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艷,秦玉蕾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0)
根據人口調查報告[1]顯示,伴隨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我國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攀升,該類人群年齡約為20-40歲,主要以核心家庭成員即配偶或未婚子女追隨先行者流入至本地,即家庭化流動或進入入住地后生育子女為主,因此流動兒童的數量也呈增長趨勢。目前流動兒童衛生保健問題日益突出[2]。有報道[3]稱,兒童機體尚未發育成熟,其免疫力較為薄弱,感染外界病毒而引發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加之流動兒童的流動性較強,其預防接種工作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容易出現遲種、漏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動兒童發生傳染病的風險,因此,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管理問題仍是目前熱議的焦點話題。對此,為了進一步探討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管理對控制轄區傳染病的價值,本次研究將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轄區1291名流動兒童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轄區1291名流動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年齡將其分為A組(n=404,年齡0-2歲)、B組(n=419,年齡3-5歲)、C組(n=468,年齡6-8歲)。納入標準:①均為流動人口中0-8歲兒童;②征得兒童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調查研究者;②兒童患有精神障礙或異常。三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參與本次調查的工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并制作流動兒童預防接種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流動兒童姓名、性別、年齡、有無傳染病史、是否有預防接種卡、家屬是否掌握預防接種相關知識等。
對本轄區1291名流動兒童開展預防接種管理:①建立預防接種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在本轄區流動兒童較為密集處設立檔口,為其建立預防接種證。同時對流動兒童家屬進行預防接種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和降低傳染病發生風險的效果等,提高家屬對預防接種的知曉度和配合度。此外,為了有效保證對流動兒童采集信息的準確性,小組成員應多采用上門走訪的方式。②加強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的宣傳力度:在本轄區公共宣傳欄張貼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海報;管理小組成員在流動兒童集中處發放宣傳冊、宣傳單,提高預防接種在流動兒童中的宣傳率;定期在轄區開展預防接種知識講座,管理小組成員可在知識講座過程中添加流動兒童家屬微信,并在微信平臺定期發布預防接種宣傳知識。③受流動兒童數量較多等因素的影響,其預防接種管理工作較為復雜,因此需要加強接種部門和轄區居委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例如:當有流動人口到本轄區辦理居住證時,居委會工作人員可向其發放預防接種知識宣傳冊;居委會定期對本轄區居住人員進行人口普查,及時掌握流動人口的家庭基本信息,同時將相關信息共享至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讓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依據流動兒童的實際情況開展預防接種措施并加強宣教力度。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調查問卷,統計三組預防接種情況(建卡建證率、家長知曉率、支持疫苗接種率、六種疫苗接種率)并進行比較。其中六種疫苗主要包括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肝疫苗、乙腦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②統計三組1年內傳染病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行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三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見表1。
2.2 三組預防接種情況的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預防接種管理前,三組建卡建證率、家長知曉率、支持疫苗接種率、六種疫苗接種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預防接種管理后,三組預防接種情況均有所改善,且A組建卡建證率、家長知曉率、支持疫苗接種率、六種疫苗接種率分別為77.97%、68.81%、70.79%、87.87%,均高于B組的60.62%、47.97%、51.07%、56.56%和C組的57.91%、48.93%、50.64%、51.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預防接種情況的比較[n(%)]
2.3 三組傳染病發生情況的比較 與B組(1.67%)和C組(4.49%)相比較,A組傳染病發生率(0.00%)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傳染病發生情況的比較[n(%)]
我國人口流動遷移持續活躍,人口流動長期化。其中流動人口中大多數是20-40歲的中青年人,處于生育的高峰期,以進入入住地后生育子女或家庭化流動為主,導致流動兒童的數量不斷攀升[4-5]。由于兒童機體尚未發育成熟,免疫力較為薄弱,大大增加了感染外界病毒發生疾病的風險,同時流動兒童的流動性較大,居住情況較為復雜,且家長對預防接種的意義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加之預防接種工作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容易出現遲種、漏種等情況,故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管理問題已成為各級衛生部門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6-7]。
本次實驗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轄區居住的1291名流動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其給予預防接種管理,結果顯示,預防接種管理后,三組建卡建證率、家長知曉率、支持疫苗接種率、六種疫苗接種率均有所提高,提示對流動兒童給予預防接種管理在改善本轄區預防接種情況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開展預防接種管理,建立預防接種管理小組,并在本轄區流動兒童較為密集處設立檔口,為其建立預防接種證,且對流動兒童家屬加強預防接種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管理小組成員在流動兒童集中處發放宣傳冊、宣傳單,提高預防接種在流動兒童中的宣傳率,從而促使建卡建證率和家長對預防接種的知曉度和配合度得到有效提升[8-10]。此外,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與B組和C組相比較,A組建卡建證率、家長知曉率、支持疫苗接種率、六種疫苗接種率(77.97%、68.81%、70.79%、87.87%)明顯較高,究其原因可能與近年來臨床加強對母嬰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有密切關聯[11-14]。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A、B、C三組1年內傳染病發生率分別為0.00%、1.67%、4.49%,均處于較低水平,提示對流動兒童給予預防接種管理有利于控制本轄區傳染病發生率。考慮原因可能是,采用預防接種管理加強了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的宣傳力度,在本轄區公共宣傳欄張貼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海報;定期在轄區開展預防接種知識講座,并在微信平臺定期發布預防接種宣傳知識[15-18]。同時加強接種部門和轄區居委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當有流動人口到本轄區辦理居住證時,居委會工作人員可向其發放預防接種知識宣傳冊,同時居委會定期對本轄區居住人員進行人口普查,及時掌握流動人口的家庭基本信息,同時將相關信息共享至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讓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依據流動兒童的實際情況開展預防接種措施并加強宣教力度,在降低本轄區傳染病發生風險方面具有積極意義[19-21]。
綜上所述,對流動兒童給予預防接種管理能有效提高流動兒童建卡建證率、支持疫苗接種率及家長知曉率,同時也有利于控制本轄區傳染病發生風險,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