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晨曦,陳 崗,呂 勁
(1.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南昌 330004;2.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西南昌 330006)
膝關節滑膜炎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病因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發病率約為7.6%[1]。目前,仍有很多農村人需要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慢性勞損也成為導致膝關節滑膜炎的重要因素[2]。目前,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方法有很多種,中藥外敷較有優勢,具有使用方便、見效迅速、安全性高等特點[3]。本研究探討丁蘇桂熱敷劑外敷治療濕熱瘀阻型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濕熱阻絡型膝關節滑膜炎患者60例,按就診時間先后依次確定患者入選順序并標明序號,序號尾數為奇數的為治療組,為偶數者為對照組,每組30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3~68歲,平均(58.93±6.89)歲;病程6~20個月,平均(11.47±3.50)個月。治療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45~69歲,平均(56.43±7.15)歲;病程6~22個月,平均(11.17±4.3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要求[4]。
1.2 診斷標準 根據《成人膝關節滑膜炎診斷與臨床療效評價專家共識》制定的中西醫診斷標準[5]。
(1)西醫診斷標準 ①膝關節腫脹;②膝關節疼痛;③有急性外傷史;④體質量大,有慢性勞損史;⑤觸診示膝關節周圍皮膚溫度較高,按之有波動感;⑥在極度屈曲或完全伸直膝關節時,感覺不適或疼痛癥狀明顯加重;⑦沒有固定壓痛點,原發損傷處也可有壓痛;⑧浮髕試驗陽性,或B超、磁共振成像檢查發現膝關節有過量積液;⑨股四頭肌萎縮;○10關節穿刺液為黃色或淡黃色液體,表面無脂肪滴。符合①②兩項,同時具備其他任意兩項者,即可診斷為膝關節滑膜炎。
(2)中醫診斷標準 濕熱阻絡型膝痹:臨床表現為關節重痛、紅腫,心中煩熱,口渴口苦,大便黏膩,小便赤熱,舌苔黃膩,脈數或滑數。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30~70歲,單膝患病;患者對本研究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其他可引起膝關節疼痛、腫脹的疾病者;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患或患者因各種原因導致無法配合治療者;局部皮膚感染或破潰者;對所用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者;正在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藥物塞來昔布膠囊治療。塞來昔布膠囊(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72,0.2g/粒)口服,每日兩次,每次1粒,飯后服用。治療兩周。
2.2 治療組 采用丁蘇桂熱敷劑外敷治療。處方:蘇木30g,肉桂10g,公丁香6g,腫節風30g,千年健30g,制川烏10g,艾葉15g,皂角刺10g,芥子15g,麻黃10g,透骨草10g,細辛10g,絡石藤15g,防己10g,全蝎6g。水煎,每日1 劑,早、中午各服1 次。具體方法:用布袋或毛巾包裹中藥放入蒸鍋蒸35min左右,在藥包晾涼過程中可以將藥包放在低處,熏蒸患膝,避免燙傷,待溫度降至患者可以忍受時,用較薄的布或毛巾包住患膝,再將熱敷劑敷在患膝上,冬天可加蓋一層棉被以防止熱量過快丟失,待熱敷劑熱量散失后結束熱敷。每次熱敷30~40min。治療兩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法(VAS)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②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③臨床療效。治愈:膝關節無明顯疼痛腫脹;好轉:膝關節腫脹、疼痛減輕;未愈:膝關節疼痛腫脹存在或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86.67%(26/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濕熱阻絡型膝關節滑膜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V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WOMAC、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WOMAC、VA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濕熱阻絡型膝關節滑膜炎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濕熱阻絡型膝關節滑膜炎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例數時間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 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評分治療組30治療前7.23±0.9962.27±2.67治療后3.23±0.62△▲30.63±1.30△▲對照組30治療前7.10±0.9161.47±2.24治療后4.07±0.89△39.13±1.89△
滑膜炎是指滑膜組織受到刺激后產生炎性反應,造成關節正常功能紊亂的一種關節病變。膝關節相較于人體其他關節,滑膜分布最多,所以在臨床上滑膜炎在膝關節的發病也很常見[6]。當膝關節扭傷后,關節內滑膜發生炎性反應,刺激細胞液滲出,影響膝關節組織[7]?;ぱ卓砂殡S骨關節炎的整個發生、發展過程[8]。目前,西醫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以抗炎、鎮痛、緩解癥狀為主。非甾體抗炎藥及激素類藥物能起到抗炎、鎮痛作用,但不良反應較多,不適合長期使用。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治療費用較高,患者接受度不高。
膝關節滑膜炎歸屬中醫“膝痹”范疇。該病病因與外傷跌仆、慢性勞損、風寒濕熱邪侵襲有關[9]。外邪侵入關節,致使津液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瘀,瘀則化熱致皮膚溫度升高,津液水濕停聚則關節水腫,病久筋脈失養,則關節紅腫熱痛,功能活動受限。中醫治療膝痹包括中藥口服或外敷、針灸、推拿等多種方法,其中中藥熱奄包外敷法是一種特色中醫療法,在中醫外科治療中廣泛運用[10]。其作用機制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藥物本身加熱產生的熱能,還有藥物本身的藥性,兩者協同合作,使藥力和熱力滲入病灶,產生療效[11]。近幾年,國內也出現了許多中藥外治法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研究。如夏艷麗等[12]觀察發現金黃散外敷治療膝關節滑膜炎具有一定療效,且在緩解關節疼痛、減少關節腫脹方面更具優勢。
丁蘇桂熱敷劑適用于濕熱阻絡型膝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之功[13]。陽盛陰衰,濕熱內蘊,或外感寒濕化熱,壅阻氣機,停于關節處,致筋脈痹阻,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丁蘇桂熱敷劑中,蘇木入血分,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公丁香溫中補腎,助陽通絡;肉桂溫經通脈,補火助陽;腫節風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千年健祛風濕,壯筋骨;制川烏祛除體內濕氣,溫通經絡止痛;艾葉溫經通絡;皂角刺祛風消腫;芥子性溫,善走竄,通絡活血止痛;麻黃辛溫,除濕通絡;細辛祛風止痛;透骨草活血化瘀通經;絡石藤通痹止痛;防己祛風消腫止痛;全蝎息風通絡,宣痹除濕止痛。研究表明,蘇木可抗炎,鎮痛,擴張血管[14];公丁香可抗氧化,鎮痛[15];肉桂、艾葉可抑菌,抗氧化,鎮痛,抗炎[16-17];芥子、細辛可抗炎,鎮痛[18-19];千年健可抗炎,鎮痛,抗骨質疏松[20];全蝎可抗凝,抗血栓,鎮痛,調節免疫功能[21];腫節風可抗菌,抗炎[22];透骨草可抗炎,殺菌,鎮痛[23];絡石藤能抗風濕,抗氧化[2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WOMAC、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丁蘇桂熱敷劑外敷治療濕熱阻絡型膝關節滑膜炎可以緩解患者疼痛、腫脹癥狀,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該藥在江西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臨床應用多年,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