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湖北郡泰醫藥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荊州 430000)
隨著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的持續繁榮發展,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始終是企業維穩的第一要素。在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 11號)中也明確提出生產經營單位應構建安全風險分級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1],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舉措,確保化工企業的生產安全性。近年來,各地企業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中盡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需進一步優化雙重預防機制。
鑒于此,筆者基于對不同公司企業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現狀的調研了解,談下精細化工領域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中暴露的常見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策略。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企業相關人員風險辨識能力不足,對風險評價相關工具的應用不熟練,甚至不知道如何選用合適的風險評價工具;二是僅依賴于安全管理部門獨自開展風險辨識與評價工作,缺乏生產部、技術部、設備部等關鍵部門的參與,導致評價結果不全面;三是全權委托第三方技術咨詢單位組織開展風險辨識與評價工作,但本企業相關人員的參與度有限,導致評價報告雖光鮮亮麗,但許多風險隱患仍辨識不到位;四是開展風險辨識過程中,未參考危險與可操作性(HAZOP)的分析結論,忽略了HAZOP辨識出的一些高風險場景;五是風險評級主觀性強,存在部分風險可能性或后果嚴重度取值偏低的現象,導致風險評級較實際偏低,所采取的管控措施保護層數量不足,無法有效降低風險至可接受范圍;六是出現相關法律法規增減或修訂、工藝變更、對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等,未及時更新風險評價信息。
具體表現為:一是隱患排查清單制定不合理,適用性差,制定后未經審核、未對相關人員培訓即投入使用,導致檢查效率低下;二是人員檢查走形式主義,未實地對比清單核查各風險管控措施是否完好并有效運行,即記錄已完成檢查、無隱患;三是相關考核獎懲機制制定不完善、或執行力度欠缺,對人員隱患排查治理的約束力度有限。
部分平臺是為了充當門面而存在,界面比較美觀,線下的文件成果展示也非常充分,但實際運行過程存在較多問題,且缺乏監測預警等實用功能,用戶使用不方便,線上相關信息更新困難,平臺漸成擺設。
收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如應急管理部化學品登記中心發布的《危險化學品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導手冊》[2],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仔細研讀,作為本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指導性參考材料。
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成立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領導機構,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成員應包括分管負責人、各部門(車間)負責人,明確各自職責,統籌推進建設工作。首先應組織建立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方案、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應明確工作目標、實施步驟、進度安排等。相關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制度等。
分層次組織全員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圍繞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思路、風險辨識與評價方法、風險分級清單與隱患排查清單編制流程、信息化系統操作等。培訓目的一為全體員工了解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必要性、機制運行帶來的利好,以提升全體員工對該工作的重視程度;二為相關人員了解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整體流程,掌握風險評價工具的使用、風險分級與隱患排查清單制定原則、信息化平臺的使用辦法,培訓將直接影響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順利程度以及建設效果。
風險辨識應做到全覆蓋。一要按照“功能獨立、大小適中、易于管理”的原則確定風險分析對象,注意重大危險源應作為獨立的風險分析對象。二要根據工藝流程順序以及設備設施布局,將風險分析對象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分析單元。每一個分析單元均應按照生產工藝操作順序確定作業活動清單,按照單元內涉及的設備設施確定設備設施清單,清單中應包含所有主要的設備設施。三要針對作業活動清單與設備設施清單,分別推薦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檢查表(SCL)評價方法,識別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評估可能導致的事故后果,確定風險事件的固有風險等級,制定管控措施將殘余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注意評價過程應結合HAZOP的分析結論。四要針對各風險事件的工程技術、維護保養、個體防護、應急處置等管控措施,編制隱患排查清單;根據風險事件的管控等級確定隱患排查責任人,注意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事件,責任相關的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根據《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等法規規定以及公司內部規章制度[3],確定隱患排查周期,如圖1所示。

