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與實踐策略*

2023-10-27 16:24:20徐越倩葛佳楠
浙江社會科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機制制度發展

□ 徐越倩 葛佳楠

內容提要 共同富裕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重要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共富型社會形態是共同富裕制度建設的動力、依據和方向。建構共同富裕制度,一是要在尊重社會發展現實和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框架設計,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發展與共享關系,圍繞組織、規范、政策、機制等要素完成對制度建構的框架構建,把握主體多元性、規范約束性、政策工具性和機制動力性等基本特征;二是要充分重視制度理論設計與地方探索之間的良性互動,基于獨特的社會背景和實踐場域,觀察地方在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立法保障改革創新、政策制衡社會發展、激發可持續內生動力等機制性創新探索。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可以打通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話語體系,這不僅可以保持穩定、持續、適當速度的經濟增長,還能以新發展理念增進福祉,同時促進全社會成員的福利總量不斷提高,為共同富裕建設提供豐富的制度資源。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建構共同富裕制度不僅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其中,重要制度是指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具體制度及相應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等。①共同富裕制度是重要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由各個領域的多項具體制度組成,涉及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安排,追求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綜合系統目標的實現,還注重制度之間的均衡和兼容,強調要實現發展、共享和可持續的統一,要補償和矯正既有制度性因素對實現共同富裕的制約,使各種發展要素和發展制度與共同富裕的目標相匹配,使各發展主體有激勵有能力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然而,現階段與共同富裕實踐進程相比,制度建設還處于相對滯后狀態,②這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共同富裕的認識以建構適配于共同富裕價值追求和系統性要求的制度,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問題、平衡共同富裕實現的發展需求供給充足的制度資源。

建立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既是一個理論命題,需要從學理上對該命題的內涵外延與基本屬性進行探討,更是一個政策和實踐命題,需要結合我國社會發展現狀予以分析和回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扎實推動共同富?!?,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有效路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不僅要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務、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具體領域“就事論事”,更重要的是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創新,以為全國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提供方法論參考。而如何基于實踐的現實場景理解共同富裕制度的理論內涵,以及如何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共同富裕,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整體框架與基本要素

在人類社會演進過程中,制度一直以來都是重大的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社會制度是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的規范,它構成了社會形態的深層基礎并映射出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③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關系是社會其余一切關系的原點。基本制度是建立在生產力基礎上、反映生產關系的規范體系;具體制度是由基本制度決定、服務于某種社會關系需要而建立起來的具體規范。共同富裕制度是重要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各種具體制度的集合,作用于當前社會關系的調試。事實上,共同富裕作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而提出的社會形態,是當下社會的一種理想目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就需要共同富裕制度調試各種社會關系以解決現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社會問題,以此服務并推動社會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發展和演進。這意味著,共同富裕制度的設計和建構必須遵循理想性和現實性、共同性和差異性的同一。一方面,共同富裕制度作為一個具體制度集合,共同富裕所蘊含著的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等價值要義既是各種具體制度的共同特質,又是制度建構所錨向的理想目標;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制度需要借助多樣性的具體制度回應于各領域社會問題解決的合目的性。綜上而言,共同富裕目標與社會現實問題之間的張力構成了制度建構方向和發展過程的邏輯基礎。

此外,共同富裕制度是一個系統性、層次性的概念,這不僅是因為共同富裕制度由具體制度組成的結果,更是在于制度本身的起源和本質問題。在馬克思看來,制度是建立在社會生產實踐基礎之上,形成于一定生產關系的調試過程,并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兩個層次組成的利益關系集合。這意味著,從馬克思的制度理論體系中,我們可以先得出三個基本結論:首先,從起源來看,制度的產生和建構是基于一定社會情境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其次,從動力來看,制度變遷來源于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新的制度出現,以解決外部環境問題,達到新的制度均衡狀態;最后,從結構來看,制度是一個系統性概念,不僅包括以道德和法律為代表的上層建筑,還包括作為整個社會經濟基礎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因此制度具有非常飽滿且層次清晰的內容體系。

