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君
說山東是“世界的菜籃子”,一點也不為過。當2022年全省農產品出口額達到1394億元的成績公布時,山東的農產品出口已連續(xù)24年位居全國第一位。今年以來,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增長勢頭,上半年,全省出口農產品68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0.7%,繼續(xù)穩(wěn)居全國第一。
農產品江湖的風生水起,自然也意味著其背后更加激烈的競爭?!暗豆鈩τ啊敝校袀€“姜老大”憑著一身硬功夫闖出了一片天地。
“姜老大”背靠的是山東萬興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興公司”),這個有著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農業(yè)國際貿易高質量發(fā)展基地、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示范企業(yè)等稱號的農產品公司,花費了20多年的心血,實現了產業(yè)鏈的閉環(huán)升級,構建了雙循環(huán)的發(fā)展格局,扛起了龍頭企業(yè)的社會擔當,成為名副其實的“姜老大”。
質量是生命,以質取勝是萬興公司始終堅持的重要發(fā)展理念。20多年來,萬興公司從2001年成立之時的白手起家,到現在成為出口生姜數量連續(xù)10年穩(wěn)居全國第一的大型出口加工企業(yè),首先靠的就是過硬的產品質量。
產品質量要從源頭抓起。萬興公司實行全程質量監(jiān)控,建立了試驗、示范和推廣三個層次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制定統一規(guī)劃標準、統一技術規(guī)程、統一種植管理、統一投入品供應、統一病蟲害防治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現擁有各型標準化種植基地35000余畝。
立足萊蕪地區(qū)姜蒜特色農產品產業(yè)發(fā)展實際,萬興公司全力打造產供銷齊全的農業(yè)產業(yè)鏈,形成了保鮮、腌漬、脫水和調味品四大系列100多個品類,先后通過ISO9001、ISO22000、BRC、GAP、HACCP、OU、HALAL和綠色食品等國際國內認證。2012年,原萊蕪市農業(yè)局與萬興食品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生姜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已被作為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文件《生姜生產技術規(guī)范》(GB/Z26584-2011)的核心內容發(fā)布實施。
但是,只有步入國際標準的軌道,才有無限延伸的空間。為提升產品競爭力,多年來,萬興公司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技術創(chuàng)新。先后聯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山東農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校成立山東省生姜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山東省“蔥、姜、蒜”院士工作站、“生姜加工技術聯合研發(fā)中心”、山東省農業(yè)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fā)平臺,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創(chuàng)新團隊,并與山東農業(yè)大學、江南大學、山東省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蒲袡C構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產品工藝提升和品質改善。
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帶來的是企業(yè)效益的持續(xù)增長。經過多年實施質量提升和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公司產品出口到歐美、日韓、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年出口各類農產品近30萬噸,其中高中端市場出口份額達50%以上,壽司姜片、脫水姜片等高端產品已成為歐美和日韓家庭餐桌上的新寵。2022年萬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贏得了產品質量和企業(yè)效益的同步提升。
萬興公司奪得企業(yè)龍頭地位,憑借的是優(yōu)秀的產品質量和持續(xù)的技術創(chuàng)新,更得益于其精準的市場形勢分析與市場動向預測。萬興公司一直努力走在市場的前頭,立足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緊抓“線上線下”兩個渠道,謀取企業(yè)發(fā)展的更廣闊空間。
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出口型企業(yè)轉型內銷成為越來越多企業(yè)的選擇。在公司產品出口已布局近100個國家,2020年實現出口創(chuàng)匯3億美元,緊握國外市場不放松的前提下,萬興公司當機立斷主動出擊,迅速調整市場方向,著力布局國內市場。
事實上,早在2012年萬興公司就注冊了“阿里巴巴”國際站,2015年成立國內電商部主營淘寶、天貓、京東旗艦店,這些都為公司抓住2016年電商直播的風口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直播、三方合作等銷售活動,即使面對疫情的沖擊,公司銷售依然實現不降反增,“姜老大”牌糖蒜、黑蒜等產品在京東、天貓等平臺同類目銷量均排在全國首位,電商年銷售收入超8000萬元,進入全國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500強。
