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賢
一
王朔和阿城都喜歡電影《阿飛正傳》,倆人還都是歷史學家黃仁宇老師的粉絲,皆對《萬歷十五年》贊不絕口。除此之外,倆人對對方的作品亦都有所抬舉。
曾被王朔力捧,且能與木心成為朋友,可想而知,阿城肯定有著不一般的水平。可惜的是,阿城急流勇退,并沒有選擇像莫言、阿來那樣筆耕不輟,因此,此時此刻,阿城老先生在中國文壇的存在感多少顯得有點不足。實力歸實力,名氣歸名氣。
和王朔出生、成長于軍人家庭不同,阿城出生、成長于書香門第,是典型的“文二代”。其父鐘惦棐是中國作協成員、電影評論家、雜志《電影美學》的主編,還與沈從文、曹禺等人都曾是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文學顧問。物以類聚,能進這個名單,皆不是等閑之輩。因此,阿城能走上文學道路且成就斐然,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鐘惦棐摯愛《紅樓夢》,阿城卻垂青于《金瓶梅》。阿城在他的文集中說,《金瓶梅》中的那些不可描述的片段,是旁人后加進去的,不是作者蘭陵笑笑生的手筆。原因在于:如將小說中不雅內容全部摘除,小說竟毫發無損;不可描述的段落,其文筆要遠遜于其他部分的文筆。因此,阿城認為《金瓶梅》之所以難登大雅之堂,大概是因為當時的書商出于銷路,找他人代筆加工,從而破壞了整本書的形象氣質。
除去作家這一頭銜,阿城還是一位影視劇編劇。電影《芙蓉鎮》《小城之春》《刺客聶隱娘》等背后,皆有阿城的身影。電視劇《貞觀之治》的劇本創作,他亦參與其中。阿城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談不上豐富,可能是因為他把一部分時間花在了影視劇劇本的創作上。
1998年,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為讀者奉獻出了小說《秘密》,中國作家阿來則為讀者奉獻出了《塵埃落定》。不久后,阿來也憑借此書摘得茅盾文學獎,《塵埃落定》得獎完全是實至名歸。2012年,莫言問鼎諾獎之后,我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不是阿來?
和其偶像美國詩人惠特曼一樣,阿來亦出生于小地方的貧困家庭,并未接受過高等教育,完全是靠文學寫作博得了人們的滿堂喝彩。天賦異稟讓阿來在寫作上一騎絕塵。惠特曼清貧的父母要養活九個子女,而惠特曼很早就成了印刷廠工人。阿來也說,自己從小就要幫家里干農活,父母都是農民,長時間過的都是半牧半農的貧困生活。阿來的出生地叫馬爾康,一個在中國版圖上極不起眼的地方;他所就讀的學校叫馬爾康師范學校,也是一所極為普通的學校。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阿來卻能異軍突起,的確讓人意外,他的經歷有著極濃的勵志成分。
除去作家的身份,和阿城一樣,阿來也是一位影視劇編劇。2003年播出的電視劇《塵埃落定》就是由他本人擔任編劇。2014年上映的電影《西藏天空》,編劇也是阿來。因為文學和電影都是講述故事,所以搞文學的人偶爾參與影視編劇,是極其正常的現象。
我曾多次見過阿來本人,通過當面聊天得知,阿來著迷于杜甫和惠特曼等人的作品。我視阿來為文學上的偶像,而偶像的閱讀傾向和自己如出一轍,算是美妙的巧合。
二
除了散文之外,三毛也寫過詩歌、歌詞和電影劇本。歌詞最出名是那首《橄欖樹》,電影劇本最出名的是《滾滾紅塵》。可能是出于對前輩作家張愛玲的高度崇拜,三毛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幾乎就是照搬了現實中胡蘭成和張愛玲的情感往事。
張愛玲和三毛雖然是兩位風格完全不同的純文學作家,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三毛的老公荷西是外國人,張愛玲的第二個老公賴雅也是外國人;張愛玲沒有子女,三毛也沒有;張愛玲對《紅樓夢》和毛姆、海明威等人的小說相當著迷,三毛亦是超級迷戀《紅樓夢》和毛姆、海明威等人的小說;張愛玲為了愛情奮不顧身,三毛亦是。兩人相反的地方亦有不少——張愛玲認為《紅樓夢》的后四十回不太稱心如意,而三毛則認為《紅樓夢》無論哪一部分都寫得完美;張愛玲的小說風格“精致而又蒼涼”,三毛的散文卻彌漫著治愈力,溫柔又有酷勁;張愛玲完完全全不喜歡大海,三毛卻對大海高度依賴、極其迷戀;張愛玲喜歡喝咖啡,而三毛卻相當厭惡。
