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輝
(作者單位:上海杉達學院)
自誕生之日起,紀錄片的生產、變革與社會文化思潮和技術發展就緊密相關。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媒介變遷及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驅動下,國內紀錄片市場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生產方式、敘事策略、傳播語境方面都顯示出了時代特色,多元、精品的紀錄片內容受到以“90 后”“00 后”為主體的年輕用戶的追捧。嗶哩嗶哩(bilibili,以下簡稱“B 站”)作為聚集了大量年輕用戶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在知識內容賽道上不斷發力,錨定知識高濃度、思想深層次的紀錄片內容創作,推出火爆全網的優質紀錄片《人生一串》《但是還有書籍》等。2021 年末至2022 年,B 站推出“暗室燈計劃”,挖掘紀錄片人才與內容。截至2022 年第四季度,B 站日均活躍用戶9 280 萬,同比增長29%,用戶日均使用時長96 分鐘[1]。在媒體融合背景下,B站的紀錄片成長蛻變之路對于探討我國紀錄片的年輕化表達與傳播策略有著現實的參考意義。
《守護解放西》自2019 年9 月在B 站推出,3 季正片已完結(第4 季正片未播出,數據未統計),截至2023 年4 月,三季總播放量6.9 億次,每季評分均在9.7 分以上,由嗶哩嗶哩及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天擇傳媒”)聯合出品制作。作為一檔警務紀實節目,該片通過觀察記錄式的拍攝手法,以湖南省長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為人物核心,深度展示大都市核心商圈城市警察的日常工作。警務紀錄片會在年輕人聚集的平臺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主要原因在于B 站與中廣天澤傳媒的此次合作融合了雙方平臺的優勢屬性——內容優勢與生態優勢,為這部紀錄片的高勢能出圈提供了更多可能。
1.1.1 內容優勢
中廣天擇傳媒是長沙廣播電視集團國有控股的全媒體視頻內容制作與營銷公司,集結了全國500 多名優秀視頻專業制作人才,團隊年輕化、專業化程度高,出品了《朗讀者》《閃亮的名字》等大量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精品節目,是業內綜藝娛樂節目的“頭部”出品方,在年輕受眾中享有較高口碑。同時,《守護解放西》的故事發生地為長沙,作為深耕本地的專業媒體,“電視湘軍”深諳長沙的市井人文,具備講好本地故事的先天優勢;團隊的綜藝基因賦予了該觀察類紀錄片更加鮮活、有趣的視角,打破了傳統警務紀錄片的刻板印象。
1.1.2 生態優勢
2021 年,以紀錄片為“頭部”內容的知識類視頻從B 站興起,泛知識內容生態成為B 站吸引年輕人的重要抓手。“新世代觀眾的求知欲增長,是當下紀錄片市場發展加速的內在驅動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傾向于在互聯網上學習提升自我,泛知識類內容崛起,紀錄片作為泛知識領域的頭部內容,正成為年輕人學習新場景。”[2]同時,社區屬性放大了紀錄片在B 站的裂變與傳播,因共同愛好聚集在同一部落的年輕人自發成為精品紀錄片的傳播者和代言人。數據顯示,紀錄片受眾以一線城市的新中產階層為主,76%來自一線城市,82%年齡為18~35 歲,74%接受了本科及以上教育,高學歷、年輕化的受眾標簽與B 站的人群畫像高度吻合。
較之以往年輕人常把上網當作娛樂消遣,現在的他們傾向于上網學習、上網感受世界、上網追求精神的充實。喜愛文化知識內容的青年在呼喚更多優質紀錄片的出現,而回應年輕一代的新需求便成了當下紀錄片創作的新語境。
