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昊
(蘇北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225000)
文章在現代無線互聯信息技術、5G網絡等基礎上,構建了圖書館信息化智能平臺,使醫院的讀者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資料的快速查詢、搜索、分享、閱讀等便捷操作。與傳統醫院圖書館一份資料在同一時間只能實現單人閱讀相比,信息化下醫院圖書館可以實現多人共享同一份醫學資料,極大地提升了醫院圖書館閱讀的便捷性和高效性[1]。
由于技術和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傳統醫院圖書館的信息系統結構相對簡單。傳統醫院信息化系統由網絡通信模塊、數據收集模塊、數據管理模塊和安全保護模塊4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醫院圖書館信息化系統架構模式
網絡通信模塊為傳統醫院圖書館信息化系統中圖書館數字終端數據傳輸和共享的前提條件,大部分覆蓋率低,屬于互聯網物理隔離的本地網絡,應用范圍有限,需要通過光盤、磁盤等媒介實現信息交互。
數據采集模塊為醫院圖書館傳統信息管理系統的外部“接口”,可以完成醫院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中外部信息的數字化傳譯,包括鍵盤、條形碼掃描儀、光驅、軟盤驅動器等。數據采集單元形成的數據格式相對簡單,且采集內容受容量限制較大。
數據管理模塊類型主要有網型數據庫和層型數據庫,可以滿足圖書館各種數據存、讀、寫等需要。盡管如此,醫院圖書館早期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存儲單元體積小,讀寫性能差,容易發生系統異常造成的數據丟失。
安全防護模塊旨在解決數據采集單元自動數據導入過程中的病毒和木馬的風險,并監控系統運行狀態的穩定性,在系統故障時確保數據安全。但此時安全防護機制和安全防護技術仍相對滯后。
傳統的醫院圖書館信息化系統架構和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醫院圖書館效益最大化。在無線互聯科技環境下,醫院圖書館踐行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打破了紙質文獻的傳統藏書格局,以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服務方式,實現了多元化的閱讀服務,可以通過網絡檢索相關的醫學網站,增加醫學搜索引擎,這不僅為閱讀者提供更充足時間,還突破了原有固化的閱讀地點限制。針對同一信息資源,可以多人同時訪問,這樣無形之中增加了文獻的閱讀量及應用價值,避免資源沖突。此外,醫院圖書館踐行智能化信息系統,能實現資源共享,構建數字化藏書,防止資源浪費。在無線互聯網絡環境下,智能圖書館信息化將連接更多的線上圖書館,成為改變傳統借閱管理模式的關鍵,為醫學資料的搜索與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2]。
虛擬技術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改善了醫院信息化建設效果,強化了硬件設備應用,整合了傳統信息技術,無論是網站服務器,還是區域服務器和中央管理系統等,都能夠在虛擬平臺上運行,實現單獨運營。虛擬技術應用后的優勢:減少占有量,降低醫院成本;針對動態資源,實現合理分配;整合服務器,實現存儲使用率優化,滿足發展需求。此外,醫院信息化建設時,借助虛擬技術,制定了虛擬程序,完善了自助管理服務,強化了高效管理,實現了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
射頻技術(RFID)主要基于無線電技術在自動識別領域的應用,能夠自動提取醫院圖書館圖書相關信息,幫助醫護人員實現批量閱讀和遠程讀取,且操作簡單、方便、快捷。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不需要電源和光源,透過外部材料,即可讀取。該技術壽命時間相對較長,能便捷實現館外還書,簡化借還書操作,便于管理者進行館內盤點作業。
在以太網技術的應用設計時,要按照醫院整體藏館結構,針對其網絡系統需求予以分析,確定具體內容,針對圖書館相關的部門,完善其相關的網絡連接,如數據通信,資源共享等,從而實現對圖書館網絡的全面管理。圖書館是醫院最重要的醫學資料存儲地,現代化技術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改變了以往圖書儲藏量少、檢索煩瑣等弊端,形成多渠道網絡聯合,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服務模式,使醫護人員在檢索資料、查閱信息過程中更方便省時。網絡促使信息資源共享得以實現,也為醫院圖書館藏書資源擴大奠定良好的基礎。
