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早產兒由于提前從母體娩出,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所以病死率較高[1]。近年來,隨著重癥監護技術、圍產醫學的進步,早產兒存活率有所提升,但是存活的早產兒仍需面臨神經發育受損(如視聽障礙、腦癱等)、代謝性疾病患病風險增加(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成年期矮身材等健康問題,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極早產兒更容易發生近遠期并發癥,所以還需加強早產兒發育支持[2-3]。另外,以往主要對早產兒進行暖箱支持,但是由于早產兒肌肉力量不足,無法維持屈曲體位,容易因四肢暴露在暖箱內而缺乏安全感、邊界感、舒適感,進而哭鬧不止,影響生長發育、體溫和睡眠,所以尚需完善早產兒發育支持方案[4]。鳥巢式護理通過營造類似母體子宮內環境,能夠減少早產兒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但是關于其對早產兒發育支持的效果尚待驗證[5]。因此,本研究選擇2021年1月—2022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早產兒,就鳥巢式護理在早產兒發育支持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展開分析。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早產兒,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5例(58.14%),女18例(41.86%);胎齡238~251 d,平均胎齡(244.54±3.20)d;自然分娩14例(32.56%),剖宮產29例(67.44%)。觀察組:男23例(53.49%),女20例(46.51%);胎齡239~250 d,平均胎齡(244.41±3.99)d;自然分娩12例(27.91%),剖宮產31例(72.09%)。兩組基本病歷資料(分娩方式、胎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早產兒無吸入性肺炎、顱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②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7分,生命體征平穩;③具備吸吮、吞咽能力。
排除標準:①肺透明膜病者;②胎兒宮內窘迫者;③心肝腎等嚴重障礙者;④合并感染、窒息者;⑤伴有先天性免疫、消化功能障礙者;⑥合并傳染病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1)在保溫箱內鋪設被褥,并且將溫度調節為30 ℃,將早產兒放入保溫箱,在其頭頸部放置折疊為長條狀的柔軟毛巾,使得早產兒保持頭頸部略微后展狀態;(2)利用新生兒監護儀監測各項生命體征;(3)遵醫囑實施鼻胃管喂養,喂養頻率為2 h/次,待早產兒吸吮反射增加后可以展開吸吮鍛煉,直至能夠自行吸吮進食,并且進食后30 min保持右側臥位,若是早產兒胃腸營養不足,需要及時靜脈補充;(4)記錄體質量變化、喂養次數等情況。
觀察組給予鳥巢式護理。(1)以太空棉、柔軟且全棉絨布等材料制作鳥巢,鳥巢頭部為回形,整體為橢圓形(寬18 cm左右、長25 cm左右),內口徑7 cm×7 cm,外口徑12 cm×12 cm,溫度預熱到33 ℃;(2)將早產兒放入鳥巢,保持側臥位,同時四肢自然屈曲;(3)鳥巢應當正好包裹早產兒全身,僅四周留3 cm左右;(4)以軟棉布(3 cm×20 cm)包裹弧形硅膠軟枕,肩頸部稍墊高,頭部抬高30 °左右即可;(5)適當調節鳥巢內光照、溫度,同時每日消毒,確保鳥巢內空間清潔、舒適;(6)針對留置胃管、引流管的早產兒,以魔術扣妥善固定管道。
①體格發育情況:評價指標為頭圍、體質量、身長,方法:頭圍以軟尺(生產企業:惠氏公司)測量,體質量以電子嬰兒秤測量,身高以金壇市恒豐儀器量床測量;②呼吸功能相關指標:評價指標為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aO2)、心率(HR),方法:以多功能監護儀測定;③胃腸功能:統計并記錄首次胎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排便次數、進奶量增加量;④睡眠狀況:觀察并記錄白天睡眠總量、夜間睡眠總量、夜間覺醒時間、夜間覺醒次數;⑤并發癥:包括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皮膚破潰等。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皮膚破潰)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體格發育情況、呼吸功能相關指標、胃腸功能、睡眠狀況等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并發癥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頭圍、體質量、身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頭圍、體質量、身長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體格發育情況比較()

表1 兩組體格發育情況比較()
體質量(kg)組別例數頭圍(cm)身長(cm)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4326.93±1.6429.85±1.501.75±0.332.21±0.2440.14±2.3544.80±2.46觀察組4327.11±1.3232.14±1.671.70±0.372.69±0.2940.33±2.2946.46±3.75 t 0.561 6.6890.661 8.3620.3792.427 P 0.577<0.0010.510<0.0010.7050.017
護理前,兩組RR、SaO2、H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O2高于對照組,RR、HR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
HR(次/min)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4346.73±2.5540.85±2.5291.98±3.5794.56±2.28143.60±5.33137.88±4.82觀察組4346.45±2.4038.34±1.6792.09±3.6495.79±2.17143.86±6.42135.05±3.58 t 0.524 5.4440.1412.5620.2043.091 P 0.601<0.0010.8880.0120.8390.003組別例數RR(次/min)SaO2(%)
觀察組首次胎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短于對照組,排便次數、進奶量增加量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 ()

