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智 張宏 李慧奇
摘? ?要? ?陜西省實施蘋果“西進北擴”戰略16年,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最為集中連片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根據大量的實地調查,總結了陜西蘋果“西進北擴”取得的成效,針對蘋果產業區劃、適度規?;l展、防災減災、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西進北擴;陜西蘋果;持續發展;適度規模;防災減災;人才建設
2007年,陜西省根據近30年氣象觀測資料和陜西果業發展實際,提出果區“西進北擴”戰略布局調整?!拔鬟M北擴”所涉及的縣大多是國家和省級貧困縣,尤其是地處白于山區和渭北旱塬地帶區域,糧食一年一季且產量低下,尚未形成有競爭力的農業主導產業。16年來,陜西蘋果“西進北擴”取得顯著成效,蘋果面積增加400多萬畝,其中矮化面積增加150萬畝。結合大量實地調查,我們針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供行政管理部門、技術干部和果農參考。
1? ?蘋果“西進北擴”主要成效
蘋果產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黃土高原地區快速發展起來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是黃土高原農耕史上一場深刻的變革,一次偉大的創新。黃土高原產區已經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最為集中連片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蘋果產量占世界的1/4,有力推進了黃土高原生態恢復、農民富裕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蘋果是黃土高原唯一具有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大宗特色農產品。
從2007年開始,經過16年發展,蘋果產業已逐步成長為陜西西部及陜北多縣首位農業產業。在延安、榆林兩市,“北擴”15個縣新建山地果園200多萬畝;寶雞市“西進”6縣區新建果園80萬畝,其中70%以上是矮化果園;咸陽市“西進”6縣新建蘋果園70萬畝,其中30%以上為矮化果園。“西進”在渭北旱塬西部發展矮化蘋果園100萬畝,種植面積、果園平均效益全國第一?!氨睌U”在白于山區建成全球最大的山地蘋果集中產區?!拔鬟M北擴”使陜西蘋果總面積增加400多萬畝。
2012年,陜西省千陽縣率先從荷蘭、美國等國家引進國際先進的M9T337自根砧苗木矮化種植技術,填補了我國矮化自根砧技術空白,并招引海升、華圣、木美土里、大地、天地等12家果業龍頭企業聯合攻關,帶動全縣就地轉化,矮砧蘋果栽培面積達到13萬畝、苗木生產面積3萬畝,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23億元,人均1.7萬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矮化蘋果苗木生產及矮化蘋果種植基地,對促進我國蘋果栽培制度變革作出巨大貢獻。
延安市志丹縣2022年蘋果面積32.3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6.2萬畝,當年新建果園3萬畝,總產量17.6萬t,產值10.5億多元。
榆林市2021年蘋果面積115萬畝(其中綏德縣24.2萬畝、米脂縣23萬畝、子洲縣18.2萬畝、清澗縣15.7萬畝、橫山區13.2萬畝、靖邊縣10.5萬畝、榆陽區3.6萬畝、佳縣3.2萬畝、神木市1.2萬畝、吳堡縣1.2萬畝、府谷縣0.7萬畝、定邊縣0.3萬畝),掛果面積68萬畝,占總面積的59%。產業總體分布:南部丘陵區6縣區總面積85.5萬畝,約占全市的75%,北部風沙區6縣區占25%。
蘋果在陜西西部北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并且體現出保持水土、改善環境的生態功能?!氨睌U”涉及的志丹、安塞、子洲、綏德、米脂等縣,連片的果園覆蓋了昔日長滿莊稼或雜草叢生的山地,荒山荒坡變成了金山銀山。
干旱貧瘠的山地和塬區種出了高產、高效、高質量的蘋果。特別是“西進”縣區,依據氣候和地域優勢,種植的多是中早熟品種,不僅抓住了市場空檔,提高了生產效益,也調整了蘋果品種結構,彌補了中早熟蘋果短缺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晚熟紅富士早采,挽回了由此給陜西蘋果聲譽帶來的不良影響。