關于制度具體內容和要素的構成,制度主義經典理論有進一步闡釋。制度作為約束個體行為、調適社會關系的正式與非正式規則的集合④,既具有延續歷史和文化的穩定性⑤,又具有回應社會演進的動態性⑥。穩定性在于制度由規范(norms)、信仰(beliefs)、組織(organizations)和規則(rules)等非物理性元素構成,⑦構成元素的持久性和連續性決定了制度的穩定性?;谥贫鹊姆€定性,可以把制度理解為由組織制定一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規范對行為主體進行約束⑧,并由此形成一套穩定的行為模式⑨。可見,制度包含組織和規范兩層涵義。進一步思考,則會引申出組織如何制定規范以及如何用規范影響行為主體的問題。從博弈論視角看,制度是不同行為主體重復博弈,不斷調整主體矛盾關系的過程,形成的規范是重復博弈之后確定的利益平衡集合。其中,主體矛盾關系的調整主要是利益資源分配問題,而公共資源分配的權威決定來自于政府制定的政策⑩。在具體的資源分配中,又涉及到行政機制、市場機制、社會機制等作為資源分配的方法論出現,推進和完成資源分配的過程。因此,我們基于矛盾關系調整和利益資源分配的過程理解制度的動態性同時,又觀察到了作為解決矛盾工具的政策和作為方法論的機制在制度中的重要性。綜上所述,共同富裕制度的設計和構建應注重組織、規范、政策、機制等一般元素在其中的相互作用和協調配合。這些元素共同回應著現實問題解決和共富型社會形成的制度需要,同時也影響和型塑著共富型社會發展的方向。

第一,組織是制度制定和執行的主角,并通過制度的制定、執行型塑了制度變遷的方向。[11]共同富裕的要義之一是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制度建構就要充分關注組織的多元屬性。組織分為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由成員、等級、規則、權力等要素構成,具有被法律承認、有一定層級性和強制服從性等特點,[12]而非正式組織更多是一種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社會資本,成員在集體環境中通過不斷相互接觸,辨識具有相同目標和行為模式的行動者,并建立信任和社群關系,[13]由此形成一個有秩序的系統。所以,無論是正式組織還是非正式組織,其都是在一定共識之下所組建的有序性系統。因此服務于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共同富裕制度設計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性質、形式的組織的重要性,不僅要考慮發揮國家社會動員和資源調控的力量,也要注重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介入和發揮,鼓勵其他共同體力量積極融入,例如行業協會商會、互聯網企業等[14]。

第二,規范指行動者所認可的行動策略和行動規則,具有維護行動秩序、達成預期性結果的作用與意義。[15]共同富裕制度作為面向共同富裕目標的社會關系規范體系,必定內嵌著規范要素,具有約束屬性,是內容完備、邊界清晰的體系架構,通過頂層設計共同富裕建設的目標與內容,為社會關系調試和多元主體活動提供行動依據。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屬于法律范疇的立法性文件,另一類是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行動計劃和策略等非立法性文件。諸如浙江省及其11個地級市出臺的關于共同富裕建設的《實施方案》,是在理解共同富裕理念內涵和緊扣上級文件要求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被行動者統一認可并遵循的權威性行動策略和規則,為各地共同富裕實踐提供系統策略指導和行動依據。除《實施方案》等總體戰略性文件為共同富裕建設作出圖景式內容規范之外,內含共同富裕公平理念的相關法律法規也為具體實踐,特別是改革實踐,提供法律保障和指導以及明確限度約束,以此來服務和保障共同富裕建設的有效推進。[16]可以說,共同富裕制度中的規范元素為共同富裕建設提供了具有內容邊界約束的自主空間和價值導向。

第三,政策是組織化的權力通過正式的渠道糾正或破解公共問題的工具,用以將政策意圖轉變為政策現實,從而實現公共管理目標。[17]從社會演進大系統而言,政策通過對具體社會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社會系統與結構的變遷。[18]共同富裕制度建構中包含的“政策”具有工具屬性,是兼容聯動的政策集群。為提升政策效能需要加強政策與制度之間的適配性以及縱向、橫向政策之間的耦合性,強調要基于具體的制度語境選擇效益較高的社會政策以更有效地推動共同富裕目標實現。[19]由此,共同富裕政策集群應具有聯動性特征,涉及到經濟發展、稅收調節、民生保障、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等各個領域中的正式與非正式政策,需要符合政策之間的兼容性原則,既體現制度設計的協調性,也體現政策執行的聯動性。一方面,需要強調政治、文化、生態等不同領域的政策之間需要具備平衡性和協調性;另一方面,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要強化聯動協同。