表3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 ()
進奶量增加量(mL/d)對照組4324.13±3.2462.98±6.854.32±0.852.08±0.32觀察組4321.95±2.4659.33±5.565.78±0.913.44±0.56 t 3.5142.7137.68813.827 P 0.0010.008<0.001<0.001組別例數首次胎便時間(h)胎便轉黃時間(h)排便次數(次/d)
觀察組白天睡眠總量、夜間睡眠總量長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時間短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睡眠狀況比較 ()

表4 兩組睡眠狀況比較 ()
夜間覺醒次數(次)對照組433.12±0.3110.98±1.484.27±0.513.74±0.66觀察組434.76±1.0113.27±1.662.96±0.322.35±0.35 t 10.1796.75214.92112.201 P<0.001<0.001<0.001<0.001組別例數白天睡眠總量(h)夜間睡眠總量(h)夜間覺醒時間(min)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早產兒由于器官發育不成熟、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等,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夜間覺醒時間及次數增多等健康問題,嚴重影響體格與神經發育,所以必須加強發育支持的相關護理工作。有研究指出,鳥巢采用仿生學設計,能夠模擬子宮環境,減少早產兒體溫波動,緩解其緊張情緒,增加β-內啡肽釋放,改善迷走神經張力,促進早產兒體格發育[6]。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早產兒鳥巢式護理之后,觀察組頭圍、體質量、身長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鳥巢式護理可以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與肖鵬飛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早產兒在體格發育方面具有可塑性,所以必須加強早期護理干預。本研究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提供暖箱環境、加強營養管理等,但是從研究結果來看,常規護理在促進早產兒體格發育方面的效果有限;觀察組采用鳥巢式護理,該法通過創設類似子宮內環境,能夠幫助早產兒保持生理屈曲及內收姿勢,有助于增加早產兒舒適度,增強吸吮能力,改善睡眠質量,進而促進生長發育,同時鳥巢環境也能限制早產兒活動,有助于減少身體活動消耗熱量,亦能促進體格發育[8]。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早產兒鳥巢式護理之后,觀察組RR、HR低于對照組,Sa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鳥巢式護理可以改善早產兒的呼吸功能,與李英蘭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早產兒由于肺部尚未發育成熟,導致呼吸調節能力不足、咳嗽反射弱,容易出現新生兒肺炎、呼吸困難、呼吸暫停、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同時當環境溫度波動過大時,也容易因口鼻等處遭受寒冷刺激而出現反向性呼吸暫停,另外,內環境代謝紊亂、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因素也會影響早產兒呼吸功能。本研究觀察組采用鳥巢式護理,該法通過稍墊高早產兒肩頸部,能夠讓氣道保持通暢狀態,同時通過合理調節鳥巢內溫度,亦能減少溫度對早產兒呼吸功能的不良刺激,所以鳥巢式護理更能改善呼吸功能,調節RR、SaO2等[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早產兒鳥巢式護理之后,觀察組首次胎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短于對照組,排便次數、進奶量增加量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鳥巢式護理可以改善早產兒的胃腸功能,與樊亞慧[11]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較之足月兒,早產兒吸吮吞咽功能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同時早產兒胃賁門松弛、胃容量較小也會造成吸吮能力較差,從而出現吐奶、溢奶等情況,另外,早產兒腸道內消化酶缺乏,也易發生喂養不耐受。此外,早產兒由于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加之頻繁開關保溫箱的門會降低保溫箱內溫度,容易造成熱量丟失,影響胃腸功能。本研究觀察組采用鳥巢式護理,該法通過有效維持早產兒體溫,可以減少熱量丟失,減輕體溫對胃腸功能的不利影響,同時在鳥巢內也便于早產兒保持蜷曲狀態,此時早產兒可以利用吸吮手指,增強吮吸能力,增加胃腸道活動,加速胃腸道發育。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早產兒鳥巢式護理之后,觀察組白天睡眠總量、夜間睡眠總量長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時間短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鳥巢式護理可以改善早產兒的睡眠狀況,分析原因:早產兒受身體疾病、外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往往睡眠欠佳,同時早產兒因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稍有外來刺激便會引起神經系統興奮,導致早產兒驚醒,影響體格及神經發育,所以必須關注早產兒睡眠狀況。本研究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該法設備簡單,無法幫助早產兒有效適應外部環境,使得早產兒無歸屬感、依附感,所以對于提高睡眠狀況的改善作用有限;觀察組采用鳥巢式護理,該法通過將絨布、拉鏈、太空棉、魔術扣等組成多功能鳥巢,可以環繞早產兒,讓其感覺仍在子宮,可以減少驚嚇、空氣對流、熱量喪失等,有助于給予早產兒舒適感、安全感,減少夜間覺醒次數,改善睡眠狀況[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早產兒鳥巢式護理之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鳥巢式護理可以降低早產兒并發癥發生率,分析原因:早產兒皮膚嬌嫩、體格及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加之常規護理所用設備較為簡單,稍有不慎容易傷害早產兒。本研究觀察組采用鳥巢式護理,該法通過使用絨布,能夠防止鳥巢壁損傷早產兒皮膚,預防皮膚破潰,通過改善早產兒呼吸及胃腸功能,能預防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14-15]。
綜上所述,在早產兒發育支持護理中采用鳥巢式護理,可以取得滿意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