矮化栽培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蘋果栽培模式,具有通風透光、便于機械耕作、掛果早、產量高、方便管理、節省勞力等優點。寶雞市西部塬區的立地條件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矮化蘋果生產。目前,寶雞矮化蘋果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作務技術、果園效益,都領先全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調研時指出,陜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蘋果種植,加上滴灌技術、矮化種植技術、選果生產線等不斷發展,就地賣出,銷路不愁。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總書記的指示是對陜北40年堅持依托自然資源、依靠科學技術,不斷實踐探索,拓展優勢產區,全力發展蘋果產業,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及蘋果“北擴”的高度肯定,也是對黃土高原發展以蘋果為主的特色產業的充分肯定,為陜北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發展特色產業指明了方向,更為陜北因地制宜、用活用足用好國家土地政策賦予了先行先試的新意。
今年5月,陜西省政府出臺了支持延安建設全國蘋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12條措施,在土地政策、金融資金、良種苗木繁育、新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議等方面全力支持延安蘋果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陜西省政府和農業農村部簽訂協議全力支持陜西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等六部門聯合發文通過金融全力支持延安建設全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有力推動陜西蘋果“北擴”,真正起到全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作用。
延安也在搶抓難得的歷史機遇,積極主動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要求,成立了由書記、市長為組長的“建設全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領導小組,全面啟動實施了老果園更新改造、防災體系建設等項目,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農民的需要出發,全力推進建設具有延安特色時代特征的蘋果產業步伐。
2? ?蘋果“西進北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2.1? ?擴大蘋果面積思想保守,要解放思想在高海拔區繼續擴大蘋果種植面積? ?從氣溫變化上看,根據中國農業大學王憶、韓振海等研究,1960—2017年世界氣候變暖趨勢越來越明顯、變暖幅度越來越大。氣象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全國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全國平均氣溫升高 1.69 ℃,其中西北地區氣溫升高 2.12 ℃。按照這個數據,以適宜蘋果生產的年平均氣溫最低值? 8 ℃為等值線標尺,年平均氣溫大于8 ℃的區域向北推移766 km、向西擴展 160 km,包括寶雞、咸陽、延安、榆林所有縣區。
據統計,1958—1970年的13年間,延安志丹、吳起的年平均溫度為7.8 ℃,現在升高到9 ℃左右;榆林神木、府谷等縣區年平均溫度7 ℃左右,現在升高到8.5 ℃以上,米脂縣的年平均溫度也由不到8 ℃升高到現在的9.5 ℃。
從降水情況來看,1961年以來,東北、華北、西南區域降水量呈下降趨勢,而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
過去有不少人認為陜西北部氣溫低,降雨少,不適合發展蘋果,但從上面的情況來看,陜西西部及北部所有縣區就溫度、降水等基礎條件而言,都適合栽培蘋果。
隨著保護性耕地禁止非糧化政策的實施,蘋果面積只有持續減少而不可能持續擴大,我們更應該搶抓機遇,解放思想,在陜西北部大力發展蘋果產業。
陜西西部土地面積相對較小,發展蘋果同樣也受土地政策限制。但其實西部的隴縣、千陽、陳倉區的西山及永壽縣海拔900 m以上地區、麟游海拔1 200 m以上地區(與洛川的海拔一致),這些地區在行政區劃上雖歸屬于渭北南部,但實質應歸于渭北北部氣候帶。應考慮重新規劃氣候帶,把寶雞的麟游、隴縣、千陽、陳倉區的西山及永壽縣海拔900 m以上區域列為渭北北部蘋果產區,把扶風、岐山、乾縣、禮泉、三原減少的蘋果面積補充到這里,保持全市蘋果面積基本平衡。
另外,要利用荒山、荒坡、退林土地大力發展蘋果產業。要提升和改善果園基礎設施,結合國家的耕地合并項目,對新建園和老果園實施更新改造,做好園地整治基礎工作,力爭小塊變大塊、小塬變大塬、窄條變寬條,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便利,有條件的盡量配套節水灌溉系統,搭建防雹網,實行矮化種植。
