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贊平
為降低金融危機不利影響,各企業需要分析風險根源,優化企業內外環境,完善風險預警措施,加大企業員工培訓力度,形成獨有的企業經營模式,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下,提高獨立性,為降低金融危機影響做好充分準備。
一、企業經營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能力
當前各國之間經濟來往密切,企業經營風險對大、中、小企業消極影響呈串聯式,而金融風險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要點燃一個爆發點,必定會危及更多企業,經濟危機和信任危機也勢必會對企業和消費者正常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比如,在美國當地時間2023年3月12日,一則“破產僅需24小時”的新聞沖上熱搜,美國財政部、美聯儲以及FDIC發布聯合聲明,宣布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僅在其發布破產通告的24小時之內,國際上已經有20余家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受到波及,各國金融風險加大,直接影響著A股、H股公司的穩定發展。由此可見,做好經營風險防范,是金融危機背景之下,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做好風險管理,才有利于企業掌握自身實際發展狀況,提高風險預測的前瞻性、風險應對的準確性和風險管理的全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業風險應對能力。
(二)有利于增強企業員工素質
管理層和基層員工是企業中堅力量,在金融危機背景之下,加強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預測以及管理防范,是推動企業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降低風險損失、提高企業經營質量的現實選擇。從宏觀來說,提高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和防范能力,能夠減少失業率,避免企業倒閉,盤活大、中、小企業;從微觀而言,金融危機為各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敲響警鐘,有利于著重培養員工對經營風險等相關內容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
企業經營管理流程較為復雜,金融危機為企業經營發展帶來了不可預估的嚴重后果,以此為背景,努力做好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工作,有利于從資源、產品、管理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協調好企業風險管理內容,抓住重點和難點,在計劃、組織、革新中做好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工作,保證各類企業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找準突破口,鞏固自身地位,提高經營風險管理效果。
二、金融危機下的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
(一)產品庫存難以消減
金融危機爆發,各國大中小企業發展受到影響,其中金融危機導致大量產品滯銷,數以萬計的企業庫存增加,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為能保證企業平穩渡過難關,各行各業不得不開始囤積大量產品,等待產品價格回彈。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市場未來價格變化趨勢無法估計,供應商不愿低價出貨,最終導致大量產品過期,諸多工廠不堪重負,只能選擇關門停業,企業低價拿不到貨,高價無法出手,如此循環往復,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惡性循環,最終造成企業破產倒閉。
(二)企業資產貶值
國際經濟在遭受金融危機之后,金融投資行業市值暴跌,金融產品貶值,對部分企業造成了致命傷害。受到大的經濟環境影響,很多企業資金回籠困難,再加上資產貶值,往往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運轉不暢,靈活性降低,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增大,難以穩定經營發展。
(三)企業信用風險增大
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劇,各國之間經濟密切性提高,國內出口貿易發展迅猛。金融危機使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崩塌,數不勝數的資本主義傳統企業直接倒閉,大量產品以及金融投資血本無歸,進出口企業受到影響,資金回籠困難,一方面阻礙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壞賬率較高,導致企業信用風險增大。
(四)企業經濟效益降低
金融危機爆發對企業經濟效益影響最為明顯。金融危機之前,企業經濟發展呈現出直線上升趨勢,但危機階段,絕大部分企業產品銷售量大幅度降低,國內外市場冷清,產品需求與產品價格脫節,加大了企業運營壓力,利潤損失嚴重,導致企業經濟效益降低。
三、金融危機下影響企業經營風險因素
企業經營容易受到多方因素影響,而在金融危機影響之下,企業經營風險逐漸凸顯,負面影響容易阻礙產品銷量,影響整體效益。環境因素是企業瀕臨破產的主要因素,細致劃分,環境因素劃分為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環境因素。從內部環境因素來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盡管我國經濟、企業等方面與外國之間聯系逐步加強,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差距明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會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堅持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因此,在金融危機爆發之際,我國大中小企業雖然受到影響,但從全局發展角度而言,并沒有呈現出其他國家經濟崩盤、企業倒閉、社會混亂現象。另外,內部因素還會從不同方面,對企業經營產生風險。比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如果風險防范意識較為薄弱,有關常規性培訓較少,對產品成本、利潤等方面管理不到位,進而導致經營效果不佳。諸多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專業化金融知識理解不到位,容易導致企業資金投入效率降低,經營風險變大。除此之外,企業內部管理規則和機制也是內部環境影響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經營風險。外部環境也是企業經營風險因素之一,金融危機出現,已經說明了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對企業的多重影響,一個國家金融體系崩塌必然會對世界各國企業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四、金融危機下的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原則
