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晴,陳從新,吳江平,吳曉麗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江蘇 南京 210004)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發展中國家,孕產婦在妊娠期和產后經歷精神心理障礙的概率分別是15.6%和19.8%,而且絕大部分為抑郁癥和焦慮障礙[1]。孕產婦的精神心理問題不僅會直接影響其自身的健康狀況,還會增加產科和新生兒并發癥,增加新生兒遠期健康的風險[2-3]。既往研究發現孕婦的心理狀況與子代的出生結局密切相關[4-5]。同時有研究發現,母體情緒因素對妊娠結果的影響甚至在孕前就已經出現[6-7],孕前女性的抑郁情緒與孕期糖脂代謝紊亂、妊娠期高血壓等不良妊娠結局有關[8]。因而,女性孕前心理健康狀況也被建議作為一項重要的孕前健康指標納入該時期針對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9],作為母嬰健康干預的關鍵節點。既往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及環境暴露是影響女性心理狀況的重要因素[10-11],然而對備孕期女性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探討孕前女性的生活方式、環境暴露與抑郁情緒發生的相關性很有必要,并可為備孕期女性的心理保健指導提供可靠依據。
本研究對象來自于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門診進行孕前檢查的育齡婦女。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含調查對象的一般特征、家族史、生育史、生活方式及行為、飲食營養狀況、睡眠及運動情況、心理狀況等內容。共計收集問卷1 731份,其中完整問卷1 724份。本研究獲得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孕前女性抑郁狀況調查采用流調用抑郁調查(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量表。CES-D量表共計20個條目,<1天/周、1~2天/周、3~4天/周、5~7天/周分別賦分為0、1、2、3分,其中第4、8、12和16條目(條目4:我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條目8:我覺得未來有希望;條目12:我感到快樂;條目16:我生活愉快)反向計分,總分為0~60分,其中<10分為無抑郁,10~15分為可能抑郁,>15分為抑郁,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嚴重。將CES-D評分<16分者歸為正常組,CES-D評分≥16分者歸為抑郁癥狀組。
從人群基線特征、生活方式及環境暴露三方面探討影響孕前女性抑郁情緒的相關因素。其中人群基線特征包含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x index,BMI)、受教育水平(本科以下、本科、碩士及以上)、個人年收入(10萬以內、10~20萬、20萬以上)、產次和不良孕產史。生活方式包括工作方式、體育鍛煉及睡眠情況,其中工作方式分為:無業或家務勞動為主、靜坐為主、站立或行走為主、體力勞動為主;體育鍛煉分為:幾乎不鍛煉、≤2次/周、≥3次/周;入睡時間分為:23點前、23點至0點、0點后;睡眠時長分為:6~8h、8h以上、不足6h。環境暴露包括煙草暴露、飲酒及寵物接觸。煙草暴露分為是否存在主動或被動吸煙。飲酒分為是否存在每個月2次以上的飲酒。寵物接觸頻率分為:無或極少、1~4次/月、>1次/周。

本研究共納入1 724人,平均年齡為29.63歲,平均BMI為21.44 kg/m2,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占77.1%,個人年收入10萬以上占56.8%。87.6%的婦女為初產婦,42.2%的婦女有過一次及以上的不良孕產史。采用CES-D量表評估孕前女性的抑郁狀況,其中15.0%的女性在CES-D量表中得分≥16分,歸為抑郁癥狀組。與正常組相比,抑郁癥狀組的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年收入更低,而在年齡、BMI、產次和不良孕產史上兩組差異均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抑郁癥狀組和正常組的人群基線特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進一步探討抑郁癥狀組和正常組在生活方式及環境暴露上的差異,結果發現兩組吸煙者比例、與寵物接觸頻次、入睡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飲酒、體育鍛煉、上班方式和睡眠時長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抑郁癥狀組和正常組的生活方式及環境暴露特征比較 [n(%)]Table 2 Comparison of lifestyle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epress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n(%)]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包括受教育水平、個人年收入、寵物接觸、吸煙和入睡時間,結果發現上述因素在多元回歸分析中仍與孕前女性抑郁情緒發生顯著相關,其中與寵物接觸>1次/周、吸煙和0點后入睡是孕前女性抑郁的危險因素(寵物接觸>1次/周:OR=1.55,95%CI:1.14~2.10;吸煙:OR=1.52,95%CI:1.08~2.13;0點后入睡:OR=1.85,95%CI:1.16~2.96),而隨著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年收入的增加,孕前女性抑郁發生的OR值更低,為保護因素(受教育水平為碩士及以上:OR=0.47,95%CI:0.30~0.73;個人年收入在20萬以上:OR=0.57,95%CI:0.36~0.91)。見表3。

