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疆 秦 毅
體教融合背景下體校新發展的思考——以摔跤項目為例
謝世疆1秦 毅2
(1.賀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廣西 賀州 542800;2.南寧市體育運動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3)
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最新頒布的深化體教融合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深化體校改革”,對新時期體校發展提出新要求,要求體校盡快完成單軌教學模式向雙軌教學模式轉變。當前基層體校訓練工作存在選材質量難保證、未建成科學訓練體系、訓練手段陳舊、學—訓矛盾長期存在且兩者發展不均衡、教練員創新行動力弱等問題,嚴重阻礙優秀運動員后備人才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體育人才的培養。為此,作者以摔跤項目為例,采用科學研究方法,了解存在問題,并通過教學反思,提出一些解決策略,包括建立科學訓練體系,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攜手教育部門,形成育才合力,落實全面素質教育;提高成材率;建設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等,為基層體校體教融合改革實踐提供參考。
摔跤;體校;體教融合;雙軌教學模式
體校是我國業余體育訓練的主要形式,在我國已有半個世紀的辦學歷史,是競技體育人才選拔和培養三級機構中最基礎的一級[1],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訓練組織形式之一,在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各行各業正處在全面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頒布《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要求“深化體校改革”,要求體校發展要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滿足培養高端體育專業人才的需要。體校要轉變培養目標,更新培養理念,以科學有效的新方式、新方法開展專項教學、訓練和管理活動,盡快完成由培養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單軌辦學模式向既培養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又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體育人才的雙軌辦學模式轉變。讓體校不僅成為培養優秀運動員后備人才基地,更要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體育人才的地方。如何完成體教融合背景下體校發展新任務,實現體校新時期發展新目標,是本文探討的話題。
以當今體校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并提出對策。
(1)文獻法:通過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期刊論文。登錄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官網查閱相關政策文件。
(2)訪談法:根據本研究需要,走訪校內外相關領導、專家、教練員及教師。
(3)歸納法:將研究所得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和結論。
2.1.1 選材范圍狹窄,選材難度增加,選材質量難保證
人口出生率連年下降,摔跤運動群眾普及程度淺,群眾知曉率低,摔跤運動沒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等是造成選材困難[2-4]的社會因素。“摔跤運動臟、累、低級、獎金少”“當運動員是吃青春飯”等社會認知增加了摔跤項目選材困難度。現代競技體育競爭日益激烈,對運動員的全面素質要求也日益增加;而同時期普通學校學生體育綜合能力下降,兩者之間的差距擴大,導致在普通學生中選擇有一定運動基礎的孩子難度增加。選材范圍小,為確保一定的招生數,一些不完全符合選材及招生條件的學生也被招生進入體校,影響了選材的質量。其中不乏一些文化課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想通過體校實現曲線升學,進一步降低體校學生生源素質。
2.1.2 基層體校辦學總體規模縮水,摔跤項目發展面臨生存挑戰
20世紀末開始,基層體校學生招生總人數呈下降趨勢,直接造成至今體校辦學規模較上世紀明顯縮小[2-4]。體育人才輸送能力弱的運動項目更是面臨嚴重減員甚至停招的壓力。由于摔跤運動體育后備人才選材質量的影響,影響訓練成績;加之進入體校后文化課教學質量無保證,升學途徑單一,影響摔跤運動人才輸送能力,直接威脅摔跤項目在基層體校的生存。
2.1.3 科學訓練體系不完善,訓練計劃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
科學選材、訓練監控、體能康復、訓練數據數字化等科學訓練內容空缺。沒有構建及形成由運動訓練、運動營養、運動心理、醫療保健、運動康復、機能評價與監控等一體的復合型科學訓練團隊。
迄今為止,各級業余體校訓練及體育教學仍沒有固定統一具體的教學大綱[3,4],教練員的訓練計劃和教學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長期處在粗放型培養模式。不可避免出現不遵循運動訓練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搞“人海戰術”、拔苗助長等違背科學訓練規律的訓練行為。
