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徐英子
醫療保障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
“今年上半年,全國醫保部門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39萬家,處理違法違規機構16萬家,追回醫保相關資金63.4億元。2018年以來累計追回835億元。”在9月22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副司長顧榮說。
據了解,今年8月,2023年度國家醫保基金飛行檢查正式開始。今年的國家飛檢將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聚焦醫學影像檢查、臨床檢驗、康復3個群眾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領域。同時,首次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檢查對象。
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先后赴貴州、陜西、四川、新疆、上海等15個省區市開展飛檢工作。不少省份也參照國家模式開展了省級飛行檢查,今年上半年省級飛檢已覆蓋84個地市的488家定點醫療機構、30家醫保經辦機構,處理違法違規機構298家,追回醫保相關資金2.1億元。
據顧榮介紹,國家醫保局連續5年聯合公安、衛健部門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今年檢察機關和財政部門也加入進來,聯動懲戒優勢更加凸顯。今年的專項整治聚焦骨科、血透、心內、檢查、檢驗、康復理療等重點領域,聚焦醫保結算費用排名靠前的重點藥品耗材,聚焦虛假就醫、醫保藥品倒賣等重點行為,力爭做到查處一批重點案件、打擊一批違法行為、規范若干專項領域。
大數據監管是應對日益復雜監管形勢、有效破解監管難題、不斷提升監管效率和精準打擊能力的重要舉措。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國家醫保局今年在全國選取11個省區市和53個統籌區開展醫保反欺詐大數據應用監管試點,鼓勵各級醫保部門創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逐步構建起嚴密有力的大數據監管體系。同時,進一步積極推進智能審核和監控工作,力爭盡快實現智能監管子系統在所有統籌地區全覆蓋,形成全國智能監控“一張網”。今年上半年,全國智能審核和監控拒付、追回醫保資金9.8億元。
今年上半年,全國醫保部門收到舉報投訴2137件,通過辦理群眾舉報,追回醫保基金4233萬元,并處行政處罰765萬元。同時,國家醫保局曝光臺及微信公眾號公開曝光欺詐騙保典型案例40起,涉及違規資金超6000萬元。
圍繞異地就醫、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等新形勢新任務,深入研究針對性的監管方式,著力破解各類監管挑戰難題。同時,加快研究起草《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不斷提升監管專業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繼續加大醫保基金監管力度,持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醫保基金監管體系,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顧榮說。
據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副主任付超奇介紹,2023年1月至8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20923.33億元。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14738.06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支出17864.77億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支出11257.30億元。
付超奇還介紹說,國家醫保局著力破解制約醫保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重點解決“群眾享受普通門診統籌報銷待遇不便捷”問題,推動報銷定點零售藥店門診購藥費用。
截至8月,全國99%的職工醫保統籌地區建立普通門診統籌待遇,32.09萬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普通門診統籌結算服務,累計結算13.14億人次,結算醫保基金1240.24億元;25個省份的約14.14萬家定點零售藥店開通了門診統籌報銷服務,累計結算1.74億人次,結算醫保基金69.36億元。
為了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國家也在持續推動國家醫保談判以及國家集采。
談及藥品集采落地情況,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副司長王國棟介紹說,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中選結果已于7月在全國落地實施。此次集采共有39種藥品采購成功,平均降價56%,按約定采購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167億元。截至目前,國家集采藥品數累計已達到333種。
據介紹,國家醫保局近期正在開展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工作,預計采購40余個品種的藥品,涵蓋高血壓、糖尿病、腫瘤、胃腸道疾病、抗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多個領域。第四批的國家組織高值耗材集采目前也正在開展,重點采購人工晶體和運動醫學兩種高值醫用耗材。“下一步,集采將持續擴大擴面,堅持上下聯動,推進國家集采精細化管理。”王國棟說。

浙江金華,中心醫院門診大廳新設立的醫保駐院服務站前,工作人員在給就醫群眾辦理醫保服務。圖/CFP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表示,今年3月至8月,346種協議期內談判藥品已為患者減負1097億元。
在介紹醫保藥品目錄實施情況時,黃心宇表示,2023年1月,國家醫保局印發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2年)》,并于3月1日正式實施。2022年版醫保藥品目錄新增111種藥品,涉及腫瘤、免疫、罕見病、抗感染等多個治療領域,其中奧雷巴替尼、賽沃替尼、利司撲蘭等91種藥品以談判準入的方式新增進入目錄,協議期內的醫保談判藥品合計達到346種。
黃心宇說,到今年8月底,全國已有23.4萬家定點醫藥機構配備了協議期內的談判藥品,其中定點醫療機構6.5萬家、定點零售藥店16.9萬家,91個去年新增的談判藥已在5.5萬家定點醫藥機構配備。
2023年3月至8月,346個協議期內談判藥品累計報銷1.23億人次,醫保基金支出491.7億元,平均實際報銷比例為69.7%。疊加降價和醫保報銷雙重因素,3月至8月的半年時間,346種談判藥品已為患者減負1097億元。
談及2023年的醫保目錄調整工作,黃心宇表示,7月1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啟動申報工作,本月初在國家醫保局官網公布了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包括224個目錄外藥品、164個目錄內藥品,共計388個藥品通過了形式審查。“我們將按計劃開展評審、測算和談判等工作,預計于12月初公布今年目錄調整結果,從明年1月1日起執行新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