表3 孕前女性抑郁情緒相關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depression status in the preconception women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及《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等文件中都要求進一步關注婦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障礙的盡早診斷和及時干預可顯著減少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生。孕前女性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母嬰健康十分重要,尋找影響孕前女性抑郁的關鍵因素并進行早期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門診進行孕前檢查的1 724例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初步探討孕前女性的生活方式、環境因素與孕前女性抑郁情緒發生的相關關系。
本研究采用CES-D量表分析了孕前女性的抑郁特征,發現該人群抑郁的比例為15.0%。低于既往研究中二胎備孕女性[12-13]。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年收入是影響孕前女性抑郁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年收入更高者其抑郁的發病率更低,與一般人群及孕期人群的研究結果相似[14-15]。受教育水平及個人年收入低者其健康知曉率及健康服務可及性也更低[16],經濟壓力可以通過復雜的過程間接影響抑郁的發生[17]。本研究人群多為南京市本地及周邊地區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年收入不同于其他地區居民,可能是本研究人群抑郁發生比例較低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中發現0點以后入睡的孕前女性抑郁發生的比例更高,而工作方式、體育鍛煉和睡眠時長與抑郁評分無顯著相關。既往有研究發現一般人群晚睡與焦慮、抑郁呈正相關,在孕婦人群中發現相同的結果[18-19],而對于孕前女性的相關研究有限。晚睡可能是自主選擇晚睡或者失眠引發的晚睡,無論何種情況晚睡均可引起晝夜節律紊亂,加重抑郁的發生風險[20]。為進一步改善孕前女性的心理狀況,從睡眠入手,提前入睡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可能是改善抑郁狀態的重要突破口。
孕前的環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女性的心理狀況。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孕前女性吸煙與抑郁評分顯著相關。主動吸煙與不良情緒可能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既往研究發現負向的情緒能夠誘發吸煙行為的發生[21],而長期吸煙成癮導致的頻繁的尼古丁戒斷又可進一步加劇不良情緒[22]。被動吸煙與不良情緒的關系不僅在一般人群有報道[23],在孕婦人群中被動吸煙同樣與抑郁相關[24]。對于孕前人群,出于擔心孕育健康下一代的焦慮,主動及被動吸煙引起的不良環境因素對其不良情緒的影響可能被放大,然而相關研究仍然有限。孕前煙草暴露作為公共衛生干預的一個重要環節應進一步加強,增加煙草暴露危害相關的宣傳教育,降低主動及被動吸煙率,是減少孕前期抑郁情緒發生的重要舉措。
此外,孕前接觸寵物,尤其是每周1次以上的高頻暴露與抑郁顯著相關,該頻次的寵物暴露主要見于寵物飼養的家庭及寵物行業從業人員。既往研究發現,寵物飼養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狀態[25],孕期飼養不同的寵物對孕婦的精神狀況有不同影響[26],然而寵物喂養對孕前人群情緒影響的研究十分有限。孕前女性可能對寵物喂養過程中寄生蟲、狂犬病病毒、過敏等不良因素暴露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存在顧慮,因而產生一定的抑郁情緒。因此,建議針對備孕期及孕期女性進行寵物科學喂養的相關知識普及,可一定程度上緩解這部分女性的抑郁情緒。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研究人群均是自主進行孕前檢查及咨詢的備孕期女性,該人群可能具備更高的健康意識或者存在一定的妊娠風險,以上原因導致人群的納入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在后續的研究中應更關注一般孕前女性的抑郁狀況及相關風險。
綜上所述,孕前女性抑郁具有一定的發生率,高受教育水平及高收入是孕前女性抑郁的保護因素;從生活方式和環境暴露情況評估,晚睡、寵物暴露及吸煙是孕前女性發生抑郁情緒的危險因素。因此,為針對性改善孕前女性的心理健康,為女性孕育下一代提供良好的身心環境,改善睡眠、戒除煙草及避免寵物接觸是減少孕前抑郁發生的重要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