第四,機制是各要素基于內在聯系和自然規律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20]在諾斯的制度定義中,制度是社會博弈的規則,而機制則負責規則的具體實施問題。因而在制度設計中,機制承擔著“動力”的角色,起到輸出轉化作用,推動著問題的解決和規則的運行。由于共同富裕需要各領域各要素的相互協作和效能發揮以實現多領域的協調發展,這就需要在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中充分重視機制在各個子系統中的驅動和調節作用,通過加強各要素間的相互作用,推動制度安排向治理效能轉化。具體來說,要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經濟增長機制、分配機制、共享機制等,推動社會各主體和市場各要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和享受“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過程。與此同時,還需充分利用且有效發揮數字治理機制的作用,其不僅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還可以打破物理空間限制,擴大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包容性,進一步催化“機制”在系統運行中的“動力”能量。

總的來說,共同富裕制度是型構共富型社會的切入口和基本路徑。共同富裕制度的內容 “靈感”和建構動力來源于共同富裕理論內涵和圖景目標及其與現實問題之間的張力。由此,本文所言并致力于建構的共同富裕制度,以共同富裕為核心價值,以推動形成兼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高水平共享特征的共富型社會為基本目的,且因共富型社會建構的系統性和多維性以及制度本身的層次性而呈現出層次性特征,包含組織、規范、政策、機制等要素。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在于,政府協同市場、社會以及個人等多元主體力量,通過設計“剛性”的規則明確行動目標和行動路徑,并借助“柔性”的政策工具平衡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多領域發展目標,同時利用數字賦能等機制對整個制度予以保持活力和生長力的動力,由此完成對發展問題解決和共同富裕實現所需的制度資源供給以及社會領域制度資源的平衡。進一步說,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和社會結構決定了共同富裕制度內嵌著統一的發展屬性和社會屬性,具有主體多元性、規范約束性、政策工具性和機制動力性等基本特征,推動社會從發展型社會向共富型社會邁進。這不僅明確了共同富裕制度與具體制度的分野,也劃分了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義的發展型制度、以高福利為特征的福利國家制度與蘊含著發展與共享同一的共同富裕制度。共同富裕制度的設計、構建和運行,與社會問題解決、社會結構變遷緊密相關。其實,共同富裕制度不僅是供給具體領域、解決具體社會問題的制度資源,更是直接關系共富型社會演進的元制度體系。共同富裕制度所具有的基本屬性和結構特征將進一步發展和穩固共同富裕建設成果以及在此背景下的社會新形態和新結構。

三、共同富裕制度建設的實踐策略與主要經驗

當前的共同富裕制度體系仍處于生長階段,對其探索不僅需要加強共同富裕制度方案的理論設計,更要關照到共同富裕的復雜性和制度的實踐性,將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置于獨特的社會背景和實踐場域中比較認知。前者構成了共同富裕制度的整體框架和基本要素,后者則是制度內容的實踐填充和對理論的具體驗證。

(一)重視主體的多元性,構建全體人民“共富共同體”

共同富裕制度的要義之一就是通過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參與到共同富裕事業的共建共享中來,成為共同富裕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和受益者,凝聚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價值,不斷推動構筑全體人民共富共同體。具體而言,共富共同體具有主體多元性、目標一致性、行動公共性等特征。在共同富裕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引領下,不僅有政府組織科學統籌和堅定推進共同富裕,更有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和高效合作。

在實踐中,要側重于發揮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規劃引導和組織保障。共同富裕作為一項全局性的重大戰略,涉及各個領域的事務、關系各個部門的工作,無論是從頂層設計而言,還是從基層實踐來看,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出現進行統領和推進。浙江第一時間成立了由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具有強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領導小組,進行跨部門組織實施共同富裕重大戰略。同時組建了浙江省委社會建設委員會、省委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咨詢委員會兩個主要機構推動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為制度改革和政策落地提供組織保障。

