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是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沉浸式虛擬世界,日趨成熟的元宇宙相關技術體系為文旅產業實現數字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目前,傳統文旅產業在文創產品設計、文化資源保護、演藝內容表達上受到時空限制,而元宇宙去中心化、沉浸式體驗、閉環經濟等特征驅動著文旅產業的需求品質化、場景虛擬化、體驗沉浸化,衍生出文旅元宇宙。文章基于數字技術與文旅產業的融合,探索當今文旅產業新型模式與形態,激發文旅新業態,結合大連漢墓博物館的漢文化資源,為發展大連漢墓博物館數字旅游提供助力,擴大大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力,依托數字文旅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與自豪感。目的:使傳統文旅產業在文旅資源、文旅產品、文旅項目等方面突破物理性限制,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實現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可持續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并借此探尋大連漢墓博物館數字旅游新路徑。方法:利用元宇宙為文旅產業打造數字化接口,打造文旅元宇宙,模擬人類感官,讓人通過虛擬仿真體驗各種現實場景。結果:元宇宙打破了時空限制,降低了文旅產品創作門檻,開啟數字藏品模式,打造沉浸式演藝世界,傳統文旅產業在元宇宙賦能下實現數字轉型。結論:元宇宙作為全新的虛擬技術對文旅產業數字變革具有重大意義,數字文旅的探索創新是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雙創收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元宇宙;文旅;數字;漢墓
中圖分類號:G124;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0-0-03
文旅元宇宙以人景交互為特色,“元宇宙+文旅”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營城子漢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連漢墓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座漢代墓葬群遺址博物館,對其進行旅游開發,對大連文化乃至漢文化傳承具有重大意義。2022年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數據賦能”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強國”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為重塑文旅業態,創新大連漢墓博物館旅游發展模式創造更多可能性。
1 元宇宙與文旅產業的發展概況
“元宇宙”一詞起源于科幻小說《雪崩》,網絡人格和虛擬現實貫穿《雪崩》,其中的數字空間“元宇宙”逐漸引起后人的注意和研究[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莊周夢蝶被后人隱喻為中國古人第一次對元宇宙的想象,從莊周夢蝶到元宇宙,體現了人類對自身和宇宙無盡的探索。對于元宇宙的定義,學界暫無統一界定。元宇宙并不是新技術,而是云計算、虛擬現實、區塊鏈、數字貨幣等現代數字技術的集合體和融合物。元宇宙基于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平臺,搭建跨越時空的虛擬世界,基于區塊鏈技術建立虛擬經濟體系,并賦予用戶創造世界的虛擬能力,無限的時間與空間趨近現實甚至超越現實。
我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2]。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AR、VR等數字技術興起且逐漸趨于成熟,并滲透各行各業,各行業產業紛紛向數字化轉型,數字服務與數字經濟已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元宇宙+游戲”“元宇宙+影視”“元宇宙+教育”等形式在市場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元宇宙+文旅”的概念也隨之興起。
文旅產業即文化旅游產業,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產業的核心是人文旅游資源,旅游經營者開發人文與文化旅游資源,通過設計加工文旅產品、文旅線路等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文旅需求。在低碳經濟時代,文化和旅游這兩大產業被譽為“綠色朝陽產業”,而兩大產業的結合發展在新時期迸發出新活力。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估計,以文化景點和產品為中心的旅游——文化旅游是旅游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約占全球所有旅游業的40%。據統計,2021年,國內旅游總人次達32.46億,同比增長12.8%。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消費)2.92萬億元,同比增長31.0%,文旅市場前景廣闊。
