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娟,劉海霞,劉潔瑩,李桂平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惠州醫院內分泌科,廣東 惠州 516002)
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主要因牙菌斑內細菌及代謝產物破壞牙周支持組織,導致牙齦炎癥或出血、牙齒松動的病癥,嚴重者可引起牙齒移位或脫落。牙周膜成纖維細胞(PDLF)是牙周組織中一種重要的多能細胞,通過不斷生長分化形成新的纖維和牙骨質,參與牙周組織的修復過程,對維持牙周膜完整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有多項研究顯示,高血糖會刺激PDLF 產生炎癥因子,促進細胞凋亡,加劇牙周組織的破壞,進而誘發牙周疾病[2-3]。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患者,當血糖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后,配合牙周局部基礎治療,牙周病變會明顯好轉,但在實際臨床上,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牙周基礎治療無法順利開展,因此,研究高糖環境下牙周損傷的修復具有重要意義。利拉魯肽屬于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主要用于二甲雙胍或磺脲類藥物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有報道稱,利拉魯肽能夠降低血糖、減輕炎癥反應、改善心血管功能[4],但其對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的影響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過體外培養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觀察利拉魯肽對高糖環境下細胞凋亡及炎癥因子的影響,探討利拉魯肽對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的保護機制,為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主要實驗材料利拉魯肽注射液(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37,規格:3 mL∶18 mg), DMEM培養基(美國Gibco 公司),胎牛血清(美國Gibco 公司),胰酶(美國Sigma 公司),碘化丙啶(PI)染液(美國BD 公司),Matrigel 膠(美國BD 公司),磷酸鹽(PBS)溶液(武漢賽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式細胞儀(美國BD 公司,型號:FACSCanto),二氧化碳(CO2)培養箱(深圳市瑞沃德公司,型號:CIB-191C),臺式低速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有限公司,型號:L 500),倒置熒光顯微鏡(廣州微域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WSF-1600)。
1.2 原代細胞培養牙周膜組織標本來源于口腔科,選取2019 年12 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惠州醫院接受正畸治療需拔出的前磨牙的5 名志愿者。納入標準:①年齡≥ 18歲;②牙周健康,無齲齒、牙體缺損或牙髓疾病;③無基礎病史,近3 個月內未服用過激素或影響血糖的藥物;④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牙拔出后用含有雙抗的PBS 緩沖液反復沖洗,在無菌條件下銳性刮取牙根中部1/3 處牙周膜組織。將獲取的牙周膜組織標本用含慶大霉素PBS 液反復沖洗,然后剪成1 mm3大小的組織塊鋪于細胞培養皿中,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200 U/mL 慶大霉素、100 U/mL 青霉素的DMEM 培養液3 mL,置于CO2孵箱中37 ℃下培養,每3 d 換液1 次,待細胞生長至80%時,加入胰蛋白酶消化并傳代培養。取第4 代細胞做細胞爬片,通過二氨基聯苯胺(DAB)染色觀察細胞形態學結構,鑒定細胞。
1.3 細胞分組取第5 代牙周膜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觀察,以2×103個/孔的細胞密度進行接種。根據培養液成分分組:低糖對照組(含5.5 mmol/L 葡萄糖的DMEM培養基)、高糖組(含25 mmol/L 葡萄糖的DMEM 培養基)、低糖給藥組(1×10-7mmol/L 的利拉魯肽+ 含5.5 mmol/L 葡萄糖的DMEM 培養基)和高糖給藥組(1×10-7mmol/L 的利拉魯肽+ 含25 mmol/L 葡萄糖的DMEM 培養基)。
