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伍杏子 柯芯宇
隨著抖音、快手等頭部短視頻平臺的高速發展與興盛,短視頻迅速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有聲語言、文字語言和影視語言等一起成為當下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語言形式。人類傳播史上每一次語言革命的發生、每一種語言體系的獨立,都推動著信息傳播新秩序的形成。視頻語言作為新興語言形式,迅速“入侵”人們生活交往的各方面,人們的信息共享、價值傳遞和情感表達主要依靠短視頻建構和賦予,可以說,當下已步入短視頻時代。短視頻傳播作為現代傳播體系的重要一環,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提供了全新機遇,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情境化傳播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因此,必須厘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當下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沖突挑戰,為短視頻時代下助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014年5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被首次提出,開啟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發展。自此之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處理民族工作上被不斷提及,逐漸成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所謂“潤物細無聲”之事,對應的便是通過做好思想文化工作,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厚內涵宣傳開來,以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短視頻時代的背景下,短視頻憑借其話語創新、沉浸互動和社交黏性等媒介特性為傳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了新場域。
短視頻作為新興媒介形式,在豐富信息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話語的更新。一個隨手拍攝的短視頻都有成為“爆款”的可能。當該短視頻成為“爆款”后,在流量的驅動下,便會引發人們的個性化“戲仿”,帶來短視頻的二次創作。在這一系列傳播過程中,“梗”不斷地被制造,同時,“梗”作為新的話語形式,不斷推動短視頻內容的廣泛傳播。利用短視頻傳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短視頻的“二創”和“梗”的制造,創新以往說教式宣傳話語,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話語從“說服”到“悅服”的轉變。
與報紙、電視等媒介不同的是,短視頻人人可參與的特性,使其話語建構大都依靠廣大民眾。廣大民眾由話語的“接收者”到話語的“生產者”,有利于提升他們對于傳播內容的接受度,這也間接拉近了傳播者和受傳者間的距離。例如近年的國風熱潮,離不開眾多用戶的“二創”。少數民族同胞紛紛穿戴上民族傳統服飾,展現其民族特色文化。在這種話語影響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到廣大民眾頭腦里,更容易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注重調動受眾情感,從而引發情感共鳴,增進傳播內容上的認同,往往更容易激發受眾的興趣,增進傳播的實效性。相較于傳統媒介形式,短視頻通過圖像拼貼、文字組合和聲音渲染等元素,以一種通俗、可視、沉浸的形式呈現傳播內容及其深層意義。短視頻這一媒介形式,使得覆蓋面廣泛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濃縮在小小的屏幕里,讓理論化、系統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生活化、具象化,更容易給廣大民眾帶來情感上的認同。
同樣是傳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內容,短視頻往往比文章更能留住受眾對于信息的“駐足時間”。同時,短視頻平臺點贊、評論、彈幕等互動功能,給用戶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廣大受眾的參與度,帶來情感上的交融交織。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用戶因為這種“虛擬情感共在”,更愿意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關內容,擴大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覆蓋度。
短視頻平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推薦算法等技術手段,精準高效地對用戶進行信息挖掘、特征分析,基于此對用戶興趣偏好進行標簽化、可視化處理,從而生成用戶畫像。在用戶畫像的推介下,短視頻平臺內容為用戶提供了“因人而異”的內容推送和信息反饋,提升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的精準度,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靶向瞄準。
短視頻平臺具有很強的社群性。好友之間的點贊、轉發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視頻平臺對視頻類型的推送。用戶在多元參與的過程中,會因為對同一視頻內容的共同關注而產生相似的情感,帶來心理滿足。在這種技術支持下,以短視頻為媒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極易影響到用戶的“身邊人”,這與之前僅依靠傳統媒體“獨自唱戲”的傳播方式大相徑庭,增強用戶社交黏性的同時,也更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趣緣化傳播。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當下我國處理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之一。短視頻媒介依托其傳播特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方式,為其提供了新的傳播場域和形式,有效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的通俗化與大眾化。與此同時,短視頻也裹挾著遮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嚴肅性、思想性和影響其傳播覆蓋范圍的風險。
當下短視頻平臺,爆火的短視頻大都帶有獵奇性、泛娛樂化特點。“泛娛樂化”是一種在理論上“中心稀薄(thin-centered)的社會思潮”,它的核心旨趣就是用娛樂的包裝粉飾、解構所有內容以迎合大眾。這種短視頻的泛娛樂化沖擊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的嚴肅性。誠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入短視頻領域進行傳播能夠發揮短視頻媒介的獨特優勢,以一種輕松、活潑的形式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但更需警惕流量和消費主義對短視頻的支配,不能在追逐“熱度”的同時丟失“深度”,使得娛樂主義與短視頻傳遞的價值旨歸本末倒置。
