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涵

看過《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人,一定會被楊曉冬的機智勇敢所折服,也一定會為關敬陶的愛國行為而贊嘆,那驚心動魄、大快人心的除奸場面和高舉義旗、反戈抗日的偉大壯舉令人激動不已。但是你可知道,當年,在華北抗日戰場上,有一個真實版的“關敬陶”,他就是保定偽警防隊第三縱隊第六區隊原上校區隊長,反戈后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日游擊軍司令員的王溥。
王溥,原名王彥東,又名王英亞,1908 年2 月生于遼寧興城曹莊鄉的一個地主家庭。曾任東北講武堂少校教官,河北灤縣偽軍中校督導長,保定偽警防隊第三縱隊第六區隊上校區隊長。后來,中共地下黨曾派人和王溥多次秘密接觸,在黨的幫助教育下,王溥逐漸懂得了許多抗日救國的道理,他看到了曙光,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決定棄暗投明,舉行武裝起義。
1938 年8 月23 日,在保定偽警防隊第三縱隊第六區隊中起監軍作用的日軍顧問應召回北平開會,王溥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起義。傍晚時分,第六區隊召開副大隊長以上軍官緊急會議,王溥按照我黨的指示,部署起義計劃。官兵們對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早已義憤填膺,都同意起義。經過反復分析,大家認為,天黑下雨,敵守我攻,恐傷亡過大,對起義不利,不如趁日軍疏于防守之機,把隊伍悄悄拉出城去,這才是上策。經過權衡利弊,意見趨于統一。于是,當天午夜,王溥率部離開駐地,從此,高舉義旗,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抗日洪流之中。王溥率部武裝起義是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十分猖獗的時候進行的,這一舉動震動了整個華北,對日本侵略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1938 年8 月31 日,王溥起義的部隊被晉察冀軍區正式命名為晉察冀抗日游擊軍。根據安排,晉察冀抗日游擊軍分為司、政、供、衛四部,軍直設迫擊炮大隊及電臺,下轄3 個支隊,每個支隊下轄3 個大隊,每個大隊編制為150 人,配有輕機槍、擲彈筒,步槍均為三八式,是一支裝備精良的武裝力量。
1939 年1 月,游擊軍到河北省唐縣管家佐村一線進行整訓。不久,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游擊隊第一支隊隊長趙國太率6 個連隊、800 余人,分散補入晉察冀抗日游擊軍,使游擊軍中的黨員數量明顯增加,政治力量得到加強。合編后,王溥任司令員,趙國太任政治委員。
王溥任司令員后,在部隊中積極建立黨的組織,堅決執行我黨我軍的政治工作制度,密切配合整編和軍政訓練。平時,王溥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他一身正氣,清正廉潔,生活上從不搞特殊,早晨起床后親自遛馬,并撤掉了家中的公務人員,愛人和孩子一直和戰士們一起吃大灶,受到士兵和群眾交口稱贊。
1939 年,王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對于王溥率部反戈起義,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為了瓦解這支部隊,日軍多次派飛機散發傳單,發動政治攻勢,但廣大指戰員對敵人的離間伎倆不屑一顧,抗日到底的信念毫不動搖。為了了解戰士們的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王溥經常下到連隊了解情況,做戰士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群眾打成一片,在士兵中威信很高。
政治攻勢失敗了,敵人就轉為軍事進攻。1939 年9 月的一天拂曉,駐保定的日軍糾集了一個加強聯隊,約1000 人,兵分兩路進犯游擊軍,妄圖一舉消滅這支新生的武裝力量。游擊軍接到敵情通報后,積極備戰,修筑戰壕,司令部下達命令,要求全體指戰員堅守陣地,決不后撤。王溥穩坐中軍帳,指揮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激戰。駐地的地方組織和當地百姓也紛紛投入戰斗,幫助送水、送飯、運送傷員。廣大官兵從沒有在這樣強大的后勤保障下戰斗過,全民皆兵的火熱場面令他們斗志昂揚,愈戰愈勇。這一仗,從拂曉打到黃昏,沒人記得打退了敵人多少次進攻。敵人久攻不下,只好龜縮回保定城里。此役,共斃、傷敵軍200 余人,是晉察冀抗日游擊軍成立后打的第一仗,王溥更是一戰成名。
1940 年,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在這次戰役中,晉察冀抗日游擊軍在第一、第二階段擔負破壞平漢線新樂站至望都方順橋路段的鐵路和橋梁任務。王溥靈活機動,巧妙指揮,時而把部隊化整為零,時而集中主力出擊,整個部隊活動在全長70 公里的鐵路沿線上,軍民協同共炸毀4 座50 米以上的鐵路橋梁,收割電線數千斤,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北楊村炮樓是敵人的中心據點,由日、偽軍聯合派重兵把守,對我軍威脅很大。游擊軍決定拔掉這顆釘子。一天傍晚,游擊軍利用夜幕的掩護,悄悄地接近北楊村炮樓,慢慢形成合圍之勢。戰斗打響了,突擊隊的一名隊員迅速而靈巧地攀上炮樓,一名日軍士兵剛發現他就被他回手一槍打倒。緊接著,突擊隊幾名戰士登上炮樓,第一大隊乘機從正面突入,全殲守敵,戰斗迅速結束,干凈利落。北楊村一戰,共殲滅日軍一個分隊、偽軍一個小隊。
8 月下旬的一天,天降小雨,游擊軍駐地的山里騰起煙霧,敵人認為這是偷襲的大好時機,便糾集500 多人,攜帶“九二”式步兵炮,悄悄向游擊軍駐地摸來。第一支隊警戒哨發現敵情,立即示警。王溥馬上率部迎敵,他令第一支隊撤到田莊,并占領一塊高地,以誘敵深入,第二、第三支隊從兩側出擊,包圍敵人。敵人果然上當,以為我軍要撤走,便肆無忌憚地向我軍駐地猛撲過來。待敵人接近我軍火力網時,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打得敵人東滾西爬、抱頭鼠竄,最后丟下了100 多具尸體,倉皇逃回據點。
1940 年11 月16 日,游擊軍主力在曲陽縣張家峪遭到敵人合擊。為了掩護同志突圍撤離,王溥率部與敵人奮戰了兩個多小時。最后,他命令兩個警衛員火速突圍,同時把手槍中三發子彈中的兩發射向敵人,最后一發留給了自己。一聲槍響過后,王溥壯烈殉國,時年33 歲。
王溥是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王平評價王溥:“他在光芒萬丈的抗日斗爭史上,寫下了不平凡的一頁……我們將用勝利的高歌來慰悼他不朽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