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曹宇,艾云飛
(1. 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 310000; 2.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皮膚科 上海 200092)
隨我國化妝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美麗護膚”的認知和需求與日俱增。目前,市場上大部分調研都集中在防曬產品[1,2],對清潔產品的調研比較少。而清潔是所有護膚當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步,面部肌膚沒有清潔干凈或過度清潔都會導致皮膚出現各種問題。根據數據調研發現[3],油性膚質是目前大學生群體的主要膚質。
臨床上根據皮膚表面脂質含量的多少,粗略地將皮膚分為油性皮膚、干性皮膚、中性皮膚和混合性皮膚[4]。油性肌膚是青年人面部皮膚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也是較難保養的一類皮膚類型[5]。因為油性皮膚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比較旺盛[6],面部油膩,不易清潔,同時會伴隨出現一些皮膚疾病,比如尋常痤瘡,從而發展為油痘肌,影響美觀甚至影響青年的身心健康。而敏感肌不僅僅在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根據已有的報道顯示,我國女性的敏感肌已經從2017年[6]報道的36.1%上升到2020年[7]報道的49.6%。由此可見,敏感肌的確是目前市場亟需解決的難題。
目前人們對潔面的知識、態度、行為等尚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6624 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當代青年人潔面認知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對認知進行專家解讀,旨在引導油痘肌、敏感肌青年對潔面有正確的認知。
定性研究方法為深度訪談,招募2 名皮膚科醫生對定量問卷的設計、選項等內容進行校正,2 名大學生對定量問卷的選項及問題的理解程度進行校對。定量研究方法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共回收有效樣本量6624 份。
用Microsoft Excel 軟件和SPSS 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便進行比較分析。
本研究人群的性別、年齡、學歷、城市和皮膚類型如表1 所示。男女占比分別為68%和32%。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18~24 周歲,占比88%,由此契合大學生潔面現狀的調研。居住地區分為一線、新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分別占比26%、34%、23%、17%,涵蓋地區較為全面。對皮膚類型的認知中,油性皮膚類型占比最高,為35%;其次為混合性皮膚類型,占比26%;中性和油性皮膚類型均占比15%,僅有9%的人群屬于敏感的皮膚類型。
而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在自認定的皮膚類型之外,同時還存在很多“油”和“敏”的問題,因此后續調研中,以是否有肌膚問題發生和問題類型,定義泛皮膚類型為:泛油痘,泛敏感,泛油敏和非油非敏的四大類型,其定義如下:泛油痘:存在油、痘、黑、粗問題的皮膚;泛敏感:存在干、紅、癢、痛等問題的皮膚;泛油敏:同時存在油痘和敏感問題的皮膚;非油非敏:油痘和敏感問題都不存在的皮膚。
在泛定義類型中,泛油痘人群占比88%,泛敏感人群占比57%,泛油敏人群占比48%。可見油痘肌和敏感肌是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皮膚類型代表。
數據顯示(圖1),油痘問題,集中在“粉刺/黑頭/白頭”(80%)和“出油多”(79%),其中男生出油多的問題略高于女生;長痘部位最多集中在額頭(64%),臉頰(53%),下巴(52%),即面部。痘痘的反復發作往往會給青年帶來困擾,多伴隨不自信的心理現象。

圖1 油痘肌皮膚問題
注:紅色字體標記該數值對應的TGI ≤ 90,表示該類人群的這項指標相對于總體偏低;綠色字體標記該數值對應的TGI ≥ 110,表示該類人群的這項指標相對于總體偏高。全文同。
Fig.1 Oil-acne skin issues
而患有痘痘的人群,首發年齡65%集中在16-19 周歲之間,往往病程長達幾年,無法根治(圖2)。在痘痘問題中,最想解決的問題分別是痘印/痘坑(46%)、毛孔粗大(41%)、痘痘反復發作(40%)。

圖2 痘痘人群的首發年齡、病程及最想解決的問題
Fig.2 Age of first onset, duration and most wanted problems of the acne population
16-19 歲之間的青少年,由于內分泌波動容易誘發油痘問題,輕視和過度護理反而會加重油痘問題。對于輕度油痘肌膚,可以選擇溫和有效的清潔產品,搭配含有酸類成分的護膚品幫助角質代謝,疏通毛孔[8]。更多問題,應該去醫院皮膚科,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切忌自行擠痘等不良習慣。
肌膚敏感往往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具有癥狀表現不明顯、原因不明確及緩解方法不確定等特點[9]。在調研過程中,除了作息紊亂和激素分泌問題,女生相比男生更認同自身肌膚問題與紫外線損傷和角質層受損有關聯(圖3);同時,大學生群體認為皮膚敏感由屏障受損(肌膚屏障受損+皮脂膜受損)造成。因此對清潔/保養產品可以不損害屏障,甚至可修復屏障受損的產品有明確需求。