2.2? ?農村勞動力不足,要大力推廣矮化種植及機械化、適度規?;芾? ?隨著社會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現在基本是60~80歲的老人在田間作務,少有30~40歲的青壯年全心務農。蘋果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的勞動力較多,雖然機械化可以減少勞動力,但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果實采收及拉枝、修剪都還需要人工作業。
陜西西部地區勞動力工價相對較低,1個工80~100元/天,而且因為推廣了矮化種植、化學疏花疏果、滴灌施肥、平臺車作業,果園用工從每畝40個減少到20個以下。陜西北部地區工價相對較高,1個工150~200元/天,且山地果園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生產成本構成中的勞動成本比重較大。
根據世界蘋果發展經驗,矮化密植是未來方向和趨勢。陜西西部應重點發展矮化自根砧種植(M9T337),采用早熟、極晚熟品種(如:免套袋的早熟紅思尼可,極晚熟免套袋的瑞香紅)。陜西北部應進一步調整產業布局,把基地建在絕對優生區,適宜發展蘋果產業的區域能栽就栽。榆林以南及黃河沿岸立地條件好的地區盡量發展矮化自根砧,條件差的可發展喬砧加短枝型,品種以條紋紅富士為主(如庫克8號、長富2號、眾成3號、2001富士等),搭配發展瑞雪、維納斯黃金、秦脆;榆林以北地區也要大力推廣矮化模式,有灌溉條件的田塊栽植矮化自根砧M9T337,無灌溉條件的山地栽植無支架(幼樹期主干背主干)、抗干旱、抗寒冷的矮化自根砧G935或CL426砧木,以中熟品種為主(如早熟富士、美味、秦脆、雞心果等)。無水的山地,可以發展喬砧加短枝型品種(如青砧1號、青砧2號嫁接秦脆、嘎拉等品種)。
本文作者之一曾于1989年前后在橫山區、綏德縣栽植矮化中間砧蘋果,結果100%抽條凍死,而2018年以來安塞、子洲、子長、寶塔區、橫山區、綏德、定邊栽植的矮化自根砧M9T337蘋果苗均安全越冬,生長正常。2023年,延安市(洛川、黃陵、富縣、宜川、黃龍、子長、子丹、吳起)共栽植蘋果苗木400萬~500萬株,矮化占60%,喬砧占40%,其中:洛川建園2.5萬畝,100%矮化;黃陵建園1.2萬畝,100%矮化;宜川建園1萬畝,矮化占50%;寶塔區建園2 200畝,矮化占40%;淳化建園1萬畝,矮化占90%。
為了推廣機械化作業,要適度規?;?,以規?;l展30~200畝的果園為宜。
2.3? ?北部自然災害頻發,要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陜西西部發展蘋果產業的最大優勢是自然災害輕,降雨量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多在1.2%以上,有些達到1.5%以上)。本文作者之一在千陽駐點12年,記憶中西部僅有個別縣的個別鄉鎮發生過霜凍和雹災。
陜西北部自然災害(冰雹、干旱、霜凍)頻繁發生,而且隨氣候變暖災害更加嚴重,應針對性采取防災減災措施。針對冰雹災害,建議做好前置調查,不要在冰雹帶上建園,建了園的要搭建防雹網(利用矮化密植設施建園,搭設防雹網很方便)。針對干旱問題,建議通過筑水壩、滴灌、精細化管理等措施的綜合運用解決問題。據榆林市統計,近年來蘋果主產區花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凍害,2013年、2018年和 2020年尤為嚴重。榆林蘋果花期低溫凍害的特點是北部榆陽區、橫山區、靖邊縣長城沿線果園受凍程度較南部縣區重,地勢低洼處果園受凍程度較山體中上位果園重。因此,盡量不要在低洼處建園,同時要積極采取綜合防凍技術,比如:秋季和早春增施有機肥,早春用氨基酸2倍液涂干等,增強樹勢;增加授粉品種(把授粉品種比例提高到25%~30%)或人工授粉;中心花開80%~90%時噴寶豐靈(芐氨赤霉酸)+噻苯?。粌龊Πl生后,連續噴布2~3次營養劑及防凍劑,如氨基酸、碧護、蕓薹素、防凍衛士果上豐等。
2.4? ?科技人員不足,要加強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當前許多縣鄉鎮農技站、果樹站已經撤銷或合并,縣級果業科技推廣部門人員年齡偏大,陸續進入退休期,新進人員受編制限制,果業科技力量明顯不足。各地政府要圍繞蘋果產業增加編制,解決技術力量薄弱問題。
寶雞市千陽縣通過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爭取到農業農村部特聘農技員項目,公開招聘農民蘋果技術員15名,要求應聘人員必須有蘋果園,技術水平高,在當地有威望。受聘后每人每月至少在本村及周邊村技術指導20天,按要求完成任務者每月可獲得2 000元工資。項目實施后,當地農民非常滿意,特聘農技員也很高興,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拔鬟M北擴”所涉及的縣區均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設特聘農技員隊伍,讓農業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
李丙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千陽蘋果試驗站/寶雞蘋果研究院,郵編721100;張宏,陜西省政協;李慧奇,陜西省千陽縣農業產業化中心。
收稿日期: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