2 傳統文旅產業的發展瓶頸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發展文旅產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但在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文旅產業高開低走,具體表現為文創產品創作受到時空限制;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傳承中斷;文化旅游表演節目中文化的嚴肅性與神圣性喪失,逐漸走向娛樂化與庸俗化。
文旅產品創作主體與對象客體存在局限性。設計文創產品需要創作材料,即文化旅游資源,其分為有形的具有物化形態的客觀實在物和無形的非物化形態的文化意境。無形文化符號貫穿整個文旅項目,若產品創作主體沒有親身體驗,則大概率難以激發內心共鳴,感知其文化內涵就更無從談起。并且,無形的文化需要相應的呈現載體,大多附著于有形的文化旅游資源,而該文旅資源客觀存在于旅游目的地,無法移動,即便能將其單獨拿出,也或多或少會失去原本與其他文化旅游資源結合時的光彩,對文化韻味的解讀就容易出現偏差。
不可再生的文旅資源走向消失。按照是否可再生的原則,文化和旅游資源分為可再生文旅資源和不可再生文旅資源,其中占較大比重的不可再生文旅資源,是指那些在歷史長河中保留至今且仍具吸引力的自然遺存和文化遺存,大多為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非物質遺產需要傳承人傳承,而物質遺產如奇特的生態環境、古建筑、古墓葬和古文化遺址等,一旦受到破壞就很難修復如初,從而喪失旅游價值。一些不可再生文旅資源一方面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另一方面會因為旅游者與旅游活動的介入超過其承載能力而被迫消失。可見,如何保護和傳承不可再生文旅資源是傳統文旅產業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難題與挑戰。
文旅表演注重娛樂化,甚至逐漸走向庸俗化。付費文旅表演是文旅行業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也是塑造文旅品牌、擴大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文旅演藝重在突出當地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但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觀眾對表演節目的注意力稍縱即逝,這要求表演節目須快速抓住旅游消費者的眼球,以提高經濟效益。所以,在演藝內容上,文旅企業的經營者往往聚焦文旅市場的大眾需求,但部分文旅項目生硬結合時代文化元素,沒能突出文旅表演的文化內涵。傳統文旅產業文旅演藝特色不鮮明、差異不明顯、傳承斷層等問題頻發,究其原因是經營者只重視改造項目本身,不注重相關技術加持,科技與藝術融合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舉措。
3 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的意義
元宇宙與文旅產業相結合,“文旅元宇宙”應運而生。從過程上看,旅游消費是體驗性消費,滿足愉悅、審美等需求是旅游消費者的最終追求,文旅元宇宙的突出特點是讓旅游消費者獲得虛擬沉浸式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文旅服務和產品消費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要。元宇宙的沉浸式體驗融合了科技、藝術、文化等多重元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模擬、感知、體驗現實世界,對文旅消費者產生強大的沖擊,能讓人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及高品質的3D視覺體驗,進而重塑和創新文旅產業的發展模式[3]。
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打破了時空限制,降低了文旅產品的創作門檻。從文旅產品的創作主體來看,借助元宇宙,文旅消費者進入虛擬空間,從消費者身份轉向文旅產品創作者身份,成為文旅產品的共創者。產品設計受限于物理空間和實體資源,而元宇宙的介入,實現了當地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數據轉化,從物化狀態轉向非物化狀態。在元宇宙的虛擬空間內,文化和旅游資源以全新的方式得以呈現,產品創造者可隨時隨地觸摸與改造,文化創造被賦予了更多可能性。再者,元宇宙本身是大數據的集合體,自帶數據收集與分析功能,能夠計算與比較文旅消費者的偏好與需求,為文創產品的生產與更新提供參考依據,迎合文旅市場需求變化,減少材料浪費,提高產品銷量,促進文旅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創新文物保護與傳承方式,打造數字藏品的新型傳承格局。開發和設計數字藏品需要文旅產業與互聯網企業強強聯合,實現跨界合作。數字藏品的最終追求是彰顯文化自信,刺激消費,開拓市場,實現文物珍藏方式的數字轉型。利用元宇宙技術,對文旅景區或博物館的重點文物或資源進行三維掃描、數字建模、二次創作,通過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打造具有收藏和銷售雙重意義的數字化虛擬藝術藏品,甚至創造數字IP。目前,各大博物館致力于打造數字藏品展區,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的交融促進了數字藏品的繁榮。《2022年中國數字藏品行業研究報告》指出,“預計未來五年,數字藏品銷售額將達到280億元”。此外,元宇宙中的新興技術也能為文物修繕提供助力,并對其進行永久備份,為后人的研究提供參考。
