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煥宗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火熱的文旅市場背后,涌動著文旅融合深入推進的鮮活實踐,折射出“詩和遠方”不可阻擋的融合大勢。
今年以來,福建精心策劃推出客家文化、康養、美食、非遺等精品主題游線路,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海天一色,濱海風情”觀海主題線路,帶游客找到那份藏于濱海的福氣;“品味閩茶,清香四溢”茶香主題線路,展示福建省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尋味八閩,綻放味蕾”美食主題線路,讓游客在美食佳肴里來一場舌尖上的旅行;“對話古今,傳承力量”非遺主題線路,讓游客體驗各大非遺技藝、品味非遺美食、觀賞非遺戲曲……
這些文旅新體驗不僅讓游客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詩意,也開啟了對遠方的期待。
攤開出游熱點地圖,“詩”和“遠方”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實現更好聯結——
在山東東營,利津縣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緊鄰黃河北岸,人們在這里逛老街長巷、趕非遺大集,體驗醇厚的黃河文化;
在河南信陽羅山縣何家沖,以紅色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圍爐煮茶”新方式,吸引著大批年輕人;
在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科普基地,大家在目睹“中國天眼”雄姿后,還能參與拼裝“中國天眼”模型活動,進入天文體驗館聆聽脈沖星的聲音;
……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旅融出新天地。同時,人們在旅游中感悟中華文化、涵養文化自信,成為新時代旅游新風尚。
在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時,游客王敏敏通過VR 看到遵義會議召開時的場景,感覺非常震撼:“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紅軍長征路上經受的各種嚴峻考驗,倍感如今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這次紅色之旅不虛此行。”
遵義市文化旅游發展中心副主任何燁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有效提升了游客旅游體驗感,更好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近年來,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不僅恢復歷史風貌,同時增加新的旅游項目、新的消費場景。
“國家文化公園不僅為我們傳承、保護和發展中華文化提供了優質的場所和空間,也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動能。”戴斌說。

逛完博物館,買上一份主題文創商品;預約景區門票,順便預訂特色餐飲;走進主題街區,最好換上相配服飾;打卡城市地標,也不能錯過當地網紅品牌……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消費更加向“美”而行。
在江蘇南京秦淮區,白墻黛瓦的夫子廟步行街人潮涌動。“逛街哪里都能逛,但像這樣有歷史文化的街區卻不多見。槳聲燈影里,感覺喝茶也成了一種文化體驗。”上海游客孟亞芳說。
充滿文化的旅游體驗,帶來充滿活力的產業。經過長期建設,今年3 月,以夫子廟為核心的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產業園既有大量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又有現代便民的設施環境,文化和旅游稟賦突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江永強說,歷史文化的融入,使旅游品質極大提升,慕名而來的游客又通過消費實現經濟良性互動。
除了傳統文化,時尚潮流也在深度融入旅游。
湖南長沙,許多年輕游客前來沉浸式地體驗電影《長沙夜生活》中同款場景。
線上“出圈”,線下“打卡”。從主打中國風的奶茶品牌,到喚起80 后記憶的復古餐廳,從創意迭出的綜藝節目,到富有湖湘特色的劇場演出……每個游客都有自己來到長沙旅行的理由。
“長沙正加快建設具有‘長沙味、湖湘韻、中國范’的文旅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局長郭潤葵認為,長沙近年來的文旅融合,產生了“1+1>2”的效果,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在專家看來,新興文旅消費也為許多城市的文旅融合提供了嶄新思路。“借助旅游者自帶的價值系統,文化與旅游之間形成了‘相互賦值’的過程。”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認為,文化旅游消費聯通著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促進文旅融合邁上新階段的動力。
家門口就有國家4A 級旅游景區是種什么體驗?廣州市民對這樣的生活習以為常。
位于廣州市中心的正佳廣場,既是購物中心,也是擁有極地海洋世界、生態植物園、博物館、科學館、天文館、冰雪世界和大劇院的獨特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正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萌介紹,正佳廣場不斷探索新“玩法”,目前文化和旅游消費占比已經達到4 成,是華南城市休閑度假新空間,形成了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
創新的商場“火”起來,創新的博物館“活”起來。
“看了各類高科技展陳手段和可持續發展規劃,相信未來博物館將會更加多姿多彩。”北京市民王溪說。
博物館不僅是文化旅游地點,也能成為城市發展支點之一。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白崇表示,北京將充分發揮北京地區博物館的整體資源優勢,充分調動博物館的積極性,讓博物館成為啟迪美好生活智慧、促進社會福祉和構建可持續未來的重要力量。
從博物館到商業區,從大城市到小村莊,從歷史文化名城到新開發城市……如何讓“詩和遠方”在共創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協調,已經成為一道必答題。
伴隨著文旅市場持續復蘇,人們相信,文化和旅游將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