與此同時,要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共同富裕建設的強大合力。共同富裕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組織發揮統籌的作用,更需要多元主體加入以補充解決建設領域真空、建設能力不足等問題[21]。一方面要提高民眾的可行能力,提升參與主體的多元性。社會主體的可行能力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前置條件。通過完善制度設計,最大限度補償和克服“馬太效應”“階級固化”對社會弱勢群體行使自由權利和可行能力的影響,才能實現多元主體參與、構筑共富共同體。人力資本投資是提高民眾參與社會建設的可行能力的撬點。浙江通過完善“教育大腦+”體系,推動教共體鄉村和鎮區全覆蓋;建立以“學校后”教育為重點的終身教育體系,啟動實施社會人員學歷提升行動等方式,擴大人力資本公共投資,在不斷提高人的能力同時,縮小人與人之間能力上的差距,使其能更加平等地參與到共同富裕建設,構建更為和諧和多元的共富共同體。另一方面,推進多元主體協作與融合,增強共同體的行動力量。在共同富裕建設中,政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公眾等都是具有獨特價值、能量的參與主體,各主體應通過突破行政機制、市場機制和社群機制的單一作用,形成多方行動者互動互補的利益聯盟,成為共同富裕建設的關鍵性力量。以浙江的新型幫扶共同體為例,其基于推進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的共同目標,在省直部門、省內院校、三甲醫院、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的基礎上,加入了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力量和民營企業等市場力量,利用各自資源優勢,謀劃系列幫扶行動,包括以行政力量主導的教育、衛生等民生類幫扶,以市場力量精專的生態農業、文旅項目等產業類幫扶,以社會力量擅長的養老、撫幼等服務類幫扶,通過多主體力量互補嵌入的方式有力推動山區海島縣全方位發展。

(二)重視實踐的規則性,推進共同富裕體系架構謀劃和法律體系建設

制度是要把共同富裕從理論探討層面落實到公共政策的實踐層面,制度規范則是為多元主體能在共同富裕這一龐大工程中采取集體行動而進行共識凝聚和規則約束,具體通過統一的價值共識和明確的內容邊界為各階段共同富裕建設目標、各主體工作內容、各領域工作重點、各項工作成效檢驗提供方向指引、行動依據以及制度保障。

共同富裕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它的實現也是要扎根于現實土壤,慢慢生長出來的結果,這意味著我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既立足于地域范圍廣、人口結構多元、文化多樣等復雜性和特殊性,又把握全域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愿景目標,以系統思維構建共同富裕建設的整體性體系架構。浙江通過出臺共同富裕全局性的《實施方案》等總則性文件,為各階段建設目標、要求、主體、內容提供方向指引和依據參考,為共同富裕實踐提供具有邊界性和包容性的行動空間。具體框架由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相互配合組成。目標體系基于共同富裕作為一項長期性工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立足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共同富裕建設提出科學的階段性目標。在目標指引下,繼而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社會治理等七個關鍵領域,規劃形成 “1+7+N”重點工作體系和“1+5+n”重大改革體系,并出臺專項政策意見以形成“共性+個性”的公共政策工具箱,定向解決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另外,為評估和檢驗共同富裕建設的成效性,浙江圍繞重點工作建立健全共同富裕指標體系,開展指標檢測和指數評估工作,以評估結果來反向指導工作開展和優化戰略部署,切實推動共同富裕建設不斷向著目標前進。由此,在《實施方案》總體設計布局,目標、工作、政策和評價四大體系系統謀劃支持之下,浙江構筑起了成熟穩定的共同富裕建設制度框架,為一切工作的開展和改革的推進提供了方向指引以及路徑、進度和標準參考,有力保證了共同富裕建設方向的正確性和速度的可預期性。

實現共同富裕要對阻礙更加充分、平衡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行深層次改革,這就呼喚通過構建共同富裕的法規制度體系為改革創新提供穩定性和合法性保障。但目前共同富裕的法律制度供給還處于空缺狀態,尚未有一部法律從價值理念到細則條款以及運行方式全面圍繞著共同富裕展開,即“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我國法治目前是個‘落伍者’”[22]。針對共同富裕法律制度資源短缺的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 《關于支持和服務保障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通過加強社會環境、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等21條具體措施,支持和服務浙江共同富裕法治環境的建設。浙江也從2021年下半年就開始謀劃“1+N”的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法規制度體系,積極推進《浙江省促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條例》起草工作,為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更大的制度空間和法律空間。從討論稿來看,該條例與《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保持高度耦合性,圍繞著經濟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城鄉區域協調、先進文化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等七個議題展開,意味著法律制度在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建設系統化的同時,也為共同富裕政策實踐提供了系統支持和全面保障。另外,條例對每一個共同富裕議題都進行了詳盡的指導和安排,例如,將經濟高質量發展從科技創新、產業體系、擴大內需、對外開放、市場主體、要素配置等維度進行條塊解構,強調用法律內容系統指導和約束主體行為,保障社會有序。[23]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省級層面,都在積極補足共同富裕法治建設的短板,為共同富裕改革創新保駕護航。