2.1.4 基層摔跤教練員水平參差不齊,創新行動力弱
基層教練多為運動員出身,未經過體育院校運動訓練系統理論學習,對科學訓練內涵及認識不清;不主動了解國際國內最新運動訓練動態,缺乏體育科技人員及高級教練員的直接指導,訓練手段陳舊,創新行動力弱[3,4]。
2.1.5 學—訓矛盾長期存在,學—訓發展不均衡
文化課教育與運動訓練矛盾在體校教育體制中存在多年[4]。體校學生文化課教學在師資保障和教學質量監管等方面與普通學校教育嚴重脫軌。體校學生文化課教育質量不穩定,絕大多數體校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教育無保障,影響學生成材率,學生社會競爭力低,升學就業途徑單一。
2.1.6 學生身心問題發生率高且嚴重
與同齡人相比,體校學生承擔體育訓練和文化課學習雙重任務,過早承擔大運動量負荷及強度訓練,缺乏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康復保障,傷病纏身。缺乏對體校學生發展心理和運動心理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堪憂。身心問題普遍且嚴重,成為影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巨大隱患[3,4]。
2.1.7 教練員職稱評定難,待遇低
體校教師與普通學校教師職稱評定系統脫鉤,參與教師職稱評定難;體育教練聘用崗位有限、薪金報酬低,基層體校教練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影響[3,4]。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2.2.1 科學選材
選材是教練員工作的第一個重要環節。選材的準確性一定程度影響訓練成效。常用的選材方法包括自然選材、經驗選材和科學選材,近年來生物學分析和基因診斷也被用于選材[5]。實際選材中三種選材方法都應兼顧使用。
科學選材中,首先要善于利用被證實與優秀摔跤成績高度相關的指標[6,7],如身體形態中的坐高/身高、上肢指數(上肢/身高)、肩寬指數等;情緒穩定、外向穩定型人格、自覺性、頑強的意志品質和一定的思考能力等優秀心理素質[8];生理機能中的最大心率、最大攝氧量、肌細胞糖酵解能力和血睪酮等。其次,選擇使用皮紋、血型、基因檢測等新型摔跤項目運動員選材指標[7]。另外注意排除有心臟病、重大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異常、血液病、腎臟病、骨關節病等家族病史和遺傳病者;肥胖家族、易胖和高體脂比體型家族可能不適合從事摔跤。同時,避免遺傳決定論。
2.2.2 全面訓練
首先,全面訓練是競技體育的要求。參照國際職業運動員訓練體系構成,全面訓練是包含專項訓練、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三個子系統的三位一體訓練結構。體校訓練以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為目標,應采取全面訓練,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應同時開展專項訓練、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
其次,全面訓練還表現在各訓練子系統里。各子系統全面訓練具體內容由摔跤運動動作特點決定。摔跤教練員不僅要傳授摔跤運動技戰術,還要讓隊員掌握技戰術的關鍵環節,理解動作力學原理。摔跤運動屬于同時要求心肺耐力和肌肉適能的綜合運動,體能的全面訓練需心肺耐力和肌肉適能并舉,其中肌肉適能全面訓練應包含肌肉耐力、力量、爆發力、靈活性和最大爆發力訓練。心理全面訓練指心理教育要兼顧學生發展心理和運動心理雙重需要。
最后,在全面訓練中要有所側重。如心肺訓練是整體運動能力的基礎,決定運動潛能的最大值,是體能發展重中之重。摔跤動作以爆發力與相持能力為特點,因此要重視機體無氧代謝能力和抗乳酸能力訓練。
2.2.3 強化基本功訓練
過早過度專項技能訓練易導致身體發育受限,動作變形。與成年期競技體育運動訓練相比,基層體校訓練應以基本功訓練為主[10,11]。基本身體素質和基本技戰術良好的運動員未來能表現出更大的運動潛能。強化摔跤項目基本技戰術的重復練習,即摔跤動作學習,促進建立熟練、流暢的自動化動作模式,并通過反復多次基本功訓練,檢驗運動員掌握和應用基本技戰術熟練程度,有利于運動員探索基本技戰術在實戰中的實現路徑及衍變路徑。
2.2.4 建立科學訓練體系,促進科研成果及時轉化
組織運動機能評定、運動訓練、運動營養、運動心理及運動康復等多學科、多專業組成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團隊,研制適合體校階段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科學訓練體系。同時探索適應新時代利于體校發展的管理和后勤保障團隊,共同保障和維護科學訓練。完成相關的制度建設,形成整個科學訓練體系和訓練保障體系的規范化管理。
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及時了解國際國內最新摔跤訓練研究動態、研究進展及研究成果,依靠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的專業指導,以及高級教練的豐富實踐經驗的傳授,指導體校訓練,不斷創新、實踐。與科研人員緊密聯系,及時將科學訓練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應用到實際訓練中,提高訓練的科技含量及先進性,通過反復實踐應用和檢驗科研成果,總結反饋科技成果轉化效力,為科學訓練研究提供現實依據,推動科學訓練更高更快發展。
