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音樂需求的不斷提升,學習彈奏樂器已成為普遍的文化需求。鋼琴自彈自唱這一技能在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鋼琴自彈自唱是一種將彈奏與唱歌相結合的音樂表演方式。通過自彈自唱,演奏者可以獨立完成一首曲子,并在演奏過程中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在鋼琴教學中,培養自彈自唱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鋼琴專業素養的關鍵。然而,目前大多數鋼琴教師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彈奏能力,忽視了對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同時,鋼琴自彈自唱教學存在培訓方式單一、效果難以保證等問題,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難以得到全面提升。自彈自唱要求鋼琴演奏者同時具備鋼琴演奏和歌唱能力,這種技能涉及音樂、技藝、認知心理、語言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探究基于認知心理學的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策略,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能為鋼琴教學提供一種新的策略,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和鋼琴教育質量。文章分析鋼琴自彈自唱能力的認知心理學基礎,為后續的鋼琴自彈自唱教育培訓提供理論基礎,并基于認知心理學提出有效的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策略,旨在為提升演奏者的鋼琴自彈自唱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0-0-03
1 鋼琴自彈自唱能力的認知心理學基礎
1.1 認知心理學概述
認知心理學是關于人類思維和知覺的研究,主要研究人類如何接收、處理、記住、使用和表達信息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理論是信息處理模型,認為人類接收信息后,通過感覺器官將信息傳遞給大腦,經過注意、感知、記憶、記憶再現等環節的處理,最終產生相應的行為反應。
認知心理學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對人類思維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注意力研究。注意力是人們在感知、思考、行動的過程中,對某些信息進行的有意識的選擇與集中,將有限的認知資源分配到需要處理和解決的任務中。在鋼琴自彈自唱方面,注意力既有助于在演奏時更好地掌控樂曲,又能照顧到唱歌的部分。
另外,認知心理學涉及人的知覺、記憶、語言、思維等方面的問題。其中,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音樂學習和音樂演出的重要部分。人類的記憶分為感性記憶和理性記憶兩種,感性記憶主要指通過感官接收外界信息,而理性記憶則是對抽象信息的加工。鋼琴自彈自唱涉及對音符序列、和弦、旋律等信息的記憶、加工和再現,因此培養記憶能力非常重要。
總之,研究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對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具有積極意義,要深入掌握其中的相關概念,細致地分析鋼琴自彈自唱的認知過程,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和實施培養策略。
1.2 影響鋼琴自彈自唱能力的認知心理學因素
鋼琴自彈自唱是一項綜合性技能,既需要音樂技巧的支持,又需要認知心理學的支持[1]。認知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如何感知、認知和思維的學科,其理論對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中,空間注意、工作記憶、音樂記憶、創意與情感等認知心理學因素的培養,對提升演奏者的鋼琴自彈自唱能力有積極作用。
空間注意是指個體對空間信息的關注和處理能力。在鋼琴自彈自唱中,培養空間注意能力可以幫助演奏者更準確地感知琴鍵位置。通過運用視覺訓練、手眼協調練習和空間感知游戲等方法,可以提升空間注意能力,減少錯誤按鍵,保障演奏的準確性。
工作記憶是指在進行復雜任務時臨時存儲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鋼琴自彈自唱中,演奏者需要同時記住樂譜、和弦進程、歌詞等信息,并及時處理。通過專門的工作記憶訓練,如記憶游戲、樂譜連線練習等,提升工作記憶容量和信息處理速度,增強鋼琴自彈自唱的流暢性和靈活性。
音樂記憶是指個體對音樂元素和結構的記憶能力。在鋼琴自彈自唱中,演奏者需要記住和弦、曲目的結構和旋律等音樂要素。通過學習音樂理論、頻繁練習和反復演奏,提升音樂記憶能力,幫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曲目,增強演奏的表現力和連貫性。
創意與情感在鋼琴自彈自唱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創意包括即興演奏和個人風格的展現,而情感則是通過表達音樂的情感和感受來增強演奏的感染力。通過培養創意思維和情感表達能力,如音樂創作、情緒識別練習和情感傳達訓練,可以增強鋼琴自彈自唱的獨特性和藝術性。
