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湖南湘潭供電公司 向少偉
國網湖南電力技術技能培訓中心 龔 民
國網湖南湘鄉市供電公司 李 杰
“扶貧+就業”職業教育訂單式培養模式是國網湖南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開展的實際工作舉措。“訂單式”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指向性特征,它是依據企業需求而進行的特色化人才的培養,有力地推動校企合作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為電力企業未來轉型與人才儲備奠定良好基礎。“扶貧+就業”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立足于企業崗位人才需求而建立的人力資源引進與培養方案,是幫助貧困戶家庭減輕家庭負擔,實現更為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有效路徑,此種模式受到了職業教育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本文立足于“扶貧+就業”職業教育大背景,對國網湖南電力“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系進行研究,期望此種模式可為國內其他院校與企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一個鮮活的案例。
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知識經濟迅速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當前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學生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還須具備扎實的技能水平。職業教育是我國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它更為關注學生實踐技能的運用能力。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功實現鄉村振興成為當下“三農”工作的主題之一。“扶貧+就業”職業教育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系,是立足于國網湖南電力當前一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現實需求,為解決貧困家庭脫貧“一人就業全家不餓”的目標而制定的人才培養體系,不僅僅可以解決扶貧問題,也為企業輸送了滿足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彌補企業人才缺口,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和扶貧攻堅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起到積極作用。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扶貧二十條大政策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扶貧攻堅工程已暫且告一段落,三年鞏固期新文件要求繼續做好貧困地區人員幫扶工作。為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支援湖南省湘西州、湘北地區等貧困落后地區政治、經濟的穩步發展,實現教育扶貧目標,從2018年起到2022年長沙電力職院共計招錄貧困地區學生1 482名,占全校學生1/3。
為做實做優貧困定向培養學生的培育任務,滿足國網湖南電力各供電所對新入職員工職業道德品質、學習能力、知識萃取、技能拔尖、個性塑造的需要,以及未來公司對技能人員的要求,長沙電力職院(國網湖南電力技術技能培訓中心)逐步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具有可行性,學校充分調研了省內十四家農電服務公司發現,當前各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數量和專業各有側重,各地州市文化有所差異,與此同時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及管理方式對人才培養都有較大的影響。
在走訪調研基礎上,學院依據地州市農電服務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決定采用“學院+企業”雙主體育人機制,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學徒制。通過理論教學、學校實操、企業實踐的三年培養模式,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較強的專業崗位能力、具有電力工匠創新精神、能扎根供電所一線崗位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貧困生定向培養的“電力勵志工程”始終堅持“三個聚焦”,確保精準編制招生規模和招生計劃。聚焦公司總部總體部署,主動對接省教育廳“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各地州市農電服務公司主動對接市扶貧辦和教育局,全面掌握各地州市建檔立卡貧困(脫貧)家庭和監測對象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情況,地州市農電服務公司人資依據貧困戶實際情況,前往相關貧困戶家庭進行走訪和政策宣傳,前置性地選拔所需考生。聚焦多方聯動,與鎮政府、鄉村振興辦、教育局和人社局深度合作,加強政策宣傳,遵循屬地政策,分數優先的原則,按縣區為單位精準投放提前批招生計劃。聚焦企業需求,依據企業轉型需求,各崗位技能人員的缺員情況以及未來3年退休人員的規模進行需求分析,以此編制提前招生計劃。