張愛玲因患心血管疾病而去世,屬于自然死亡。在病危之際,她曾立遺囑,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夠撒在空曠無人的荒野。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她的骨灰最終被撒入了大海。張愛玲天生對大海反感,去世之后骨灰卻被撒入了大海,仿佛是宿命的戲弄。
三毛是自縊身亡,這樣的離世方式其實并不讓人意外,她和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一樣,有過多次自殺行為。
三毛的文學偶像海明威的作品有著無限“戰斗”般的力量,海明威本人卻是死于自殺。三毛的文字帶有著無限的暖意和曼妙,然而三毛本人卻也與海明威同種結局。
張愛玲的骨灰被撒入了大海,沒有墓地。三毛的骨灰被安葬在臺北的陽明山,有朝一日,定要去祭拜一番。如果條件允許,給她燒一本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因為,除了《紅樓夢》,《小王子》也是三毛的摯愛。三毛之所以對《小王子》這本書情有獨鐘,除了此書風靡全世界之外,大概書里面的沙漠元素也讓三毛有足夠的親切感。
身為法國空軍飛行員,圣埃克蘇佩里在某一次執行飛行任務時,由于飛機故障,迫降于撒哈拉大沙漠。這一次從沙漠之中死里逃生般的迫降,為他后來創作《小王子》帶來了靈感。他本人也隨著《小王子》的成功而聲名大噪、風光無限。同一片北非大沙漠,給圣埃克蘇佩里帶來了靈感,也給三毛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素材和背景。
三毛的英文名叫Echo,意思是“回聲、回響”。由于她1991年便離開人世,所以她所著圖書數量有限。然而,我發現李娟的文學作品與三毛的文學作品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同樣濃烈、真摯、治愈、遺世獨立,同樣以小人物為書寫中心,呈現出頂天立地般的文學格局。因此,我們可以說,李娟是三毛的回聲、回響。并且,我個人認為,李娟的作品寫得不比三毛差。
中文文學世界,在張愛玲之后雖然并不缺乏大師巨匠的問世,但是文字腔調、故事氣質、妙筆韻味能夠與其神似者,實屬寥寥無幾。作為讀者,如果你嫌張愛玲的作品在數量上不夠豐富,不妨去翻閱一下王安憶女士和金宇澄先生的作品。
三
在我周圍,很多人都是路遙老師的粉絲,且年齡跨度極大。大家也都無一不為其英年早逝而感到無比惋惜。一朋友說:“如果路遙還活著,現在說不定就能開酒店、住別墅了。”我個人贊同這樣的觀點。另一位朋友說:“在路遙之后,我還沒看到有和《平凡的世界》相同味道的小說。”我對他說:“如果你想看那種類似于路遙氣質的小說,你可以去翻閱一下《靜靜的頓河》,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寫的,《平凡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本小說的影響。”
西方文學對華語小說創作的影響,可不僅僅只局限于路遙的作品。挪威作家易卜生影響了曹禺,古巴作家卡彭鐵爾影響了陳忠實,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影響了莫言,捷克作家卡夫卡影響了余華,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影響了蘇童……這是一份較長較復雜的名單,三言兩語盤點不清。
路遙本人在他的隨筆集中直截了當地講:“(中國近現代文學作家)的確有些很不一般的表現,但是無疑和卡夫卡、喬伊斯、福克納、海明威、西蒙、塞拉、伯爾、倫茨、辛格、博爾赫斯、馬爾克斯、略薩等西方和拉美現代派大師比較,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更談不到超越。”一個有趣的事情是——路遙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是在1991年冬天至1992年春天間,離馬里奧·略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還有著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而在那個時候路遙就把馬里奧·略薩同威廉·福克納、馬爾克斯等人相提并論,由此觀之,路遙的眼光屬于文學的眼光,精準專業。
