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受財枉法罪立法制度嬗變看中國法律近代化

2023-10-24 12:32:02張亞飛李美霖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張亞飛,李美霖

(1.山西財經大學 法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財經大學 社會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導 論

“枉”是不直,違法曲斷,可引申為不遵守法律,受財枉法,顧名思義是官吏收受當事人的財物枉法裁判的行為。假如以現代刑法理論的視角分析,“受財”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枉法”是處罰行為,量刑情節。受財枉法罪的存在反映了社會的矛盾與沖突。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曾試圖通過法律手段遏制弄權、貪污、受賄等行為,以保持社會正義與穩定從而維護皇權統治。然而,官吏受財枉法這種犯罪行為始終存在,因為其本質上反映了權力和財富分配不均等問題,也是階層差異和社會矛盾的深刻根源。關于受財枉法罪的研究者們大多集中在對某一個朝代或者某個時期貪污罪、受賄罪的分析或者其懲罰措施,針對受財枉法罪的罪刑變遷則研究闕如。本文以古代受財枉法罪的罪刑變遷為主線,從受財枉法罪的犯罪緣由出發,立足于立法與司法實踐來厘清晚清民國時期受財枉法罪的實況,探析立法和司法實踐之間的斷裂和融合,以史為鑒,更好地維護當今社會秩序,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二、唐宋時期受財枉法罪

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贓罪是各朝代法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文明演進相始終。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受財枉法罪相關概念的記載,《張家山漢墓竹簡》云:“受賕以枉法,及行賕者,皆坐其臧(贓)為盜。罪重于盜者,以重者論之。”[1]此非個例,又有《漢書·刑法志》云:“及殺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2]由此不難發現,“枉法”與“受賕”息息相關,而且通常將二者一起使用,有“受賕枉法”即本文中“受財枉法”的固定表述形式。諸多因素均促進了受財枉法罪的形成,首先,究其性質,受財枉法罪雖說是官僚制度的產物,但與社會生產方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一定是伴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而不斷地被改進、完善。其次,貪污腐敗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個封建政權都無法徹底杜絕這種現象。隨著時間推移,受財枉法的罪名逐漸變得更加具體化、切實可行化。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在唐朝以及宋朝時期立法、司法實踐中,受財枉法成為最常見的罪名之一。

(一)《唐律疏議》中受財枉法罪的規定

《唐律疏議》中“枉法”出現93次,涉及律文31條,《名例》《職制》《戶婚》《賊盜》《詐偽》《斷獄》《雜律》七篇中都有記載。

《疏議》曰:“諸監臨、主司,受財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絞。”

《疏議》曰:雖受有事人財,判斷不為曲法,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無祿者,各減一等。枉法者,二十匹絞;不枉法者,四十匹,加役流。

《疏議》曰:應食祿者(1)具在《祿令》;(2)若令文不載者,并是無祿之官,受財者各減有祿一等;枉法者,二十匹絞;不枉法者,四十匹加役流。[3]

從上述律文中不難看出,針對受財枉法和不枉法,處罰行為有所不同,受財枉法更重一些。首先,官員收受財物枉法裁判,所受財物值絹一尺處杖一百大板,每一匹加刑一等,滿十五匹處絞刑。其次,對雖然收受訴訟當事人的財物,但是在處斷判罰上并沒有為此枉法的情形,所受財物值絹一尺處杖九十大板,每二匹加刑一等,滿三十匹處加役流。應該領受國家體給的官職是要一一載明在關于俸祿的法令中。倘若是法命條文所沒有載入的,都是沒有俸祿的流外官職,沒有俸祿的官員受收他人的財物,按照有俸祿的官員減刑一等,受財枉法的,滿二十匹絹值就判處絞刑;受財沒有枉法的,滿四十匹加役流。所以官員有無俸祿也被考慮在量刑處罰情節中,對于無俸祿的官員處罰更為寬松。

(二)《宋刑統》中受財枉法罪的規定

《宋刑統》職制律中關于受所監臨贓有如下規定:

