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委
心臟驟停是在多種因素(包括心臟疾病、心臟外疾病等)相互/共同作用下引發的一組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致全身血液循環中斷為基礎病理,以意識、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循環衰竭狀態。臨床上,心臟驟停發生后95%及以上的患者將在4~6分鐘內開始發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后經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因此,心臟驟停后4分鐘內為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而在該時間窗內實施科學、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保障急救效果及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2023年4月份,國家衛健委公布《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2022年版)》,該報告顯示國人心臟驟停總發病率97.1/10萬,而在第一目擊者現場施救得當可有效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其中1分鐘內實施有效急救,搶救成功率可達90%;4分鐘內實施有效急救,成功率僅為50%。
目前,心臟驟停急救4步法是國際范圍內所公認的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關鍵方案,可通過快速識別、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等一系列急救措施來維持人體有效的血液循環,保障人體重要器官的血液、氧氣供應,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后。
快速識別心臟驟停是成功急救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南,一要觀察患者的意識形態即反應,如在耳邊兩側大聲呼喊同時輕拍患者的肩部,其沒有應答、沒有睜眼,或四肢沒有任何活動跡象即可初步判斷意識喪失(即無反應)。二要觀察患者呼吸情況,因為心臟驟停會導致呼吸暫停,呼吸停止會使胸部起伏消失;還有一種是瀕死嘆息樣呼吸,呼吸頻率減慢至低于6~8次/分,也就是人們通俗說的只有出氣沒有進氣的魚嘴樣呼吸。同時觀察外部表現,一般在心臟驟停后,患者通常會出現面色發白情況,有時還會引起皮膚、黏膜青紫、發紺的現象。通過上述生命體征都能夠識別心臟驟停,此時需要尋求支援,并獲取除顫設備,如打120、拿AED。
開通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是心臟驟停成功復蘇的重要一步。開放氣道的具體急救步驟:對沒有頸椎損傷的患者通常采取仰額抬頦法開通氣道,即協助患者取平臥位,一手放置于患者的額頭向下壓,另一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放置于患者的下頦骨上下緣,然后將下巴抬起,使頭向后仰。及時清除患者口、鼻腔異物與分泌物,防止會厭、舌后墜阻塞咽喉導致呼吸道梗阻,保證呼吸道通暢。
胸外按壓是心臟驟停急救的重要方案。2020AHA心肺復蘇指南強調,及時正確的胸外心臟按壓可使胸腔內(包括心臟、胸腔內的動靜脈)的壓力上升,驅動血流流向全身,從而暫時維持心臟驟停患者有效的循環呼吸,使周身組織特別是主要的器官免于過度的缺氧,糾正酸中毒,保護腦組織及主要的內臟功能。同時,循證醫學報道證實,單純胸外按壓可使心臟驟停救治成功率提高3倍。
胸外按壓正確姿勢:首先,將患者平移到木板上或者平臥于地板上,將上衣拉開,按壓部位在患者胸骨中、下三分之一處或劍突以上4~5cm處,施救者跪于患者一側,將一手的掌根部置于按壓點(胸骨下半部),另一手掌根部附于前掌之上,雙手呈疊加狀態,手指向上方翹起,兩臂伸直,手臂和地面成90度角,憑自身重力通過雙臂和雙側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壓,讓胸廓充分回彈,按壓次數在每分鐘100~120次。
需注意的是,在實施胸外按壓急救過程中,一是要把握合適的按壓深度,胸外按壓的深度應該控制在5~6cm,因為按壓深度過淺可能起不到相應的作用,而按壓深度過深則可能會導致患者受到二次損傷;二是把握合適的按壓頻率,胸外按壓的頻率一般要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避免過快或過慢,影響患者恢復自主心律;三是盡量減少中斷,胸外按壓的深度和速度需要確保穩定,盡量避免中斷,如有人可以替換,建議每隔2分鐘輪換按壓一次,保證按壓質量。
目前,國內很多急救指揮中心都批準了相應方案,允許調度員同步指導未受訓的非專業施救者實施單純胸外按壓,以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
心臟驟停患者自主呼吸停止,人體各器官呈進行性缺氧損傷狀態,而人工呼吸通過徒手或機械裝置使空氣有節律地進入肺內,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組織的彈性回縮力使進入肺內的氣體呼出,如此周而復始以代替自主呼吸,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血氧飽和度,以保持機體有效通氣和血液循環,保證重要臟器的氧氣供應。
人工呼吸的具體急救方法:施救者跪于患者一側,靠近頭側的手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鼻子,施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巴,往患者嘴里吹氣兩次,每次吹氣持續約1秒鐘,每次吹氣量約500~600ml,當患者胸口微微隆起即可。在該過程中,第一次吹氣之后施救者嘴唇應該離開患者的嘴巴,正常吸一口氣,然后進行第2次吹氣操作。吹氣不要太快太用力,密切注意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從而建立起有效的人工循環與呼吸道的氣體交換,保證身體各個器官血液與氧氣的供應。在急救過程中,人工呼吸時配合著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通氣比例為30 : 2。
目前我國心臟驟停總體發病率較10年前有上升趨勢,但因院外心臟驟停急救意識缺乏、急救方法掌握不足及急救體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院外心臟驟停整體救治率較低。而實施科學、有效的急救方法及規范的急救步驟是提高院外心臟驟停急救效果的關鍵,心臟驟停急救4步法不僅可減少身體各個器官的損害,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機會和時間,且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復蘇成功后患者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系統所出現的相關后遺癥和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
AED最大特點是無需使用者具備高水平判讀心電圖能力,只要根據錄音指示,接通電源,按動放電按鈕,即可完成心電圖自動分析、除顫。一般非醫務人員在接受4小時學習演練都能完全掌握。
具體操作過程:
①開機后按照語音提示操作。
②貼好電極片。
③AED自動分析是否需要除顫,如需除顫AED自動充電。
④按下放電建,完成除顫。
AED電極片的放置位置:
一片放在患者右鎖骨正下方;另一片放在患者左胸外下。避開乳頭、傷口,擦干胸部汗液。
使用AED時兩次離開很關鍵:
①正在分析心律,請不要觸碰患者。
②建議除顫,正在充電,不要觸碰患者。
聽到“嘀嘀嘀”聲音后,確保無人接觸患者,按下“除顫鍵”。如提示不建議除顫,繼續心肺復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