(三)重視工具的有效性,出臺兼容性政策平衡發展和共享之間的關系

推進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探索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共享兼容的發展模式。[24]政策本身是針對具體社會問題而形成并展開活動的。要解決當下中國所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高水平共享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就要利用政策工具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共享有的放矢。政策的設計一是要關注當下問題的解決,打通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話語體系,不僅保持穩定、持續、適當速度的經濟增長,還要以新發展理念增福祉,讓事實上的社會最弱勢群體享受社會進步帶來的福祉,同時促進全社會成員的福利總量不斷提高;二是要注意政策所置于的時間維度和領域維度的坐標系,兼顧政策之間的縱向銜接性和橫向適配性,以保證政策出臺和執行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首先,從起點看,高質量發展是在原先發展的基礎上更加強調高效率,[25]而市場是一種有效結合效率和公平的機制,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市場化道路,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要求處理好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關系。[26]不僅要求政府提升行政效率,更在于打造穩定、可預期、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面對市場經濟沖擊,浙江在2022年初出臺了“5+4”穩進提質政策包,全面承接落實國家系列穩增長政策,接續出臺穩定全省經濟38條、79條政策以及面向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紓困政策,以政策賦能企業營商環境的生命力,精準高效全面助力市場主體健康有為地參與市場活動。[27]同時,聚焦市場主體的提質增效,全面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根據對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結果進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和企業集聚,為市場經濟發展培育更加高質量的市場主體。[28]

其次,從過程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本支撐,[29]因此高質量發展是通過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暢通,促進國內供需有效對接,實現經濟有效供給性增長。[30]浙江在強調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兼顧需求側改革,制定出臺 《關于構建品質消費普及普惠促進體系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在提升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特點等基本舉措的基礎上,將消費增長點瞄準具有巨大空間的欠發達地區和特殊群體,例如浙江開展山區海島縣“百縣千碗”大展示和農副產品展銷活動,激活餐飲消費;做強銀發經濟和托幼服務經濟,挖掘消費增長潛能等,以尋求供需之間市場關系的平衡,釋放過剩產能、解決庫存積壓等問題。

最后,從結果上看,高質量發展要讓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最大限度地惠及社會弱勢群體,提高其收入水平,實現區域、城鄉、群體之間收斂[31]。而擴大就業是縮小差距的有效辦法。在此方法論指導下,浙江多地開展共同富裕就業專項行動,在精準幫扶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就業增收的同時,強調健全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技能人才全方位、全鏈條培育體系,培育壯大產業工人隊伍,[32]推動更為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創業。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浙江在多重經濟壓力挑戰下,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5%的控制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0。浙江多項舉措并進回應了“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以就業有效推進更加充分、平衡的發展。

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政策工具的效能發揮還需圍繞高水平共享展開。[33]高水平共享既是高質量發展的目的,也是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資源分配的結果,指的是在通過高質量發展積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基礎上實現社會成員共享財富和平等地獲得公共資源[34]。認識和理解高水平共享將為政策制定和實施提供更加精準的依據。

其一,從內容來看,高水平共享表現為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上[35]。浙江制定出臺的《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版)》釋放了推動基本公共均等化向公共服務優質共享躍升,在普惠可及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公共服務高質量的信號。其以制定標準的形式推進95項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在公共服務數量上多于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中的80項,且在質量標準上有13項高于國家標準,例如在法律援助服務方面,浙江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將服務內容向法律服務鏈兩端延伸,增加代擬法律文書、豐富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的案件類型等內容。

