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穎

10月7日,加沙地帶的武裝組織向以色列境內發射多枚火箭彈。圖/澎湃影像
1973年10月6日,埃及人越過蘇伊士運河,攻入以色列。與此同時,敘利亞和阿拉伯盟國則從戈蘭高地向以色列發動襲擊。這讓沉浸在猶太贖罪日假期的以色列人措手不及,第四次中東戰爭(也稱贖罪日戰爭)由此爆發。
贖罪日戰爭50周年之際,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2023年10月7日清晨,居住在加沙地帶邊境的以色列人被爆炸聲驚醒,從不同地點發射火箭彈,首輪攻擊行動持續了約45分鐘。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布對以色列采取了代號“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哈馬斯軍事指揮官穆罕默德·戴夫聲稱,他們從加沙向以色列共發射了5000枚火箭彈,第一輪打擊的目標是“敵人的陣地、機場和軍事基地”。
與以往的巴以沖突相比,這次襲擊還呈現出新的特征:哈馬斯武裝人員進入以色列境內制造殺傷,并把一些以色列人質帶回加沙。這也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首次襲擊以色列城鎮。
以色列迅速展開反擊,發起名為“鐵劍”的行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稱,“以色列已經全面進入戰爭狀態。”他還在視頻講話中表示,“以色列會取得勝利,我們的敵人將付出前所未有的代價。”
截至10月10日,沖突已導致超過1700人死亡,其中以色列方面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加沙地帶死亡人數超過700人。以色列政府還確認,有超過100名以色列人被哈馬斯扣為人質。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副局長梅爾·埃爾蘭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哈馬斯向以色列發起的這次襲擊是前所未有的,可以看到的是,以色列并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牛新春認為,鑒于以色列此次傷亡過于慘重,不排除以色列會對加沙發起大規模地面軍事行動。而隨著黎巴嫩真主黨宣布加入戰局,局勢將變得更加復雜。
自9月起,以色列人陸續迎來贖罪日、住棚節、西赫托拉節等多個猶太教重要節日。10月7日,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以色列全國仍沉浸在慶祝的氣氛中。數千名以色列人在加沙附近的野外徹夜狂歡。不幸的是,這場狂歡以血腥殺戮而告終。
當天清晨,數百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用推土機沖破加沙和以色列之間的邊境圍欄,乘坐摩托車駛入邊境沿線的數十個以色列城鎮。他們快速穿過農田,槍殺并綁架了眾多慶祝節日的以色列人。另一則視頻還顯示,無人機正在向以色列坦克、警衛塔附近的士兵投擲迫擊炮彈。
與此同時,以色列境內遭遇數百枚火箭彈襲擊,部分火箭彈被以色列反火箭彈系統“鐵穹”攔截。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貝爾謝巴和中部城市特拉維夫等地,接連響起防空警報。
隨后,以色列軍方承認,“一些恐怖分子已經滲透到以色列境內。他們利用滑翔傘從陸地、海上和空中進入以色列”。
“這次襲擊的復雜性與此前幾十年任何一次都不一樣。”前以色列國防軍軍事情報官員邁克爾·米爾施泰因說,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境內就沒有發生過這樣的軍事襲擊,所有其他戰爭都發生在遙遠的前線。如今,大規模軍事襲擊已經進入以色列境內,而且是一次“海陸空全面進攻”。
哈馬斯聲稱,他們已經對以色列采取了代號“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哈馬斯軍事指揮官穆罕默德·戴夫發表聲明表示,正在進行的襲擊是為了報復以色列“褻瀆”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其所在地被穆斯林稱為“尊貴禁地”,以色列則稱之為圣殿山。此地既是伊斯蘭教圣地,也是猶太教圣地,并因此長期成為巴以沖突焦點。
今年年初,以色列新任國家安全部部長伊塔馬·本-格維爾在警方陪同下進入耶路撒冷老城的圣殿山。10月2日,在猶太教傳統節日住棚節期間,數百名以色列人也曾前往該地訪問。這些宣示主權的活動引發了哈馬斯的強烈抗議。
戴夫還補充說,以色列對加沙進行封鎖長達16年,今年還攻擊和殺害了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并且拒絕了有關達成交換囚犯協議的提議。
自哈馬斯2007年接管加沙地帶以來,以色列軍方一直不斷與其發生沖突。但在過去一年半里,約旦河西岸沖突激增,巴勒斯坦人針對以色列平民和軍隊的槍擊事件增多,極端主義猶太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報復性襲擊也有所增加。
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溫內斯蘭8月曾指出,今年已有2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近30名以色列人在示威、沖突、軍事行動、襲擊和其他事件中喪生,死亡人數已超過去年全年,這是自2005年以來以巴沖突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他表示,“幾乎每天都有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暴力事件中喪生和受傷。”
9月,與哈馬斯有聯系的活動人士還在以色列邊境舉行了暴力示威活動。這場活動經過國際調解,9月下旬才得以平息。
但不到三周后,新的襲擊就開始了。“今天,人民正在掀起革命。每個有槍的人都應該把它拿出來。”戴夫呼吁占以色列人口20%的阿拉伯人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拿起武器戰斗。
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同時呼吁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加入“阿克薩洪水”行動。
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位于卡塔爾首都多哈的辦公室跟蹤了整場突襲行動,辦公室的錄像捕捉到他與哈馬斯其他高層慶祝的畫面。他對媒體表示,哈馬斯即將取得“重大勝利”。
“在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巴勒斯坦戰士們展開了英勇的行動。”哈尼亞說。