諸監臨之官,受所監臨財物者,一尺笞四十,一匹加一等;八匹徒一年,八匹加一等,五十匹流二千理。與者減五等,罪止杖一百。乞取者,加一等;強乞取者,準枉法論。

【準】周顯德五年七月七日敕條:起今后,受所監臨贓及乞取贓過一百匹者,奏取敕裁。

【準】周顯德五年七月七日:不枉法,今后過五十者,奏取敕裁。等參詳:今應緣檢括田差役、定稅、送帳過簿、了末稅、保捉賊、供造僧帳,因以上公事率斂人,錢物入己,無所枉曲者,諸以不枉法論,過五十匹者,奏取敕裁。若不入己,轉將行用,減二等,過一百匹者,奏取敕裁。若率斂財物有所枉曲,及強率斂人錢物入己者,并以枉法論。諸有事先不許財,事過之后而受財者,事若枉,準枉法論;事不枉者,以受所監臨財物論。

官司推劾之時有物,事了之后,而受財者若曲法,準前條「枉法」科罪。既稱「枉法」,不在除、免、加役之例。斷不正理過之后而之者即以受所財論。乞取強取,監臨內受,臨借使買賣乞索。

【議曰】與而官人從乞者,加「受所監臨」罪等。以若力強者論。有祿、無各依本法。其因得送而更強乞取者,既是一事分為二罪,以重法并滿輕法。若是頻犯及二人以上之物,仍合累并倍論。[4]

綜上所述,可以清晰地發現宋朝受財枉法罪是在沿襲《唐律疏議》的基礎上稍有變化。

1.對于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監守自盜的官員懲罰更重。如果監臨官員接受所監管人的財物,財物值絹一尺(帛)處笞刑四十鞭,每多一匹加刑一等,即笞五十,滿八匹判處徒刑一年,每多八匹加一等,即一年半,五十匹流放兩千里。行賄的人比照受賄的監臨官員減罪五等,最多杖罰一百。自行取得財物的,加一等,強迫他人而強行取得財物的,按照枉法的標準可加重處罰。如果監臨官員沒有在職中接受到這些財物,則他們享有其應得的祿位。如果沒有法律條文記載,并且是沒有俸祿的官員,受財的人減少祿一等,如果官司推劾之時發現監臨官員接受了財物并且違背法律的,達到二十匹處以絞刑,沒有違背法律的,達到四十匹增加苦役和流放。

2.對于沒有俸祿的官員收受賄賂有枉法和不枉法以及事前、事后之分。周顯德五年七月七日:此后,沒有俸祿的官吏收受賄賂而枉法,特令達到二十五匹處以絞刑。周顯德五年七月七日:今后,沒有違背法律的,年齡過了五十歲的人,需要向朝廷上奏求敕令裁決,可以有如下參考:現在監察范圍應囊括田差役、定稅、送帳過簿、了末稅、保捉賊、供造僧帳等類別,因為以上公事收斂他人財物,錢貨收到自己手中的,但是沒有枉法曲斷的官吏,都以不枉法罪算。年齡過了五十歲的人,需要向朝廷上奏求敕令裁決,如果財物不收到自己手中,而是轉而用作其他用途,罪減二等,超過一百匹的人向朝廷上奏求敕令裁決。如果搜刮聚斂財物中有枉法曲斷的犯罪行為,以及強行搜刮聚斂財物收入自己囊中的,都以枉法罪算。官司推劾之時,有事者先不許物,事了之后而受財的人,中間如果違背法律,和前條枉法科罪的標準一樣。既稱“準枉法”,不在除、免、加役流的條例中。若當時處斷沒有違背正理,事過之后才收受財物的人,即以收受所監管人員財物的罪行論。當監察官員從“乞求者”(即他人自行請求或者乞求給予官員財物)處接受財物時,在“受所監臨”罪加重處罰,如果官員使用武力強迫他人提供財物,則罪行更重,對于有祿或無祿的官員,處罰都是按照本條法律規定,如果官員因為監察、視察本職工作而收取他人財物,甚至在此后變本加厲地強制要求對方提供更多的財物,則會被認為是兩個罪行,需要按照更重罰和輕罰滿格的力度進行處罰,如果官員頻繁數次犯案或者其收取兩人以上的財物,仍然需要合并計算并且累計計算量刑,加重懲罰力度。

回顧受財枉法罪的演進歷程,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對受財枉法罪規定較為具體、明確的階段也是政治較為清明、上層統治者較為開明包容的時期。當然,這與我國封建社會的性質息息相關,即以地主階級、統治階級利益為主導的私有制社會,該時期的封建小農經濟,官僚政治、皇權制度、奴性思想精神,皆為官吏受財枉法罪滋生、繁衍的溫床和土壤,也是受財枉法罪不能被根治的緣由所在。

