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丁峰
(黑龍江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此后在2017年12月28日舉行的中國農村工作會議中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2022年,黨的二十大再次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鄉村振興在多次會議與文件中被不斷提及,而綠色金融作為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也被廣大學者不斷研究與剖析。
國內學者認為,綠色金融、綠色發展、鄉村振興之間存在著環環相扣、相互促進的關系。實現鄉村振興,需要綠色發展的引領,而實現綠色發展,需要綠色金融發揮關鍵作用[1]。當前,我國處于新舊動能持續轉換的時期,傳統的粗放式產業已經無法適應雙碳目標下節能減排的需要。綠色金融可以通過帶動綠色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業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鄉村振興低碳發展[2]。目前在國內綠色金融促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面臨著綠色金融產品的覆蓋面仍需擴大;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的內生動力不足;綠色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不足[3];涉農綠色金融產品較少;農民金融知識及技能欠缺;農村征信體系建設不完善;農村信息技術相對落后的主要問題[4]。同時,大多從政府、農業金融機構、涉農主體三方出發來提出相應的建議,認為我國目前仍然需要推動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加大對涉農主體的幫扶工作,同時建議涉農主體也應提升金融素養、充分合理的利用綠色金融資源,以此來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目前,國內對于鄉村振興與綠色金融的相互作用研究大多針對省級以及全國四大區域,而黑龍江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更應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大模范,而鮮有學者針對目前黑龍江省鄉村振興與綠色金融的實踐成果進行研究分析,且大多針對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的研究并不包括大興安嶺地區。本文通過對包括大興安嶺地區在內的黑龍江省目前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實踐進行定量實證研究,期望在黑龍江省的大基數基礎上,彌補目前文獻研究中在鄉村振興和綠色金融具體實踐中的空白,從而對我國以綠色金融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寶貴思路,同時對于解決黑龍江省綠色金融發展問題和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文借鑒張挺等(2018)[5]構建的鄉村振興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遵循數據可得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原則,采用熵權TOPSIS 綜合評價法測算各指標在衡量鄉村振興中所占的權重,量化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具體步驟為:首先對數據進行min-max標準化。因為min-max標準化后會有0數據,所以對數據進行平移處理,整體平移0.0001。本文利用比重法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計算每個指標的熵值,之后通過差異系數計算每個指標的權重,將標準化后的數據與權重進行相乘得到綜合得分。
黑龍江省2009—2020年13個地市的鄉村振興發展水平指數綜合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鄉村振興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從表1的得分可知,黑龍江省13個地市整體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其中,哈爾濱市、大興安嶺地區、綏化市的綜合得分最高,都有超過0.5的年份,又以綏化市的綜合得分最高,在2020年達到0.723,并且超過0.5的年份在三個地市中也是最多的,12年中有9年均超過0.5。鶴崗、雙鴨山、雞西、七臺河得分最低,調查年份中均未超過0.2,其中以七臺河得分最低,最高只有0.129。整個黑龍江省,最高分0.723,最低分0.129,評分差距較大,可以看出黑龍江省的鄉村振興發展仍然處于不平衡的狀態。
本文以黑龍江省13個地市2009—2020年的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變量數據通過《中國保險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地市各年份各自的統計年鑒、《中國農業統計年鑒》、黑龍江省統計年鑒、各地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各地市統計局官網、各地市人民政府官網、《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來源權威客觀、有助于本文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建立模型,實證分析黑龍江省綠色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
2.2.1 被解釋變量 :鄉村振興水平(RRI)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鄉村振興水平,鄉村振興發展水平測度已通過熵權法在表1中呈現。
2.2.2 核心解釋變量 :綠色金融(LNGFI)
本文借鑒歐陽紅兵和吳欣柯(2022)[6]的做法,同時由于13地市數據可得性的制約,最終選擇農業保費收入的綠色保險來衡量各地市綠色金融發展水平。
2.2.3 控制變量
為防止變量遺漏而產生內生性問題,本文借鑒歐陽紅兵和吳欣柯(2022)的做法,選取了隨時間改變而影響鄉村振興水平的相關變量。(1)經濟發展水平:本文使用人均 GDP來表示各地市經濟發展水平;(2)農村就業水平:本文使用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數量來表示;(3)工業水平:本文使用工業總產值來衡量;(4)金融發展水平:本文使用各項存貸款余額來衡量該指標。
由于各個變量的單位各不相同,本文在分析數據過程中對部分變量的數值均做對數化處理以消除量綱。表2為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2 黑龍江省各地市2009—2020年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綜合指數

表3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為研究綠色金融對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的影響,本文使用面板數據模型,對黑龍江省13個地市2009—2020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并構建如下實證模型:
其中,i代表地區,t代表時間,αi(i=1,2,3,4,5)為待估參數,其大小和方向代表核心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對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的影響程度和方向。εit為個體控制效應,δit為隨機擾動項。
本文通過Stata15對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
一般認為,如果容差均<0.2,VIF均>10,則存在共線性問題。由結果可知,容差最小為0.251,VIF最大為3.988,所以該模型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本文通過Hauaman檢驗來確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抑或是隨機效應模型,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Hausman檢驗結果
Prob>chi2=0.0226,拒絕原假設,即Hausman檢驗支持使用固定效應模型。
本文對面板數據進行固定效應、隨機效應回歸,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實證結果
表6中核心解釋變量綠色保險在固定效應模型中1%的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表示綠色保險對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發展水平表現為正向關系,固定效應模型中綠色保險系數為0.013,即當控制其他變量不變時,綠色保險每增加1%,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增加0.013%。
控制變量中,各項存貸款余額以及工業總產值在固定效應模型中分別在1%與5%的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人均GDP與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在兩個模型中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實證分析的結果表明,綠色保險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說明當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總量增加時,黑龍江省的鄉村振興發展水平一定會顯著提高。隨著強制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動以及伴隨“雙碳”的提出而隨之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綠色保險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同時由于保險公司服從國家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有效降低了農戶的收入風險、減弱了自然災害而造成的規模性返貧,同時保險公司可為農戶進行綠色信貸擔保,為農民拓寬了資金來源,有效促進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總產值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在全省工業總產值增加的情況下,可以有效促進全省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的提升。如果想提升鄉村振興水平,就必須有經濟的支撐,工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總量的發展,從而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各項存貸款余額在1%的水平上顯著,涉農金融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足夠的資金不僅可以改善農村環境、優化產業發展,還可以有效支持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大力支持。
(1)鄉村振興持續推進與傳統工業轉型相結合,科學調整產業結構,增強主導產業持續動力。產業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策,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的傳統工業對于經濟發展以及鄉村振興仍然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根據各地市特點,發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結構,遵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推動形成農業工業相結合的發展格局。依托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經濟,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主導產業,帶動農村居民就業與增收。
(2)發展和完善黑龍江省綠色金融政策體系。通過財政貼息等手段來加大金融機構對于農村綠色金融的資金支持力度。完善綠色擔保力度,充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以此來加大投資人對于農村綠色發展的關注。
(3)增強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加強金融機構綠色創新能力。合理充分利用金融資源,才能更好的推動鄉村建設。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應加快推進關于綠色保險、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針對農村居民的不同信貸需求開發多樣化的信貸產品,結合鄉村振興的需求開發金融產品,助推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