圖3 油敏肌問題成因
Fig.3 Causes of skin problems in oil-sensitive skin
2.2.1 選擇潔面產品的態度
在針對護膚品的選擇方面,無論男生和女生都100%選擇潔面產品。由此可見,大家對面部清潔重要性有比較清晰的認知。
而在目前使用的潔面產品中,洗面奶/潔面霜(89%)是首選,其次是潔面泡沫(42%),其他產品的使用比例相對較低,但去油效果強力的潔面皂和潔顏粉,男生使用的比例顯著高于女生;卸妝產品的使用,女生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與當代大學生化妝情況密切相關。
被訪大學生使用的潔面產品,近7 成單價集中在50-150元之間,均價107 元。
2.2.2 大學生用戶潔面行為
我們調查結果顯示超8 成的大學生,每天洗臉2 次;28%的大學生,夏天洗臉頻次高于冬天。而每日至少潔面3次的人群占比7%。值得注意的是,過度清潔會造成皮膚屏障損傷[10,11];同時,油痘肌和敏感肌更應該注意每日的潔面頻次,建議每日2~3 次為宜[11]。而且油痘肌和敏感肌都應該選擇溫和帶修復成分的產品。
如圖4 所示,大學生常常認為不同的水溫,清潔效果不同。62%的人群選擇溫水潔面,而11%的人群選擇熱水/偏熱的水潔面。同時,有9%的人群采用冷熱水交替潔面。但是,過熱的水能徹底清除皮膚的保護膜,易使皮膚松弛,毛孔增大,導致皮膚粗糙,產生皺紋[12];而常用較低溫度的水洗臉,又會使皮膚毛孔緊閉,無法洗凈堆積于面部的皮脂、塵埃及殘留物等污垢,不但不能達到美容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痤瘡之類的皮膚病,影響美容[13]。而且,粗大的毛孔形狀結構與網狀膠原減少,皮膚張力改變有關[14]。通常需要采用光電治療、微針射頻、聚焦超聲等臨床治療方式改善毛孔粗大。因此,日常應使用常溫水清潔面部,避免對皮膚造成過度刺激。

圖4 大學生潔面水溫
Fig.4 College student facial cleansing water temperature
如圖5 所示,在同時使用多種潔面產品的問題上,近半用戶使用單一潔面產品(46%),其次是根據肌膚狀態選擇潔面產品或更換產品;此外還有26%的人群認為多種產品搭配效果更好。

圖5 大學生多產品潔面和輔助工具的選擇
在潔面輔助工具的使用上,40%的人群使用一次性洗臉巾,27%的人群使用打泡網,但男生的使用比例低于女生。另有35%的人群使用潔面刷和洗臉儀。而電動(超聲)洗臉刷/潔面儀等產品利用超聲波原理,進行皮膚深層清潔,但高強度清潔會有皮膚屏障受損的風險[15,16],應該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問題皮膚,例如痘肌、敏感肌、玫瑰痤瘡、角質層薄、毛細血管擴張(紅血絲)嚴重的皮膚,都不建議使用。
Fig.5 Choice of multi-product cleansers and aid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2.2.3 大學生對潔面的認知
在對于潔面頻次認知上(圖6),僅有31%的人群認為洗臉次數過多,可能引起皮膚屏障受損。26%的人群認為多洗幾次可以有效清除油脂,有利于油性肌和痘痘肌的護理,其中男生占28%,女生占22%。而過度清潔,會損傷皮脂膜,進一步損傷皮膚屏障,加重皮膚水油失衡,導致皮膚敏感和出油進一步加重,油痘升級為油敏。因此,該類群體一定要選擇有效控油,溫和無刺激的潔面產品,避免皂基,選擇氨基酸類潔面產品。

圖6 大學生群體對潔面頻次的認知分布
Fig.6 Distribution of perceived frequency of facial cleans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 groups
關于面部清潔的整體認知上,存在某些正確的觀點,同時也存在很多誤區,如圖7 所示。