三、清末修律時期的受財枉法罪

(一)立法上:從《大清律例》到《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從開始起草到完成草案到最終頒布經歷了6年的時間,分別是1905年、1907年、1911年1月25日,對于當時的清政府所經歷的這個時間是極為漫長的,因為一方面修訂法律比較繁雜,且人員不固定,另一方面由于“禮法之爭”新刑律草案一直沒有通過。當時的具體情況是一直施行的清朝傳統的《大清律例》十余年如一日,許久沒有進行過刪減修訂,而在當時的政治、文化、國際背景下,很多的內容不合時宜,譬如嚴酷的刑罰、奴婢等等,即處于一種舊法不對癥而新法持續難產的尷尬境地,故傳統的《大清律例》無法繼續施行,當時的清廷急于收回領事裁判權并且抱著極大的決心去變法修律。與此同時,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俞康三于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擬定草案,上奏《編定現行律例以立推行新律基拙折》,提出通過刪減、修訂《大清律例》來制定《大清現行刑律》來過渡新舊法律,以填補彼時刑法典缺失的空白漏洞,在此期間清廷也一直面對著頑固守舊派極力反對的巨大壓力,宣統二年(即1910年)四月初七,沈家本、奕助聯合奏進《大清現行刑律》定本,而后清政府下詔:“著將刊刻成書,頒行京外,一體遵守”。由此可見,對于新律和舊律,《大清現行刑律》起到了一個非常堅固的橋梁作用,及時填補了新舊律交替時尷尬的空白期。緊隨其后,清廷于1911年1月25日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大清新刑律》。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因此該律并未施行。《大清新刑律》突破傳統律學,融合了近代西方刑法理念,為民國時期刑法的發展提供一定借鑒,但其漏洞頗多,主要參照的日本1907年刑法,起草者過于追求模仿日本刑法以至于自潰藩籬不足為現實所用,而《大清律例》對于受財枉法罪的立法設計更為精良詳備。

(二)《大清律例》中的受財枉法罪——按主體分類

1.官吏受財枉法。

(1)坐贓致罪。坐贓,亦稱坐臧,屬于明清兩律中的受賄情形之一,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罪名。身為官吏,一律不準接受他人錢財,而坐贓意思是非因事受財,指官吏或常人(絕大多數主體是官吏)非因職權之便非法收受他人錢財的行為,也可以理解為官吏依靠權力、勢力收受財物,《大清律例》中的坐贓罪與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中的濫用職權罪較為相像,均是概括性的口袋罪。有學者認為在六贓中,坐贓是前五類贓罪之外剩余的總括的表述,還有學者認為坐贓罪大多系官吏瀆職繼而侵害到他人或國家財產利益使其損失的犯罪行為。無論是第一種說法,或是第二種說法,二者均揭示了在中國古代,坐贓是官吏實施瀆職犯罪行為的歸屬,即除了明確單列規定的法律條文之外,官吏違反正義性、廉潔性通過采取非法手段取得財物一般性的其他類非公務犯罪行為。

《大清律例》中關于坐贓罪的定罪量刑較《欽定大清新刑律》而言更為詳細,規定總結如表1所示。

表1 坐贓罪

由表1可得出,坐贓致罪,各主管人一同計算,即將官吏收受不同之人財物累計后,折半科罪,即按總數折半量刑。與者,減五等,也就是給予官吏財物的人所受處罰是官吏所受的處罰減五等。還可以從中發現,一兩以下(一兩即一貫),笞二十,每十兩(十貫)則加一等。五百兩(五百貫)之上,最高刑則是杖一百、徒三年。對于被人偷竊財物或者打傷的受侵權行為,除了賠償并支付醫療藥品費用之外,因此官吏收受不同之人財物累計計算以后,按總數折半定罪,為了相互協調因此取得出錢人所接受處罰是收受錢人罪減五等。譬如擅自征收、聚集、斂財物,多收、少征錢糧稅收、糧斛面以及受災稅糧和私造斛斗秤尺等這些情節,均是律例所記載的,雖然不如自己擁有、制造所耗費的人工物料。凡有上述犯罪行為的均屬于坐贓罪。官吏坐贓,如果不是為謀取私人利益的,擬還其職役,出錢人有故意袒護、規避犯罪,情形嚴重、責任重大的從重論處。

