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鵬
(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38)
“廁所革命”既是一項改善公共衛生設施、改善環境的民生工程,是一次文化理念和文明的變革,是一次技術革新。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2016 年12 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規劃中強調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以上。同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 年全國農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2019年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全面推進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 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中央財政對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等給予補助,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給予獎勵。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農村廁改問題再次被重點提及,要求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村廁改,具備條件的地方可推廣水沖式衛生廁所,統籌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不具備條件的可建設旱廁。以“廁所革命”為惠民生的切入點,通過“小切口”方式改水改廁,大力推廣基本的健康知識和技術,提倡綠色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綠色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為老百姓提供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傳統旱廁簡單、暴露,夏天蚊蟲橫行、氣味難聞,破壞人居環境,給鄉村環境帶來極大損害。“廁所革命”通過建設三格式防滲漏化糞池,不僅間接降低了蚊蟲密度,保護了土地水源污染,還直接改善了農村廁所環境,對打造鄉村旅游業,打造宜居、舒適的鄉村環境貢獻巨大。
生活水平是指與人們收入水平或消費水平相關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客觀條件或環境變化。農村廁所改革讓村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農村的廁所有專人做保潔,有專門的車輛清運垃圾,更多的人養成了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廁所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也保障了居民的健康。
小廁所關系大民生,旱廁極容易滋養細菌、蟲卵、病毒,容易誘發疾病和傳染病。“廁所革命”實施后,一方面改善了廁所環境,提高了衛生條件,從根本上切斷了疾病傳染源頭,降低了蚊蟲病害的滋生;另一方面,隨著“廁所革命”的推進,人們的衛生意識也得到加強,對待廁改的態度也從之前的不配合轉變為積極配合。
“廁所革命”有利于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下,“廁所革命”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使鄉村宜居水平大大提升,有利于吸引消費人群,在旅游業的帶動下,鄉村農家樂、采摘園、燒烤公園等第三產業也被帶動起來,有效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廁所革命”還有利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推動共同富裕。“廁所革命”后,村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衛生意識明顯增強,有效帶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邢臺經濟開發區位于市區東部,成立于1992 年,是省級經濟開發區,現管轄面積159 km2,轄5 個鎮辦、79 個村居,共有16×104人。自2018 年以來,邢臺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將廁改與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相結合,計劃投資2 638.7×104元,改廁21 989 座,主要是在每戶院內安裝三格式防滲漏化糞池,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助力新農村建設。按照“應改盡改、愿改盡改”的原則,高質量完成剩余農村戶廁改造任務。嚴格執行國家《農村戶廁建設技術要求》(國衛辦規劃函〔2019〕667 號),具備24 h 供水條件,在能夠納入集中污水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的村莊,推行完整上下水式水沖式廁所;不具備完整上下水道條件的村莊,采用三格、雙甕、單坑等儲水式水沖式廁所。2022 年新建改建農村戶廁421座,到2024 年底計劃新建改建農村戶廁6×104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98%,實現基本普及。
2.2.1 加強統籌管理
健全包聯機制,壓實幫扶責任。施工單位的技術水平和廁改所用設施尤為重要。建立鄉鎮有管護人員、村有協管人員的雙級管護機制,鄉村廁改困難重重,需要有專門的溝通人員,村干部成了政府和村民的連接紐帶,以村為單位,建立健全各個村的改造方案,由鄉鎮和上級政府審核。
2.2.2 堅持農民為主體、激發農民活力,多方參與