西方作家對東方作家的影響并不只局限于華語文學,同樣影響了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的作家,法國作家左拉影響永井荷風,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影響三島由紀夫,美國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和雷蒙德·卡佛影響村上春樹……
因此,作家影響作家,就像電影人影響電影人一樣,就像喬治·盧卡斯也受到過黑澤明的影響,然而這并沒有動搖他在好萊塢的地位。
另外,川端康成受紫式部的影響,這并不影響川端康成的地位;張愛玲受張恨水的影響,這也并不能拔高張恨水的地位。同樣,曹雪芹受蘭陵笑笑生的影響,兩人卻各有各的地位。
四
《紅樓夢》的偉大得到了公認,而《金瓶梅》的偉大,多少存在點質疑。人們質疑的焦點,并不是它文學水平的高低,而是其內容中的一些描述引人反感,難登大雅之堂。也因此,《金瓶梅》的影響力和《紅樓夢》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盡管如此,一個得到公認的事實是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影響了曹雪芹《紅樓夢》的創作。
和莫言一樣,路遙也反復翻閱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然而,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之時,選擇借鑒的對象卻是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其原因在于,路遙所想表達的那種理想主義,不適合向《百年孤獨》取經,只能向《靜靜的頓河》靠攏。
余華曾說過一段話:“當一個作家對另一個作家產生影響的時候,就好比是陽光對樹木產生了影響一樣。重要的是,當樹木在接受陽光影響的時候,是以樹木的方式在成長,不是以陽光的方式在成長。”
五
2019年,清華大學向新生寄送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還隨之贈送了一本許倬云老先生的《萬古江河》供學生課外翻閱。
其實,如果當時清華不向學生贈送許倬云的《萬古江河》,而選擇贈送黃仁宇老先生的《黃河青山》,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許倬云老先生是身殘志堅的典范,黃仁宇老先生亦是頗為勵志的歷史學家——家境貧寒,行伍出身,半路轉行學歷史,四十六歲時才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在美國靠半工半讀養活自己,一生清貧,一路坎坷,卻想辦法贏得了生前身后名。黃仁宇老先生除了《萬歷十五年》,其個人回憶錄作品《黃河青山》亦是含金量頗高。
和我們一般所見的華人回憶錄不同的是,《黃河青山》的原作是用英文寫成,后由別人代為翻譯成中文。遺憾的是,翻譯得并不好。若你看過黃仁宇其他的著作,不難發現,此書的文筆和段落銜接部分有失流暢、不太自然。也就是說,此書的中文版本對于原作的呈現打了折扣。和作家們的回憶錄有所不同的是,《黃河青山》所承載的不僅僅是黃仁宇個人的傳奇經歷,還有其對歷史人物、時代事件的種種評價。
大多數人在沒有翻閱齊邦媛的《巨流河》之前,應該都不知道中國還有著這么一條河流的存在。而《巨流河》沒有問世之前,大多數人也并不知道作者齊邦媛是什么人。一位大學教授晚年客串般的寫作,卻完成了一部個人傳記類文學經典。
有些事,只要活著,就不能放棄。金宇澄寫出小說《繁花》的時候已是六十歲,對此,人們評價他大器晚成,實至名歸。而齊邦媛在寫《巨流河》的時候,已經是八十歲的高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是作者垂暮之年嘔心瀝血之作。有兒女情長的往事,有山河破碎的畫面。一個家族的奮斗,一個時代的追憶。有個人家族的生離死別,有家國天下的幸或不幸。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而個人的回憶錄也可以替代小說成為一個時代的檔案。
和《黃河青山》一樣,盡管《巨流河》不夠完美,有肉眼可見的不足,但是這并不影響其整體的閱讀質量。
最后,分享一句《巨流河》中的話給大家,以結束此文章:“佛曰: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