,建立鐵路運力協調工作機制。
3.3.2 港口
港口作為現在物流的重要支撐點,華電煤業分別統籌規劃建設了南北方兩大港口,充分發揮港口在電煤供應鏈中的“潤滑劑”作用,實現電煤供應商、鐵路、航運與需求用戶間的有效銜接。曹妃甸港是“華電下水煤母港”、煤炭儲配中心、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項目設計卸車、裝船能力各5000 萬t/a。可門港位于福州港羅源灣南岸,已投產的10 號、11 號泊位,合計吞吐能力達900 萬t,配套陸域堆場年周轉能力2500 萬t,主要發往省內、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是華電集團進口煤的中轉基地、東南區域市場開發基地、“水煤中轉港”,與曹妃甸港形成上水、下水煤的呼應,增強供應鏈庫存調節能力,平抑市場波動。
3.3.3 船隊
華遠星海運公司是華電煤業下水煤航運船隊,運力超過60 萬載重噸,航線涉及自北方五港起運至國內沿海、沿江電廠,年運量達2800 萬t,是提高供應鏈附加值的重要渠道。
發展增效益,2021 年管理口徑利潤總額突破170 億元,凈資產收益率超過40%;2022 年實現利潤130 億元,凈資產收益率超過30%,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功能顯著增強。做好產能核增,完成核增產能1200 萬t/a,切實增強保供能力。
履行職責使命,全力穩產穩價穩預期、保供保暖保民生。全面完成遼寧、山東、貴州等19 個區域93 家電廠保供任務,長協合同兌現率118%,動力煤內銷率達42.3%,2022 年動力煤內銷率突破60%。充分利用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的優勢,嚴控中間貿易環節,全部向終端客戶銷售,按期執行國家港口平倉價指導價和地方政府坑口限價政策。2021 年和2022 年榮獲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中國煤炭保供突出貢獻企業。
加快轉型,依托煤礦建筑物屋頂開發分布式光伏項目,不連溝煤礦、小紀汗煤礦、甜水堡二礦、石泉煤礦等5 家企業均已取得屋頂光伏政府備案手續,總規模達14 MW。重點打造綜合能源基地,初步圈定160 萬kW 新能源。同時,國家能源局委托華電煤業開展《煤炭行業節能提效和低碳轉型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為國家、行業推動能源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做出貢獻。
堅持改革創新,持續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堅持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小紀汗、肖家洼、石泉3 家煤礦獲國家綠色礦山稱號,不連溝、隆德煤礦通過綠色礦山5A 級認證。2022 年,不連溝、隆德、小紀汗等主力礦井已完成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并通過國家中級智能化煤礦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