構建“獎、助、貸、勤、減、免”六位一體的資助保障體系,對貧困生進行專項幫扶。“獎”,為品學兼優的貧困生設立電力企業勵志獎學金,2018—2022年,學院共計發放電力企業勵志獎學金59.9萬余元。“助”,積極幫助貧困生,在享受國家對職業教育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學院積極幫助貧困生向鄉村振興部門申請3 000元/年的雨露計劃專項助學補助金。落實國家助學金申領與發放政策,累計落實773人次享受到國家助學金幫扶。學院自設針對貧困生訂單班學生設置電力企業扶貧專項助學金,共計發放1 541人次,累計發放該助學金371.71萬元。“貸”,學院主動溝通農業銀行進行助學貸款申辦工作,累計為362名訂單班學生辦理助學貸款。“勤”,學院每年提供校內勤工儉學崗位130個,每月為勤工儉學學生發放480元/月的勤工儉學補助,通過與合作農電服務公司建立勤工儉學崗位機制,提供勤工儉學崗位500多個,5年累計發放勤工儉學補助610萬元;“減”,針對訂單班貧困學生的貧困程度進行綜合評估,5年內累計減免訂單班學生學費200余萬元。“免”,針對所有訂單班學生免除住宿費,共計251.2萬元。
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供用電技術、輸配電工程技術兩大專業采用新型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培育,堅持校企共同培養,學院與省內14個地州市農電服務公司聯合制定招生計劃方案、人才培育方案,依據公司現狀制定教學內容,擇優從公司選拔技術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管理嚴格的師資共同組成學院教學質量管理小組,依據國家電網公司對生產技能人員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參照相關專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內容,校企共同研討,共同制定核心技能“雙證書”人才培育方案,組織定向生參加電工證考試、初級、中級工技能等級認證考試,突顯符合公司職業技能要求的特色化培養,讓學生畢業即可直接上崗。充分體現“訂單式”培養的課程要求、人才技能素質要求以及人才輸出要求與公司的充分對接。
整體教學設計制定。在大專教育整體教學設計以及培育單元設計方面,學院通過對十四家地州市農電服務公司進行深度調研,充分采納供電公司對供用電技術、輸配電工程技術兩大專業在公司典型崗位上的工作任務與要求,同時平衡教學和能力培養與實踐的矛盾之間的關系,學院按照“1+1+1”的培養模式安排教學任務,在第一年學院完成所有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培養工作;第二年著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針對職業技能專項訓練;第三年學生參與協議公司頂崗實習,同時簽訂企業“師帶徒”培養合同,在第三年中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完成畢業設計。

教學師資力量調配。長沙電力職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具有企業和教學經驗的“兩棲師資”隊伍,其中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支,具有副高級職稱教師人數超過48%,開發國網公司級標準規范化課件177個,入選“楚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劃A檔專業3個,20余名教師獲得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獎項,2個團隊分別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同時常年選派供電公司富有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專家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得到了訂單班學生的廣泛好評。
學院充分落實“三個保障”確保貧困(脫貧)家庭子女就得了業。在提前批定向招生環節,擬錄取學生與對應地州市的農電服務公司簽訂定向委培協議,免去學生就業后顧之憂;畢業生原則上分配戶籍所在地供電所工作,就近分配保障學生不出遠門即實現就業。畢業生就業進行跟蹤式管理,對學生在公司工作的情況、師帶徒培養情況進行單獨建檔,密切關注訂單班學生成長,同時定期組織訂單班學生進行工作心得交流。“三個保障”措施切實落實了入學即就業、畢業即上崗、成長有跟蹤。

“雨露計劃”員工進行登桿作業實訓
長沙電力職院通過五年的“就業+扶貧”訂單式人才培養,獲得了社會廣泛的贊譽,“就業+扶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湖南高校圈產生了強烈反響,首屆報考學生不足千人,經過5年的品牌創建,2022年報考人數已翻4倍。學院“就業+扶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全省技術學院人才培育的典范,受到省長的高度贊揚。總結學院的經驗啟示有如下3點:
穩就業、保民生,是學院和企業的社會責任。針對貧困生的就業綠色直通車,幫助貧困生實現家門口就業,不僅僅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也方便其照顧家人。此外也為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美麗家園做出了自身的貢獻,為防止省內農村地區人力資源空心化、農村人口老齡化作出榜樣。
穩收入、防返貧,畢業生實現自我“造血”。“電力勵志工程”訂單式培養項目,通過“獎、助、貸、勤、減、免”六位一體的資助保障體系,幫助畢業生實現畢業即就業,通過體系化的培養,畢業生習得本領,提高了就業競爭力,畢業生實現自我“造血”,一人工作,全家脫貧。
穩隊伍、興人才,實現“育才又成才”。畢業生定向回鄉工作,不僅僅熟悉當地的人文環境,同時經過“訂單式”的培養,對企業的文化具有高度認可度,對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有較深的認識,因此可以快速進入工作狀態。這不僅對于企業來說節約了人力資源培養成本,同時利于后續人才儲備。為幫助貧困畢業生在企業中有更為寬廣的發展前途,國網湖南電力對訂單式培養學生實施了“12345”工程,即1年入職,2年入行、3年做專、4年成才、5年拔尖的人才發展路徑,給予公司供電服務職工“三通道”成才通道,既可以走專業技術技能發展路徑成為工匠,又可以走基層管理聘任為所長,同時針對一專多能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可成長為專家,充分給予人才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員工留得住、干得好,為切實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供電公司戰略發展轉型,助力鄉村振興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