以色列南部雷姆基布茲,哈馬斯10月7日襲擊過的音樂節營地。圖/視覺中國
哈馬斯從海陸空三路對以色列發起襲擊的約5個小時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向民眾發表視頻講話,“我們正處于戰爭之中。敵人將付出他們前所未有的代價。”
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軍也宣布正在進入“戰爭狀態”,并正式對哈馬斯發起名為“鐵劍”的軍事行動。7日晚些時候,以色列國防軍發布了過去幾個小時對加沙地帶哈馬斯進行空襲的視頻。航拍視頻顯示,導彈襲擊了加沙地帶,以色列戰機在該地區上空發出轟鳴,地面升騰起黑煙,巨大的爆炸聲響起。加沙地帶的街道上幾乎空無一人,當地人聚集在商店、面包店和加油站購買物資,以應對可能持續的沖突。
以色列軍隊還連夜襲擊了加沙地帶500多個哈馬斯和伊斯蘭圣戰組織營地,包括七個哈馬斯指揮中心和一個伊斯蘭圣戰指揮中心。
內塔尼亞胡在8日凌晨表示,“我們正在展開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爭。這場戰爭是哈馬斯的殘酷襲擊迫使我們進行的。”他指出,第一階段的反擊已經結束,以色列國防軍消滅了進入“我們領土的大部分敵軍”,并將動用全部力量摧毀哈馬斯,為以色列遭遇“黑色一日”報仇。“哈馬斯部署、藏身和活動的所有地方,我們都將把它們變成廢墟”。
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還授權廣泛征召預備役人員,指示以軍“全面封鎖”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停止向加沙地帶供應電力、燃料、水和其他物資。國防軍表示,僅在48小時內,已有30萬名預備役人員被征召,這是以色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動員行動。

10月8日,加沙城地面建筑遭到以色列軍隊空襲。圖/視覺中國
讓外界感到困惑的是,巴以沖突持續多年,以色列情報和特勤局摩薩德以其精準和高效,號稱全球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盡管擁有密集的數字和衛星監控,以及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哈馬斯還是讓以色列安全部門措手不及。以色列摩薩德的負責人和總理內塔尼亞胡都表示,本輪襲擊前沒有任何情報,沒有任何準備。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梅爾·埃爾蘭也表示,哈馬斯很顯然對這場襲擊計劃了很久,它恰逢贖罪日戰爭的50周年,又繞過了以色列高超的情報系統。
在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牛新春看來,對于以色列來說,這次襲擊是戰略和情報上的雙重失誤:在戰略上,從上一輪大規模加沙沖突后,哈馬斯讓以色列形成了一個錯覺,即經過多年斗爭,哈馬斯和以色列政府形成戰略上的默契,以色列放松對加沙的控制,向加沙輸送電力、汽油等,換來哈馬斯在過去兩年沒有對以色列進行軍事襲擊,而以色列政府也放松了對哈馬斯的警惕;情報上,摩薩德擁有高超的技術情報,但弱點在人力情報上,沒能打入哈馬斯高層。近兩年,哈馬斯還全面放棄了電子通訊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哈馬斯)已經準備很久,下一盤很大的棋。”牛新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領導巴勒斯坦抵抗運動和以色列進行斗爭的一直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最初,法塔赫要求通過武裝斗爭,把以色列人從巴勒斯坦趕出去。但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塔赫的政策逐步改變,最終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
這也構成了法塔赫與哈馬斯的根本分歧。謝赫·艾哈邁德·亞辛1987年創立哈馬斯,次年,哈馬斯發布了一份憲章,呼吁“消滅”以色列國并建立一個新的伊斯蘭社會。直到現在,哈馬斯仍然不承認以色列是一個國家,他們主張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為基礎、從地中海東部延伸到約旦河的巴勒斯坦國。
盡管哈馬斯領導人有時會提出與以色列達成長期休戰,條件是建立以1967年邊界(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這被以色列方面抨擊為哈馬斯的“詭計”。
創立以后,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沖突不斷,且多次制造針對以色列目標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也由此被以色列、美國及歐盟等定性為恐怖組織。
2004年,哈馬斯創始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與他的繼任者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遭以色列刺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給哈馬斯的領導機構造成重大打擊,但哈馬斯并沒有走向衰落,甚至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被質疑腐敗和軟弱之際,獲得了更多巴勒斯坦民眾的支持。

