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迦


在長江上游支流岷江邊的2千多米山腰上,有一個羌族村寨——四川阿壩州汶川縣灞州鎮克枯村(原大寺村,2020年村級建制與克枯村合并)。千百年來,這里的村民靠種植土豆、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生、面朝黃土背朝天,曾是典型的貧困村。2015年,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原四川省林業廳)拉開了定點幫扶克枯村的帷幕,先后派駐了2名第一書記和1名駐村工作隊員,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歷經8年賡續奮斗,錨定目標,務實作為,不僅成功摘下了克枯村的“窮帽子”,還開辟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產業多元化發展? 破解高半山致富新密碼
改變翻天覆地。在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的定點幫扶下,2017年,克枯村“摘帽”換新顏。在支柱產業青紅脆李、車厘子不斷提質增效的同時,2019年,為了擴寬村民增收門路,在省林草局的支持下,克枯村開始謀求產業多元化發展,特色林草產業在這座高半山生根發芽。
作為四川省2020年脫貧攻堅獎汶川縣唯一獲得者,克枯村的張玉華完全是一個被“扶”起來的致富帶頭人。從小雙手殘疾的她,身殘志堅,會羌繡,也養蜂,但苦于沒有銷路。2019年,省林草局駐村幫扶工作組計劃在村里試種羊肚菌,張玉華主動申請成為全村第一批林下試種羊肚菌的試點戶。在工作組保姆式的跟蹤服務下,2020年3月試種喜獲成功。此后,工作組持續發力,為她提供林下養蜂、林下養殖黑鶩技術支持,還通過網絡平臺宣傳和“以購代捐”等方式幫她打通銷路,成功把產出轉變為產值。“我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掙更多錢。”張玉華笑著說道。
與張玉華一起參加首批林下試種羊肚菌的村民余祥,從2019年開始種植羊肚菌,現已是羊肚菌種植大戶。在試種成功當年,他借助幫扶資金支持,租下了村里10畝羊肚菌種植大棚,次年收獲近4000斤,收入達20余萬元。2021年,嘗到甜頭的他和鄰近村民自掏腰包在鄰村租地修建大棚種植了12畝羊肚菌,并繼續在村里修建的大棚進行栽種,合計收入超50萬元,更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對于未來,余祥還有更明晰的打算,“去年我們申請了自己的品牌和綠色食品的認證,以后就一邊經營自己的民宿,一邊種植羊肚菌和青脆李,還可以在電商平臺上推廣村里的特產。”
經過4年的發展,克枯村羊肚菌從試點種植的3畝,推廣發展到現在的 35余畝,并帶動周邊村寨合計種植羊肚菌超50余畝,年收入超100萬元。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戶踴躍加入,幫扶工作組積極對接“網紅帶貨”、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販等多種形式幫助菌農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一步為羊肚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菌種保障,把羊肚菌培育成適合高半山鄉村發展的“造血”產業。
爛漫春色滿山坡,蜂采群芳釀蜜甜,朵朵小傘簇黃金,累累碩果映笑顏。如今的克枯村,傳統農業被青紅脆李、甜櫻桃以及林下中藥材種植替代,曾經的“窮荒山”變“花果山”,壟溝兩側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撐起村民“致富傘”。
生態旅游發展藍圖?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克枯村有一個美麗的別稱——云上巴布納。“巴布納”在羌語中意為美麗富饒、令人向往的地方。當四川省林草局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鐘毅來到克枯村時,覺得這里完全是一幅畫卷,無限日出升云海,古樸碉樓刻塵埃,悠悠泉水、巍巍雪峰,特別是漫天繁星的夜晚,總會激發起人們對浩瀚宇宙無盡的好奇。
當然,這里有最豐富的旅游資源——巴布納森林公園,猶如藏匿大山深處的自然瑰寶。
近年來,幫扶工作組貫徹落實省林草局黨組“三個三”工作總體思路和“兩業并舉、雙輪驅動”戰略舉措,與村兩委共同著力在做強青紅脆李、車厘子、羊肚菌等優勢產業的同時,依托四川省巴布納森林公園良好的生態本底,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抓好保護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推進克枯村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幫扶工作組經過反復調查研究,認為克枯村發展生態旅游有基礎、有客源,以“高顏值”生態推動鄉村振興、全域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2021年,經過專家調研,在省林草局的支持下,《克枯村鄉村生態旅游規劃策劃方案》(2021-2025)應運而生。項目主要圍繞冰瀑景觀提升和服務集群,森林公園、高山杜鵑草甸進行景觀設施打造,以及在克枯村河壩組打造夜生活風情街、農家樂、羌文化演繹等。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游客量將達30至50萬人次,實現3000至5000萬元旅游收入。
藍圖已繪就,砥礪再揚帆。為加快克枯村高質量發展生態旅游的步伐,幫扶工作組創新多方投入機制,打好鄉村振興籌集資金“組合拳”,積極匯報和爭取省林草局支持投資780萬元,并在這些資金的牽引帶動下,匯聚阿壩州和汶川縣黨委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等多方力量,撬動省州縣各級各系統項目資金3千余萬元,在村容村貌、通村通組道路大幅改善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餐飲、住宿、游客中心等配套功能和設施設備,推動將規劃的藍圖變為施工圖和竣工圖。
幫扶工作組還引入成都專業團隊打造生態旅游項目,積極引導村民參與開辦民宿、農家樂和整個生態旅游產業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鄉村。煥然一新的羌式黃色夯土墻民居讓村民滿心歡喜。民房變民宿后,村民不僅可以收租金,還可以在里面打工掙錢。
遠嫁到眉山仁壽的余惠最近帶著孩子回來了,這個相貌端莊的羌族女子將成為克枯村大飯店的首任大堂經理。問及回來的原因,余惠很直白,“從前,家里土地有限,所以嫁出去,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回來是因為我們這里發展了生態旅游新業態,可以在家門口就業,照顧了媽媽又有了新事業,多好啊!”
如今,原本外貌平平的閑置村委會大樓,在全景玻璃的裝飾下,搖身一變為無憂·問香緣高山餐廳,餐廳前方的觀景平臺立于云端,飽覽勝景;餐廳后面的6棟星空木屋錯落有致,與皚皚雪峰遙相對視。在巴布納森林公園,遠觀云霧繚繞山川起伏,近看花果飄香羌寨林立;仰望草場森林牛羊牧歌,俯瞰亭樓老井溪流潺潺。
隨著生態旅游新業態的布局,以及旅游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克枯村“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戲雪”四季皆風景的綜合立體化生態旅游產業一步步變為現實。伴隨“顏值”與“人氣”的雙提升,幫扶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嬗變,2022年,克枯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828元,已高于全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綠水青山”真正變為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一個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美新村正加速形成,克枯村2023年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從“實”出發,向“美”而行,山鄉巨變,萬物可期。8年林草幫扶,克枯村走過了從貧困到全面小康,再到接續鄉村振興的不平凡之路。寒來暑往見證幫扶路上的神奇蝶變,綠色發展帶來古老羌寨的華麗新生,從選派優秀干部到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從脫貧摘帽到鄉村振興示范村,在脫貧攻堅優異答卷之上,不斷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