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博 張艷梅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在延安時期的結晶。傳播踐行延安精神,不僅可以傳承紅色血脈,還可以堅定理想信念,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效應,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提高和完善思想政治素質,有助于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延安精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在延安時期光輝歷程的寫照,是黨攻堅克難、走向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黨的事業之所以走過了百年光輝歷程,就是因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從未動搖。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束縛中解放出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從而賦予了“實事求是”全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特征,是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政黨區別的根本標志。延安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實現了軍民一體、水乳交融,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時期的精神財富之一,是共產黨人的優良本色。今天,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們仍需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信息傳播的門檻降低,這也使一些不良信息得到傳播,令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精致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延安精神蘊含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品質,正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精神源泉。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引領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旗幟,也是燈塔,可以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是大學生形成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生才會有明確的奮斗目標,進而才能積極地投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然而什么樣的人生更有意義?如何明辨社會和媒體上的是非善惡美丑?對于社會經驗不足、辨識能力不強、缺乏理性判斷的大學生來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延安精神正是培養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歷史教科書,學習延安時期革命先輩的優秀品質和優良本色,有利于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就是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探求真理的輝煌歷程。只有堅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踐行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學習和工作才會卓有成效,反之,則會陷入迷途,徘徊不前。
當前,在大學生群體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風浮躁、焦慮迷茫、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等消極的不健康心態,很容易給學業、個性養成帶來負面影響。將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立足實際,樹立積極健康、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態度,努力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做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導向功能,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健康的人生觀和科學的價值觀,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自覺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
當前,一些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逐漸培養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了他們的奉獻意識與為群眾服務的能力。把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大學生深刻把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內容和突出特點,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不斷走向勝利,離不開黨一貫保持的艱苦奮斗優良作風。但是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相對優越,有些人缺乏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意識,過度的消費觀念、享樂主義和虛榮心、攀比心等也會滋長一些不良風氣。因此,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是當前強化大學生認識實踐的重要課題,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做人本色。在大學生中大力提倡弘揚延安精神,激發勇氣和斗志,牢固樹立艱苦創業思想,特別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教育、引導大學生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有利于大學生保持樂觀堅韌、不畏艱難的精神狀態。
新時代高校傳播踐行延安精神,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大學生正處于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階段,需要高校將延安精神重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持續引導正確輿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部分大學生出現了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混亂、“三觀”扭曲等問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正面臨著嚴峻考驗。因此,高校在注重大學生專業教育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課堂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陣地。但是目前思政課教學仍然沿襲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有效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思政課教學要大膽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利用新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如利用新媒體VR技術,將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以情景式教學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采取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以及將思政課堂搬入智慧教室等多種教學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使大學生深刻感悟、真正內化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進而實現以史育人、以史鑒人的紅色文化育人效果。將延安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讓青春夢融入中國夢,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我國目前正處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因此,高校應以校園文化為依托,挖掘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涵,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提供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引導和筑牢大學生的思想信念。
高校作為傳播踐行紅色文化的思想陣地,必須大力加強校園紅色文化建設,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延安精神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內涵傳遞給大學生,進而進行正確的思想輿論引導。例如,高校可以發揮校園媒體平臺的重要作用,舉辦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短視頻大賽、演講比賽、主題講座和紅色文化創意作品展示等活動;還可以打造校園紅色文化長廊展,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以延安精神為引領,向學生講授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精神內涵;通過講述延安時期的先進事跡、英雄人物和精神風貌,強化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精神要求,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引導其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重任。此外,青年馬克思主義社團也是傳播踐行延安精神的重要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紅色社團活動,不斷深化對延安精神的認同。
傳播踐行延安精神,最終落腳點是將延安精神落實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中,提高大學生參加弘揚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較為優越,多數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尤其是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缺乏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在選擇就業崗位時,不愿意選擇環境艱苦、經濟落后的西部城市,更偏向于選擇經濟基礎較好的沿海城市。面對此類現象,高校要大力宣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幫助大學生端正擇業態度,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此外,高校宣傳教育部門可以開展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到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等延安革命紀念地,進行參觀學習,感悟革命前輩們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愛國情懷。高校還可以組織大學生參加實地拓展訓練,如參觀延安南泥灣革命舊址,讓大學生親身體驗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等革命生產生活,這有助于大學生了解過往的崢嶸歲月,知悉紅色革命故事,增強大學生的延安精神感悟。
高校還可以開展一些團隊合作的延安精神紅色文化實踐項目,鼓勵大學生努力發揮專業所長,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勇于擔當精神、團結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的毅力耐力,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利用網絡平臺多角度傳播、踐行延安精神奠定了技術基礎。高校應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創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環境。
高??梢詣摻ㄑ影簿裥麄骶W站或社交媒體賬號,發布延安精神相關文章、圖片、動漫、音視頻等作品,展示延安時期的紅色文化和紅色歷史,向大學生傳遞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多元社交媒體,以輕松、生動、有趣的方式傳播延安精神。如制作有創意、有深度的紅色短視頻、微電影等,通過情感化、故事化的講述方式,讓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延安精神。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內容真實、畫面逼真、發人深省的故事情景劇,創造沉浸式的觀影氛圍,讓大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延安精神、延安故事、延安生活。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的延安精神傳承和學習項目,如在線學習課程、在線讀書會、在線學術研究等,通過在線平臺向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交流平臺,更好地促進延安精神的傳播和踐行。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精神之一,弘揚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新時代背景下,弘揚、傳承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愛國主義情懷。弘揚延安精神不只是口號,更要落實到如何踐行上。本文認為高校應該從思政課堂、校園文化、實踐活動以及網絡平臺四個維度傳播踐行延安精神,從而使延安精神真正成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