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創新文化呈現內容與形式,提升文旅演藝內容的質感。文旅演藝屬于一種文旅活動,元宇宙虛擬沉浸式的特點在文旅演藝中也最為突出,通過技術手段打造沉浸式氛圍,文旅消費者能夠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要實現上述效果離不開AR、VR等技術的支持,通過穿戴相關的設備,消費者進入初始虛擬空間,并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場景、譜寫新故事,最終獲得新體驗。技術支持讓虛擬空間充滿科幻感和神秘感,不斷復制、組合真實的文物資源和場景,搭建高質感的仿真世界。同時,虛擬世界不同于現實世界,其擁有相對較高的自由度,場景演出與觀眾席可以進行更加頻繁與便利的互動,使得觀眾的參與感與體驗感得以優化,文旅演藝的商業價值明顯提升,這為文旅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契機。
4 元宇宙與大連漢墓博物館旅游
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博物館旅游是文旅融合的必要路徑。大連漢墓博物館雖是新建博物館,但承載著兩漢時期大連政治、經濟、文化風貌,記錄了兩漢時期大連與周邊區域的交流聯系[4]。目前,大連漢墓博物館在技術引進上仍有欠缺,應用元宇宙賦能漢墓旅游,從數字展覽、數字形象人和數字游戲這三個方面助力漢墓博物館數字轉型,能為其旅游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元宇宙賦能大連漢墓博物館展品以數字形式呈現。大連漢墓博物館內的文物陳列基本復原原始漢墓,每個陳列區和文物旁都附有文字解說,但文字難免枯燥乏味,旅游消費者體驗感不強,元宇宙對館內文物展示提供技術支持,對重點文物進行三維數字掃描,讓文物以立體形式全方位展現在游客面前。以營城子壁畫墓為例,這是目前大連發現的唯一一座東漢時期的壁畫墓,具有極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可利用元宇宙技術展示壁畫,讓兩漢時期的社會生活場景隨著游客走位的不同而緩緩變化。久負盛名的金質十龍帶扣,正面雕刻十條金龍,但礙于帶扣本身屬于小型物件,游客不易看清相應的細節,借助元宇宙技術,可以放大金質十龍帶扣極具特色的細節,將其三維立體地呈現在游客眼前。
依托元宇宙,大連漢墓博物館可以打造數字虛擬人產品。數字虛擬人可代替導游,為游客詳細介紹景區,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并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分析各個游客的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解說詞。大連漢墓博物館可借鑒冬奧數字人主播的模式,在館內設置數字虛擬人,并向虛擬人輸入與該館相關的信息,使其提供指路標和導游講解的功能,實現與游客的深度交互。
另外,在推出為游客服務的虛擬數字人的同時,需要借此塑造獨特的虛擬漢墓文旅形象大使。元宇宙讓大連漢墓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資源實現了數字化呈現。依托元宇宙構建虛擬場景,與沉浸式游戲結合,設置三大闖關模式,分別對應三個場景。游客戴上VR虛擬眼鏡進入元宇宙,以自身喜好定義自己的數字虛擬人形象。第一個虛擬場景為漢代日常生活,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有助于加深游客對漢文化的了解;第二個虛擬場景為漢代隨葬物品制作,讓游客對漢代厚葬風俗有更深刻的認識;第三個場景為漢代墓室內部場景,游客置身于漢代墓室內部,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漢代陵墓結構,通過畫像磚、畫像石,欣賞漢代的陵墓建筑藝術。每個虛擬場景環環相扣,數字虛擬人的身份可根據游客需求隨意變換,“重回”兩漢時期,親身體驗漢墓文化。
5 結語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能夠增強用戶感官感受的元宇宙為文旅產業數字轉型、搶占紅利提供了契機。文旅元宇宙不斷探索數字文旅發展的可能性,實現了文旅產業的文化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元宇宙也將成為賦能文旅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技術及實現路徑。在此背景下,元宇宙賦能大連漢墓博物館旅游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真正發揮遺址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傳承和發展漢代大連獨特的喪葬習俗和豐富的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
[1] 孫云龍.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機遇與挑戰[J].張江科技評論,2022(2):45-47.
[2] 曹祎遐,秦麗莎.元宇宙“鏈式”賦能文旅產業[J].上海信息化,2023(1):16-20.
[3] 李檬.以數字化技術打造元宇宙文旅產業鏈集成新業態[J].傳媒,2023(7):19-21.
[4] 盧鳳椿,曹明玉.大連漢墓博物館現狀與發展淺析[J].科教文匯,2016(13):147-148,157.
作者簡介:閔麗娜(2003—),女,四川瀘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