其二,從主體來看,高水平共享是要縮小區域和群體差距,基于“平等的關懷和尊重”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一方面,著力推動公共服務向人的生命周期兩端延伸,特別關注 “一老一小”問題。截至2023年7月,我國已有429個城市(區)完成“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編制工作,實現市地級全覆蓋。[36]為推進高質量服務的可感可及,浙江業已創建了300個城鄉社區“一老一小”服務場景,打造高質量多樣化服務體系。[37]同時,著力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例如浙江省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2017年以來聯合204家縣級醫院和1161家鄉鎮醫院組建成165家醫共體,推動優質醫療服務向鄉鎮輸送,以此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在城鄉之間的配置和服務的均衡性。[38]

更進一步,高水平共享是在充分考慮復雜的歷史、代際和階層問題,以及城鄉、區域、群體差異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探索破除制度不平等與機會不平等的路徑,讓人民擁有獲得財富和優質公共服務的公平權利。其中,教育作為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有助于消除貧困和促進經濟增長,更映射著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地方專項計劃招生是暢通農村學子縱向流動渠道的重要舉措。2023年浙江23所高校面向29個縣(市、區)農村學生提供800名本科招生計劃。[39]這是通過高等教育縮小差距、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

(四)重視改革的動力性,加強各種具有鏈接、轉化、賦能功能的機制建設

共同富裕制度要轉化為實質性的治理效能和社會勢能必須依賴于機制的強連接和動能供給。機制在制度鏈條中承擔著通過連接各個主體、各個環節推動制度制定、執行、轉化成經濟、社會效能的重要任務,尤其是通過數字治理機制實現數字技術與共同富裕各項改革的互嵌耦合,推進數字化對改革主體、改革方法、改革工具的全面深度賦能。

一是建立鏈接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合力推動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制度中,鏈接機制將多個主體、多種資源、多個環節串聯或并聯在復雜的制度鏈條中,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制度從體現國家意志到制度文本落地再到政治、經濟、社會效能。工作機制作為鏈接機制之一可以保障和推動組織機構之間進行上下聯系、協同工作,并將各項任務、目標轉化為切實的探索創新和工作實踐,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細。浙江建立了五大工作推進機制,其中定期例會機制、大成集智機制和問需于民機制更多作用于組織層面,通過季度一會、雙月一會的領導小組和社建委會議,及時溝通協調,統一組織行動策略,并借助科研合作、社會專題調查等方式增強政府與高校、社會公眾之間的聯系和共識,以此形成推動共同富裕的更大合力。此外,清單化推進機制和試點賽馬機制則更多作用于組織機構與制度政策之間的互動,以清單化管理、試點探索推進行為主體將各項共同富裕任務目標落實至公共政策層面,繼而轉化為實質性的改革實踐。

二是建立轉化機制,依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激發轉化的內生動力,形成共同富裕可持續運轉模式。共同富裕制度在轉化為實際效能中,需要通過深刻辨析各種資源要素之間的聯構性可能、精準把握資源價值開發、利用和轉化的方式,為因地制宜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多種路徑方案。值得關注的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資源轉化為實質性的經濟效益,為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區域提供一種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實現經濟富裕的可能。湖州、衢州等地充分挖掘良好生態蘊含的經濟價值,開展“兩山銀行”改革試點,借鑒銀行分散式輸入、集中式輸出模式,通過搭建政府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生態資源運營服務體系,圍繞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民房、村集體空置物業、美麗鄉村和美麗集鎮、自然生態風貌等生態資源資產開展價值轉化工作,完成“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轉換,實現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向增值轉化。

三是建立賦能機制,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通過數據治理、數字技術運用、數字空間建設、算法模型應用等方式對共同富裕建設的內容、主體、過程、方向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賦能,高效能地推動多元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共同富裕多領域建設,為共同富裕建設提供強勁動力。浙江作為數字化改革“先行者”,在共同富裕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各領域深度結合。例如推進“掌上辦事”,運用數字技術加快構建優質普惠的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包容性,具體而言,以跨部門、跨層級數據信息識別、分析、預判為基礎進行精準施策,提高公共服務支出的公平性和效率。諸如嘉興平湖利用數字技術識別社會救助群體,以此更加精準地校準有所需求的低收入群體。此外,浙江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搭建遠程醫療服務、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平臺,擴大高質量公共服務的輻射范圍,打破地區間、城鄉間因經濟發展水平和治理資源差異而產生的公共服務獲得性壁壘,促進跨區域、跨城鄉公共服務的合作與共享。例如搭建檢查檢驗數據互通互認平臺,通過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數據共享推動解決患者“重復檢查”“多頭檢查”問題。截至2023年7月底,浙江省已累計互認2400萬項次,節約醫療費用 9.4億元。[40]