圖1 隱患排查流程示意圖
風險評價與分級結束后組織開展全員風險告知培訓,旨在讓員工了解本崗位風險內容、風險等級、風險管控措施以及管控措施失效可能帶來的后果,提升員工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以便能夠自覺踐行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另根據固有安全風險等級劃分,分別采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對區域風險進行標示,繪制風險空間四色圖,并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公示。
組織建立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信息化平臺,有機結合管理端與移動端,落實動態監控風險分級管控措施、定期推送隱患排查任務、監督隱患排查情況、跟蹤隱患治理完成情況、統計考核獎懲數據等功能。
按照已建立的隱患排查清單,定期向隱患排查責任人的移動端推送隱患排查任務,責任人按照推送周期開展隱患排查,確保管控措施得到落實。
定期動態評估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效果,重點評估風險事件辨識有無遺漏,風險管控措施是否充分,隱患排查清單是否適宜。如有新發布或修訂的法律法規或產生工藝變更等情況時,應及時開展評估。根據評估結論,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制定改善措施,進行提升優化。
風險評價小組成員至少包括安全部、生產部、技術部、工程部、設備部等部門的關鍵崗位人員,確定擬采用的風險評價工具,結合相關規范規定以及企業實際情況確定風險矩陣,風險矩陣應清晰易于理解。對風險評價小組成員開展培訓,要求其掌握風險評價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風險矩陣的賦值原則。風險評價小組成員在組織者的帶領下,針對作業活動清單與設備設施清單,逐一開展風險辨識與評價。評價過程可以邀請第三方咨詢單位的人員主持或參與,但企業內部風險評價小組成員必須全程參與。風險評價結論與HAZOP評價報告進行逐一比對,避免漏識別相關風險事件。
隱患排查的目的在于確保風險管控措施均完好有效,因此隱患排查內容應針對各類風險管控措施逐一擬定。隱患排查清單制定時應綜合考慮其可操作性,制定完成后邀請使用部門相關人員進行審核、共同修訂,可在平臺中設置好巡檢路線,與人員定位系統聯動,核查員工是否按規定到現場開展隱患排查工作。涉及相關參數的隱患排查項,其檢查記錄欄應設計為參數填寫型,巡檢人員記錄下的參數應可與分散控制系統(DCS)記錄進行比對,以監督是否認真執行隱患排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雙體系平臺積分功能合理制定考核獎懲機制并嚴格執行,督促各級責任人按規定執行隱患排查工作。
應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該機制建設能夠給復雜的精細化工安全管理水平帶來大幅提升。雙重預防機制要求遵循風險優先原則,將安全管控的關口前移,通過全員參與風險辨識、評價與隱患排查治理,增強員工安全意識,打造安全文化。只有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此有了充分認識后,才能有效落實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
落實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需要讓全體員工通過親身參與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來提升安全意識,增強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精細化工工藝復雜,難以真正意義上做到全流程自動化,生產過程風險管控對人有較高的依賴度。必須使員工充分認識到崗位存在的風險、管控措施失效的后果,才能增強其對風險管控的重視程度。此外,通過風險辨識與評價分級,可以精準定位重要風險管控點,通過提高管控級別以及多重隱患排查,做到高風險點的有效管控,確保安全生產。通過智能化信息平臺的建設,可有效地監督人員是否按規定路線、對比隱患排查清單逐一開展隱患排查。隱患排查治理流程智能化,在確保隱患按照定整改責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時間、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驗收人的“五定”原則落實整改的同時,降低了隱患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綜上所述,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產法》(修正案)明確提出生產經營單位應構建安全風險分級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該機制建設勢在必行。精細化工企業多涉及“兩重點一重大”,安全風險較高,如不能很好管控,可能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雙重預防機制是在總結國內外優秀安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落實該機制建設能夠有效將安全風險管控在可接受水平,能夠提升員工安全意識,有助于建設安全文化,促進企業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