圖7 大學生群體關于面部清潔的整體認知
Fig.7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regarding facial cleansing
首先,74%的大學生認為“生活習慣影響皮膚狀態,食物需要篩選,例如辛辣、高糖等食物要少吃”,這是正確的。皮膚易受到內分泌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辛辣食物屬于刺激性食物,能刺激皮膚毛細血管、微小血管及毛囊皮脂腺,促使皮脂腺分泌皮脂,從而引起皮膚炎癥和痤瘡[17]。而高糖飲食能刺激皮脂腺細胞增殖,促進脂質合成;誘導炎癥因子生成,促進炎癥發生,增加胰島素抵抗,誘導痤瘡的發生[18,19]。其次,58%的大學生認可“潔面產品也有祛痘、去黑頭、閉口等功能”。若產品中添加具有剝脫功效的成分,如水楊酸、果酸等,有助于溶解毛孔堆積的角質油脂[8],輔助祛痘、祛除黑頭閉口。55%大學生消費者認可“每天洗臉前,熱毛巾敷臉,打開毛孔后讓臟東西都跑出來,臉就可以洗的更干凈了”。熱敷主要為了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深部組織充血[20,21]。溫濕毛巾使毛孔受熱張開,易于吸收養分,水蒸汽作用于皮脂,使皮脂脫離皮膚,達到去除多余油脂的目的,促進皮膚排泄[21]。
在潔面認知誤區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33%大學生消費者認可“油性肌膚,每天必須多次洗臉”。49%大學生消費者認可“泡沫潔面對油性肌膚更有效”。64%大學生消費者認可“現在空氣污染嚴重,沒有化妝,也要好好卸妝和清潔”。43%大學生消費者認可“敏感皮膚更適合用清水清潔”。
針對以上誤區,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用水清潔的次數越多,皮膚越干燥[10];而且過度清潔,會損傷皮膚屏障,導致諸如痤瘡等皮膚屏障功能障礙類疾病[22]。潔面產品的起泡性與表面活性劑相關。表面活性劑因其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從而吸附于氣-水界面,形成泡沫。而泡沫的多少與清潔力沒有直接關系,清潔力主要和表活種類、濃度有關系[23,24]。皮膚清潔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皮膚清潔、清新、光澤和整體健康,但不去除保護性的皮膚表面蛋白和脂質,不影響皮膚微生物或pH 的改變[25]。而卸妝則是將皮膚表面的彩妝、自身分泌的油脂及環境中脂溶性污垢等去除的過程[26]。因此日常生活中沒有化妝只需要做好面部清潔。由于皮膚表面的大部分雜質和污染物都是不溶于水的,僅用清水清潔皮膚是不夠的,因此需要使用含有表面活性物質的產品[25]。即使是敏感皮膚在日常保養涂抹等情況下也需要清潔,選擇適合敏感膚質的低敏無刺激的醫學護膚品的潔面產品。
由此可見,被調查人群的皮膚清潔知識存在很多誤區,由此造成很多不正確的護膚習慣,導致皮膚發展成為油痘肌或油敏肌,因此對當代大學生人群需要加強潔面的科普教育。
關于潔面產品的需求方面,大學生群體關注的前五大要素分別是:無刺激(43%),控油效果(41%),保濕不緊繃(37%),成分(36%)和質地(31%)。這是開發一款新的潔面產品需要關注的方向。比如針對油痘肌人群,除了關注控油效果[27],同樣需要添加保濕成分維護皮膚屏障。針對敏感性皮膚則需要通過抑制炎癥介質的表達、增加表皮中磷脂和神經酰胺的合成,加強皮膚屏障[28],比如功效成分馬齒莧、紅毛丹、牛乳活性蛋白等。
對一款新的、針對油痘肌或敏感肌的清潔產品的需求調研結果如圖8 所示。分為核心功能區、績效功能區和美化功能區三個部分。其中清潔、去油、補水保濕是必備的功能;而深層清潔、去黑頭/閉口、縮毛孔、祛痘、消炎、美白、去角質等是可以給產品加分的功能;氨基酸/非皂基、純植物、無致敏成分、小容量包裝、防腐劑少等是可以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功能。對潔面產品功能需求矩陣分析,將有利于新產品的定位和開發。

圖8 潔面產品需求矩陣
Fig.8 Demand matrix for cleansing products
如圖9 所示,未滿足需求主要集中在產品功能部分,保濕力和清潔力,以及祛痘、成分溫和不刺激、控油等,這些都是市面現有潔面產品已具備的功能,但還不夠令用戶滿意,需要把這些產品功能,再做到極致。除功能之外,用戶對產品包裝不滿意的主動提及(14%)較高,大學生更希望即使是常規的潔面產品,包裝也能做到精美、大氣、醒目、方便攜帶、環保。

圖9 已有潔面產品未滿足需求調研結果
Fig.9 Results of research on unmet demand for cleansing products already available
如圖10 所示,大學生最期待的內容是:正確的潔面行為指導(48%),產品對比/專業測評,根據膚質選擇潔面產品和不同膚質的潔面方法和要點(42%)。派發小樣(49%),專業人士現場科普/推介(48%),膚質檢測(44%)和科學實驗與裝置(44%),是最受同學歡迎的推廣形式。整體看來,男生的關注度、興趣度都比女生低,針對男生的細分市場還有待再教育。

圖10 大學生期待的內容
Fig.10 What college students expect from cleansing
本次線上線下相結合,共調查了6642 名大學生,數據量較多,被調查人群分布地區較廣,學歷層次均覆蓋,因此能有力的說明當代大學生對潔面知識、態度、行為等問題。
油痘肌和油敏肌是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主要肌膚問題。被調查人群均能意識到面部清潔的重要性,但是在面部正確清潔的方式上存在一些誤區。因此無論是化妝品企業,還是皮膚科專家都應該積極的和高校聯合開展正確潔面的相關講座,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面部清潔。
同時,針對當代大學生對面部清潔產品的需求方面,溫和無刺激、控油、保濕、成分的使用、產品質地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各化妝品企業可以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