綜上,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既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和戰略目標,也需要地方先行先試,從組織、制度、政策、機制四個維度探索構建共同富裕制度,尋求共同富裕建設目標與制度供給之間的契合與銜接,為全國共同富裕制度建設提供樣本觀察和實踐策略。通過地方探索,我們發現共同富裕制度強調平衡經濟與社會、自然與人文的理念,以及國家-市場-社會多元主體互動的策略,在省域治理現代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區域之間會產生由包括模仿、學習和競爭等橫向機制造成的政策外溢效應。例如,浙江實施探索的數字經濟 “一號工程”、“兩進兩回”行動、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山海協作等十條典型經驗做法,經國家發改委總結提煉向全國推介。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方探索共同富裕制度建構的實踐過程,在為地方提供經驗策略的同時,也為全國以及全球民生福祉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結論與討論

共同富裕強調制度建構,不僅是因為現階段共同富裕建設需要加強制度資源供給,更為根本的是因為共富型社會的形成和現代化的推進依賴于制度對社會系統和結構的有效重塑。在我們看來,共同富裕制度是基于具體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結構,圍繞覆蓋全民和全領域、統一發展和共享、層次性、可持續等目標建構起來的系統性概念,它是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通過構建共同富裕建設體系架構和共同富裕法律體系等方式明確共同富裕建設規則,并借助政策工具手段和機制動力供給,切實保障共同富裕建設成效性和可預期性的制度體系。共同富裕制度具有外部性特征,地方對共同富裕制度的探索實踐,不僅為其他地區進行共同富裕制度型構提供了樣本觀察,同時其在探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也為其他地區進行制度建構的具體實踐提供反思和參考。

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要充分考慮到現階段的內外部約束條件,既不能滯后于現階段發展需要,也不能脫離現下的發展階段,過高過度承諾。面對這些約束條件,我們仍然可以在 “組織-規范-政策-機制”的四維框架下進行限度反思和策略選擇。在組織維度上,當前社會力量在參與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尚顯不足,其內生驅動力仍待加強,需要重塑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建立以強能力強鏈接為特征的多元主體共治網絡;在規范維度上,改革成果的制度轉化以及相關改革的法律制度保障仍有不足,應加快共同富裕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設,將“破法”改革作為共同富裕制度建設的應有之義;在政策維度上,新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因政策慣性影響,政策轉變成本增加,推行阻力大,可參考多元決策模型,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引入多元利益體,改變原有資源配置方式和利益分配格局,繼而推動政策調整和新的利益格局平衡;在機制維度上,評價機制的閉環程度不夠,不僅要在評價內容上體現共同富裕的經濟屬性,更要充分體現其社會屬性,還要在方法上創新,采用無感監測評價方法,加強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對于共同富裕制度建設的限度反思,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構和優化,另一方面也將產生外溢效應,為其他地區進行制度探索提供方法論參考。共同富裕制度建設不是單向的頂層設計問題,是多層次、多領域、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和互動的復雜系統工程,涉及到宏觀的制度布局和基層實踐的反饋與創新。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地方實踐,而是縱向中央與地方、橫向地區之間的聯動與合作、對話與學習。這一過程中的外溢效應在促進經驗與策略傳遞的同時,也加強了區域間的互動與融合,進而推動了共同體的型構。此外,共同富裕制度并不是一個靜態的框架,而是一個動態的、根據社會發展實際而不斷演進和創新的系統。它融合了對過去經驗的反思、對當前需求的響應和對未來發展的預判。因此,在未來,推進共同富裕制度建構不僅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實際,從組織、規范、政策和機制四個維度進行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還需要從地方實踐中總結并推廣具有普適性的經驗知識,以此保障共同富裕制度的適應性、開放性和生長性。

注釋:

①左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機關黨建研究》2020年第10期。

②[22]張文顯:《共同富裕與法治現代化相輔相成》,《北京日報》2022年1月17日,第9版。

③羅先德、李發強:《試論社會形態與社會制度層次的關系——兼議建立制度形態范疇》,《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1期。

④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5, no.1(Winter, 1991), pp.97~112.