以上這些因素的培養可以通過專門的訓練方法和練習來實現,尤其要注重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培養方式,以最大限度發揮演奏者的潛力。
1.3 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的認知心理學理論支持
認知心理學理論是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的認知充滿復雜性和多樣性。在鋼琴自彈自唱中,認知心理學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和指導鋼琴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和發展[2]。
首先,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需要考慮不同技能層面。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技能可以分為低層面和高層面兩種。低層面技能包括基本的音樂技巧和樂理等知識,而高層面技能包括聽覺感知、音樂創造和表現等方面。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需要考慮這兩種技能層面的綜合發展和提升。
其次,在鋼琴自彈自唱過程中,音樂創造和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因此,認知心理學理論可以指導如何培養音樂創造和表現能力。具體而言,音樂創造和表現要結合鋼琴技巧、音樂感知、情感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通過不斷練習、嘗試和實踐來培養[3]。限制性的練習和高頻率的反饋也是提升音樂創造和表現能力的重要方法。
最后,認知心理學理論可以解釋和指導鋼琴自彈自唱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環。認知心理學理論建議采用項目化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來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可以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度,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糾正,以此有效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
2 基于認知心理學的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策略
2.1 提升空間注意力
空間注意是鋼琴自彈自唱過程中涉及的一個認知心理學因素。空間注意指的是個體在感知和注意中對空間環境的選擇和分配注意資源的能力。通過訓練和提升空間注意力,演奏者可以在演奏過程中更好地感知和處理信息,提高演奏的準確性和技巧,也能夠增強表演的表現力,加強與觀眾互動,使鋼琴自彈自唱更加出色和精彩[4]。
提升演奏者的空間注意力,可以通過幾個方面來練習。第一,練習視覺空間感知:進行一些視覺訓練,如尋找物體的位置、觀察空間內的細節等,培養對空間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第二,練習聽覺空間感知:聽音樂時,盡量關注音樂的立體聲效果、樂器的定位和音樂的空間感,加深對音樂空間結構的感知和理解。第三,練習手眼協調:鋼琴自彈自唱需要同時處理手指的運動和視覺空間的變化,可以在彈奏琴鍵時,凝視琴鍵并觀察手指的運動,以此實現手指和視覺空間之間的協調。第四,練習身體動作與音樂的呼應:鋼琴自彈自唱還需要身體的動作與音樂呼應,在練習時,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的節奏、情感的匹配度,增強身體和音樂之間的協調性。第五,練習舞臺表現和觀眾互動: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模擬舞臺表演的情景,留意自己在舞臺上的位置、動作和舞臺氣氛,嘗試與想象中的觀眾互動,讓自己習慣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音樂技能。
2.2 培育工作記憶力
培育工作記憶力有助于提升學習和執行多項任務的能力,對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通過以下練習逐步提升工作記憶力。第一,反復練習。鋼琴自彈自唱需要同時記住歌詞、樂譜、彈奏技巧等多個元素。通過反復練習,可以提升對這些信息的記憶和處理能力。第二,分解練習。將鋼琴自彈自唱的曲目分解成小節或小段,分別記憶和練習,逐漸將這些小節或小段連接起來,形成整個曲目,這樣可以避免一次性需要記住過多的信息,有效提升記憶能力。第三,掌握記憶技巧。例如,將樂譜分成幾個部分,分別記憶,并逐漸將它們連接起來,運用圖像聯想法,將樂譜中的音符與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有助于加深記憶。第四,多重感官參與。通過聽、看、彈奏和唱歌,多個感官同時參與,可以加深對信息的記憶。第五,分散練習。將練習時間分散到不同的時間段,可以幫助鞏固記憶。例如,每天練習多次,而不是長時間連續練習。第六,多樣化練習。改變練習方式、曲目和技巧,可以幫助激發記憶力,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節奏和速度,培養靈活處理和記住不同類型音樂的能力。第七,及時反饋和修正。在練習過程中,要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并加以修正,這樣可以幫助鞏固記憶,避免記住錯誤的信息。
這里需要強調指出,培養工作記憶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和耐心。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記憶力,并逐漸提升鋼琴自彈自唱能力。