紀錄片或聚合多元人群樣本、描摹社會現實肌理,或勾勒廣袤歷史景觀、探索未知世界,內容題材的多元化是當下紀錄片市場的主要特征,是網生代的年輕人了解世界、抵達遠方的重要窗口。《守護解放西》在策劃之初就定位于“用年輕的方式打開派出所”,它突破了傳統警務紀錄片的嚴肅風格,融入了綜藝元素,全片充斥著奇葩笑點和感人淚點,緩急搭配的故事節奏,描繪了眾生百態的“派出所圖鑒”,讓年輕人從多元視角體會人生百味,好看、有趣、溫暖,與年輕人產生了深度聯結,使其沉浸式追更。
1.2.1 突破常規認知,反差感吸引年輕群體圍觀
“被我老婆曉得了,我回去又說不清了。”無論是在出警時還是面對鏡頭的同期采訪,真實而松弛的表達、反差化的人物呈現讓派出所里的民警有了“綜藝范兒”。處理案件時的人性化、睿智、專業,為警務人員的形象塑造又疊加了溫暖的濾鏡。打開B 站,點進任意一期《守護解放西》,撲面而來的彈幕大軍讓人沉浸于熱鬧的觀看場景中,如“迷惑行為大賞”“你有一個抓了嗎訂單”“笑得我原地翻跟頭”,觀看者通過彈幕聚焦人物、討論案情、交流情感,B 站的強文化社區氛圍提高了紀錄片的傳播度與討論熱度。
1.2.2 綜藝剪輯手法強化懸念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早在2018 年時就表示,紀錄片綜藝化的趨勢是擋不住的。在他看來,紀錄片這些年來最大的變化是創作在方方面面“遷就觀眾”,充分滿足觀眾的視聽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吸引更多觀眾看紀錄片。
綜藝節目的屬性之一就是懸念設置。《守護解放西》每集40 分鐘左右,由三到五個案件構成。按照傳統紀錄片的敘事風格,多會按時空順序采用單線敘事或復線敘事。《守護解放西》融合綜藝化剪輯方式后,在原敘事線索的邏輯下,會有節奏較快的交叉剪輯,尤其是不同當事人在面對警方背對背問詢時,經常會出現回答相左的情況,此時片中會采用雙畫面對比呈現不同的回答,強化懸念,讓屏幕前的觀眾有較強的代入感,跟隨推理,并期待最終答案。
1.2.3 綜藝包裝融合法律看點
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拒絕“填鴨”和刻板說教,追求立體化表達和思辨空間。《守護解放西》作為兼具普法功能的警務紀錄片,會在每個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加入“警情登記表”“法律看點”等字幕提示,以此提煉案情,梳理法律知識點,發揮普法作用。此類字幕提示均采用綜藝花字呈現,活潑靈動,色彩鮮明,或補充說明辦案依據,或科普法律常識,增強了趣味性、可讀性、觀賞性,更符合年輕人的收視習慣和審美需求,突破了傳統紀錄片在包裝方面的美學形態。
非虛構的故事講述是紀錄片創作的一個標志。敘事會解決沖突、實現秩序,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制造懸念[3]。《守護解放西》在敘事風格上延展了紀錄片敘事邊界,提升了敘事張力。意想不到的高能和反轉,為這部紀錄片增加了敘事上的懸疑感,讓更多的觀者不自覺卷入案件中。
在第1 季第2 集《星城奇事多》中,一個在內衣店偷竊家居服的女孩兒被帶到所里接受調查,女孩兒的一系列表現讓人認為她是個無法開口交流的智力缺陷人士。而當店家來到所里辨認之后,告知警方這個女孩兒半小時前在店里可以全過程正常交流。至此,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個女孩兒的種種“賣萌”是為了逃避處罰。接下來警方細致而充滿人性關懷的調查,讓“劇情”開始反轉。充滿張力的鏡頭語言,故事化的敘事風格,網友一邊將它視為“下飯菜”,一邊在彈幕里發出高能催淚預警。這既是對紀錄片傳統敘事風格的延續,又賦予了敘事無限的張力,引導年輕人擺脫“非黑即白”的思維定式,探索多面的人性和人生。
《守護解放西》通過大量鏡頭語言——燈火通明的市場、川流不息的街道、城市夜半的喧囂、派出所徹夜長明的燈光,展現警務人員為守護這座城市的秩序而付出的艱辛,但整體鏡頭風格充滿律動和歡快。該片用輕喜劇的敘事方式表達嚴肅內容,舒緩了警務題材為觀眾帶來的沉重感受。輕快緊湊的節奏中,創作者摸準了當代年輕觀眾的內容審美偏好,平衡了傳統警務題材的嚴肅性和真人秀紀錄片的輕松感。
