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萍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是婚禮婚宴高峰期。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民政部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飲浪費工作的通知》,通過強化部門聯動,引導協會發力,積極構建從新人結婚登記提醒、合理設計婚宴菜品到創新供餐服務形式、探索餐后捐贈的寬領域、全流程、多層次制度機制。
摒棄餐飲浪費之風、倡導“光盤行動”是個老話題。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不少文件,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如今,日常家庭聚餐中的浪費現象已不多見,但婚宴等大型宴席中的浪費現象依然讓人觸目驚心。
婚宴酒席浪費,多與面子有關。從主家角度看,結婚是人生大事,再浪費也就這一次,一定要風光體面,寧豐勿儉,寧剩勿缺。從賓客角度看,雖然滿桌剩菜看著可惜,但眾目睽睽之下,打包實在丟人。這樣的情感“綁架”之下,滿桌盛宴便成了“剩宴”。
如果把“光盤行動”比作一場戰役,那么婚宴浪費或許就是須攻克的“堡壘”。

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制止婚宴餐飲浪費。 中新社/圖
制止餐飲浪費,離不開供給側的精細管理。現在不少餐飲企業都會推出定量定價的宴席套餐,菜品動輒20 道起,價格更是上不封頂。消費者除了在套餐價格上討價還價之外,對于菜品選擇、菜量設置其實并沒有多少話語權。此次通知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作為監管重點,提出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可以說抓住了食物浪費的關鍵環節。比如,要求婚宴服務經營者將防止食品浪費理念融入菜單設計,合理搭配菜品數量和分量;鼓勵提供“小份菜”“小份飯”;允許消費者對套餐菜品進行適當調整;主動引導消費者餐后打包;等等。這些措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從源頭上解決婚宴浪費的痼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浪費糧食不僅有悖傳統美德,也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對于婚宴企業來說,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提升供餐服務水平,確保菜品安排合理有度,不僅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也是應盡的法律責任。通知明確,監管部門將在節假日等婚宴舉辦高峰期加大對婚宴服務經營者的監督檢查力度,對造成嚴重食品浪費的,依法予以處罰。
莫讓盛宴變“剩宴”,希望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婚宴主辦方以及用餐者共同踐行文明餐桌新風尚。只有多些真心實意,少些面子排場,多些節約節儉,少些鋪張浪費,才能真正喜上加“惜”,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