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杰 _ 北京一零一中懷柔校區
北京一零一中懷柔校區堅持與總校保持教、學、研一體化管理,積極探索重基礎、層次性、系列化、生成性的課程文化,實現學科教學的減負增效,促進師生健康發展。
學校創新教學方式,堅持“年級統籌、雙線發力”的管理原則,促進初、高中教學統籌發展。
打造能量場。在教研組建設過程中,向外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內化學科素養,提高學習質量;向內實施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控數量、保質量,全批改、重改錯,抓輔導、有分層、見實效。同時,把集體備課延伸至上課、聽評課和作業設計。
搭建聚能環。在年級組建設中,抓好“四課”,規范一日常規,做好作業、學科、時間三個統籌,明確家情、校情、學情,定位學生在態度、方法、習慣、心理等方面的生長點,落實個性化指導策略。
一是細化過程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做好周測、答疑、作業設計等,做好一課一研、大單元備課工作,同時加強中高考改革及命題的研究。作業管理采用“年級統籌,控量增質”的原則,大學科每天布置,小學科輪流布置,總時長不超過90分鐘;作業內容關聯課堂,精選分層,確保實效;所有作業全批全改并及時反饋,注重糾錯與復判;每天晚自習為學生留足1小時的閱讀、梳理、改錯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自律能力。
二是優化課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借鑒總校“三層八維式”課程結構體系和“生態·智慧課堂”改革成果,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實現主題課程系列化、選修課程精品化、實踐活動綜合化等,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主題課程系列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德育內容納入教材、融入課堂,開展主題課程教學活動,探索同一主題下多學科融合教學的研究。每學期制定一個主題,已開展15次。
選修課程精品化。積極打造優質校本選修課,鼓勵教師開設與本學科緊密相關的選修課程。每學期開設40余門選修課,涵蓋人文、科學、藝術等領域,滿足學生的興趣發展與個性成長。
實踐活動綜合化。充分利用科學城的教育資源,推進活動綜合化;帶領學生走進國防科技大學的博物館、展覽廳、實驗室,借助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所及野外臺站,開展有關地質學和天文學的科學探索活動。
校本課程特色化。積極挖掘課程及教師資源,開設心理健康、時政新聞、影視欣賞等校本課程,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開拓國際視野。
科學素養課程系統化。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在初中部開設科學素養起航課程,以科普講座為抓手,開闊學生視野,實現科學素養“啟蒙”。開設“院士講堂”,聘請研究員、院士開展關于地外生命、遙感災害監測等內容的講座;在預科年級開設“科學盒子”課程,加強科學研究方法指導,注重科學理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