2.2.5 建立高素質現代體校教練員隊伍,建設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通過學歷培養、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全方面扭轉體校教練知識面單一狀況,廣泛開展體校教練員綜合素質培訓,整體提升教練員隊伍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綜合素質。鼓勵教練員敢于創新,及時糾正低效、守舊的訓練手段。
以建設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為契機,重點打造特殊運動項目,加強精品運動項目、精品訓練課程建設,精準提升體校運動訓練水平。
支持、引導及鼓勵體校教練員到校外給校外師生提供專項運動技能培訓,提高普通學校學生及社會人員的運動素質和健康素質,培養教練員的職業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2.2.6 攜手教育部門,形成育才合力,落實全面素質教育
要將“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作為體校學生培訓目標,樹立“文化知識、運動成績、思想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培養理念。攜手教育部門,形成育才合力,提高師資教學水平,形成有效提高體校學生文化成績的體校文化教學模式,盡快完成只重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單軌教學模式向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雙軌教學模式轉變。以高水平教學質量為文化課教育目標,全面落實學生德、智、體、美、勞素質教育。
改變過去以“競賽成績”評價學生的單一落后的人才評價標準,增加人格評價、學科文化水平能力評價、職業技能評價。堅持以人為本,幫助每個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拓寬升學和就業途徑。
對不具備成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潛能的學生,要科學評價,客觀求證。對認為不適合從事摔跤專項運動者,可嘗試轉項目訓練或及時引導返回至普通教育體系就學,有效使用淘汰機制,避免浪費國家對運動員培養專項資金,提高學生成才率。
2.2.7 改善教練員及其他專業人員待遇
確保體校教練員、體校教師及其他專業人員在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享受與普通學校及其他相關部門單位職工同等的待遇和機會,合理保障一線教練員及教師的崗位及相應薪酬待遇。為體校校外學生提供專項運動技能培訓服務的,要按時給予報酬。
體教融合背景下,國家對體校新時期的發展提出新要求。當前基層體校訓練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限制了體校高質量發展。希望通過體校教練員自身的教學反思,腳踏實地,開動腦筋,創新理念,勇于實踐,開創體校發展新局面,早日實現體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體育接班人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雙重培養目標[11],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貢獻體校力量。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柴生多.業余體校發展困境與策略研究[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運動訓練分會,2022.
[3]楊培剛.競技體校如何成為培養體育人才的搖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3(17):11.
[4]鐘新生.廈門市體育運動學校人才培養現狀與發展策略[J].福建體育科技,2022,41(3):73-76.
[5]張大偉,包明明.選材與基本能力培養的研究[J].體育世界,2016(11):51.
[6]李大永,夏洪濤,屈靜力.對影響摔跤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7,24(2):124-125.
[7]金永發,張華民.淺談摔跤運動員的選材[J].廣東科技,2011(12):21-22.
[8]關玉升.優秀摔跤運動員選材的心理指標[J].職校論壇,2011(33):446-447.
[9]陳新.對青少年摔跤訓練的幾點認識[J].運動訓練,2015,3(23):3.
[10]季程程,王興,張信波,等.摔跤運動員后備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12):64-65.
[11]張福云.“體教融合”背景下“新型體校”發展研究[J].內江科技,2022(3):144-148.
Thoughts on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s about the Sports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Sports and Education--Taking Wrestling as an Example
XIE Shijiang, etal.
(Hezhou Sports School, Hezhou 542800, Guangxi, China)
謝世疆(1986—),本科,中級教練,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