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受臺風“杜蘇芮”北上影響,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過程,多地洪澇地質災害嚴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面對暴雨來襲,首都各級工會迅速行動,積極做好防汛救災關愛慰問和勞動保護等各項工作。首都工會干部、勞模先進以及廣大職工聞令而動、沖鋒在前,在暴雨中蹚積水、救人員,掏雜物、修路面……險情中,時時處處都有他們積極有序地參與防汛救災和恢復重建的身影。
7 月29 日晚,傾盆的暴雨中,房山區長溝鎮西長溝村一戶村民家里屋頂發生了滲漏,大雨直灌屋內。在村委會值班備勤的長溝鎮西長溝村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高雪強接到電話后,二話不說,從值班室抱起雨布就跑出村委會,直奔村民家中。
積水已經沒過腳踝,盡管一直在往外淘水,但雨水一直漏進來。高雪強見狀,眉頭一皺:“這樣不行,得把漏雨的地方堵上!”說完,他就跑出屋,蹚著積水,搬來梯子,腋下夾著雨布,雙手緊抓扶手,腳踩著滑溜溜的梯子,一步步上了屋頂。
雨水被大風吹著,撲到臉上,打得人睜不開眼。屋頂雨水混著青苔,腳下又濕又滑。高雪強弓著身子,半跪半走,摸到了漏雨的煙囪處,把雨布鋪了上去。剛鋪好,一陣大風,又把雨布掀飛了起來。他眼疾手快,伸手一把抓住雨布一角,把飛起的雨布拽了回來,重新鋪了回去,然后一手壓著雨布,一手從屋頂上撿來幾塊磚頭,壓在上面。看著雨布被壓結實了,風吹不走,他才放下心,半跪著退到屋檐,摸索著梯子,一步一步下了屋頂。

工會組織緊急調配物資,送達房山受災地區
高雪強渾身上下早已經被雨水澆了個透,受災村民連聲感謝,要把他請進屋里換衣服,他卻擺擺手,站在漏水的屋頂下,眼瞅著漏水逐漸變小直至消失,才松了口氣。之后他告訴村民,現在只是緊急處理了一下,明天雨勢小了再安排專人給處理。臨走前,他又囑咐村民:“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還有什么突發情況,隨時給我打電話!”就又趕回村委會繼續堅守去了。
雨停之后,為做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長溝鎮總工會發動房山區首都職工志愿長溝鎮服務大隊積極開展防疫消殺和災后清淤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活動共發動黨員干部、職工志愿者1300 余人參加,主要針對各村(居)受災場所及周邊區域、背街小巷進行衛生清潔整治,尤其是全面清理洪水過后在村莊庭院、房前屋后溝渠等處積存的淤泥和各類垃圾雜物。
在門頭溝區龍泉鎮,面對巨大災害,龍泉鎮總工會第一時間號召轄區基層工會組織及各單位職工投身防汛救災、統籌災后重建工作中,堅持做到哪里有災情、哪里的群眾遇到困難,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就要到哪里發揮作用,龍泉鎮各基層工會干部紛紛奔赴防汛搶險和恢復重建最前線。
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有99 名受災群眾以及火車被困乘客被轉移到了門頭溝三家店小學里的安置點。龍泉鎮總工會負責人冒雨來到三家店小學臨時安置點,為轉移的群眾發放礦泉水、面包、方便面等應急物資,以確保群眾生活無憂,并詢問他們的生活需求;工會工作人員搬運物資,確保安置點內物資充足;大峪村工會干部與洪水爭分奪秒,用最快的速度沖到被困車輛旁邊,盡全力打開車門,將車內人員搶救出來,其中有一位老人行動不便,大家合力將老人托起,扶到村委會門廳臺階上,車上3 人成功獲救,安置在村委會休息;中門寺南坡二區社區在接收到物資后,第一時間組織社區工作人員立即為居民發放礦泉水,暫時緩解轄區居民因停水不能喝上飲用水難題;為保證轄區居民身體健康,倚山嘉園社區聯合工會委員會災后沖洗路面并全方位進行消殺……本次災情中,首都工會工作者們凝聚起防汛救災的磅礴力量,成為防汛一線靚麗、溫暖民心的風景線。
7 月30 日上午9 時,京港澳高速閻村深槽路段(K26+900-K28+100)遭受洪水倒灌,且灌水量驟增,積水深度猛漲,京港澳高速被迫斷路。全國勞模、北京首發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維修班長吳喜軍帶領班組搶險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時,雨還在下,現場積水深達2.1 米,混雜著大量砂石、淤泥、樹枝,導致泵站不具備直接抽排條件,62 個雨水篦子被完全堵塞……險情在即、預警持續、困難升級,應急搶險迫在眉睫。吳喜軍帶領班組人員立刻蹚入齊膝深的淤泥里,布置和開動移動排水站開始抽水。水泵滿負荷運轉,以5000 立方米每小時的速度向3 公里以外的刺猬河抽排積水,為下一步工序提供安全作業環境。然后清理淤泥、扛裝沙袋……排水設施疏通,徹底清理周邊所有排水設施,暢通各條排水路徑。他們一邊進行淤泥清除轉運工作,10 臺鏟運機、3 臺挖掘機、6臺山貓、12 臺自卸貨車協同作業,將淤泥轉移外運至安全位置;一邊進行橋梁護坡加固,在塌方位置鋪墊穩定抗滑的石灰粉煤灰碎石,并在上表面澆筑C30 混凝土,苫蓋薄膜、沙袋壓坡腳,維護結構穩定,防止二次塌方。同時在路面沖洗刷掃,15 臺灑水車、10 臺清掃車聯合作業,深度清潔路面,為恢復交通打造良好路域環境。
