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
最近一段時間,西方反華政客和反華媒體頻頻散播“中國經濟見頂”“中國經濟可能重蹈日本覆轍”“中國經濟對外資已沒有吸引力”等論調,聲嘶力竭地唱衰中國經濟。
這當然不是西方輿論的新把戲。在過去20多年中,西方一直沒有停止操弄“中國崩潰”的話題。無論中國經濟處于什么階段,西方輿論總是想方設法地唱空和抹黑。他們時而“小題大做”,時而“喜事喪辦”,時而“借尸還魂”,更多的時候是無中生有。反正在鼓吹中國經濟崩潰方面,他們總是有著無盡的想象力。
這一次,西方的伎倆是把中國經濟在短期內遇到的一些困難擴大化,把中國正常的市場監管和國家安全關切抹黑為打擊市場經濟。他們不斷把中國同一些經濟失敗的國家相提并論,以暗示中國的“暗淡前景”和“失敗宿命”。他們還通過所謂的預測制造輿論,以強化中國經濟數據“令人失望”的假象。
就像之前的“中國崩潰論”最終都崩潰了一樣,這一次西方同樣要落得自打耳光的下場。
中國在年初設下的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從目前的情況看完全有能力實現。一些西方媒體卻說這個數字沒有他們之前預想的那么高。換句話說,他們一廂情愿地設了一個靶子,然后抱怨中國讓他們打不著目標。
然而,國際上一些權威機構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更為客觀。10月初,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多位權威人士表示,西方媒體夸大了對中國經濟問題的擔憂,他們不認同西方媒體“對中國非常悲觀的預測”和“對中國采取的近乎歇斯底里的反應”。
如果西方媒體稍微有點羞恥心,不妨先看看自己國家的經濟:從北美到歐洲,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陷入高通脹,物價飛漲讓老百姓怨聲載道;號稱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今年經濟增速預計萎縮0.6%;在全世界吸血的美國,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僅為2%左右。
相比之下,中國經濟雖然也承受著一定壓力,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我們的增長速度仍然名列前茅。其實西方媒體非常清楚這一點,但他們不愿也不敢把自己國家拉出來跟中國對比。相反,為了蒙騙本國民眾,他們更加專注于編造中國經濟的壞消息。
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有順境就有逆境。疫情的沖擊、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結構性改革的陣痛,都使中國經濟面臨著一系列的轉型和調整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一些困難是正常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必須經歷的。
網友們調侃,西方媒體“每周一三五鼓吹中國崩潰論,二四六鼓吹中國威脅論”。這諷刺實在是入木三分,一個國家不可能既崩潰又強大,但西方媒體筆下的中國就是這樣被描述的。
中國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以我為主,努力解決國內面臨的問題,搞好自己的經濟。如果我們過度關注西方媒體的胡言亂語,就會陷入他們設下的議程陷阱,被西方牽著鼻子走。這對我們沒有任何益處,因此不要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