2.官吏受贓。此項罪名受贓數額沒有最低要求,只要受贓即構成犯罪,即通過枉法或者不枉法的手段為他人謀取財物并非受贓罪的必要條件。《大清律例》卷三十一之刑律中關于受贓規定如下:對于官吏受財,凡是因為枉法不枉事受財的官吏,判決無祿人各減一等官,剝奪除名,官吏停工,贓止一兩,俱不敘用,意思就是職官如果受贓的話,開除公職,對于吏員,則罷免差役,且二者都終生不得復職。

從上述條例可見,受賄的行為主體分為有祿人和無祿人,明清兩朝有俸品級為官,即有祿人;無秩俸品級之辦事員為吏,就是月俸一石以下的小吏以及沒有官俸的人,即無祿人。說事過錢者,即替人向政府官員關說,并傳遞賄賂的人,如果是有祿人,減受錢一等,如果是無祿人,減二等,其雖然沒有將官吏介紹他人受賄單獨列罪名,但處罰只比照受賄官吏減一等,可謂是較重的刑罰。但是尋找、搜集或搜刮、恐嚇、詐騙錢財等贓及事后受財過付者不適用此條律。有贓者,過錢即付款后又接受錢財,計算贓物從重論處。如果贓重的話,從本律。從上述規定中可以清晰地發現,與前者的坐贓罪相比,官吏受贓罪的量刑明顯更為嚴苛。

(1)職官介紹他人受賄。官吏介紹他人受贓,從字面意思上就可理解,而計贓科斷的意思是依據受贓數額的多寡,處以不同的量刑,比照受贓者減一等處罰,吏員則減二等。最高刑是杖一百,各遷徙。徒刑就是罪犯在特定的區域強制進行繁重勞役。那么流刑則是把罪犯發往距離家鄉兩千里以外的煙瘴之地(譬如寧古塔等偏遠、人跡罕至之地)居住、生活,終生不得返鄉。凡是處以流刑的罪犯都屬于重罪,就相當于現在的無期徒刑。所謂遷徙是指流刑中最低量刑標準以下的流放,在流刑中,流放兩千里是最低標準,遷徙即折半一千里的流放。《大清律例》規定:罪止杖一百、徒二年,即最高刑為杖一百、徒二年,比照流刑減半。[5]綜上所述,官吏介紹他人受賄的最高刑即徒二年,流一千五百里,因為流刑最高是三千里,遷徙是減半計算。

(2)有祿人枉法贓。有祿人枉法是指違反法律條文、典章規定,即非法為他人謀取利益。《大清律例》中規定,有祿人枉法,凡是月俸一石以上者,貪贓枉法,各主管人,一同計算為全科。對于收受有事請托人的財物而曲法處理的人,如果收受很多人的財物,在某一時刻事發,通通算作一處,全科其罪。假如有祿人實施超出兩件貪贓枉法的事情,先前所犯的贓罪已受到處罰,其他后邊犯的贓物罪雖然較前者輕,也應該一并論之。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而接受事主的財物,其定罪量刑的標準是收取財物的累計數額。有祿人枉法的具體受賄數額、量刑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有祿人枉法

表3 不枉法贓

清朝時期一兩銀約相當于一貫,一貫錢大概是一千文,銀錢比價常有波動,波動情況下,一貫錢就不抵白銀一兩。在表2中不難發現,受贓八十兩絞,即判處死刑。八十兩銀子類似于清朝二品官員的半年俸祿,五品官員的一年工資。清朝時的二品官員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省部級干部,五品官相當于現在的副廳司局級干部。官吏收受八十兩錢財即省部級干部半年俸祿以上的錢款,副廳級一年俸祿以上的金額,就判處死刑——絞。對于受賄八十兩銀子而處以死刑的刑罰,可算得上是重罪重罰。在中國的古代法制中,有“常赦所不原”一說,也就是說在舉辦皇帝登基、大婚、萬壽亦或是皇太后萬壽等大典的時侯,朝廷會有恩赦的法制。每當這個時候,一般的罪犯就可以獲得寬減刑罰甚至是赦免,這就是人們經常提及的“常赦”。但也有例外情形,譬如十惡、殺人、強盜、放火等這些重罪,即便是在大赦天下時也不進行寬恕,可謂是“不原”,而受贓便名列其中,因為受贓罪是不寬宥、不赦免的重罪,在清朝時它被列入到“常赦所不原”的重罪情形中,和殺人放火等罪相等。因為根據古人的看法和觀念,受贓罪不僅僅侵犯他人財產利益,更極大地危害到江山社稷的發展。吏治關乎民治,民治關乎天下,故對貪贓枉法均科以重典。