1.4 流式細胞儀檢測取1.3 中各組培養72 h 的牙周膜成纖維細胞,采用胰蛋白酶消化,PBS 漂洗2 遍,離心棄上清。加入100 μL 標記溶液重懸細胞,避光孵育15 min,離心收集細胞,PBS 洗滌1 次。加入AnnexinV 和PI 在37 ℃下避光染色15 min,然后上機檢測細胞凋亡率。
1.5 Westerrn-blot 檢測取1.3 中各組培養72 h 的牙周膜成纖維細胞,提取全蛋白,按照BCA 蛋白定量試劑盒測定蛋白濃度。上樣50 mg 蛋白進行電泳分離,然后轉至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再加入B 細胞淋巴瘤-2基因(Bcl-2)、Bcl-2 相關X 蛋白(Bax)抗體,4 ℃孵育過夜,TBST 漂洗3 次,加入羊抗兔二抗,常溫孵育2 h,TBST 漂洗3 次,然后在Tanon 600 圖像分析系統中顯色分析。
1.6 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細胞炎癥因子收集1.3 中各組培養24、48、72 h 時的細胞上清液,取500 μL 置于潔凈EP管中。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細胞上清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水平。
1.7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 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多組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形態與鑒定培養8~10 d 后,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脫離組織塊向外延伸,細胞呈星形或長梭形,交織成為網狀;隨著培養時間延長,細胞以組織塊為中心放射狀生長,約3 周后,細胞長滿培養皿內壁,密度明顯增加,長梭形細胞比例升高,少數呈不規則星形。免疫組化檢測可見波形蛋白染色陽性,細胞角蛋白染色陰性,說明該細胞來源于中胚層間充質細胞,與實驗要求一致,見圖1。
圖1 相差顯微鏡下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形態學觀察(×200)
2.2 細胞凋亡率低糖對照組、低糖給藥組、高糖對照組和高糖給藥組細胞凋亡率分別為(4.97±0.15) %、(3.07±0.12) %、(11.33±1.10) %、(5.87±0.49) %。與低糖對照組比,高糖對照組細胞凋亡率顯著升高;且低、高糖給藥組凋亡率顯著低于低、高糖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圖2。
圖2 各組PDLF 凋亡率
2.3 各組PDLF 中Bax、Bcl-2 蛋白表達情況低糖對照組的Bax 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高糖對照組,Bcl-2 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高糖對照組;低、高糖給藥組PDLF 中Bax 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低于低、高糖對照組,且低糖給藥組均低于高糖給藥組;Bcl-2 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高于低、高糖對照組,且低糖給藥組均高于高糖給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圖3、表1。
表1 各組PDLF 中Bax、Bcl-2 蛋白表達情況(±s)
表1 各組PDLF 中Bax、Bcl-2 蛋白表達情況(±s)
注:與低糖對照組比,*P<0.05;與低糖給藥組比,#P<0.05;與高糖對照組比,△P<0.05。Bax:B 細胞淋巴瘤-2 基因相關X 蛋白;Bcl-2:B 細胞淋巴瘤-2 基因。
組別 Bax 蛋白相對表達量 Bcl-2 蛋白相對表達量低糖對照組 0.560±0.015 0.452±0.025低糖給藥組 0.451±0.019* 0.857±0.013*高糖對照組 1.050±0.021* 0.312±0.018*高糖給藥組 0.834±0.029*#△ 0.594±0.023*#△
圖3 各組PDLF 中Bax、Bcl-2 蛋白相對表達量表達情況比較
2.4 各組細胞培養液中炎癥因子表達低糖對照組細胞中TNF-α、IL-1β、IL-6、CRP 水平低于高糖對照組;低、高糖給藥組細胞中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低于低、高糖對照組,且低糖給藥組低于高糖給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各組細胞培養液中TNF-α、IL-1β、IL-6、CRP 水平比較(pg/mL,±s)
表2 各組細胞培養液中TNF-α、IL-1β、IL-6、CRP 水平比較(pg/mL,±s)