2003年11月14日,在加沙城舉行的一次哈馬斯集會上,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接受一名兒童的親吻。這是他2003年9月6日遭到以色列導彈襲擊后首次公開露面。圖/視覺中國
哈馬斯也逐步參與到巴勒斯坦的政治進程中。在2006年1月的巴勒斯坦議會選舉中,哈馬斯贏得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議會的多數席位,擊敗了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將發生的事情描述為“一場政變”。
2007年,在同法塔赫運動展開多次激戰之后,哈馬斯實現了對加沙地帶的控制。以色列和埃及隨后對加沙地帶實施封鎖,目前已經持續了16年。封鎖限制了人員流動以及貨物進入加沙地帶,導致從食品到藥品的全方位物資短缺。
自此之后,巴勒斯坦內部一直處于分裂狀態,哈馬斯控制著加沙地帶,而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則控制著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
加沙地帶位于以色列、埃及和地中海之間,面積大約為365平方公里。該地區生活著大約23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同時當地也是全球失業率最高的地區之一,近一半人口失業,這也為哈馬斯軍隊提供了充足的招募對象。
遭遇封鎖以來,哈馬斯頻繁從加沙地帶發起針對以色列的“自衛行動”,并先后在2008年、2012年、2014年以及2021年同以色列軍隊發生過四次軍事沖突。
多年來,哈馬斯的軍事力量也不斷壯大,它已經建造或獲得了一個龐大的火箭武器庫,射程幾乎覆蓋整個以色列,同時,哈馬斯還修建了隧道將人員偷運到以色列境內,以便在以色列軍隊入侵時伏擊他們。
加沙政治研究員、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學的政治學專家阿扎姆·沙阿斯觀察到,2021年后的這兩年,哈馬斯與以色列的關系似乎正在出現新的轉折。在2019年和2022年兩次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PIJ)的對抗中,哈馬斯都沒有參與其中。
阿扎姆·沙阿斯進一步解釋說,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態度似乎不再僅以軍事抵抗原則為目標,而是在計算成本和收益。這使得以色列在加沙周邊地區享有更大的平靜,同時確保哈馬斯成為加沙地帶的唯一權力機構。以色列政府甚至還放寬了部分政策,向數千名加沙工人和商人發放以色列工作許可證。
但從目前的戰事突然升級來看,這未必不是哈馬斯的新戰略。牛新春認為,哈馬斯在過去兩年確實是做了積極的準備,下了很大的決心,很顯然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有媒體猜測,很有可能正是這些拿著以色列工作許可證的人員,在以色列境內完成了大規模演習訓練,而以色列當局僅僅認為他們是為了賺錢而來。在這方面,一名前以色列軍官8日承認,“阿克薩洪水”行動的指揮者具有一定的“戰略勇氣”。
哈馬斯發起這一輪襲擊的時間點,也具有三個特殊性:從歷史角度看,適逢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紀念日;從以色列國內的角度看,內塔尼亞胡政府正面臨艱難時刻,內塔尼亞胡本人因司法改革遭遇激烈反對和抗議;外交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正在進行關系正常化談判。
就在哈馬斯發起襲擊的兩周前,內塔尼亞胡還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稱,以色列即將取得“重大的突破”,與沙特阿拉伯達成一項歷史性的和平協議——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和平將創造一個新的中東。
“這樣的和平將對結束阿以沖突大有幫助,并將鼓勵其他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內塔尼亞胡說,這也將增強與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前景。
從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以來,22個阿拉伯國家中已經有6個國家陸續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包括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等。而沙特被認為是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如果沙以關系正常化,將會在阿拉伯地區有很強的帶動作用。
梅爾·埃爾蘭曾深度參與以色列和埃及關系正常化進程,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實現正常化,是哈馬斯最不想看到的。但他認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正常化是中東地區未來的趨勢。梅爾·埃爾蘭也對現有的局勢感到擔憂,“當發起沖突變成一種戰略技巧,這個過程將會很難”。
9日,以色列政府下令全面封鎖加沙。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軍在一份簡短聲明中表示,其直升機目前正在黎巴嫩境內發動襲擊。黎巴嫩真主黨表示,其多名成員死于當天以軍對黎巴嫩南部的炮擊。作為反擊,真主黨用制導導彈和迫擊炮彈襲擊了以色列北部黎以邊境附近的以軍軍營。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襲擊發生后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緊急通話時指出,巴以沖突升級是以色列軍隊和定居者針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不公正行為所導致的結果。今年年初,以色列政府批準把約旦河西岸9個“非法”猶太人定居點“合法化”,進一步侵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此外,今年4月以來,以色列軍警與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頻繁發生沖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美國總統拜登則譴責哈馬斯的襲擊,稱美國與以色列人民站在一起面對這次襲擊。“以色列有權保衛自己和人民。恐怖襲擊永遠沒有理由。美國政府對以色列安全的支持是強有力和堅定不移的。”據美國媒體報道,美方正在加速向以色列提供防空系統和其他武器彈藥。
一些美國官員還公開表示,伊朗是哈馬斯襲擊背后的真正罪魁禍首。他們認為,伊朗長期以來一直在經濟和軍事上援助哈馬斯。伊朗總統萊希則回應稱,“伊朗支持巴勒斯坦正當防御,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應該為危害地區國家的安全負責。”
而在中東,土耳其、黎巴嫩、伊拉克和伊朗等幾個國家公開對哈馬斯表示支持,其中一些國家的民眾走上街頭,高舉哈馬斯的條幅。
針對巴以沖突局勢,地區多國領導人進行了多次緊急磋商。埃及總統府8日發表聲明稱,埃及總統塞西當天與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通電話,雙方呼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防止巴以局勢進一步惡化。兩國領導人強調,當前首要任務是結束巴以暴力升級,敦促雙方自我克制。約旦王宮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當天還與伊拉克總理蘇達尼通電話,強調加強阿拉伯國家間協調,以制止加沙及其周邊地區局勢惡化,并重申對巴勒斯坦人民實現其合法權利的支持。
10日,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就巴以局勢同埃及外交部巴勒斯坦事務部長助理烏薩瑪通電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巴以沖突發生后指出,中方高度關注近來巴以沖突持續升級,對巴以沖突造成平民傷亡感到十分痛心,反對和譴責傷害平民的行為。中方反對擴大沖突、破壞地區穩定的行動,希望盡快停火止戰,恢復和平。國際社會應切實發揮作用,共同推動局勢降溫。毛寧還表示,解決巴以沖突循環往復的出路在于恢復和談,落實“兩國方案”,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通過政治方式實現全面妥善解決,使各方合理關切得到保障。中方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此作出不懈努力。
對于此輪沖突的外溢效應,卡內基中東中心駐貝魯特研究員莫哈納德·哈格·阿里指出,隨著幾位哈馬斯關鍵領導層成員近期前往貝魯特,黎巴嫩真主黨很難快速從沖突中撤離。他認為,這場沖突被“控制在加沙”的前景似乎不太可能。

