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向上求索與向下努力的精神事業。詩歌既是一種語言天籟的傾聽行為,一種神性啟悟的產物,也是一種人為的刻苦勞作與艱辛磨煉的過程。典型意義上的詩歌是通過這兩種方向的同時努力得以顯現并成型的。向下的方向提供了構成詩歌的質料片段,向上的方向則使詩歌生成內涵完整貫通以及藝術品質圓滿自足的狀態。
詩歌是人與世界偶然遇合的心靈產物,是一種經過精神過慮的生命獨語,也是一場以語言(文字)為地毯的生命舞蹈,堆砌文化名詞與概念的詩歌是詩的歧途與誤區,既為詩歌帶來額外的負擔,也遠離了詩歌的本質。要言之,一首好詩就是一次生命奇跡的言語呈現。
把詩歌寫得過于精致對詩歌本身也是一種傷害。理想狀態的詩歌應該適量選用一些粗獷、有力乃至微帶野性的詞語來建立某種表面粗糙的效果,造成詩作肌理的強壯與素質的完善,使之經得起時間的侵蝕與考驗。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