所謂第三方交換技術是路由器技術,將其和交換技術整合,統稱為第三方交換技術,借助交換機能夠實現網絡的升級,借助分割沖突域能,提高寬帶速度,控制廣播風暴,提高網絡性能。該技術在醫院圖書館建設中的優勢性如下:第一,服務區。服務區能給予書目信息查詢,實現讀者借閱情況查詢;能給予圖書館數字資源,提供網絡用戶查詢;在服務器增加VLAN或在圖書館防火墻位置可以實現保護作用。第二,網絡管理。對于醫院圖書館建設而言,對其開展網絡管理,需要借助真實的IP,快速連接網絡。第三,館內工作人員通過內部專用系統完成各項業務,如采編、典藏、流通等。通過上述業務網點,不僅可以實現書目數據庫的完善,進行讀者數據庫的修改;還可以提升圖書館圖書的儲藏量,促進資源儲備的豐富與多樣性[3]。
現代圖書館不僅是收集數據并將數據存儲在狹小的空間里,還是在無線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整體架構的更新。醫院圖書館智能化信息系統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無線互聯環境下醫院圖書館智能化信息系統設計
該系統將創建一個更加科學、安全、高效的智能醫院圖書館信息系統。為了保證智能圖書館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多種服務,智能圖書館將廣泛的功能模塊集成到系統研究中,如短信子系統、命令提示子系統、移動閱讀子系統和管理子系統等。確保實現各種功能操作,滿足用戶對智能圖書館的資源需求與開發。
在智能圖書館系統的模塊化設計中,有必要對短信子系統開發與優化設計,完成用戶身份的附加認證,保持系統平臺端口與用戶身份之間的聯系。在無線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與用戶建立無縫的渠道,特別是與通信運營商保持深度合作,發揮快遞信息機構的功能,實現服務提供商和圖書館系統的對接[4]。根據智能圖書館系統的設計方法,通常需要向服務提供商提供系統的Web服務接口,以實現上述模塊的應用功能,如圖3所示。
圖3 短信息系統架構
從短信息系統架構的視角來分析,智能圖書館系統與無線移動終端之間的連接主要是通過使用請求、停靠、反饋、推送等機制來實現的,為用戶提供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同時,利用短信子系統模塊的設計,及時滿足用戶服務需求,用中間層代理系統實現信息渠道的有效連接,使信息交互且有針對性、個性化,擴展短信子系統的功能。
提示子系統模塊是智能圖書館系統門戶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實現各種服務內容的顯示,包括圖書館活動的介紹、館藏檢索的查詢、個人查詢或更新,旨在通過各種服務功能模塊提高圖書資源的利用率及用戶體驗。一般來說,在智能圖書館系統的信息模塊中,每個數據庫的信息資源都很豐富,可以通過瀏覽、檢索、資源集成等門戶進行連接。此外,考慮到無線移動終端的特點,需要借助模塊化設計中的接口優化,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功能接口。
在無線移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移動閱讀已成為人們的普遍習慣,醫院圖書館智能化信息系統中的移動閱讀子系統開發無疑承擔著重要的信息服務功能,負責為用戶提供全文閱讀服務。獲得適當的授權后,用戶必須使用移動設備的瀏覽器訪問電子資源并找到符合用戶需求的資源。為了優化智能圖書館系統的資源服務體驗,在系統的實際設計和功能實現中,應充分考慮用戶對服務內容的偏好,充分展示和挖掘圖書館資源,具有高質量的界面,豐富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需求。
目前,受無線移動互聯網技術維度的局限性,對網上用戶的數字圖書館認證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需要依靠高效的用戶管理系統來完成圖書館資源與用戶需求的同步。在設計系統管理功能模塊時,結構應清晰,邏輯系統應嚴格,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管理效率。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用戶信息表、管理員日志表和管理員組信息表。使用者信息有賬戶、登錄密碼、登錄憑證、注冊時間和用戶狀態等信息;管理員日志可以反映管理員的進程,包括進程類型、進程內容、進程時間和IP地址等。而管理員組信息表包含權限名稱的期限、權限狀態等。
綜上所述,在無線互聯網環境下,醫院圖書館智能化信息系統的開發,不僅從整體上提升醫院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而且打破傳統圖書館的弊端,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多元化的圖書閱覽環境,消除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閱讀與資料查詢更為便捷,從而增強圖書館信息化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