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杰?張冉?李海霞?韋啟輝?南旭升?崔志宇

藏毯,作為青海省的一張“金色名片”,在青海省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青海省藏毯企業生產能力下降,銷售量呈下降趨勢,究其原因,是由于知名度較低、缺乏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生產成本過高所致。青海省藏毯企業應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人才待遇,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積極與其他產業融合,以此強化藏毯企業在青海省經濟發展、特色培育、綠色轉型中的優勢地位,不斷促進藏毯產業向時代化、多樣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青海省鄉村振興。
一、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現狀
(一)企業生產狀況
截至2021年,青海省共有藏毯企業13戶,其中,機織藏毯企業5戶,手工藏毯企業8戶;織機規模150臺(套),年產能3500萬平方米,已構建形成原毛(絨)-洗毛(絨)-分梳-紡紗-染色-織毯-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2021年1-10月,全省機織藏毯產量達到121萬平方米,產值3.9億元。
青海省藏毯制作選取的主要原材料是毛紗、PP、黃麻、經線、助劑、膠、牦牛原絨等。毛紗采購地是青海、河北、山東、浙江 ,PP采購地是浙江,黃麻來自孟加拉,經線來自江蘇省東臺市,牦牛原絨來源于青海、西藏,助劑來自上海、常州,膠來自上海。
其中,圣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靠自主研發,地毯加工方法主要有阿克明斯特織機織造和手工槍刺織造;青海唐古拉絨業有限公司生產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核心技術主要依托大專院校及其他研究機構。
在企業用工及勞動力方面,車間工人占比最多,主要由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組成,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在員工年齡及性別方面,企業多以青壯年女性為主,在招工來源方面,多以本地人為主。
(二)企業銷售經營情況
青海省藏毯產品銷往國外和全國各地。國外市場主要有歐洲、美洲、中東地區,國內市場包括香港、澳門等城市。展銷在國內面向上海國際地面鋪裝展覽會 ,國外面向德國漢諾威國際地面鋪裝展覽會。
由圖表可見,2015—2017年期間藏毯銷售量較大,2017年—2020年呈現波動下降趨勢。銷售額大致與產量呈現正相關,2015—2017年企業產量逐年增加,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應用致使生產效率提高;原材料成本下降促使采購量增大,因此銷售量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而在2017—2020年后,一方面科研經費投入增加以及稅收負擔較重,由此藏毯生產總量減少。另一方面可能是市場需求量趨于飽和,并且產品推陳出新能力較低,消費者的喜愛程度降低導致銷售額減少。此外,所需原材料部分源自外省,路途遙遠,運費增加也可能導致原材料購買量減少。最后通過分析國際環境可知,2019年世界經濟在艱難復蘇中呈現出增速持續下滑趨勢,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表現不佳。在國際貨幣體系日益多元的形勢下,美國推出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受其影響,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普遍減緩,陷入持續低迷狀態。加之由此引發的種種政治動蕩等因素,制約全球經濟增長,全球總需求不足。2020年受全球性重大疫情打擊,市場難有起色,地毯行業也毫不例外承受著經濟下行的壓力。
二、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知名度較低
在前期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了解藏毯的人數僅占調查人數的25.07%,購買過藏毯的人占58.33%,有78.63%的人沒有關注過藏毯,由此可知藏毯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大多數購買藏毯的人是經身邊朋友或銷售人員介紹后購買,通過互聯網購買的人數僅占到41.67%,再次說明了藏毯實體企業與互聯網結合度低。這是由于對區域品牌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區域品牌關注力度不夠,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到位,未能適時引導園區及企業有意識地宣傳和推廣“青海藏毯”區域品牌,導致品牌知名度低。相反的“波斯地毯”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遠高于“青海藏毯”,而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藏毯卻無力與之抗衡。
(二)缺乏技術人才