⑤Mahoney, J., &Thelen, K.,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Ambiguity, Agency, and Po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4.

⑥Lipscy, Phillip Y.,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Change:Policy Areas, Outside Options, and the 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59, No.2 (Feb2015), pp.341~356.

⑦Greif, A. , &Laitin, D.,“A theory of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change”,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vol.98, no.4 (Nov 2004), pp.633~652.

⑧Keohane, Robert 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Two Approach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32, no.4(Dec1988), pp.379~396.

⑨Huntington,Samuel P,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9.

⑩陳慶云:《公共政策十大理論問題再思考》,《中國行政管理》1999年第12期。

[11]North, D.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73.

[12]Ahrne G, Brunsson N, “Organization outside organizations: the significance of partial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the Critic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Theory&Society,vol.18, no.1(2011), pp.83~104.

[13]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遜達、陳旭東譯,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第71頁,第69~75頁。

[14]沈永東、畢薈蓉:《推動共同富裕進程中行業協會商會的新定位》,《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劉誠:《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基于收入分配的理論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22年第4期。

[15]奧斯特羅姆等:《規則、博弈與公共池塘資源》,王巧玲、任睿譯,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版,第39~42頁。

[16]孫佑海:《論構建和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法律體系》,《中州學刊》2022年第1期。

[17]曾軍榮:《政策工具選擇與我國公共管理社會化》,《理論與改革》2008年第2期。

[18]楊團:《中國社會政策演進、焦點與建構》,《學習與實踐》2006年第11期。

[19]蒙克:《中國應采取何種社會政策來實現共同富裕——全球視野下社會政策比較制度優勢的分析與啟示》,《南京大學學報 (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22年第1期。

[20]孔偉艷:《制度、體制、機制辨析》,《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21]喬永平:《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元主體及其協同推進》,《廣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23]本文對《浙江省促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條例》的認識多來源于對2022年6月12日在杭州舉辦的“第五屆‘之江立法論壇’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與立法保障’研討會”的學習,以及《天目新聞》等新聞媒體對2022年浙江省兩會新聞發布會的報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897188363988843&wfr=spider&for=pc。

[24]李實:《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2年第5期。

[25]魏杰、汪浩:《轉型之路:新舊動能轉換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治理》2018年第21期。

[26]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支撐》,《求是》2022年第11期。

[27]《浙江發布“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浙江日報》2022年1月8日,第1版。

[28]《我省全面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浙江日報》2018年2月2日,第1版。

[29]《中辦國辦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光明日報》2021年2月1日,第4版。

[31]郁建興、徐越倩:《建立完善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科技日報》2021年9月8日,第1版。

[32]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高質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 年)》,2022年 6 月 6 日,http://rlsbt.zj.gov.cn/art/2022/7/8/art_1453811_58930101.html。

[33]張艷濤、張瑤:《“共享發展”:當代中國發展的目標和歸宿》,《前線》2017年第6期。

[34]李實:《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選擇》,《經濟研究》2021年第11期。

[35]趙滿華:《共享發展的科學內涵及實現機制研究》,《經濟問題》2016年第3期。

[36]《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今年以來引領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穩中求進述評》,《人民日報》2023年8月3日,第1版。

[37]《我省建成首批 300個“一老一小”服務場景》,《浙江日報》2022年10月11日,第1版。

[38]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一批典型經驗的通知》,2023年3 月 3 日,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303/t202303 23_1351678.html。

[39]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3年地方專項計劃招生工作的通知》,2023年 5月 12日,http://jyt.zj.gov.cn/art/2023/5/12/art_1532974_58940084.html。

[40]《浙江醫療服務場景 更便捷更智慧》,《錢江晚報》2023年7月27日,第8版。

猜你喜歡
機制制度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页| 国产性精品|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成人日韩欧美|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找国产毛片看|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语少妇高潮|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视频观看|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亚洲一区| 免费看a毛片|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91高清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精品1区2区3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性爱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欧美精品影院| 在线免费a视频|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日韩视频免费| v天堂中文在线| 欧美一级在线|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