“廁所革命”說到底還是以鄉村村民為主題,需要提升農民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和村民理事會的作用,引導農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組織農民通過“一事一議”、先建后補、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出資投勞,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支持農村建筑工匠帶頭人承接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后期管護運營項目。
2.2.3 分區分類治理
“廁所革命”中廁所污水治理也是重點,堅持“應治就治、就地就近”的原則,針對平原、山地、丘陵等不同區域村莊特點和條件,積極推進符合實際的污水資源化利用。對城鎮周邊的村莊,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延伸覆蓋,實現城鄉一體化。
2.2.4 突出示范引領
分區建設污水集中處理站點或大三格式化糞池,及時清掏轉運,實行污水集中處理;對不具備集中處理條件的村莊,選擇人工濕地、沼氣池或無害化化糞池等方式開展分散式處理。廁所黑水通過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等處理后進行綜合利用。村民以年齡偏大的居多,大多思想較為保守,必須以找準突破口,優先建立廁改集中示范戶,可以給與一定獎勵,最好讓村干部起帶頭作用,突出示范引領作用,放大宣傳效果。
2.2.5 有序推進建設
邢臺經濟開發區按照“行政村、自然村應建盡建,全面覆蓋”的原則,合理規劃布局,原則上每個行政村和自然村至少建設1 座公廁。嚴格執行國家《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GB/T 38353—2019),積極推進上下水式水沖式公廁或儲水式公廁,已有公廁為旱廁的改為水沖式廁所。2022 年,建設農村公廁1 500 座,基本實現了農村公廁全覆蓋。將農村公廁日常管護納入農村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體系,作為村級衛生保潔員崗位職責,建立日常清潔管護制度。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重點填補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鄉村旅游線路沿線等新增旅游區域的廁所服務盲點。開展全面排查,將排查出的旅游廁所缺口全部列入建設計劃。嚴格執行國家《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 18973—2016),對老舊旅游廁所進行改造升級,建設一批示范性旅游廁所;對已建成的旅游廁所加強日常管理,責任到人,建章立制,確保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2022 年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15 座,到2025 年底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80座。
“廁所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村干部與村民的協調與溝通,但部分村民不愿拆除違規廁所,且個別村民在某些歷史問題上和村委會有矛盾且沒有得到合理解決,這使廁改成為難點。且村民長期以來習慣于傳統的露天廁所,對于新型廁所的使用和維護存在抵觸情緒。他們可能認為傳統的廁所已經足夠使用,沒有改造的必要,因此對項目持保留態度。因此要加強對村基層干部的培訓,讓村干部起到引領、帶頭作用,來督促廁改工作順利完成。
雖然政府對“廁所革命”非常重視,區管委會為此成立廁改督導組,但在政策制定和落實方面仍有不足之處,“廁所革命”需要上下級協調完成,將廁改分為前后2 個階段,第1 階段責任落實不夠明確,在改造過程中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廁改質量也尤為重要,現有的驗收考核不夠科學,在考核上只注重量的變化,不重視質的改變,說明考核機制和責任分工還有待加強。
在“廁所革命”中選址是一個大問題,位置太遠容易被荒廢,對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極為不便,離居民區太近又容易引起附近住戶不滿。選址若征收農戶土地,大多村民不會同意。把公廁建在住戶多的區域,到了夏天氣味較重,容易招蚊蟲,污染嚴重,農戶意見較大。在選址上既要滿足廣大農戶的日常需求,又要盡可能減小對周圍農戶的影響,不占農戶的基本農田,在多種條件束縛下公廁的建立困難重重,還需要村干部大量的溝通和協調。
在驗收環節,整改應該全面徹底,做到每個村莊、每戶農戶每個廁所及公廁都全面摸排到位,農村所有戶廁公廁全部登記上報,徹底清查問題廁所。可以設置專人負責,在改革上求真務實。組織專門力量,吸收技術人員參加,具體負責驗收工作,嚴防工作質量“打折扣”。廁屋上應能擋風遮雨,滿足如廁隱私和安全,廁具應維修并及時更換,當修則修、當換則換,達到正常使用的標準。化糞池(儲糞池)要做到不滲、不漏、雨水不倒灌,廁所內無蠅蛆滋生,無明顯臭味,無污物亂扔,達到衛生標準。
廁改需要因地制宜,像氣溫低的地區如張家口、承德壩上地區和太行山、燕山深山區等高寒地區,就不適合沖水式廁所,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改進廁所模式。在河北最北部的張家口壩上等地人、畜飲水困難,缺水嚴重,水沖式廁所確實無法實現。秦皇島、唐山、滄州部分沿海地區,海拔過低,已改廁所大面積化糞池滲水。其他地區,由于地下工程原因,導致已改廁所大面積不能正常使用的,科學改廁可以提高改廁標準,基于“就近、經濟、方便、實用”的原則,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現有房屋及空間資源,合理整合廁改模式,保持原有民居布局,合理利用資源,推進原址改建、院內新建、室內套建3種建設模式,避免亂修亂建。
加強宣傳輿論影響工作,擴大改廁信息的覆蓋面,可以提高農民對改廁的認識和參與度。制定全面而系統的宣傳計劃,明確宣傳目標、內容和方式。包括制作宣傳材料(如宣傳冊、海報、視頻等)、組織宣傳活動(如宣講會、示范工程參觀等)、利用媒體渠道(如電視、廣播、報紙等)進行宣傳等。農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而且去城市務工的年輕人較多,真正在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可以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大力推廣廁改的意義、經驗和正確的使用方法,使“廁所革命”在潛移默化中被大家認可和接受,引導村民養成環保、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