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波, 陳 杰, 吳四海, 莫偉偉
(浙江長江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浙江 溫州 325025)
近年來車載人機交互方式,從機械按鍵開關向智能內飾方向發展。為了提高用戶的操作體驗,獲得相應的反饋信息,觸摸產品配備振動反饋功能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行業中對觸摸振動的設計及評價,還未形成相應的標準。本文從感知原理、實現方法、振動方式分類、振動傳遞、振動噪聲等方面對觸摸振動產品進行研究。
車內觸摸產品以指尖操作為主,指尖皮膚中4大觸覺神經元:默克爾觸盤、邁斯納小體、魯菲民末梢、帕奇尼小休(圖1),其中帕奇尼小體被稱為“地震記錄儀”。每個指尖大約分布有350個帕奇尼小體,其對200~300Hz高頻振動最為敏感,在這個頻段上它們能檢測到0.00001mm的皮膚運動,是振動感知的信號傳感器[1]。

圖1 指尖皮膚神經元結構
振動產品的振動評價參數如下。
1) 頻率:人可以覺察到的振動頻率為20~1000Hz,其中最敏感的頻率在250Hz左右。因為振幅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頻率感覺的變化,所以一般很難也很少用頻率變化來進行可靠的通信[2]。振動產品設計時,頻率是振動器選型的重要參數,頻率匹配是振動傳遞的基礎。常用振動器的固有頻率范圍在180~350Hz。
2) 波形:振動波形的感覺較為困難,正弦波和方波易于被感覺并區分,其他復雜波形則很難區分[3]。目前大部分觸摸振動波形為正弦波。
3) 振動時間:當振動觸覺信號僅僅作為一個簡單的報警信號時,人們希望振動持續時間在50~200ms之間,如果振動持續時間繼續增加,人們會感到不適[4]。觸摸振動產品作為一個操作反饋信號,通過多次驗證,振動時間控制在30~60ms比較合適。
4) 振幅:偏離初始位置的最大位移單位mm,手指感知強度與頻率有關。振動產品的振幅一般為0.1mm左右。
5) 加速度:振動運動的加速度,單位是mm/s2或g。觸摸振動產品振動加速度一般要求大于2g。
觸摸振動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份:①活動件——面板、皮革、織物、觸摸屏等人手觸摸操作的對象件,在振動方向有一定的彈性自由度;②固定件——外殼、底座等相對于活動件而言,與整車連接的安裝固定件;③懸架——通過彈片、橡膠球、橡膠套、泡棉等零件,實現活動件與固定件彈性連接的構件,也可以設計合適的固定點,利用面板自身局部彈性設計來實現;④振動器——線性電機、偏心電機、電磁鐵、激勵器等產生振動動力的器件;⑤電控系統——實現振動控制硬件及軟件的總稱,調整振動器的驅動電壓、波形、頻率、時間來實現產品所需要的振動手感。
按振動方向分為水平振動、垂直振動(局部振動、整體振動)。
按振動器工作方式不同分為激勵型振動(電磁鐵吸合式、電磁鐵推動式)、共振型振動(LRA線性電機、ERM偏心電機、協振器)。
1) 激勵型振動(圖2):將振動器安裝在固定件上,振動器對活動件進行一次激勵,活動件產生自由振動,滿足產品所需的振動要求。

圖2 激勵型振動系統
2) 共振型振動(圖3):將振動器安裝在活動件上,利用振動器自身振動帶動活動件一起振動,實現產品所需的振動要求。

圖3 共振型振動系統
首先與客戶確定振動曲線、振動強度、振動聲音的要求,然后根據活動件的質量、活動件形式(是否是整體面板) 來選擇振動器,設計合適的振動方式。常用振動器選型見表1。

表1 常用振動器選型表
產品初步3D數據完成后需進行CAE分析。通過Hyper Mesh劃分模型網格,采用Abaqus提取結構固有模態,以振動器的振動作為激勵,分析X、Y、Z軸3個方向上的振動加速度、固有頻率、振型。
分析結果需滿足:一階固有頻率需與振動器頻率匹配(圖4);振型符合產品振動的要求(圖4);觸摸區域振動加速度符合設計要求(圖5);產品振動傳遞效率符合要求。

圖4 模態分析——振型及固有頻率

圖5 觸摸區域振動加速度符合設計要求
振動傳遞設計原則:以最小的振源強度滿足觸摸區的振感要求,同時避免與整車安裝結構共振產生噪聲。這就要求對懸架設計及安裝結構設計,進行振動傳遞效率校核,使觸摸區工作在放大區,整車安裝工作在衰減區。詳見振動傳遞效率圖[5](圖6)。

圖6 振動傳遞效率圖
傳遞率:T=響應位移/激勵位移
阻尼比:ζ=R/R0
頻率比:λ=f/f0
式中:R——阻尼系數;R0——臨界阻尼系數;f——激勵頻率;f0——系統固有頻率。若T>1振動被放大,T=1振動全部傳遞,T<1振動被衰減;λ≈1時容易引起共振,振動被放大,放大的程度取決于阻尼比;λ>1.41時振動傳遞被衰減,衰減程度取決于阻尼比ζ。
根據所選擇的振動器,設計相應的電控驅動。以激勵器為例,MCU輸出DAC波形,通過功放芯片將波形信號放大,驅動激勵器產生振動,通過MCU調整波形的頻率、峰值、持續時間,產生不同的振動效果。電控驅動原理如圖7所示。

圖7 電控驅動原理
振動曲線如圖8所示,根據產品振動效果的需要,把振動的控制分為3段:過驅啟動、驅動保持、制動收尾。通常對各階段的強度及時間進行調整,滿足振動強弱、長短的需求。

圖8 振動曲線
對產品進行實際裝車測試評價,通過振動曲線的測量,結合客戶主觀評價要求進行振感的調整。振感及不同觸摸區域的振感一致性是評價的重點。當觸摸區域較大、活動件為一體式面板時,可通過電容觸摸識別手指觸摸區域,不同區域調用不同的參數驅動振動器。
人類的感覺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方面,其中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大約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通過觸覺的只有1.5%[6]。因駕駛安全性的要求,車內操作件需要有盲操的可行性,觸摸振動反饋變得格外的重要。結合智能表面的設計可以實現定位提醒、操作反饋、人機交互等功能,在汽車上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振動的實現,除了以上研究的方案外,還將會有更加新穎、更低成本的方案需我們共同去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