經過吳喜軍等首發養路職工一夜的奮戰,終于按計劃準時完成搶險任務。他們鏖戰18 小時,滿負荷搶險,僅在這個搶險點位就累計出動搶險人員200 余名,抽排積水16500 立方米,清理淤泥600 立方米,澆筑混凝土50 立方米,搬運碼放沙袋8000 個。
8 月2 日,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張志剛組建了由11名骨干、9 臺水車組成的應急支援隊奔赴房山災區,連夜為4 個鄉鎮的9 個社區居民送來生活用水,當日凌晨才結束送水工作。第二天清晨簡單的充饑后,他們又急切地投入到送水工作中。張志剛說:“因為災區人民等著喝水,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支援團隊冒著烈日高溫、悶熱,有時在風雨里,始終堅守崗位,每天從早7 點一直持續到深夜。隊員們克服了巨大的困難,直到8 月8 日,連續一周的應急供水支援隊圓滿完成任務。自任務開展以來,支援隊累計供應居民生活用水810 噸,服務271980 人次,支援范圍以良鄉鎮、城關街道為主,涵蓋礦區社區、馬各莊新村等10 余個社區。

全國勞模吳喜軍帶領首發養路職工沖洗刷掃公路
以吳喜軍和張志剛為代表的首都勞模先進群體始終堅持在防汛第一線,用堅守面對風雨挑戰,用行動踐行“保障首都服務人民”的諾言。同時,有更多的首都勞模先進參與受災群眾心理關懷、心理疏導,參與防汛救災、恢復重建各項工作,幫助受災地區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北京京彩弘景生態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勞模愛心企業,向北京市溫暖基金會設立的“守護京津冀,抗災同心‘援’”項目捐贈資金20 萬元。該公司董事長、北京市勞動模范王開勇表示,后續重建過程中將繼續捐贈各類苗木,支持受災地區園林綠化建設渡過難關。此外,北京市勞模張鐵城積極籌集資金購買救援物品送到災區,北京勞模楊林帶領企業職工通過紛紛捐款捐物等方式向災區職工伸出援手,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熊衛紅帶領建國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做好防汛搶險醫療工作。
一位勞模一面旗幟,一份關愛一份力量。全市勞模和先進人物以實際行動傳承踐行奮勇爭先、甘于奉獻的時代精神,充分發揮榜樣帶動作用,以實際行動助力堅決打贏防汛救災、恢復重建攻堅戰,為首都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7 月30 日,特大暴雨突襲京城,地質災害預警頻發,河湖面臨溢堤。7 月31 日早上6 點,雨越下越大,作為北溝山區防汛負責人,北京建工養護集團七公路處養護部部長趙泊然立即驅車趕往位于房山區河北鎮的第三專養段駐地,帶頭沖進了暴雨里,一干就是近12 小時。趙泊然回到駐地時已是深夜,還未來得及休息,大石河、拒馬河山洪爆發,他緊急帶領巡查員從各個不同路段營救出十幾輛車輛和數名群眾,其中還有一輛從河北省旅游回京的大巴車上的幾十名旅客。當趙泊然得知河北鎮衛生院臨時發電機燃油不夠時,他將暫時用不到的灑水車燃料抽提出來提供給醫院用來臨時發電,保障了醫院內一名重病老人和兩名孕婦的氧氣供給。在斷路值守時,他耐心勸導來往車輛行人,并通過衛星電話為村民聯系供水供電,為村民們排憂解難。

經過近60 小時鏖戰,趙泊然檢查巡查車使用情況
8 月1 日,房山區大范圍山體塌方、大石河山洪爆發沖毀了進山道路,趙泊然通過衛星電話接到指示,帶領搶險隊員和挖掘機等機械設備,從河北鎮向著市界方向挺進108 國道這條北溝區域關鍵“生命線”。108 國道基本上50%的道路被毀,損壞點位調查時,趙泊然踩過河北鎮路段三四十厘米深的淤泥,邁過被山洪沖下的重重斷木,蹚過塌陷路基的大片水洼。“必須全力搶通108 生命通道,人機24 小時不停歇,咱們這次必須拼了!”趙泊然堅定地說。在他的調度下,工作人員開著專業機械陸續趕赴108 國道夜以繼日不間斷施工,機械設備不到、燃料不足就堅決不停歇。為了盡快解決設備燃油告急問題,趙泊然每天都要徒步到附近寬闊地帶尋找信號聯絡燃料補給。破損道路雜物橫生,他駕駛的巡查車在路上爆胎,他們就步行十幾公里統計破損點位。108 國道及復線道路多處被洪水沖毀,路基塌陷成一條80 米長的深溝,趙泊然帶領團隊僅用14 小時就完成填方、修建好臨時便道,并將幾十處落石路段逐一清理,在沿線隱患路段碼放警示標示牌和數千個安全防護錐桶設施。