漂亮的國內市場數據并不能讓萬興公司高枕無憂。國際市場方面,農產品競爭同樣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調味品領域,來自中國的優(yōu)質調味品品牌少之又少。萬興公司意識到,萊蕪生姜、大蒜等農產品雖然資源優(yōu)勢明顯,卻存在著出口能力弱、加工檔次低、轉化增值差的問題,必須要延伸產業(yè)鏈以開拓新的發(fā)展空間。
依靠做了20年食品生產加工的經驗,萬興公司主動轉型,與業(yè)內企業(yè)開展合作,闊步邁進復合調味品領域。先后開展了脫水粉粒生產線技術改造、醬汁調味品生產線技術改造;2021年投資800萬元建設4000平方米的1萬噸醬汁調味品車間,首條生產線已投入生產;2萬噸復合調味料研發(fā)生產及倉儲物流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萬興公司逐步加大農產品深加工在產品結構中的比重,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隨著公司復合調味品的上市,除了利用電商平臺拓展內銷渠道,萬興食品銷售團隊還與大型零售企業(yè)、國內優(yōu)質品牌商對接,打通內銷渠道,用“兩條腿”走路,補齊自身出口型企業(yè)的短板。
作為一家在萊蕪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yè),萬興公司始終肩負著帶動當地百姓通過產業(yè)致富的責任,也身體力行地扛起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發(fā)揮龍頭企業(yè)帶動作用,實現企業(yè)與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的“共贏”。
“以前種姜蒜總是貴三年,賤三年,不貴不賤又三年,現在我們終于不用擔心姜蒜價格變化太大了?!狈N了半輩子大蒜的村民老李,在萬興公司標準化基地種植的幫助下,徹底告別了過去大蒜價格不穩(wěn)定的無奈。
萬興公司建立了“企業(y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嚴格按照生姜GAP標準,派遣專家對種植戶進行生姜標準化指導,并對達到萬興收購標準的生姜,按照高于市場平均價10%的價格進行收購,有效增加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和經濟效益。同時,公司根據周圍農戶實際情況,安排其以“工人”身份參與公司基地生產,做到企業(yè)周圍農民“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錢賺”。目前公司廠區(qū)和種植基地已安排吸納周邊村鎮(zhèn)近5000人就業(yè),通過種植生姜大蒜帶動6萬余農戶發(fā)家致富。
從2007年起,通過土地流轉以及農戶再就業(yè)的方式,農民每年可以獲得土地轉讓和工資兩份收入,萬興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轉費用120萬元,再就業(yè)工資20萬元,截至2022年,已累計支出2220余萬元;通過資產收益分配的方式,年均帶動1054名貧困人口脫貧,截至2022年底共發(fā)放扶貧收益資金約400萬元。
不僅如此,萬興公司還組織成立科技扶貧服務隊,通過技術下鄉(xiāng)、技術扶貧,向農民傳授先進的種養(yǎng)殖技術知識,解答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自2019年至今,共對25個村進行了科技下鄉(xiāng)服務,通過結合線下咨詢和電話、微信等線上方式溝通,起到了良好的科技助力脫貧成效。
當前,農產品市場依然水深火熱,山東萬興食品有限公司無懼挑戰(zhàn),逆流而上,憑借著強大的產品力和創(chuàng)新力,繼續(xù)書寫“姜老大”的江湖傳奇。
Shandong has been labeled the world’s food basket. Shandong’s agricultural exports have ranked first in the country for 24 consecutive years, when its export of goods reached 139.4 billion yuan in 2022. A greater gain means a keener competition. “Ginger The Big” has blazed its own trail in today’s fierce competitive market because of sufficient merit.
“Ginger The Big” is a key product of Laiwu Manhing Foods Corporation. The company has many honorable titles such as National Key Leading Enterpris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 of Agricultural International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 in Shandong Province. Over a span of twenty years, the company has made the closed-loop upgrading of its industrial chain, built a double-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 fulfilled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ived up to its f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