在短視頻場域中,內容制作依靠群體多元參與。隨著短視頻技術發展,用戶擁有更自由的表達權利,每個短視頻用戶兼具信息生產者和接收者雙重屬性。短視頻平臺具有開放的交互性,這一特征讓用戶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傾向時,能夠更加的自由開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會增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性被遮蔽的風險。
短視頻平臺中,同一內容的傳播會因為多元群體的差異性帶來差異化認同。短視頻的低門檻、易操作使得“人人擁有麥克風”,每個短視頻用戶的受教育水平、媒介素養各不相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也存在較大差異,這其中不乏一些素質低下、媒介素養匱乏、政治意識不堅定的用戶依托短視頻傳遞與之相抵觸的信息,傷害了各族人民的感情。而且,短視頻平臺中海量視頻更迭流動,可供用戶選擇觀看的短視頻數不勝數,進一步分化了傳播資源。多元群體參與導致的認知差異化和傳播資源社會化無形中遮蔽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的思想性和價值性,不利于其有效傳播。
短視頻的智能推送機制加劇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覆蓋范圍不廣的風險。短視頻用戶基于不同的認知與興趣偏好加入不同的社群,形成不同的圈層。短視頻平臺的推送機制就是抓住了這一特征,根據用戶的個人偏好進行內容的分發推送。而具有政治性、嚴肅性和思想性的內容往往會陷入“推送算法的陷阱”,難以引起廣泛傳播。
短視頻時代算法推薦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信息繭房”和“過濾氣泡”成為用戶所遭遇的主要難題。美國學者凱斯·桑斯坦認為,在“信息傳播中,因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信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于像蠶繭一樣的‘繭房’之中”。“信息繭房”加速了用戶的偏好分化,接收到的視頻內容大都符合用戶偏好,用戶困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繭房中,對其他內容了解甚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信息就會被廣大民眾自己所修建的壁壘阻隔,難以觸達受眾。同樣,短視頻平臺中,氣泡會以興趣偏好為導向,為傳播受眾構筑起一道隔離異質信息和價值觀念的藩籬,使部分真實的信息無法有效傳遞。這就影響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完整性傳播,阻礙其傳播的引導力。
盡管利用短視頻媒介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個性化傳播會帶來一定的沖突和風險,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身處短視頻時代,短視頻無疑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帶來了新機遇。
基于此,應在充分認識和把握風險的基礎上,加強短視頻的互動參與,優化內容供給;加快算法技術更新,強化把關意識;用個體生活敘事來強化民族認同,從而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
短視頻具有碎片化消費、圖像可視、互動性強的傳播特征。另外,由于短視頻內容生產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可以通過加強短視頻用戶間的互動參與來優化內容供給。短視頻本質上屬于內容產業,優質、持續、差異化的內容供給是其傳播制勝的關鍵。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反映民眾真實生活的短視頻更容易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從而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需牢牢抓住短視頻這一傳播特性,生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富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優質短視頻。
時下,短視頻平臺已經培育了相對開放包容的媒介文化生態,因此要利用好短視頻平臺多元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積極鼓勵用戶互動參與促進價值共創,更好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共情傳播。
如2022年10月20日,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旅游行業自媒體創作者在抖音平臺發起“#一起來拍56個民族版美麗中國”的詞條,號召廣大用戶積極參與《美麗中國》MV 的拍攝錄制。56 個民族的兄弟姐妹積極參與,展現各個民族獨特文化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蘊含其中。最終,反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56個民族版美麗中國MV”短視頻全網爆火,吸引了廣大民眾的點贊、轉發、評論。基于用戶的一系列互動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不斷闡釋、推廣,引發了裂變傳播。
利用短視頻媒介傳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質是用圖像符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視覺化傳播。因此,必須加快短視頻技術的更新與升級,并能夠充分運用這些全新的技術手段來優化畫面呈現,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在短視頻時代能更符合受眾的興趣偏好和視覺審美。
此外,要規范短視頻推送的技術驅動。目前短視頻的智能推送機制是以興趣偏好為導向,為用戶推送其喜愛的內容。但這就會窄化用戶的認知,織就信息繭房。因此,需進一步挖掘反向個性化的推薦算法,比如在短視頻推薦算法設計之初就嵌入推薦諸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的數據代碼,將用戶偏好以外的內容編進算法之中,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開拓了用戶視野。
短視頻內容海量,審查難度大,這就需要將優化算法技術和增設人工把關相結合,落實好傳播內容審查和過錯追責制度。在人機協同下做好內容審核和用戶推薦,把短視頻媒介利用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短視頻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繁榮而不斷發展,當然也需要擔起呼喚情感歸屬、打造價值共識的責任。
廣大民眾應當利用好短視頻媒介,進行個體化、生活化敘事,以第一當事人身份,用平和、樸實的話語講好能體現各族人民互動交融的民族故事,用“小故事”推動“大意識”深入人心。要立足廣大民眾的現實生活,構建生活化的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善于找尋現實生活中個體人物蘊含的民族團結價值,進一步挖掘平凡人物的典型事例,以點帶面助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全方位傳播。
在個體生活敘事的同時,借助短視頻呈現我國各個民族的傳統習慣,既能展現我國各民族“各美其美”的文化特色,又能營造中華民族共同在場的情感氛圍,增強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提高各民族文化自信,激發各民族愛國主義熱情,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的民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