8 月3 日下午4 點,經過近60 小時鏖戰,108 國道順利通車了。趙泊然第一時間開著巡查車帶領120救護車趕往受困村鎮救援,村民們盼望的物資車隊、武警救援車隊隨后跟進北溝山區108 沿線鄉鎮展開救助支援。目前,房山區G108 生命線已全線打通,趙泊然繼續帶領團隊奮戰在一線,進行著平原道路基礎養護工作及區鄉級以下鄉村公路清淤、保潔、道路修復工作。
這場暴雨中,無數職工守在一線、沖在一線、拼在一線。中關村科技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城市創新中心執行總經理門杰,作為職工志愿者,已是藍天救援隊擁有兩年隊齡的“老兵”了。此次暴雨中,他和隊友們成功救出房山區40 余名被困群眾。北京排水集團第一管網分公司運行二班副班長邵松松被任命為巡查單元長,在這次降雨過程中,他所在的班組被劃分為數個搶險單元。除了負責巡查道路、胡同的路面情況,檢查雨水口外,他還得跟轄區內的街道、社區、警察互通信息,處理各種熱線反饋的積滯水任務,從7 月29 日中午到7 月31 日中午,他處理了“熱線任務”23 件。北京地鐵6 號線金安橋站區站務員馬志強換下“地鐵藍”,穿上作訓服,主動加入搶險隊伍,彰顯了國企職工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沖鋒在前、甘于奉獻的“鐵軍”精神,以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大安山鄉在房山區西北部深山區,各村群山環繞,道路崎嶇,全鄉8 個村和1 個社區散落在70 平方公里的大山里。7 月29 日至30 日,大安山鄉按照市區防汛工作部署會要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建8 支機關應急工作組和9 支駐地包村(社區)工作組,鄉、村兩級“紅色天使遍山鄉”志愿服務隊全面參與防汛工作,對危房險戶再次排查排險,將預警信息提前做到家喻戶曉,堅決果斷轉移險戶。
7 月31 日,雨越下越大,沒有停歇的跡象,大安山鄉軍紅路主路全線崩塌,鄉、村兩級斷路、斷電、斷水、失去聯系,連續兩天,中山村一直處于失聯狀態。“這可怎么辦?鄉親們有沒有需要轉移的?房屋有沒有倒塌的?”大家焦急萬分。
中山村里的老百姓大多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必須爭分奪秒與鄉親們取得聯系!“紅色天使遍山鄉”志愿服務隊的孫建兵、楊忠毅、周玉松3 名隊員成立先遣小分隊,主動申請徒步進村了解情況。當時進村的路已經嚴重損毀,只能爬山過去,途中還有湍急的河流。先遣小分隊一行3 人只能手拉手走在防洪步道安全柵欄外面的護坡往中山村挺進,翻山、攀爬、蹚河,被雨水沖刷浸泡的步道木板一踩就斷,隊員們的腿一不小心就被劃個口子。經過近3 個小時的跋涉,先遣小分隊終于與中山村取得了聯系,給鄉指揮部帶回了第一手信息。
面對斷路、斷電、斷水,村民生活補給受阻情況,隊員組成突擊隊,徒步4 個多小時,翻山、跨河、鉆洞,為寺尚村、寶地洼村、瞧煤澗村、中山村、水峪村等被困群眾送食物和藥品,第一時間解決了百姓的最大難題。
由于電力設施損壞,只能啟動臨時發電設備緊急供電,而發電機需要柴油供電,當時鄉政府備用柴油即將用盡,需要盡快找到應急柴油。各村道路早已損毀,7 名“紅色天使遍山鄉”服務隊隊員立即步行到鄉政府周邊重型車主家收集柴油,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持,每人收集近40 斤柴油,往返4 公里解決了鄉政府發電燃眉之急,為指揮部有效統籌開展各項應急工作贏得了時間。隊員們即使兩側肩膀都被勒出血印,渾身混合著汗漬和柴油,但是他們始終沒有一句怨言。
此外,在門頭溝和房山凝聚起來自四面八方的志愿力量,青云店1+N 志愿服務隊、安定鎮山山志愿服務隊、中建三局志愿服務隊等深入社區,開展清淤和路面清洗工作。為了不給受災地區增添負擔,志愿者們自帶鐵鍬、膠鞋、礦泉水等物資前去支援。他們中有的自駕幾小時趕到災區參與服務,有的已經連續多天奮戰在清淤一線……連日來,不僅有志愿者服務隊為兩地受災群眾提供服務保障,而且還有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等為安置點的青少年和受災群眾進行心理疏導。“我們希望在水災期間和災后恢復過程中,關愛每一位受災人員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力量。”參與心理咨詢的志愿者說道。

首都志愿服務隊進行清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