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文寶
川西北地區和攀西地區是四川野生高山景觀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幫扶的重點區域。2018年,四川省林科院馬文寶團隊著力把當地的野生高山景觀植物資源優勢轉化發展優勢和助農增收的實際效益。在他們持續的奮斗和不懈的努力下,川西北和攀西兩地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等植物逐漸成為林農致富增收的金疙瘩,成為寫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科技文章。

在綿竹市指導玫瑰雜交已獲得自主產權的玫瑰新品種
初到甘孜涼山的馬文寶感覺最多的是“兩眼一抹黑”,除了漫山遍野的花卉資源和團隊寥寥數人以外,他們沒有更多可以憑借的東西。在熱心的干部群眾的幫助下,團隊成員開啟了對這片土地的深入了解,卻得出當地產業發展“零基礎”這一結論?!傲慊A就零基礎,本來就是來智力幫扶的,擼起袖子干就完了”開完會的團隊成員達成了這個共識,開啟了從零開始的科技賦能道路。爬山涉水、實地調研、座談交流是最初的工作中最重要也是重復最多的事。通過努力,團隊大致梳理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源摸底不清。甘孜、涼山和攀枝花地區擁有豐富的野生高山景觀植物資源,高山花卉具有品種多、分布廣、特色鮮明等特點。但許多縣鄉從未對域內野生高山景觀植物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對區域內發展什么品種定位不清、認知不明,加之林農存在“鄉土植物不賣錢”的觀念,導致部分地區存在“捧著金碗要飯”的現象。二是科技化程度較低。很多地區缺乏專業的種植管理人才,高山野生景觀植物的栽培管理技術較低,無法解決植物的病蟲害防控、肥水管理及整形修剪等問題,種植戶小打小鬧盲目種植一些不成熟的品種,導致移栽成活率低、易發病蟲害等現象。三是沒有相關產業支撐。各地區沒有專門的花卉生產企業,沒有成熟的花卉產業鏈條,缺乏標準化的管理和完整的產業分工,導致花卉產品總體質量不高,產品產量不大,僅滿足本地需要,達不到高端市場要求。
想要助農增收,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為了解決資源摸底不清的難題,團隊成員分頭行動,努力開展鄉土景觀植物資源調查搜集,累計收集了鄉土景觀植物種質資源420 余份。這其中,不僅有“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尾葉杜鵑和梓葉槭,還有具備園藝開發和商業價值的會東杜鵑、大白杜鵑、五小葉槭。但野生景觀植物種子細小,生長全靠天,人工培育困難重重。為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團隊加強了科技攻關,進行了艱苦地種子萌發特性研究和播種育苗技術研發。經過努力,成功將杜鵑花種子萌發率提高了30%以上,幼苗建成率提高到87%以上,破解了高山花卉繁育、栽培的技術“瓶頸”,解決了林農種不出“索瑪花”等苗木等問題,緩解了鄉土植物開發應用不足的現狀。同時,積極申報新品種和良種,讓開發的新品種有了國產的身份,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為了把優良成果轉化為生產實際效益,團隊成員到各個品種適生區域,開展了以杜鵑花、五小葉槭、月季、紅掌等繁育栽培技術為內容的培訓,累計開展科技培訓120 次,培訓鄉土專家、科技人員和花農等6200 余人次,培養出15名具有專業性和綜合素質的鄉土專家,不僅轉變了鄉土植物不賣錢的理念,也提高了林農投身鄉土花卉產業的熱情和能力,馬文寶及其團隊被親切地稱呼為“花博士”團隊。
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是根本,這是幫扶地區能夠持續繁榮的動力源。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后,花卉團果斷開啟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化道路。一是加大野生高山景觀植物的推廣示范。將培育成果在涼山州普格縣等地進行種植示范,在北京世園會、貴州綠博會中進行了推廣應用,被成都商報、四川日報等媒體專題追蹤報道,擴大了鄉土植物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二是擴大產業規模。為了解決成果轉化和規?;a問題,在涼山州建設鄉土花卉科研基地50畝,建設智能育苗溫室1500平方米,每年可繁育高山杜鵑花等鄉土花卉幼苗10萬株以上。指導花卉企業和林農合作社培育出鄉土苗木300余萬株,輻射帶動面積2500多畝,產值5100 余萬元,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引擎。三是鞏固發展成果。深度挖掘康巴高原植物園鄉土植物展示、科普的發展潛能,將搜集的鄉土植物在康巴植物園等進行展示推廣,為植物園發揮科普優勢,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了條件,帶動道孚縣旅游發展,實現經濟收入500萬元。與西昌富華園林等3家國家級花卉龍頭企業達成意向性合作協議,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擴大四川鄉土高山景觀植物的“企業圈”“朋友圈”,讓更多高質量、高品質、高附加值的鄉土花卉產品成為四川富民惠民的靚麗名片。
踏平坎坷成坦途,奮楫篤行闖新局。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質量的不斷提高,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的鄉土花卉產業迎來了變革式、振興式的發展。這也讓團隊取得了累累的碩果。據統計,在科技下鄉萬里行的5年中,團隊累計鑒定成果3項,授權專利6項,發表四川省地方標準6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30 余篇?;ɑ軋F被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和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優秀服務團,馬文寶也在四川省脫貧攻堅專項工作中獲得記大功獎勵。
高質量的發展成果,讓花卉團隊對未來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在一次科技下鄉萬里行的報告會上,負責人馬文寶這樣表示,作為林草人,我和我的團隊感到滿滿的收獲感、榮譽感和幸福感。我們將把科技下鄉萬里行作為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在今后工作中,主動對標林草中心工作,肩負時代賦予科研人員的使命,在種質資源收集、研發方面下苦功夫,以實際行動切實維護林草種業安全,努力為實現林草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