青海自然環境惡劣,無法吸引高端人才,尤其是銷售人員的引進與培養,缺乏專業的藏毯銷售人員及穩健的銷售隊伍。產品及其獨特性,是企業的根基。目前青海省藏毯企業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產品圖案設計問題,引進專業設計人員成本太高,產品無法創新,無法跟進和適應市場。部分先進設備的改進提升缺少人才培訓,高端人才的使用成本高于內地,與外地企業相比存在劣勢。由于高端設計人才缺乏,近年來青海藏毯產品文化內涵嚴重不足、民族特征不鮮明,在過分追求商業價值過程中一味模仿、抄襲流行的地毯花色與圖案,漸漸偏離了原本的文化精髓,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導致市場狹窄,缺乏優質的客戶群體。而且,由于缺乏業務水平過硬、訓練有素的銷售人員,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有難度。
(三)相關成本上升
當前藏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人工能源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社保稅費負擔過重。部分先進設備的改進和提升缺少人才培訓培育,高端人才的使用成本高于內地,現階段企業電力、物業費過高,企業承受壓力過大。
通過調查2015-2020年間三家公司的原材料采購量,采購價以及采購地,我們發現采購量與采購價大致是成反比關系,另外采購地多集中在天津、上海、浙江、新疆等外省地區,比起國內同行業劣勢較大,需要花費較高的運輸成本。
園區稅收政策為繳稅1000萬以上給予部分返稅,但對于藏(地)毯企業門檻較高,很難達到千萬以上的標準。
三、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形成的輻射效應
(一)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輻射效應
1.帶動就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青海省藏毯企業主要工人群體來自省內,對帶動青海省就業具有積極作用。藏毯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經產業內部人員推算,每增加出口創匯100萬美元,需要從業人員1600人。
青海省藏毯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大,因此帶動就業的效果十分明顯。截至2020年底,全省藏羊存欄1100萬只,比2014年的446萬只增長了2倍多;能繁母羊比例達57.5%,年出欄近630萬只,羊毛產量1.9萬噸,藏羊產業已成為農牧民家庭經營增收的主要部分。這反映出藏毯產業對帶動青海藏羊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為農牧民和個體藏毯手工業者增加了一定收入。青海省積極培訓貧困農牧民,使其能夠獨立編織市場認可的手工藏毯和手工編織產品。在培訓結束后,由中國藏毯協會給培訓合格人員頒發合格證書,并委托青海藏毯谷地毯有限公司與之簽訂藏毯編織合同,使其持證上崗,解決了部分農牧民的就業問題。得益于青海省藏毯產業的發展,2020年累計培訓人員200人,人均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有利于穩固農牧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形成輻射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多年來,藏毯產業成長為青海省支柱產業之一。隨著藏毯產業的發展,從2004年開始,中國藏毯國際展覽會開始在青海舉辦,自此,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多個省區組團、千余名國內外客商參展參會,實現合同金額達800萬美元。到2018年,藏毯展會實現交易合同訂單額達1.96億美元,為青海省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展會舉辦促進了國內外人員交流,也提高了青海藏毯的知名度,使青海藏毯越來越受到外地人青睞,從而帶動了物流業發展。同時,隨著展會的舉辦,眾多國內外知名人士來到青海進行交易交流,以此提升了青海省的知名度,越來越多人由此了解到青海省的特色美食、景點,感受到青海省獨特的民族文化底蘊,有助于青海省旅游業發展。青海省藏毯產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許多當地大學生就業任職。此外,西寧南川工業園區的產業鏈逐漸完善,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對外輻射效應主要表現為青海省藏毯產業的發展高度契合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在與沿線國家的交流交融中,不斷提高其國際知名度,擴大其銷售范圍,在銷售市場上充分展現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二)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輻射效應
青海省藏毯產業作為青海省典型的低碳環保綠色產業,其發展順應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近年來,青海藏毯產業的發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在藏毯的制作過程中,從選毛、分毛、洗毛到染色等各個環節都體現著綠色生產與資源的合理利用。青海省藏毯企業通過編織加工車間建設,致力研發無染色、無添加的綠色環保產品,例如,使用動物纖維、由人工手捻紗、手工編織成的牦牛毛平織藏毯,整個生產環節對當地環境零污染。
(三)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對文化繼承與傳播的輻射效應