2.3 增強音樂記憶力
音樂記憶能力對鋼琴自彈自唱表演有重要作用。鋼琴自彈自唱要求演奏者記住并準確地演奏鋼琴的樂譜,同時記住并唱出歌曲的歌詞和旋律。一個具有良好音樂記憶能力的人更容易記住復雜的樂譜和歌曲,從而能夠更自如地進行鋼琴自彈自唱演出。要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聽力訓練。多聽音樂,特別是聽自己想學習的曲目,可以幫助熟悉曲目的旋律、節奏與和弦結構。嘗試用耳朵去辨別和記住音符和音程的變化。第二,視覺訓練。學習樂譜,理解音符的排列以及音符與鍵盤的對應關系。通過閱讀樂譜并模仿彈奏,逐漸加深對樂譜的理解和記憶。第三,主動參與。除了彈奏鋼琴之外,嘗試用口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通過同時彈奏和唱歌來提升記憶和協調能力,也可以嘗試將彈奏與節拍器或鼓點結合起來。第四,掌握記憶技巧。掌握記憶技巧,幫助記住音符和樂譜。例如,運用圖像聯想法,將音符與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將樂譜的結構與自己熟悉的內容關聯起來,如將樂譜的形狀與一件物品的形狀聯系起來。
2.4 培養創意與情感表現力
鋼琴自彈自唱是一種創造性的表演方式。通過鋼琴演奏和歌唱的結合,演奏者可以發揮創意,創造出獨特的演繹風格和表達方式[5]。創意涉及靈感的獲得、音樂的構思和創造、藝術的表達等方面,需要演奏者運用認知能力進行思考和決策。同時,鋼琴自彈自唱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通過鋼琴演奏和歌唱,演奏者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音樂具有獨特的能力,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感,傳遞情緒和意義。演奏者需要運用認知能力來理解和表達音樂中的情感內容,同時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中。
在鋼琴自彈自唱中,創意與情感是相互關聯的。創意的發揮能夠幫助演奏者表達情感,而情感的表達又可以豐富演奏的創意。通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和訓練,演奏者可以提升自己在創意和情感方面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鋼琴自彈自唱表演。通過培養創意與情感表現力來提升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深入理解音樂。了解曲目的背景、情感和主題。通過研究作曲家的意圖和曲目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達音樂的情感。第二,自由即興。嘗試在鋼琴上自由即興演奏,不拘泥于樂譜。通過即興演奏,可以發揮創造力,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感覺,不要害怕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創作和演奏過程中,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感覺,勇于表達自己的音樂想法。第三,音樂解讀。嘗試重新編排和解構自己喜歡的歌曲。通過改變和重新演繹旋律、和弦和節奏,表達自己獨特的創意和情感。同時,可以多聽各種風格的音樂曲目,從不同的音樂中獲取靈感。嘗試將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融入自己的創作中,以展示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個性。第四,表演練習。在公開或私人場合進行表演練習,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情感傳達給觀眾。在表演中,注重音樂的細節和演奏的動態變化,用音樂講述想要表達的情感。第五,錄制和聽回演奏。將自己的演奏錄下來,并仔細聆聽回放。通過聽自己的演奏,可以評估自己的表現,并尋找改進的空間。第六,音樂情感培訓。參加音樂情感培訓課程或工作坊,學習如何通過音樂表達情感和創造力,這些課程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情感表達技巧。
3 結語
鋼琴自彈自唱是一種復雜的音樂表演形式,涉及多種認知心理學因素。本文從空間注意、工作記憶、音樂記憶、創意與情感這四個方面論述了如何通過培養認知心理學因素來提升鋼琴自彈自唱能力,希望能夠為鋼琴教學實踐研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朱發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J].教育藝術,2020(2):60.
[2] 王珣.淺談將認知心理學方法應用于初中英語教育的策略[J].求學,2019(44):69-70.
[3] 徐荃.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鋼琴演奏技能培養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158-162.
[4] 馮佳.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運用認知心理學[J].黃河之聲,2018(11):90.
[5] 桑雅玲.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8,38(2):168.
作者簡介:陶紅(1980—),女,江蘇無錫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