就當前經濟大環境而言,巨大的金融沖擊有可能會成為影響我國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準確判斷國際局勢,強化金融風險預警,努力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成為當前各行各業以及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為能做好預警防范工作,抵御金融危機,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強化企業風險防范能力,各企業應該明確風險管理理念,遵循科學性、全面性、風險性、前瞻性、多元性防范原則,進而做好防范措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保證企業效益。
五、金融危機下的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措施
(一)明確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價值
為提高金融危機爆發原因解讀能力,細致分析金融危機與企業經營發展之間的聯系,弱化不良影響。企業作為經濟運行主體,明確企業經營風險,了解風險防范實際價值十分重要。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應該主動更新思想觀念,強化競爭能力,站在全局角度,深入分析內在風險狀況,正視金融危機視域下企業未來發展軌跡,直面企業經營風險和有關影響。另一方面,企業還需要掌握正確的經營理念,針對成本、產品、銷量、庫存等各方面經營風險,分析相關原因,多方探究解決策略。
(二)做好企業資金分配與調動工作
大、中、小企業經營風險之間耦合性明顯,受金融危機影響,一旦資金鏈斷裂,價格無規律上下波動,產品滯銷,企業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便會加大,直接影響著各行各業企業穩定發展。此時,企業應該抓住經營和發展方向,科學合理做好資金調動工作,以此保證企業經營狀況和風險防范效果。在金融危機背景之下,企業在運營階段,一要細化企業資金明細,掌握投資方向,配合投資預警機制,突出企業資金管理靈活性,為降低經營風險奠定基礎。二要合理選擇經營資金籌集和應用渠道,增強資金獨立性,以此降低金融危機下企業經營發展負面影響,增強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三)構建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應急機制
金融危機對企業經營與管理產生著不利影響,要想減輕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強企業經營風險防范管理,探究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尤為重要。其一,企業應該組織構建風險管理部門,吸引國內外專業性、前瞻性人才,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政策以及企業運營模式,以打破金融危機影響為目的,提出針對性意見,提升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應急效果。其二,企業在提高經濟收益基礎之上,擴大經營風險預防范圍,深入分析并研究連帶風險內容,以此提高企業穩定性,尋找更為貼切的應對措施。其三,企業經營風險防范,還應該建立線上風險監督和管理體系,不斷完善ERP系統,優化財務操作軟件,以此提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詳細記錄每一次企業經營風險產生原因和影響,為對應金融危機消極影響,提高風險管理和應急水平做好鋪墊,進而保證企業高質量、穩定發展。其四,企業為增強競爭能力,降低經營風險,還應該在風險控制和防范的基礎上,建立經營風險制衡機制,強化微觀指導內容。
(四)提高企業員工風險防范意識
企業發展和經營風險防范預測,應該注重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行課程培訓或者進行專項訓練,以此提高企業經營風險預防意識。一方面,邀請專業風險講師,對企業主業經營、資金管理等方面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逐一分析,提高管理者風險意識。另一方面,開設定向課堂,建立線上平臺,線上線下同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為企業員工提供支持,真正增強全員防范意識。與此同時,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真實案例進行培訓,讓員工真正感受到強化風險防范意識的重要性。同時讓培訓效果與員工自身經濟利益掛鉤,以此促進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五)完善內外環境風險影響體系
要減輕金融危機為企業造成的風險,消除環境風險因素十分重要。企業要把握國際經濟發展動向,建立STOW態勢分析法,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四大方向掌握具體影響因素,并針對性做出政策調整,以此展現出環境風險防范體系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此外,在完善內外部環境體系,掌握金融危機下企業風險防范預警機制,企業還應該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時期政府出臺的有關政策,洞悉國際貿易環境、市場規則,以此提高整個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效果,減輕內部環境因素影響,優化外部環境,全面提高企業經營和發展質量。
結語:
綜上可以得知,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各國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受大環境影響,絕大部分企業瀕臨倒閉或者破產,大量產品滯銷,嚴重影響著經濟平穩發展。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為降低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企業應該從自身出發,強化員工和管理者風險防范意識,建立風險防范機制、風險制衡機制、風險預警機制,做好資金規劃,明確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模式,改善內外部環境,促進資金流通,弱化企業信用風險,從多個角度提高經營效率和風險預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