(3)不枉法贓。對于不枉法贓的各主管人,通通折半科計算量刑,即雖然職官收受有事人的錢財,但是并沒有歪曲律令規定、法律條文做出處罰,如果收受很多人的財物,在某一時刻事發,通通計算作一處,折半科罪,主管人也折半科罪,準折半科罪者都是依據此項條文。

3.事后受財。《大清律例》規定:凡有事,先不許財,即事前不索取財物,事過之后受財,即事后接受錢財,事若枉斷者,以枉法論處,事不枉斷者,以不枉法論處。由此條可以看出,官吏受賄收受他人財物時間不重要,事前和事后收受沒有區別對待,即事后收受答謝財物等同于受賄。定罪量刑的關鍵在官吏是否非法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好處,也就是是否枉法。

4.因公擅科斂。《大清律例》規定,凡有司官吏人等,主體是官吏以及軍隊的各級長官,非奉上司明文,即無上級明文指令,因公擅自科斂錢財,即便沒有收入自己的囊中,依然構成犯罪。入己者,并計贓以枉法論,如果將錢財歸為己有的話,一并以枉法受贓論處,對于管軍官吏、總旗、小旗科斂軍人錢糧賞賜者,杖六十。贓重者,以坐贓論處。至一百二十兩,實絞監候。如果不是因為公務收取他人錢財,入己者,以不枉法受贓論處,比照借公務之名者,處罰較輕。假如官吏將財物贈送他人,盡管沒有將錢財收入自己的囊中,沒有收為己用,也依然構成因公擅科斂,和歸為己有是同等的處罰。這項立法有利于保證官方的清廉、鞏固軍隊力量、維護統治者名聲。

5.在官求索借貸人財物。這項條文相當于如今的索賄,即名借實要,通過借貸之名實際上向他人索賄。清律對于此條文的規定較為瑣碎,故筆者不錄原文只進行一個簡要的歸納:首先,職官在其職權管轄范圍內進行買賣行為,從中謀取差價、獲取利益,以不枉法受贓罪論處。如果其存在強買強賣的犯罪行為,則以枉法受贓罪定罪量刑。物品退還事主,賺取差價贓款入官沒收。對于某一領域、某一事項主管的官吏,向其職權范圍之內人的錢財以借貸之名索賄,以不枉法受贓罪論處。如果有強行索賄的情形,則以枉法受贓罪論處。其次,非現職的職官收取舊部錢財,亦或是以借貸之名求索財物,對其處以減在職時三等的處罰。這里的非現職的職官頗類似于今天的離職干部。再者,自己轄區屬下給予官吏土特產,官吏如果接受的話,笞四十。如果是因事收取,就計算其數額,以不枉法受贓罪定罪量刑。職官在其職權管轄范圍內,借他人衣服或者器玩等物品超過一個月不歸還,久借不還,買東西該付款不付款,均以坐贓罪定罪量刑。如果對轄區內的牛、騾、駝、馬、驢、碾磨、車船、店舍進行借用,根據市場的行情估算雇用、租賃的每日價格,按坐贓罪定罪量刑,繼而根據市場雇用、租賃的價格追繳犯罪官吏應付的錢財,將其歸還事主。

6.尅留盜贓。《大清律例》中規定,凡巡捕官已獲盜賊,意思是官吏抓捕到盜賊,尅留贓物不解官,指官吏自己將贓物私藏,沒有及時地把贓物解送官府,則笞四十;如果司法干部私吞財物,貪為己用,則通過贓物本身的價值進行數罪并罰,以不枉法罪論處,也依然將贓物一并以盜罪論處。而對于犯此罪的士兵、軍人、弓兵,其收取的贓款即使很多,最高刑也只是杖八十,依舊需要和竊盜罪一并論處。可以看出對于軍人、士兵處罰較為寬宥。