10月9日,加沙地帶賈巴利亞難民營,人們在遭空襲后的建筑中尋找幸存者。圖/視覺中國

10月9日,加沙城,醫務人員轉移受傷兒童。圖/澎湃影像

10月7日,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凱隆,警察疏散婦女和兒童。圖/視覺中國
牛新春也認為,隨著黎巴嫩真主黨的加入,局勢將會更加復雜。沖突也存在外溢出加沙的風險,和平解決巴以沖突的希望正變得越來越渺茫。而人質談判也并非易事,在2011年的上一任期內,內塔尼亞胡曾用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280名終身監禁囚犯)從加沙的哈馬斯手中換回一名以色列戰俘。如今,哈馬斯的一名高級領導人聲稱,在對以色列發動的前所未有的襲擊中,哈馬斯抓獲了足夠多的以色列人質,來要求以色列釋放監獄中的所有巴勒斯坦囚犯。
梅爾·埃爾蘭指出,以色列遭遇如此程度的攻擊后,一定會更加猛烈地予以回擊,加沙將會變得更加血腥。以色列國家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科比·邁克爾預計,加沙地帶的死亡人數可能很快就會大幅超過以色列境內的死亡人數。“在人口稠密的加沙地帶,當地民眾將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
巴勒斯坦衛生部表示,這一輪沖突以來,加沙地區醫院收治了大批中彈、燒傷患者,主要是婦女和兒童。聯合國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已有10多萬名巴勒斯坦人被迫從加沙地帶撤離,7.4萬人在校園中尋求庇護。
加沙愛資哈爾大學政治學教授姆凱馬爾·阿布薩達表示,大約有50萬人生活在以色列軍隊襲擊的戰場。由于人數太多,他們沒辦法去到加沙其他地方的家人或朋友那里避難。他接著說,“在加沙,也沒有一個地方真正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