藏毯是青藏高原傳統的民族手工藝品,在經歷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汲取著藏文化的優秀養分,使得藏毯的設計風格整體體現出藏文化獨有的樸素、粗獷與豪邁的特征,民族特色十分明顯。此外,青海藏毯的風格設計在藏文化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著兼容并蓄,它吸收了漢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優秀成分,使其在圖案設計上將藏、漢、回、土、蒙古等多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呈現出構思巧妙、色調和諧、風格獨特的特點,保持了粗獷、自然、古樸的藏民族風格,同時借鑒了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甚至西方諸多文化藝術流派的審美觀念,神秘、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下的藏毯文化內涵深厚,難以模仿和復制,成就了青海藏毯在世界三大地毯品類中被列為“時尚毯”的盛名。
四、對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
藏毯作為青海資源最雄厚的地域性特色產業,蘊藏著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把文化與青海生態特色相結合,探索深挖高品質產品,注重打造品牌,推動品牌戰略。建議企業聯合組建青海藏(地)毯產品營銷中心,發揮品牌效應;利用好中國(青海)國際展覽會這一平臺,向世界展示豐富多彩的藏毯,提高藏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引進人才,積極創新
大力培養技術人才,提高人才待遇,引進專業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激發創造活力。積極響應支持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的政策,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加大創新研發力度,進行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產品質量。藏毯產業應利用好文化復興的熱潮,積極推動藏毯產業與民族文化相結合,設計多款帶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可以從圖案設計方面加以改進,并積極拓寬藏毯的適用范圍,以此迎合多樣化市場需求。通過對三家藏毯企業產品銷售渠道的調查發現,多以銷售團隊為主,而在展銷和電商平臺兩方面的銷售不是很樂觀,青海省藏毯企業可以借助電商平臺擴大銷售渠道,增加銷量。加快整合企業閑置多年的設備,激發企業活力。積極以技術、品質為引領,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開拓更大的銷售市場。
(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降本增效
企業應積極招商引資,利用政府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方式和渠道,積極融資,緩解資金壓力。政府對符合省級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藏毯絨紡產業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已完成固定資產(根據固定資產發票核定)投資的10%確定補助金額,原則上單個項目可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助金額。
(四)積極與其他產業融合
可打造以藏毯產業為核心,融展示、交易和科技、研發以及培訓和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復合式產業集群。促進藏毯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大的輻射效應,在藏毯產業發展的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五)政府給予政策支持
降低藏(地)毯產業地方留成部分稅收返還門檻。政府放寬政策,給予藏(地)毯產業專項的人才培育補助,重點發掘產業配套設備的專業技術人才,不注重高學歷,只求為我所用,注重實效;積極重點引進和培育國內外一流設備、設計人才,加大政策上的補助和支持,采取各類激勵措施扶持發展,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培育人才,從而抓住產品定位,把握市場,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在電力政策等方面扶持力度,加大對進出口藏(地)毯企業原材料和成品運輸補貼力度。
加大藏(地)毯企業外經貿發展專項支持范圍,鼓勵藏(地)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介品牌,擴大藏(地)毯企業參加“一帶一路”、國內國際專業展會,例如德國漢諾威展會、德國法蘭克福家紡展、上海“小交會”、上海家紡展、上海摩登展、廣州家具展、昆明南博會、新疆歐亞博覽會等重點展會。
總之,強化藏毯企業在青海省經濟發展、特色培育、綠色轉型中的優勢地位,不斷促進藏毯產業向時代化、多樣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實現青海省鄉村振興事業建設。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青海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qhnucxcy20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