新聞敘事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發生了改變:一方面,由于傳播網絡是基于人際關系建立起來的,因此新聞的生產和消費更加依賴情感認同;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帶來了大量的新聞內容,在這種擠占之下,主觀性敘事文體反而得到更加自足的發展。相比于傳統新聞,數字時代的新聞敘述視角開始由客觀轉向主觀[4]。
《守護解放西》摒棄傳統警務紀錄片敘事的宏大視角,以派出所里普通民警的視角講述日常工作中的人和事,細微處彰顯人文關懷。相比以往警務紀實片的大量解說詞、當事人口述、現場采訪等敘事角度,該片采取平視視角,摒棄解說詞,全片以同期聲方式塑造派出所民警的真實形象:有血有肉,講原則、講法理、講真情。他們是普通的民警,但也是鄰里、是親人、是朋友,他們會以當事人的角度去分析、共情、權衡,會以幽默感去化解當事人的尷尬,會以嚴謹的態度為轄區筑起安全屏障,緊張的執法過程中也不失溫暖和歡樂。
同時,該片塑造的警察形象也有自己的焦慮和壓力,需要通過努力來化解,這讓B 站的年輕用戶產生了共鳴,網友紛紛在彈幕區留言“平凡的人給我最多感動”。對普通人真實生活的還原,是這部紀錄片在年輕化敘事表達上的又一次精準定位。
威爾伯·L.施拉姆在《傳播是怎樣運行的》中提出了大眾傳播過程模式,該模式充分體現了傳媒與受眾之間的傳達與反饋的關系[5]。傳統的紀錄片創作遵循前期調研、拍攝、剪輯、播出的路徑,受眾的反饋信息往往滯后且泛化。以彈幕文化、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為平臺文化的B 站,為紀錄片創作帶來了高流量、互動性、傳播力和影響力,突破了紀錄片長期以來的現實困境。B站最具特色的彈幕文化使得紀錄片在平臺播放的同時可以實時獲取用戶反饋,形成討論氛圍,為主創者收集創作思路,縮短反應調整周期,便于“因人因時”而制。《守護解放西》自2019 年開始,每年播出一季,目前在B 站的播放量分別為1.6 億、1.8 億和3.5 億,在用戶及時反饋中不斷優化內容創作。相比碎片化、情緒化的表達,網絡平臺的二次創作屬性成了紀錄片網絡創作的生態土壤,大量博主圍繞派出所里的故事進行的二次剪輯包裝視頻內容,持續發酵,形成強烈的社區共振效果,塑造了品牌。同時,社區共創的平臺運營思路使得B 站頭部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完成了內容上的彼此聯動和輸出,共創內容強化了品牌交集,疊加了邊際報酬,促成了內部用戶的彼此認同和流動關注,為紀錄片傳播帶來了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紀錄片的核心是用真實引發大眾的思考,用戶通過觀看紀錄片可積累經驗,獲得價值觀的認同和知識技能的豐富。調查顯示,“00 后”希望從他人的故事中積累人生經驗和獲得價值認同的欲望更強。《守護解放西(第3 季)》請來“普法段子手”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羅翔加盟節目錄制,作為在B 站有2 600 多萬粉絲的知識博主,羅翔的加入為此片注入了新鮮流量。“多看看別人走的路,人生才不會走歪路。”羅翔會從節目中提煉話題并站在法律層面探討,提出自己的專業看法,很多網友表示,看節目“吃瓜”之后,還能學習法律知識,從別人的鬧劇中反思自己,獲益良多。《羅翔說刑法》和《守護解放西》作為B站兩大IP,在B 站社區隔空呼應,完成了內容的共創和用戶的相互引流。在2021 年憲法宣傳日,節目組和羅翔共同走入高校,為年輕學子線下普法,傳播法治精神的同時,延伸了節目的傳播鏈條。
隨著紀錄片的網絡傳播,長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成了“網紅打卡地”。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吃長沙美食,打卡《守護解放西》拍攝地”已經成為長沙旅行標配,派出所里英氣睿智的民警也成了“網紅”。“怎么都沒想到一個紀錄片比追劇還上癮”“被坡子街派出所圈粉了,終于打卡成功”“名場面太多,我不允許有人沒看過”……社交“種草”體網文在各大網絡平臺被網友自發創作、轉發、點贊,裂變傳播為《守護解放西》帶來一波又一波流量和關注,也為媒體融合下的紀錄片傳播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