7.風憲官吏受財。風憲是指風紀法度,顧名思義,風憲官吏受財的含義是都察院負責糾風監察的御史受賄,相當于當今的紀檢監察干部受賄。根據律令條文的規定,凡是風憲官吏受賄,求索借貸人的錢財,如果出現在買賣時多收取價物以及接受饋贈等的情況,各加其馀官吏罪二等。其后還特別加注了雖然加罪,但是不至于加至死罪。如果風憲官吏是枉法贓的情形,贓至八十兩才坐絞。假如是不枉法贓的情況,贓至一百二十兩之上方可坐絞。設都察院和監察御史的目的在于專門糾劾、督察其他職官。朝廷每年都會巡按,即派出監察御史出巡到地方,相當于當今的中央紀委巡視組的巡視工作。作為巡按御史,必須正義、廉潔,即俗話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其身正,才能有效督察天下百官。如果出現巡按御史索取、借用他人的錢財久借不還,接受他人贈與,亦或是買賣貨物時賺取差價等的情形,就屬于執法犯法,對其處罰要在一般官吏的基礎上加二等。特殊的是,可以處死刑的情形依然要求達到枉法受贓至八十兩,亦或是不枉法受贓達到一百二十兩。

8.官吏家屬受財枉法——家人求索。這項律令條文的主體針對的是官吏的家屬。《大清律例》中規定,凡監臨官吏家人,監臨的意思是監察臨視,具有管理、監督的含義,還有此處的家人即兄弟、子侄乃至奴仆。官吏通過運用其手中的權力,對他人勞力進行無償地運用。官吏以借貸之名強行索賄,如果買賣時存在多收取價格的情形,對于本官吏的量刑,各減二等,假如職官知情,清楚地明白自己家屬以上的行為,一并論罪,即與之同罪;不知者不為罪,即不坐。

縱觀清末時期,外有西方列強入侵,英國軍隊不斷武裝挑釁,民族危機加重,內有天災頻發,土地兼并日益嚴重,階級矛盾尖銳,農民革命沖擊著封建清王朝的統治,中國封建法律思想提倡君權至上、以儒家綱常倫理學說為基石,經濟凋敝、官僚政治腐朽不堪,大清王朝大廈將傾,由此可見,清末變法修律是清廷在內憂外患下不得已做出的選擇,中華法系逐步解體,法律逐步向國際化靠近,開始追隨近代歐陸法制的步伐。《大清律例》和《欽定大清刑律》采取兩套不同的刑法體系,前者隸屬于中華法系,后者隸屬于大陸法系,偏向日、德刑法體系。首先,《大清律例》關于受財枉法罪規定較為詳細、具體,有“官吏受財”、“坐贓致罪”、“因公擅科斂”、“在官求索借貸人財物”等;而《欽定大清刑律》對于“斡旋受賄”、“因公科斂”、官員的親屬或利益相關人求索財物變相受賄、索賄這四項沒有規定。其次,《大清律例》對于官吏受財枉法罪的定罪量刑精細明確,對受財枉法者、不枉法者和有祿人、無祿人準枉法和準不枉法分別做了詳細區分;而《欽定大清刑律》只是以加重處罰簡單籠統的規定一帶而過。再者,針對官吏受財枉法罪的處罰,《大清律例》比《欽定大清刑律》設刑更重,前者按照受財貪贓的數額問至死刑,而后者僅僅以科二等或者三等有期徒刑而已,對官吏受財枉法罪的最高刑有死刑和尤其徒刑之別,筆者不是提倡立法要過于嚴苛,罪行過重,而是認為輕縱官吏是對人民不仁,站在立法者的角度看,法律如果徒有其表,立輕法或者沒有很好地執行,那么就是在姑息養奸,不宜于吏治清明和捍衛法律尊嚴。

四、近代中國刑法中受財枉法罪

清末變法修律以來的目標是維護司法獨立,收回法外治權,而民國時期國內外形勢嚴峻多變,北洋政府在繼承清末司法改革遺產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司法近代化。司法實踐中枉法裁判的情形不勝枚舉,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第133條[6]939和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第125條[6]1211對于如何處罰枉法追訴和枉法不追訴都已詳細規定。枉法追訴的含義是司法工作人員明知他人無罪卻迫使其受到追訴,反之,枉法不追訴的意思是指明知他人有罪卻使其規避懲罰、不受追訴。南京國民政府中懲處枉法裁判體現在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第132條[6]939和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第124條[6]1210的規定中,盡管如此,在現實操作過程中枉法裁判的現象仍然層出不窮。治國重在治吏,針對官吏受財枉法,民國政府也在不斷完善立法,《中國立法史》第七章第七節中《官吏犯贓治罪法》的規定如下:

第一條 官吏對于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三等以上有期徒刑。并科三千圓以下罰金。

第二條 官吏對于違背職務上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無期徒刑或二等以上有期徒刑,并科五千圓以下罰金。因而為違背職務上之行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一等有期徒刑,并科五千圓以下罰金。

司法官吏犯前二項之罪者,加重本刑一等。

第三條 對于官吏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四等以下有期徒刑,并科二千圓以下罰金。

第四條 官吏侵占公款逾五千圓以上者,處無期徒刑或二等以上有期徒刑,并科五千圓以下罰金。

第五條 犯第一條第二條及第四條之罪所收受之賄賂或利益沒收之,若全部或一部分不能沒收時追其價額。

第六條 犯本條例之罪,得褫奪公權。

第七條 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其期限為三年。[7]

通過對上述條文的分析,發現民國政府初期重典治吏,對官吏受財枉法的定罪量刑是在逐步加重的。但遺憾的是,隨著經濟不斷衰退、政局不穩定、社會動亂,民國政府對于受財枉法罪的立法制度建設和具體實踐,并沒有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強化,而是日趨削弱,中華民國時期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強力建設-趨于完備-作用日漸減弱-名存實亡”的演進過程。

五、結 論

(一)以事實為基礎,理法合一

近代化是指在生產力迅猛發展的影響下,隨之而來的是工業革命、資產階級經濟革命、民主革命,具體體現在生產工業化、政治民主化、人格獨立化、權利平等化、經濟商品化、思想自由化和多元化。中國法律近代化肇端于清末變法修律時期,在啟蒙思想的逐步影響下,法律制度從封建傳統制度向近代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筆者認為真正的法律近代化應該是西方化和民族化的相互融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西方化。《欽定大清刑律》則是存在這樣的漏洞,大量模仿了日本1907年刑法,一味側重適用別國刑法學理論對中國的移植,而忽視了中國的本土語境和風俗習慣,對于中國的社會倫理從傳統到近代變遷缺乏回應,亦很少考慮社會倫理與刑法立法、刑事司法之間的關系,即法律與倫理之間到底是如何互相影響的,法律和倫理在社會有序運行中到底發揮怎樣的作用,故要尊重我國當前面臨的法律現實,維護人權平等,保護社會倫理、家族倫理,引理入法,理法合治,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以期達到天理、國法、人情合一的效果。

(二)德主刑輔,明刑弼教

法律的終極目標不是一味地懲罰犯罪、定罪量刑,刑罰是起輔助作用,法治更側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素質、道德觀念,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故要以德為主,以刑為輔,明禮以導民,這是中國別具一格的德刑觀。獄訟關系著民生,由中國古代受財枉法立法制度的變遷不難發現,中國的逐級審理、慎刑慎罰的思想日趨成熟,德主刑輔的德刑觀強調官吏自正而正人的觀點,作為父母官更要以身作則,清廉為先,以勤為本,躬親決獄。同時,相關政府也要德刑相濟,繼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對職務犯罪進行預防和懲治,為整飭吏治打下堅實的基礎,推進司法相對獨立。

(三)以法律為準繩,依律斷罪,惟良折獄,奉公去私

早在夏商周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成文法,再到春秋子產以鼎鑄造刑書,而開創系統化編纂法典先河的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其頒布的《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歷代法典的藍本,時至今日,引律斷罪,奉法裁判,公正辦案仍然是司法工作人員的第一要務,官員堅決不能受財枉法、以權謀私,要心自清,行自廉,倡廉奉公。

縱觀古往今來受財枉法罪立法制度的變遷,有創新、進步,也有反復和倒退,可以看出法律近代化歷程的道路確實可以用披荊斬棘四個字來形容,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回首中國輝煌的法律道路,大概只有聰明認真有韌性的中國人才能辦到,正是通過先賢們不斷地冒險、試錯,最終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近代中國法律體系,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人民超乎尋常的智慧和膽識。中國近代中國法律體系的建立也昭示著中國法制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要通古今之變,明中西之異,究當下之法,以中華法系法治、天理、人情相結合、理法合一的理念克服西方教條僵硬、程序正義的弊端,良法善治,提高精神文明競爭力,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前提下,既學會吸收大陸法系、英美法系的法治精華,更要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的核心內核,把中國本土文化融入現實法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成人国产小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一本综合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天堂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欧美黄网在线|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视频|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av在线人妻熟妇|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久黄色片|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综合天天色|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99国产精品国产|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综合网站| 色综合久久88|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青草视频久久|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伊人色在线视频|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