注:與低糖對照組比,*P<0.05;與低糖給藥組比,#P<0.05;與高糖對照組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白細胞介素-1β;IL-6:白細胞介素-6;CRP:C-反應蛋白。
組別 TNF-α IL-1β IL-6 CRP低糖對照組 179.88±14.62 63.86±12.83 97.10±21.98 53.97±5.64低糖給藥組 114.33±17.01* 50.26±11.09* 83.09±8.53* 51.39±3.13*高糖對照組 387.74±66.73* 162.53±13.31* 237.73±23.46* 110.37±13.71*高糖給藥組 235.96±28.14*#△ 80.58±8.25*#△ 116.74±12.49*#△ 59.39±5.75*#△
PDLF 是一種牙周組織中最具代表性的細胞,能夠促進膠原纖維、胞外基質的合成,參與牙周組織的病變、修復及再生過程。糖尿病性牙周病變的發病機制復雜,本研究從PDLF 凋亡角度出發,分析不同環境下PDLF 的生理學活性,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變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與低糖對照組比,高糖對照組PDLF凋亡率顯著升高,提示高糖環境促進細胞的凋亡,從而促進牙周疾病的發生及發展。究其原因,在高糖環境下,細胞會產生過多的細胞內活性氧,能夠誘導脂質過氧化,引發細胞膜完整性喪失,線粒體膜去極化,凋亡信號通路激活,最終導致細胞凋亡。
Bcl-2 基因是目前已知的與細胞凋亡存在密切關系的重要基因,Bax 與Bcl-2 蛋白共同參與細胞凋亡的調節過程。Bcl-2 是一種原癌基因,能在不影響細胞增殖的前提下延長細胞凋亡時間,發揮抗細胞凋亡的作用。Bax 則屬于促凋亡因子,通過抑制Bcl-2 活性,促進細胞的凋亡。Bcl-2/Bax 比值與細胞凋亡速率有關,其比值升高說明細胞凋亡減弱,而Bcl-2/Bax 比值下降則表示細胞凋亡增強[5]。本研究中,高糖對照組細胞培養48 h 后Bax 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低糖對照組,Bcl-2 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低糖對照組,說明高糖環境下PDLF 凋亡速度更快;而高糖給藥組細胞Bax 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低糖對照組,Bcl-2 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高糖對照組,提示利拉魯肽能調節Bcl-2/Bax的表達,抑制PDLF 凋亡,促進牙周疾病的恢復。究其原因,利拉魯肽屬于胰高血糖素樣肽類似物,通過與組織/細胞上胰高血糖素樣肽受體結合,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另外,高糖環境下細胞活力、活性氧活性均降低,而利拉魯肽能夠降低高糖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凋亡,促進細胞活力,濃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顯[6]。
糖尿病與牙周疾病屬于雙相促進關系,且均以炎癥反應為橋梁[7]。糖尿病患者機體處于亞臨床炎癥狀態,TNF-α、IL-1β、IL-6、CRP 等炎癥因子表達升高,導致牙周組織出現炎癥反應,加快牙槽骨及周圍軟組織病變,限制牙周組織的修復,逐漸發展成為牙周疾病[8];另外,牙周疾病也會介導局部炎癥反應,炎癥因子可通過血液循環到達遠隔部位,激發全身性炎癥反應,影響胰島細胞功能,造成代謝紊亂,從而加重糖尿病病情[9]。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患者牙周組織中IL-1β、IL-6 等炎癥介質釋放顯著增加[10],因此抑制炎癥反應對糖尿病及牙周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本研究中,高糖對照組細胞培養液中炎癥因子TNF-α、IL-1β、IL-6、CRP水平均顯著高于低糖對照組,證實高糖環境能誘導牙周細胞發生炎癥反應,從而促進牙周疾患的發生及發展。另外,本研究發現,高糖給藥組細胞培養液中TNF-α、IL-1β、IL-6、CRP 水平均低于高糖對照組,說明利拉魯肽能降低糖尿病牙周微環境的炎癥反應,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減輕局部炎癥對牙周組織的破壞。分析原因可能為,利拉魯肽的干預能夠明顯抑制高糖所誘導的炎癥單核細胞亞群分化,且可減少炎癥單核細胞內活性氧的生成,從而抑制炎癥反應[11]。
綜上,利拉魯肽能通過降低炎癥反應和調節Bcl-2/Bax的表達,抑制高糖環境下PDLF 凋亡,促進牙周健康,為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這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延緩糖尿病患者并發牙周疾病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