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華
現如今,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的逐漸加大,腸胃病已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腸胃病患者常常具有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相關癥狀,這些癥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也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腸胃病的反復發作,導致患者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更是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
那么,腸胃病為何反復發作呢?筆者根據臨床經驗,將其主要歸結于以下3點:
一是飲食不規律。腸胃病的發生通常和患者年齡、性別、遺傳等多方面因素具有關聯,然而這些僅僅是客觀因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導致腸胃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三餐進食不規律,常常饑一餐飽一餐、存在暴飲暴食的問題等,這些飲食習慣會導致人體胃酸相應的分泌規律被打亂,加重消化負擔,導致病情的進展。
二是盲目治療。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胃不舒服的體驗,例如,反復胃痛、消化不良等。部分人群因對胃鏡檢查具有一定的恐懼心理,抑或擔心檢查浪費時間和金錢,遲遲未就醫進行檢查,自行購買相關藥物進行服用。事實上,腸胃病具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腸胃病用藥也存在一定差異,盲目用藥盡管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其疼痛與不適感得到一定的緩解,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便可能陷入腸胃病的反復發作、反復用藥的惡性循環。再如,一些慢性腸胃病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如果患者僅針對腹痛、反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進行治療,而未接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就相當于未消除“病根”,因此病情容易反復發作。
三是存在不良生活習慣。長期食用生冷、過熱、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或是飲用濃咖啡、濃茶、烈酒等,對胃黏膜形成長期刺激,造成胃黏膜的損傷,引發慢性胃炎。另外,吸煙也會導致腸胃病的反復發作,因煙草中含有一定的尼古丁,其會對胃黏膜相應的血液循環過程產生一定影響,且能夠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的紊亂,引起膽汁反流的現象,不利于腸胃病的治療。
那該如何避免腸胃病反復發作呢?筆者建議,除了遵醫囑積極接受治療,還要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一要避免病從口入。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口口傳播(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播,比如共用牙刷、共餐、接吻等)和糞口傳播(由于衛生習慣不好,比如上廁所后不洗手又去吃東西,或者觸碰口部)。因此,防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必須從生活細節入手,保持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比如勤洗手,新鮮蔬果清洗干凈后再食用,肉類烹飪至熟透等。在外就餐時,盡量選擇衛生狀況良好的餐廳,使用公筷為他人夾菜。
二要懂得勞逸結合。為了維護腸胃的健康,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此外,研究顯示,腸胃健康和我們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過于悲傷、憂愁、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容易導致腸胃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保持心情愉快。
三要飲食有度。過多食用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紅薯、土豆等可能會導致胃腸脹氣,因此應該避免。腸胃病患者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它們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機體新陳代謝。當然,還可以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戒煙限酒。
四要堅持適量運動。運動不僅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還能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助于消化和吸收。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應根據自身愛好和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